第579章 多铎奔逃,杨朴说降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65,353

  此刻,出现在清军面前的骑兵,正是王辅臣率领的骑兵营。

  只见一马当先的王辅臣,头戴红缨六瓣铁盔,身穿锁子甲,肩披一袭刺绣靑袍。

  手持长柄大刀,坐下骑着一批雄壮的骏马。

  两军相隔不足三里的距离,周边则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形。

  这样的地形地貌,一支筋疲力尽的步卒。

  遇上以逸待劳的骑兵。

  很显然还未开战,便已经猜出了结果。

  “众将士听令,随我出击!”

  一扯马缰的王辅臣,手中凤嘴大刀高举,身先士卒的直冲而去。

  “杀!”

  骑兵营的五千士卒,齐声高呼而起。

  坐下战马飞奔,手中刀枪高举,犹如排山倒海般席卷向清军。

  “保护殿下先走,我来拖住明军。”

  在这关键时刻,顾纳岱跃马而出,带领帐下八旗士卒,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

  额尔德和车尔布对视一眼,护卫着多铎,带领帐下的一千骑兵。

  簇拥着多铎夺路而走。

  被左右巴牙纛亲卫,护卫在中间的多铎,看着顾纳岱带着数千步卒,拼死冲了上去。

  心头滴血的多铎,深深的看了眼顾纳岱的背影。

  重重的挥舞着马鞭,打在了战马的背上,纵马一路狂奔的朝着战场边沿冲了上去。

  多铎不是怕死,只是心中的信念告诉他。

  他还不能死。

  如果就这么死在了这里,那么一切也就结束了。

  “驾!”

  “驾~!”

  打马飞奔的多铎,一路飞奔。

  一口气奔逃的他,直到坐下战马口吐白沫,趔趄着倒在地上而亡。

  这才停下了脚步。

  瘫坐在地上的多铎,回顾左右才发现,身边仅剩下三百余骑。

  “殿下,喝口水吧。”

  忠心耿耿的额尔德,车尔布二人,一路上始终不离不弃。

  “都下马歇会吧。”

  看着身边的一众亲卫骑兵,人马都喘着粗气。

  知道再逃下去,不用追兵追上来,他们就会活活累死的多铎。

  接过水袋喝了口水,对车尔布说道。

  “查看下我们到哪了?”

  “喳!”

  车尔布起身答应之下,在附近转了一圈,方才得知他们已经进入涿州地界。

  从保定府入京的路线,原本就有两条。

  一条就是霸州,一条则是涿州。

  因为官道修建和京城位置原因,北直隶的人入京,大多数会选择从霸州入京。

  从霸州入京,可直接抵达京城南门。

  从涿州入京路程虽然差不多,却要绕一段路到南门入城。

  这也是一开始多铎,没有选择从涿州方向入京的原因。

  “殿下,此地距离涿州城,虽然还有七八十里路程,但确实属于涿州。”

  听到车尔布的汇报,多铎皱了皱眉头。

  他的本意是返回保定。

  毕竟保定尚有几千汉军营的人马,还有随军大学士祁充格在。

  真定府,太原府,宣府、大同等地也有兵马。

  只要他抢先回到保定府,就能召集兵马,再次回京勤王。

  但现在却远离了保定府,倒是距离京城更近一步了。

  回到涿州的话,就等于进入顺天府地界。

  距离燕京城,更是近在咫尺。

  如果是之前,他一定会十分高兴。

  可现在全军覆灭,身边只剩下几百骑兵,他还有何面目回京?

  想到这里的多铎,咬了咬牙说道。

  “先回涿州,然后去宣府,由宣府,大同调集人马入京。”

  很显然,这个时候回保定,肯定来不及。

  但就这么狼狈回京,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对燕京守军士气造成打击。

  所以,经过一番考虑。

  多铎决定先回涿州休整一下,然后北上宣府。

  多铎的思路,无疑是理智的。

  因为此刻,霸州城外的围歼战,已经结束。

  留下来断后的顾纳岱,以及鄂拜统领的两万多人马。

  尽数被斩杀不说,顾纳岱被王辅臣斩杀于军阵之中。

  鄂拜在城下战斗中,被吴六奇斩杀当场。

  “多铎跑了?”

  当李岩率领人马,与王辅臣汇合之后,得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决不能让这厮跑了。”

  冷哼一声的李岩,当即下令道。

  “王辅臣,你率领骑兵营往保定府方向搜索前进,务必追上多铎,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末将明白!”

  王辅臣拱手答应之下,率领骑兵营立即追了下去。

  “吴六奇,你率领人马,跟着骑兵营出发,一路向保定府推进。”

  “末将遵命!”

  吴六奇紧跟着应道。

  杨衍没有丝毫迟疑,又立即下令道。

  “传令各营集合,向保定府攻击前进。”

  “传令杨朴总兵率领侍卫军前营留守霸州,同时派兵收复周边州县。”

  杨衍的行事作风,多少有些像韩烈。

  那就是果敢和行动敏捷。

  虽然刚刚经历了一个上午的战斗。

  但忠义军却马不停蹄的立即展开了行军。

  此刻,已经进驻霸州城的杨朴。

  接到杨衍的军令时,也不由苦笑道。

  “这个杨提督,还真是行动如风,不愧是首辅大人带出来的猛将。”

  “传令徐信,傅长春率部打扫战场,把俘虏降兵安顿好。”

  “搭建粥棚,赈济百姓,救治伤员,维护城中治安。”

  州衙大堂上的杨朴,安排好善后事务后。

  骑上战马离开城池,回到城外的营地内。

  之所以匆匆返回城外营地,是因为他要再见一次上次被俘的毕力克图。

  毕力克图被吴六奇打伤俘虏,已经被关押了多日。

  身上的伤势也有所好转。

  “毕力克图将军,听说你伤势有所好转。”

  “在下特意前来看看你。”

  走进关押的营帐,杨朴笑着来到毕力克图面前,关切的询问了一下躺在席子上的毕力克图。

  毕力克图虽然是蒙古人,但身为科尔沁部落的贵族子弟。

  别看他是一个武夫,却精通蒙满汉三族语言。

  这倒不是他有多厉害。

  而是时代背景造成的结果。

  大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虽说与草原各族,纷争不断。

  像大明开国之初的瓦剌,其实就是蒙古人。

  也就是蒙古卫特拉部落。

  卫特拉部落属于后来居上的部落氏族。

  要知道这个部族可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甚至在成吉思汗立国之后,才投靠的成吉思汗。

  但到了元末明初,这个部落却成为蒙古最大的部落。

  也就是瓦剌部落。

  不但横扫了蒙古黄金家族的科尔沁,察哈尔等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更是俘虏了大明皇帝朱祁镇,也就是所谓后世调侃的大明战神。

  虽然之后瓦剌分裂,察哈尔部崛起,科尔沁部落也逐渐做大。

  但在明朝中期,很长一段时间。

  蒙古各部落在宣府,大同境内,与大明展开的茶马互市。

  极大的促进了各方民族的融合进程。

  为了跟明朝人做生意,蒙古的贵族子弟,纷纷学习明朝官话。

  毕力克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了大明官话。

  明末后金崛起,科尔沁部落作为第一个被后金打败归降的部落。

  学习满语也就不奇怪了。

  这也是毕力克图会三种语言的原因。

  面对杨朴的嘘寒问暖,毕力克图心中也清楚对方的意图。

  黑着脸的他,微微侧过了头,以沉默来应对。

  其实他内心之中,也是十分矛盾。

  他不想死,但又不想投降。

  不想死很好理解,毕竟能活着,又愿意去死呢?

  毕竟他现在还不到四十岁,这样的年纪,正是大好年华的年龄。

  历史上的毕力克图活到七十多岁,一直到平定三藩之乱后,才寿终就寝。

  而且他还是位列清初名将的人选。

  这份成就和长寿,足见此人的了不起。

  不想投降倒不是他对满清有对忠心。

  而是他心怀顾虑。

  因为他的妻儿子女,如今都在燕京城内。

  一旦他投降的话,留在京城的妻儿子女必然会被清算。

  “毕力克图将军,良禽折木而栖,你应该庆幸的是你是科尔沁人。”

  “而不是满洲建奴。”

  “你想必知道,我朝对待满清鞑子从不手软,一旦擒获无论是否投降,要么斩杀,要么送入矿场干到死为止。”

  杨朴见对方沉默不语,也没有生气。

  这两年来,他做的工作,都是思想教育工作。

  故而揣摩人心方面,他可以说是颇有心得。

  毕力克图被俘至今有好几天,他的伤势其实不重。

  虽然被严密看守,但他要是真想尽忠自杀,其实并不难做到。

  绝食或者拒绝医治就可以。

  但这些他都没有做,而是该吃就吃。

  该治伤他就老实治伤,浑然没有表现出抗拒的心理。

  对于杨朴前两次的劝降,他虽然都是一言不发。

  但也没有公然拒绝和破口大骂。

  这一切足以说明,此人内心之中,尚存有求生的欲望。

  古人讲究事不过三。

  刘备昔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传为佳话。

  这是杨朴第三次前来劝降。

  同样也是最后一次。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以说他也是给足了对方面子,若是毕力克图这次还不识趣。

  那么对不起,明天的午时,就是他断头之时。

  杨朴自顾自的说了一番,大明对建奴的处置方案。

  这番话实际就是威胁和警告。

  毕力克图显然也听明白了。

  而且他也感受到了杨朴话中的杀意。

  接着杨朴继续说道。

  “今天上午我军已经占领霸州,布防告诉你,多铎已经全军覆灭。”

  “你身为大将,想必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听到杨朴说明军已经占领霸州。

  毕力克图再也坐不住的回头看着杨朴,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杨总兵此话当真?”

  因为杨朴第一次来,就介绍过自己的身份。

  所以毕力克图对于杨朴也算是有了几分熟悉。

  “你走出营房出去看看便是,此话我没有骗你。”

  听到对方的询问,杨朴淡淡一笑,起身站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对方的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垮了。

  “那豫亲王殿下呢?”

  毕力克图颤抖着再次问道。

  “实话告诉你,多铎全军覆灭,包括鄂拜、顾纳岱一众大将,都已经被斩杀。”

  “至于多铎,可能孤身跑了,也可能战死沙场,目前还在打扫战场。”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

  “你应该明白,多铎的败亡,也将意味着燕京必将守不住。”

  “对了,我再告诉你一个消息,五天前你们满清皇帝,还有太后以及一众王公大臣,已经逃离燕京。”

  “现在留守燕京的是多尔衮,而且兵力不足五万人。”

  “我们现在拿下霸州,这就等于断了燕京的生路。”

  “现在我给你一刻钟时间考虑。”

  “要么出来效忠我大明,招降旧部为我军所用。”

  “要么我把你带回城门外斩首,以震慑俘虏的士卒。”

  杨朴话语说完,起身便要往营外走去。

  “承蒙杨总兵不弃,罪将愿意归降,为大明效忠。”

  杨朴刚走出三步,毕力克图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磕头喊道。

  “将军快快请起,我大明不兴如此大礼。”

  杨朴见状,一脸亲切的转身,抬起一手把对方扶了起来。

  “杨总兵三次登门劝说,吾若再不识抬举,那就真是该死了。”

  毕力克图感叹的说道。

  “杨总兵但有差遣,尽管吩咐,卑职必当坚决执行。”

  “好,我军刚刚俘虏和收降了一批清军,还需要将军前往收编,让他们为我所用。”

  “若此事办成,这支人马,我可以向首辅大人请示,交由你继续统率。”

  杨朴诚恳的承诺道。

  这也是他多次劝降毕力克图的原因。

  霸州前后两次战斗,俘虏收降了两万三千多降兵。

  目前只收编了五千余人,还有一万八千士卒,还处于收押状态。

  其中虽然有四千多建奴鞑子,是要排除的人员。

  但剩下的一万四千人马,都是汉军旗和蒙古旗的兵马。

  而且都是百战老兵。

  要是能够收为己用,这对于接下来攻打燕京的战斗,显然是大有裨益。

  即可提高明军的战斗力。

  同时对于打击敌人军心士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杨朴说降毕力克图的成效,很快就发挥出了效果。

  当毕力克图来到俘虏营,表示他已经归顺大明。

  并保证不久的将来,就会带他们打回辽东和漠南老家时。

  那些汉军旗和蒙古旗的将士们,纷纷高喊着加入到了明军序列。

  “长春,毕力克图收编的俘虏,暂编为霸州守备营。”

  “我会上报首辅大人,由毕力克图担任守备营守备。”

  “你来担任守备营的监军使。”

  “既要配合好毕力克图守备的工作,更要做好思想工作,我希望你能够把这份职责做好。”

  毕力克图在俘虏营演说,收编俘虏之时。

  杨朴领着侍卫军前军营副将,傅长春也在不远处观察着毕力克图。

  一个降将,把一万四千俘虏交给他。

  这显然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那就是砍向敌人的利剑。

  用不好就是刺向自己心脏的利刃。

  傅长春和徐信都是大名府一战归顺的降将。

  二人曾经也是明军出身,先后在黄得功,田雄明军将领手下征战过。

  算起来他也是叛将出身。

  但归降韩烈之后,他和徐信都受到重用。

  出任侍卫军前军营主将和副将之职,加授了副总兵待遇。

  军制改革之后,二人在前军营的军职都是参将。

  但军衔却改为了正三品的平北将军。

  对于杨朴对自己的新的任命。

  傅长春虽然倍感压力,但还是坚定的回道。

  “请杨总兵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为了让傅长春,配合毕力克图尽快掌握这支军队。

  杨朴更是从前军营,调拨了五百名精干讲武堂毕业骨干,充实到了霸州守备营。

  三天之后,杨衍率领忠义军的将士。

  与王辅臣率领的骑兵营,吴六奇率领的侍卫军左营人马,突然杀到保定城下。

  保定府府向来都是河北重镇之一。

  多铎率军离开前,祁充格这个满清大学士,带着三千汉军营士卒留守。

  因为这个时候保定府周边,都有清军把守。

  比如东边是霸州,天津、河间等府州。

  南边是真定府,西边是太行山,北边则是宣府,大同。

  这也是多铎离开前,没有留下过多兵马的原因。

  即便如此,祁充格为了城防安全。

  对于城门开放,也规定了严格的时间。

  每天早上开一个时辰,正午开一个时辰,黄昏开一个时辰。

  其它时间城门都执行关闭状态。

  无论是谁要进入城池,都必须在规定时间才能进出。

  这样安排虽然看似严密。

  实则漏洞百出。

  杨衍率部进入保定府境内时,便接到了探子的汇报。

  获悉这个情况的杨衍,立即叫来吴六奇吩咐道。

  “咱们现在距离保定城还有三十里,距离黄昏开门,还有一个多时辰。”

  “你带五百精锐好手,化妆城商队,前往东门和南门排队入城。”

  “趁守军打开城门之际,发动袭击,夺取城门。”

  安排好吴六奇的任务,杨衍又对王辅臣下令道。

  “你带骑兵营,跟随我们的探子,尽量靠近城池隐藏起来。”

  “一旦吴六奇得手,你率领骑兵迅速出击,控制城门。”

  “遵命!”

  王辅臣和吴六奇都是侍卫军之中的猛将。

  对于杨衍这样的安排,二人自是没有丝毫意见。

  黄昏时分,保定城头四门守军将士,按照时间打开城门。

  这些汉军营的士卒,说白了就是地方散兵游勇。

  对于进入城池的人员,他们排查的第一标准就是钱财。

  按照规定,进城十文钱一个人,出城两文钱一个人。

  没有钱的话,对不起。

  你既出不了城,也进不了城。

  但要是给的钱多,一切都好说。

  这不当吴六奇带着一队乔装打扮的士卒,推着装着粮食的马车入城时。

  城门口带队的一名把总,抬手便把他们拦了下来。

  通过探子掌握了情况的吴六奇,一脸笑容的从怀中掏出十两银子送了上去。

  “大人,进城做点小买卖,还请通融通融。”

  感受到手掌之中沉甸甸的银子,那名把总咧嘴一笑。

  让开身体对左右士卒摆手笑道。

  “放行,放行……”

继续阅读:第580章 攻占保定,合围真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