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绝望的多铎
明末逐鹿2025-07-29 11:575,493

  “公愚,给杨衍和杨朴下一道命令。”

  “绝不能让多铎活着离开霸州,要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多铎以及他手下的人马。”

  “拿下霸州城之后,视情况而定,率领的人马,是北进燕京。”

  “还是南下保定和真定,完成收复河北和山西的任务。”

  虽说霸州大捷,让韩烈大喜过望。

  但多铎不死,对于攻取燕京,依旧会形成掣肘。

  最重要的是,也会牵制住大量兵力。

  眼下李过率领的忠贞军,正在攻打真定府。

  李岩,罗平安率领的忠勇军,神机军正在向太原府展开攻击。

  但各个战场之上,兵力实际都有些不足。

  只有先歼灭敌人一部,才能腾出更多的兵力。

  太原府,真定府都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没有足够的兵力,显然是无法攻陷夺取。

  所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

  韩烈认为杨衍和杨朴他们,完全可以乘胜追击。

  把多铎这支人马吃掉,哪怕是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王辅臣,你率领骑兵营,亲自去霸州支援,把这份军令送到杨衍和杨朴手中。”

  “把拿下霸州,围歼多铎的利害关系,跟二位将军说透。”

  在刘楗把军令记录好后,韩烈盖上印玺,递给王辅臣叮嘱道。

  王辅臣率领的骑兵营,隶属韩烈帐下侍卫军。

  目前拥有五千骑兵,而且是一人三马的配制。

  即刻充当重骑兵,也可以充当轻骑兵使用。

  眼下韩烈暂时没有强攻燕京的打算。

  把王辅臣留在帐下,意义不大。

  还不如把这头猛虎放出去,让他充当机动力量。

  毕竟杨衍和杨朴手中,并没有骑兵编制。

  这在野战之中,显然是很吃亏的。

  “末将明白。”王辅臣接过军令,拱手一拜。

  随后率领骑兵营的将士,迅速奔赴霸州而去。

  当王辅臣率军赶到霸州城北大营时。

  距离霸州城外之战,已经过去三天四夜。

  这几天来,因为霸州境内下了一场冬雨,气温一下子降了不少。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杨衍下令各营,依托壕沟工事,搭建了遮风避雨的营棚。

  加上后勤供应及时,即便是在城外扎营。

  将士们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杨衍的作战部署,原本是长期围困,等待多铎粮尽突围,再展开追击进攻。

  但王辅臣的到来,打破了他这个计划。

  临时的指挥所内。

  杨衍,杨朴召集各营将军,听取了王辅臣带来的军令。

  “诸位将军,首辅大人的军令,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在王辅臣宣读完军令后,杨衍沉声问道。

  帐下一众将领,吴六奇,徐信,曹友义等人,齐声应道。

  “明白。”

  “之前,本将军的部署,是围困迫使清军突围。”

  “这是站在霸州局部之战考虑的结果。”

  “但是,站在全局战役上来说,首辅大人考虑更为全面。”

  “现在我军六万人马,屯驻城外,看似在围城,实则却是被清军所牵制。”

  “拿下霸州,擒杀多铎,我们才能腾出手来,支援其他战场的战斗。”

  “这是军令,也是我们的使命。”

  “现在王辅臣将军带来了侍卫骑兵营,这也将会极大提高我们的机动战斗力。”

  “不过,攻城之战,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情。”

  “城中也还有两万多守军,这显然是一场恶仗。”

  “但我们不能因为是恶仗,就不打。”

  杨衍一番说辞,再次得到众将的支持。

  “杨提督,请下令吧,我们侍卫军各营,愿打头阵。”

  吴六奇当仁不让的请缨道。

  “杨提督,末将率领的前军营,坚决服从军令。”

  徐信,傅长春二人也拱手请战道。

  眼看侍卫军的几员大将都在请战,忠义军的齐翼龙,杨威诸将,也是纷纷起身喊道。

  “末将等愿为先锋。”

  眼见众将士气高涨,杨朴笑着说道。

  “杨提督,军心可用,你就调兵遣将吧。”

  杨衍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后,稍稍沉吟了片刻,这才沉声道。

  “曹友义,杨威,你二人率领中军营,右军营攻打西门。”

  “齐翼龙,何其旻,你二人率领前军营,左军营,攻打南门。”

  “徐信,傅长春你二人,率领侍卫军前营,在东门佯攻,诱敌突围。”

  “吴六奇,杨珍你二人,率领侍卫军左营,忠义军后营,负责北门进攻。”

  “王辅臣,你率领骑兵营,在东南方向那片密林扎营。”

  “负责接应东门的拦截和救援。”

  “现在你的骑兵营刚来,城中建奴并不知道你们的到来。”

  “这是个伏击敌人的机会。”

  “咱们再南西北三门强攻,东门布置少量兵力佯攻。”

  “清军若要突围,定然会选择东门。”

  “一旦清军冲杀出来,骑兵营突然展开突袭,定可杀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接下来的几天,一定会有一场血战。”

  “不把清军打疼,他们是绝不会冒险突围。”

  “所以各营,必须做好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

  “诸位将军回到驻地后,要与监军使召开一次动员大会。”

  “把这一场战斗的胜利和意义,告知我们的将士们。”

  “让我们的将士们有个心里准备。”

  “此战,许胜不许败,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能放跑一个建奴鞑子。”

  下达完作战任务的杨衍,目光炯炯的看着众将,殷切的叮嘱了一句。

  “请杨提督放心,卑职等坚决完成任务。”

  众将齐声而起,拱手回道。

  “杨总兵,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

  在众将起身回答完后,杨衍转头对杨衍问道。

  虽然他是前线总指挥,但杨朴身为侍卫军副将,挂印总兵。

  他也不能忽视对方。

  杨朴想当初也做过神武军的主将,而且在战斗之中,被敌将砍断了一条手臂。

  为此,韩烈对他都是敬重三分。

  并且给他安排了京城的要职,但他却拒绝了。

  强烈要求在前线统兵。

  对于杨朴的忠心和尽职尽责,不单单韩烈敬重他。

  三军将士,说到这位独臂将军,也都是心生敬意。

  故而,在今年的军事改革军衔制度时。

  各军主将,也就是提督一级将领,除文官统兵的姚启圣和张煌言,没有授予上将军军衔外。

  其他众将,向李岩,杨衍,张名振,罗平安,李过,李牟、陈德皆授予了从一品的上将军军衔。

  而这些上将军之中,杨朴是唯一一个,不是提督军职的人。

  这份殊荣,全军独一份。

  这就是韩烈对于杨朴表现出来的独有信任和重视。

  而杨朴当初担任神武军主将期间,以他的资历,他完全没有让贤。

  可他在得知神武军,要扩编为全军部队时,毅然请辞主将,屈居副将,协助张名振统军。

  这份高风亮节,就连张名振这样倨傲的人,对他都是十分敬重。

  还有,去年开封之战后。

  招降了数万降兵和俘虏。

  也是他临危受命,负责组建了近卫营。

  事后,近卫营提督一职,他完全有能力和资格胜任。

  当韩烈安排了张煌言这样一个后进出任副将时,在发现对方的能力在自己之上后。

  杨朴又再一次选择了让贤,把近卫营提督一职,让给了张煌言。

  杨朴一个草莽出身的武夫,也是最早追随韩烈的老将。

  他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谦让品格。

  让他赢得三军将领的一致敬重。

  “杨提督安排的很周祥,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杨朴起身看着众将,一脸真诚的说道。

  “我要说的是,诸位都好好活着回来,等你们凯旋,我与诸位不醉不归。”

  “杨总兵说的好,凯旋之日,咱们不醉不归。”

  杨衍掷地有声的附和道。

  “凯旋之日,不醉不归!”

  众将齐声响应,拱手拜别而出。

  霸州城内。

  满脸憔悴,双目布满血丝的多铎,已经几个晚上,都没有沉睡过。

  不是他不想睡,而是眼前的局面。

  导致他难以入睡。

  “殿下,大夫说您要再不睡的话,身体会垮掉。”

  “这是刚熬好的腰,喝下有助于睡眠,您赶紧喝下睡一觉吧。”

  霸州城外一战,已经过去多日。

  可想到战死的沙尔虎达,巴什泰,毕力克图等一众大将。

  还有三万五千余将士,战死被俘。

  多铎就心痛如绞。

  每当闭上眼,他的脑海眼眸之中,就是那些尸山血海般的场景。

  身为一个久经沙场的猛将,三军统帅。

  多铎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过无数次。

  见过的尸体没有百万,也有十万。

  可为什么这一次,他会有这么大的战后创伤呢?

  归根结底是他的心里受到了创伤。

  他认为是自己一时不察,贸然出战的结果。

  死伤了几万人马,说实在他并不在乎。

  他心中过不去的坎是这一次战败。

  将会彻底葬送大清得之不易,一统天下的机会。

  因为他心中很清楚,燕京对于大明,对于天下来说,政治意义的重要性。

  他这一次战败,也就意味着京城,必然会失守。

  而他将会成为大清的罪人。

  也对不起对他寄予厚望的哥哥多尔衮。

  如果,如果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不会这般着急冒进。

  可惜,现在一切都晚了。

  如今霸州城内,虽然还有两万五千战兵。

  但全军将士士气低落,战斗力已经跌倒谷底。

  这样的军队,别说战胜城外的明军。

  就是守城都费力。

  将无斗志,军无战心,这仗必败无疑。

  除了这些现状外,还有重要的一点。

  军中粮草已经耗尽。

  这次北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多铎就带了十天粮草。

  如今七天过去,城中粮草已经不足十日所需。

  这还是因为战死了几万人,留存下不少粮食。

  否则的话他们已经濒临粮尽。

  至于霸州,这些年战乱不止。

  城中如今不过一万八千多人口,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

  基本上家家都吃不饱,穿不暖。

  就是挖地三尺,也征集不到几天粮食。

  而且战败后,战马也基本损失殆尽。

  那可是足足两万多匹战马啊。

  都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如今多铎帐下,只剩下一千巴牙纛亲卫骑兵队伍。

  面对这般绝境。

  多铎要是不内疚,心理不受创伤那怪了。

  “额尔德,你说我大清还有希望吗?”

  多铎看着面前的护军参领额尔德,并没有去接他手中的药汤,而是感慨的叹了口气。

  “殿下,奴才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大道理。”

  额尔德把药汤放在桌面上,噗通一声跪在多铎面前说道。

  “但奴才知道,从太祖建州起兵来,我大清已经历经三帝。”

  “如今再苦再难,也没有太祖昔年起兵难。”

  “说句不中听的话,燕京丢了,只要辽东还在。”

  “盛京还在,我八旗勇士还在。”

  “咱们就能够卷土重来。”

  额尔德慷慨激昂的一番肺腑之言,让多铎也不由一愣。

  他没有想到,额尔德竟然能够说出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

  很显然,额尔德说的有道理。

  眼下局面虽然糟糕,可大清还有辽东的千里之地。

  还有关中,山西,川中大片土地。

  这比起五十年前太祖,也就是他父亲努尔哈赤起兵来说,局面已经算得上极好了。

  想到这些的多铎,原本无神的眼神,逐渐凝聚出了一道光泽。

  “额尔德,你说的对,我是太祖的儿子,是我大清的巴图鲁,是辽东的海东青。”

  “只要辽东还在,我大清就还有希望。”

  沉声而起的多铎,端起面前的药汤,一口灌了下去。

  抬手擦拭了一下嘴角的多铎,振奋道。

  “传令鄂拜,把全城百姓全部集中起来。”

  “把钱粮都收集起来,我们准备突围。”

  “往城东杀出去,返回保定,集结河北山西的军队,咱们从宣府方向杀回燕京。”

  “喳!”

  见到多铎振奋的精神,额尔德兴奋的起身退了出去。

  接到多铎军令的鄂拜,立即带着军队,对城内的百姓,展开了一场劫掠和杀戮。

  一夜下来,城中被杀的百姓,多达四千多人。

  剩余的一万多人,被集中到了东门城门内。

  黎明时分,天色蒙蒙亮。

  睡了几个时辰的多铎,在额尔德,车尔布等一众护军参领。

  还有护军统领顾纳岱,集合了两万将士,在东门城区集结完毕。

  “大清的勇士们,一时的胜败,不能说明什么。”

  “现在请握紧你们手中的马刀,跟随本王的战旗。”

  “随我杀出城,本王一定把你们带回辽东老家,与你们的家人团聚!”

  马背上的多铎,挥舞着马刀,声嘶力竭的鼓舞演说。

  让这支残兵败将,逐渐涌起了一股战意。

  “死战!死战!死战!”

  众将齐声高呼之下,三军将士齐声吼道。

  “鄂拜,驱使百姓出城。”

  “顾纳岱,率领中军人马,紧随其后,一口气冲出去!”

  看着三军将士爆发出来的战意,以及攀升的士气。

  多铎大喝一声,下达了突围的军令。

  以一万多百姓开道,冲击明军队列,然后大军紧随其后展开冲杀。

  多铎这一招,虽然是老招式。

  但在战场上却颇有成效。

  此刻东门外,侍卫军前营参将徐信,副将傅长春率领的一万人马。

  是昨晚连夜驻扎在城外,连营垒都没来得及建立起来。

  面对清军突然的杀出,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徐信和傅长春都是大名府一战中,重新归队的明军将领。

  二人深知这一仗的重要性。

  也明白想要获得信任和重用,这一仗绝对不能露怯。

  “全营列阵,准备迎战。”

  策马冲到阵前的徐信,高举手中长枪,厉声吼道。

  “傅长春,你率督战队列阵后方,战斗打响,谁敢后退者,斩!”

  没有丝毫迟疑,看到城门口冲出来的清军人马。

  徐信悍然率军冲上了战场。

  城门狭小,数万人马出城,拥挤不堪。

  率先发动攻击,趁敌人军阵未摆开,这是最好的破敌时机。

  当然,徐信的自信,来自他身后还有骑兵营的存在。

  城南西北三个方向,还有数万明军在。

  只要他能够挡住清军第一轮冲锋,把清军拖在城门口。

  哪怕是他前营将士拼光了,胜利依旧属于他。

  “不要恋战,出城之后,两翼突围杀出去。”

  “告诉鄂拜,就算是战死,也要给我拖住明军的进攻。”

  驰马冲出城门的多铎,见到明军发起的主动进攻,一眼便看出了徐信的部署。

  为了突围,他已经做好准备。

  那就是让鄂拜率领一万人马死战,拖住明军。

  他和顾纳岱,以及额尔德,车尔布率领一部分兵马冲出去。

  东门外的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心怀死志报国的鄂拜,带着帐下的一万人马,驱使着裹挟的一万多百姓,悍然的冲进了战场。

  北门外明军营地。

  接到东门外清军突围的消息,杨衍和杨朴都有些意外。

  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他们昨晚召开了战斗部署,但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多铎率先突围,并不新奇。

  “杨总兵,你带后军营留下来,同时传令南门和西门外的齐翼龙,杨威率军增援东门。”

  “吴六奇将军,集合你部人马,随我火速增援东门。”

  披挂上马的杨衍,高举手中的点钢枪,与吴六奇率领的左营将士,几乎是飞奔着冲向了东门。

  因为多铎抓住的时机太过精准。

  徐信和傅长春率领的前营一万人马,在鄂拜带领的清军和百姓队伍冲击下。

  同样没有来得及展开和围堵。

  多铎带领的一万多人马,从战场两翼快速冲了出去。

  一路打马飞奔的多铎,一口气跑出十几里。

  身后的一万多将士,一路奔跑之下,陆续有数千人掉队。

  而且整个队伍拉的宛若一条长蛇,延绵数里的散落在平原之上。

  但这个时候,多铎也顾不得收拢人马。

  原因很简单,他们并没有脱离危险。

  现在对于他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逃出去,其它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

  “殿下,过了前面那片密林,就是牤牛河,只要渡过河,胜利就在眼前。”

  额尔德一路驱马,跟随在多铎身旁。

  眼看前方出现一片密林,额尔德有些振奋的说道。

  然而,不等多铎回话。

  前方的林间,突然出现了一面面耀眼的日月赤色大旗。

  紧接着在阳光照耀下,一个个骑着战马,身穿甲胄的明军骑兵,赫然挡在了他们面前。

  当看到这一幕时,多铎以及左右的一众将士。

  脸上和眼眸之中,无不是露出了绝望之色。

继续阅读:第579章 多铎奔逃,杨朴说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