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拿下真定,兵分两路
明末逐鹿2025-07-29 08:585,701

  入夜后,真定府城北外,明军大营内。

  围在一起吃饭的杨衍,李过、毕力克图几人。

  正在谈论着下午,城头发生的情况时。

  巡营的士卒来报:“回禀二位提督,抓到一名奸细,自称是城北副将。”

  “说是前来投奔毕力克图将军。”

  “哦。”杨衍和李过对视一眼,杨衍应了一声。

  李过则笑道:“想不到来的这般快,看来毕力克图将军你这位老乡,有些着急了啊。”

  “末将去把人迎进来吧。”

  毕力克图起身请缨道。

  “好,你去吧。”

  杨衍点点头,毕力克图走出大帐后。

  李过有些迟疑的说道:“这投降来的也太快了,会不会有诈?”

  杨衍想了想说道。

  “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城中守军战力还在,真定也不是一座小城。”

  “咱们先听听来人说辞,再做打算。”

  很快毕力克图就把来人带了回来。

  此人正是纳尔顺,也就是明安达礼手下的副将。

  “见过杨提督,李提督。”

  纳尔顺与毕力克图也是老相识,在他的引荐下,他连忙向二人行礼问好。

  “纳尔顺将军不必多礼,说说你的来意吧。”

  纳尔顺也没有废话,直接开口道。

  “真定守将,满洲护军统领颜布禄急火攻心,吐血身亡。”

  “现在城中群龙无首,军心士气大乱。”

  “在下奉明安达礼参领之命,前来归顺大明。”

  “我家参领大人说了,别无所求。”

  “只求明军入城之后,能够放我部将士回家,给弟兄们一条活路。”

  纳尔顺一脸真诚,直接道明了来意。

  “真定主将颜布禄真死了?”李过闻言,也有些惊讶。

  他率军在真定城下,与颜布禄打了大半个月,折损了五千多人。

  这个老对手,也让他有些头疼。

  突然得知对方竟然死了,他有些惊讶也是正常。

  毕力克图刚才一见到纳尔顺时,就获悉了这个消息。

  所以再次听到这个消息,倒也没有太震惊。

  颜布禄毕竟六十多岁的人,受到刺激发病身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杨衍则是面无表情,一直在观察着纳尔顺的语气和表情。

  因为他从韩烈哪里,学习过观人之术。

  也就是所谓的心理学表情。

  纳尔顺在说出这些消息时,表现的很镇定和诚恳,眼神之中没有丝毫躲闪。

  显然他这话,应该没有假。

  “你的条件,我可以答应。”

  杨衍答应之余,开口问道:“你们是开门迎我们入城,还是率部出城入我营地?”

  “我家将军说了,先帝(皇台极)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投降可以,但不愿意充当马前卒。”

  “他希望率军出城,不参与城内的交战。”

  纳尔顺迎着几人的目光,坦率的把明安达礼的诉求说了出来。

  “可以,你的请求我同意了。”

  杨衍肯定的回道:“不过,在出城前,你们要交出兵器甲胄,同时让出城门,交由我军接管。”

  “我也可以保证,只要你们真心归顺,尔等去留自由。”

  “想要留下来的话,可以官复原职。”

  “这事由毕力克图来担保,若我杨衍违背承诺,定叫我受万箭穿心之殇。”

  得到杨衍的承诺,以及亲笔书信。

  纳尔顺也不在迟疑,当即道:“某这就回城,一个时辰后,我军开城出降。”

  双方商议已定,毕力克图亲自把纳尔顺送出营。

  “这事是不是太顺利了?”

  李过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要是一切顺利进行,明早真定城必然陷落。

  这一切让李过,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话虽如此,但你别忘了,城中还有一万多八旗精兵。”

  “拿下北门,也仅仅打开敲门砖。”

  “城内的其余八旗守军,也可能奋死一战。”

  “咱们先占领北门,天亮之后,再向城内发起攻击,以免在城中受到伏击,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杨衍表现的十分冷静,并没有因为胜利在望和冲昏了头脑。

  “调吴六奇和王辅臣的人马进驻北门,他们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

  “再安排我部郝摇旗率军跟进。”

  “其余各营按兵不动,防止清军突围。”

  “杨提督以为如何?”

  李过想想也跟着补充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好,就这么办。”

  明安达礼的投降,进行的很顺利。

  奉命接管北门城墙的吴六奇,王辅臣,以及郝摇旗率领的两万多将士,在明安达礼打开城门时,迅速的进驻了北门城墙。

  但按照杨衍和李过的部署,进驻城门楼后。

  吴六奇和王辅臣众将,并没有趁夜发起进攻。

  这样一来,赵福星的伏兵之计,也就落空了。

  原本赵福星的部署,是派出三千精兵,携带火种,在城北区域各个要道,布置了大量的引燃物品。

  若是明军趁夜杀入城中,视线不明的情况下。

  这支伏兵点燃大火,把整个北门城区引燃。

  一旦这个计划成功,入城的明军,即使不死伤惨重,也必然会狼狈不堪。

  结果,明军没有趁夜攻进城区。

  一直到天亮时分,带兵伏击的建奴将领,眼见计划失败。

  当即下令点燃了大火。

  他的目的也是想要借助这场大火,把明军挡在北门外。

  从而为城中的兵马突围造势。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清军的想当然。

  城北的燃烧的大火,不但没有阻挡明军步伐,反而把城内的清军,彻底的送入了绝境。

  当护军参领乌进,真定府总兵童达行,知府赵振业,护卫着启心郎赵福星。

  集合人马从南门杀出之时,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子弹。

  上万人马在忠义军前营和左营将士的阻击下。

  被动的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而这个时候,北门城头上的吴六奇,郝摇旗率领的人马,避开城区的大火。

  沿着城墙左右绕道进入城区,一举打开了东西二门。

  并迅速占领了真定城。

  “来人啊,六百里加急,把战报送往韩首辅处。”

  战斗还未结束,杨衍就迫不及待的,把攻占真定城的军报,送往了京城。

  “还以为有一场血战,想不到竟然如此轻松便夺取了城池。”

  心情大好的李过,感慨了一番。

  “祁监军,真定府的安民之事,就交给你来负责。”

  紧接着李过,又对都监军使祁熊佳吩咐了一句。

  “卑职明白。”

  祁熊佳是祁彪佳的弟弟,也就是韩烈正妻祁德琼的亲叔叔。

  他奉命监军忠贞军,已经有大半年时间。

  祁彪佳兄弟数人,无不是知识渊博,饱读诗书的儒学士子。

  一门父子兄弟出了五个进士。

  祁熊佳出任忠贞军都监军使,虽然有韩烈的因素。

  但进士出身的他,在赴任之前,曾在徐州彭城书院和江淮讲武堂,学习任教了一年之久。

  学习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

  以及接受了新式的思想教育。

  “李提督,你来猜猜看,下一步首辅会对我们作何安排?”

  在进城之前,杨衍笑着问道。

  李过想了想说道。

  “燕京易守难攻,就算我们两军入京,未必短时间能够破城。”

  “我料首辅大人,一定会把我们两军,调往山西拿下太原之敌。”

  “进而调动各军人马,挥师东进,一举收复燕京。”

  “哈哈哈……”

  杨衍放声大笑道。

  “李提督所言,倒是与我所想的一样。”

  “不过,我认为首辅大人,会把你部调往太原。”

  “我则会北上大同和宣府,如此双管齐下。”

  “山西,河北之地,才能加快收复进程。”

  杨衍、李过率部,攻占真定城的军报,通过六百里加急,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呈送。

  第一时间送达了韩烈手中。

  “这个杨衍兄啊,总是能够给我创作出奇迹。”

  看到杨衍和李过联名送来的军报,满脸都是自豪的笑容。

  “首辅,真定府拿下,忠义军,忠贞军成为我军,有生的机动的力量。”

  “下一步是不是把他们调往山西,参与太原之战?”

  孙思克紧跟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辅,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

  “把李过的忠贞军调往太原。”

  “让杨衍直接北上,收复宣府,切断宣大方向的通道。”

  刘楗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根据我们的探子来报,姜瓖已经兵败大同。”

  “那么,宣大总督府帐下的汉军人马,必然会驰援京师。”

  “这支人马入京,对于守城的清军来说,多少会起到提振军心士气的作用。”

  “所以卑职认为,至少要堵住昌平州,彻底隔绝宣大方向敌军进京道路。”

  “卑职附议。”

  黄锡衮随后也跟着赞同了刘楗的提议。

  韩烈听完几人的意见,想了想说道。

  “公愚,拟令。”

  “是!”刘楗快速拿起毛笔,认真做好记录准备。

  “调令李过,高一功所部忠贞军,驰援太原之战。”

  “杨衍、曹友义所部忠义军,北进宣府。”

  “沿途可拿下涿州,昌平州,怀来卫等入京通道。”

  “王辅臣所部骑兵营,跟随杨衍行动。”

  “吴六奇所部左营,跟随李过驰援太原。”

  “毕力克图所部霸州守备营,与杨朴、徐信率领的前营人马,撤回京师效力。”

  “任命魏裔介为河北巡抚,率领河北都司营参将,乙邦才所部人马。”

  “进驻保定府,设立河北巡抚衙门,并接管霸州,真定府各地的军政事务。”

  “河北都司营总兵刘肇基,专心负责太原各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另外,给沧州的海军大臣张国维阁老下发一道公文。”

  “让他返回临清关坐镇,统筹山东,江北、江南各地的钱粮,由临清关转运分拨各方前线。”

  “山东都司营,江北都司营,江南都司营,包括护漕水师营,必须听从张阁老的调遣。”

  “如有拖延懈怠者,严惩不贷。”

  战争进程打到现在,战线补给,已经延长到了数千里之遥。

  接下来能不能获胜,钱粮和军需物资的补充,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荩臣,这道军令,你安排孙平亲自去传达。”

  盖上印绶,密封好手中的军令,韩烈亲手交到孙思克手中。

  “末将明白。”

  孙思克恭敬沉声而退。

  真定府的拿下,对于韩烈来说,相当于彻底掌握了主动权。

  现在他手中的神机军,忠义军,忠勇军,忠贞军,万骑军,侍卫军。

  包括海军的镇海营,平海营以及后方各都司营的人马。

  总兵力超过三十万,全部铺开在山西和燕京战场上。

  接下来,只要拿下太原城。

  各军主力就可以挥师北进,对燕京展开全面合围。

  两天之后,真定府的杨衍,接到调令。

  与李过握手分别道。

  “李兄,咱们后会有期,祝你太原之战,旗开得胜。”

  李过则是感慨的笑道。

  “果然被杨兄说中了。”

  “等太原之战结束,收复燕京之日,咱们定要不醉不归。”

  “哈哈哈……”

  二人相视而笑之后,杨衍点点头:“保重!”

  杨衍率领忠义军,以及同行的王辅臣所部骑兵营。

  还有北返的毕力克图的霸州守备营,包括明安达礼所部的四千余士卒。

  一路同行,抵达霸州之时,两军分别。

  杨衍和王辅臣,率军向涿州和昌平州进发。

  毕力克图与明安达礼,则跟随杨朴,徐信率领的侍卫军前营,撤回燕京。

  十一月九日。

  杨衍率领忠义军,从涿州抵达昌平州。

  守城的千余汉军营士卒,没有抵抗便选择了开门投降。

  在城中休整了一个晚上,杨衍留下后营的一名千总,率领两千士卒留守昌平州。

  并收编了投降的一千士卒,负责留守。

  他则继续带兵继续向怀来卫进发。

  昌平州隶属顺天府,实际就是后世的昌平区,附郭为密云县城。

  距离顺天府的京师主城,直径距离只有三十多里。

  燕京被围,皇帝出逃的消息。

  这个时候,在顺天府下辖的五州七县,早已经传遍。

  通州是韩烈率军第一个拿下的州城。

  其次是马进忠率领张名扬,所部侍卫军右营将士,攻取的蓟州。

  第三个州就是霸州,霸州拿下后。

  杨朴曾派一哨兵马,收复了涿州。

  昌平州则是最后被明军攻占的顺天府治下州县。

  至此,顺天府各州县,仅剩下燕京一座孤城。

  当初霸州之战后,多铎在护军参领额尔德,车尔布的护卫下。

  带着数百残兵,也是从涿州,途径昌平州,怀来卫进入宣府。

  宣府也就是后世张家口的宣化区。

  距离燕京不到三百里,也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

  此时的多铎,已经抵达宣府数日。

  在他的召集下,宣大总督耿敦,宣府都统根特,宣府总兵李岗,以及平定大同叛乱的前锋统领博尔辉。

  几方聚集了四万余人马,正在宣府城中进一步整编。

  这四万人马,主要兵力是博尔辉所部的一万八旗精锐。

  以及根特所部的三千八千精锐。

  其余的人马都是收降的明军,大顺军,还有一些地方义军,统编为汉军营。

  多铎决定整编完这支人马后,便带着他们入京勤王。

  至于太原,真定的战事,他已经顾不上了。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真定府已经失守。

  太原府方面,他倒是接到消息。

  获悉智顺王尚可喜,率领的三万精锐,已经抵达太原城外。

  而宣府城中的两万八千汉军营士卒。

  主要还是昔日的明军旧部。

  因为这支汉军的总兵,分别是马科,唐通,白广恩。

  这三个人可不是无名之辈。

  早在崇祯年间,他们三个人就是大明边镇的总兵官。

  而且都参与了著名的松锦之战。

  也就是洪承畴兵败被俘的一战。

  当年他三人,与明军曹变蛟,吴三桂同属洪承畴帐下的八大总兵之一。

  也就是那一战后,三人虽然侥幸活命,却也失去了崇祯的信任。

  遭到朝廷的冷遇的他们,之后虽然有人参与了讨伐李自成的战事。

  但都没有立下多少战功。

  李自成入京时,他们三个相继投降了大顺军。

  之后跟大多数人一样,李自成败亡后,又投降了满清。

  这几年三人都在宣大总督治下,挂着总兵虚衔,艰难度日。

  为什么他们会沦落至此。

  主要是松锦一战后,基本上他们的私兵都战死沙场。

  没有了嫡系军队,又受到朝廷处罚,他们也沦落到现今这落寞模样,也就不足为怪。

  这次他们再次被多铎启用,出任汉军营总兵官。

  也是多铎帐下确实没有将领可用。

  而最近京城被围,明军大举反攻的消息,唐通他们几个,也都接到消息。

  所以,对于再次被启用。

  几人都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奋,甚至还有些消极。

  大家都是老油子,哪里会不明白,满清这位豫亲王,不过是把他们,当做马前卒而已。

  十一月十日午后。

  李过、高一功率领的忠贞军,与吴六奇率领的侍卫军左营五万人马。

  经过两天的急行军,抵达了太原东门外。

  这时的李岩,罗平安率领的忠勇军和神机军。

  也一直屯驻在太原东门和南门外。

  两军联营二十里,主攻的方向也一直东南二门。

  不是不想四面合围,而是太原城实在太大。

  周长二十四里,高十五米的城墙,都是夯土青砖加固而成。

  两军八万人马,想要四面合围,必然会导致兵力分散。

  从而造成兵力薄弱,遭遇守城清军的各个击破。

  要知道现在的太原城内,不但有尼堪率领的三万七千八旗精兵。

  还有原平阳府,怀庆府的汉军营士卒一万余人。

  加上山西巡抚祝世昌和山西总兵佟泰汉,率领的抚标营一万人马。

  总兵力高达五万八千人。

  八万人马对阵五万八千人马,本来就不占优势。

  敌人还有太原这样的坚城为屏障。

  可想而知,这一场战争的难度。

  最近半个月下来,李岩和罗平安,组织了二十多次进攻。

  折损的兵马,已经高达两万余人。

  可守城的清军伤亡,却只有七八千人。

  就在两天前,尚可喜率领的三万汉军旗人马,出现在西门外。

  这对于驻扎在东门和南门外的李岩,罗平安两军来,更是增添了一份压力。

  以至于这几天来,李岩和罗平安,都在商议破敌之策。

  甚至军中一些将领,更是提出了退兵的建议。

  但李岩知道哪怕是拿不下太原,也要把太原之敌,牢牢拖死城中。

  因为这关系到,整个河北,山西,燕京三地战役的得失成败。

  为此,连日来李岩和罗平安,一直在召开军事会议。

  强调纪律性和统一思想。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原,必须拿下,哪怕是战到一兵一卒,也绝不能后退。

  “李过兄,一功兄,看到你们的到来,我这颗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当李岩得知李过率军到来的消息,亲自出营数里相迎。

  身为河北总督的他,也是目前韩烈帐下各军之中,唯一身兼总督和提督的文武双职将领。

  “李总督太客气了,有什么命令,你尽管吩咐。”

  “我忠贞军四万将士,时刻准备着。”

  李过姿态放的很低,在与李岩相互行礼之后,二人双手紧握在了一起。

继续阅读:第583章 尼堪再次跑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