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李岩,近卫营提督张煌言联名上报。”
“二月二十八日,我部神武军在蓝天境内,遭到清军伏击。”
“神武军前营,右营全军覆灭。”
“前营参将李友,右营参将王光泰战死。”
“左营参将郭天才,中军营参将李世英皆重伤。”
“提督张名振,副将李之芳,后营参将马世耀,都监军使孙奇逢率领残部,退守武关。”
“全军战死一万五千将士,伤一万一千余人,全军伤亡惨重。”
“蓝田之败,末将(李岩)有不可推卸责任。”
“是末将轻敌冒进,没有查清敌军情况,导致神武军进入蓝田关。”
“遭到敌军伏击而战败。”
李岩的奏报之中,开头就汇报了战损结果。
后面这汇报了战斗的具体过程。
说起来这次神武军的惨败,虽然有轻敌大意的问题。
还有重要一点,那就是没有掌握到真正的敌情。
关中现在的清军,虽然有两股人马,但总兵力也就六七万人马。
其中以洪承畴和镇国将军汉岱,率领的三万清军算得上精锐。
另外一部则是陕甘宁总督孟乔芳接旨的地方汉军营。
兵力虽然有四万余人,但其中有一万五千人马,分散在宁夏和甘肃各地。
孟乔芳在长安只有一万五千士卒。
其余一万人马由武关道都统佟图赖,率领驻防在武关。
除了这部分人马外,还有原南阳守军李国翰,柯永盛率领的一万多人马,滞留在商州驻防。
但张名振率领神武军,攻下武关之时。
虽然历时了一个多月,还是凭借着强大的火力。
歼灭佟图赖所部大部分人马,并攻占了武关。
佟图赖率领残部,与李国翰,柯永盛会合后,在商州进行了一番抵抗。
但在张煌言率领近卫营,攻陷潼关后。
佟图赖,李国翰,柯永盛被迫放弃商州,退往长安。
就在他们抵达蓝天时,却意外见到了吴三桂。
没错,原本在成都驻防的吴三桂,竟然在这个时候,率领帐下最精锐的三万关宁铁骑,出现在了蓝田关。
吴三桂突然出现在蓝田关,别说明军。
就是佟图赖和李国翰他们都不知道。
但吴三桂的出现,却直接收编了李国翰,柯永盛,佟图赖三人手中的两万人马。
并且利用蓝田关的地理优势,对尾随追击而来的神武军,展开了伏击。
关宁铁骑本就是精锐部队。
吴三桂加上李国翰等人,总兵力五万人马,占据天时,地利的情况下。
对神武军前军,右军发起的伏击,几乎全歼这两营人马。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会出现在蓝田呢?
原因是他接到消息,京城失守,摄政王多尔衮被俘而死。
多铎率领残部逃回了辽东。
而这个时候,李定国率领的明军,又对成都步步紧逼。
吴三桂意识到四川待不下去。
遂假借勤王名义,丢下四川总督蔡士英,率部留守成都。
他在二月初旬的时候,就率军悄悄撤离了成都,回到了汉中。
回到汉中不久的吴三桂,便接到武关,商州失守。
紧接着潼关和华州失守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吴三桂从成都撤到汉中的本意,原本是打算以平西王的名义,接管关中的兵马大权。
从而控制陕甘宁三地,做个关中之王。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长安即将失守,他的关中王梦想,即将破碎。
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吴三桂再也坐不住。
这才亲率精兵直扑蓝田关,他本意是回长安,与孟乔芳,洪承畴商讨应对之策。
结果来到蓝田关,就与佟图赖,李国翰,柯永盛三人残部遇上。
虽说打了败仗,但作为清初名将的李国翰,柯永盛,佟图赖可不是软柿子。
在见到吴三桂后,三人立马以他为尊,在蓝田关展开了一场伏击战。
张名振、李之芳虽然都有战将之名。
但毕竟不是神仙,这样巧合的事情,他们万万没有料到。
从而遭遇这场伏击,形成大溃败的局面。
没有全军覆灭,就足以说明张名振、李之芳,郭天才三人统兵有方,临危不惧的能力。
否则在那样的劣势下,是很难保全一半兵马突围而出。
“战争嘛,总会有成败。”
看完手中的战报,韩烈叹了口气,他不是为了因为神武军战败而失望。
而是因为王光泰,李友的战死,以及一万五千将士的血洒战场而难过。
强忍着发酸的眼眶,强作欢颜的韩烈,看着孙思克吩咐道。
“你亲自率领中军营将士,前往武关增援。”
“今天就出发,抵达武关之后,代表孤王,好生抚慰将士们。”
“告诉武关的弟兄们,他们虽败犹荣。”
“因为他们拿下了武关,并守住了武关。”
“失去武关,潼关,还有同州、华州的长安,就好比一个折断双臂的成年人。”
“下一次我军出击长安,定可一举攻陷长安,为死难得弟兄们报仇雪恨。”
在韩烈的叮嘱下,孙思克连连点头把他的话,尽数记了下来。
“请大王放心,末将这就出发。”
孙思克没有丝毫迟疑,拱手一拜的他,随即跨下马车,直奔军营而去。
眼下开封城内,侍卫军中军营一万将士。
已经休整了一个多月,早已经是养精蓄锐多时,随时可以出发。
“看来又有战事发生,不知道这次王爷,会不会亲自出征。”
见到祁德琼和陈圆圆上车,马车车厢内的李香君,有些担忧的说道。
“以王爷的秉性,他要是不参加,肯定吃喝都不香,睡觉也不会踏实。”
柳如是微微一笑,看着围坐在一起的祁德琼,陈圆圆,李香君,顾媚几女说道。
“如今燕京都收复了,天下的战事,只剩下关中,巴蜀还未平定。”
“此去洛阳,潼关不过数百里。”
“王爷即便出征,这次也不会用太久的时间。”
“姐妹们不必担心,我们要做的是,支持王爷的一切决策,与他共进退。”
“绝不能给他拖后腿,更不要让他受到我们的情绪影响。”
“大丈夫在外打天下,咱们作为女人,就该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如是姐姐说的好。”
柳如是这番话一出,立即得到众女的齐声响应。
车马很快就回到夏王府,韩烈下车时,并没有急匆匆离开。
而是耐心的等候着众女下车后,他才微笑的对大家说道。
“今天累了,夫人们先回去休息,我还有个军事会议,晚上若不回来吃饭。”
“我会让孙平告知一声,省的你们等候。”
“是王爷,臣妾等告退。”
祁德琼,柳如是众人纷纷欠身行礼而退。
在众女回府后,韩烈这才走向议事厅。
孙思克这会已经赶去军营,奉命率领侍卫军中军营赶赴武关坐镇。
夏王府议事厅内,主薄刘楗,长史魏象枢,参军主事汤文斌,魏裔讷,梁清标等人,则早已经在议事厅等候多时。
“参见大王。”
当韩烈在王德,孙平的跟随下,前脚刚进议事厅,刘楗等人纷纷起身作揖拜道。
“免礼,都坐下吧。”
韩烈径直走到主位上坐下后,沉声说道。
“事情孤王已经知道,长安的战事,不能因为一场失败就退缩。”
“刚才在路上,孤王看到军报,并派孙思克率领侍卫军中军营,亲自赶赴武关支援。”
“接下来我做几个布置。”
“魏象枢,梁清标听令。”
“卑职在。”
在二人起身应道后,韩烈下令道。
“魏象枢由你出任临清关转运使,梁清标出任转运副使。”
“全权负责黄河,运河,南北转运事务。”
“接替张阁老的职务,并转告张阁老,请他回朝与户部,财政衙门想办法,再筹措一个月的军需物资。”
“告诉张阁老,给孤王一个月时间,我军定可收复关中失地。”
“卑职遵命!”
魏象枢,梁清标连忙拱手应道。
韩烈点点头,挥手示意二人入座后,最终下了一个决心。
“魏裔讷,你持我军令,前往燕京,向神机军,万骑军,忠义军,以及侍卫军各营传达命令。”
“就地在顺天府,山海关各州县,展开屯田驻防。”
“今年入冬前,进军辽东的计划暂时搁置。”
“卑职遵命!”
魏裔讷或许不知道韩烈下这道命令,内心是做了再三权衡的。
原本韩烈的计划,是在三月前拿下长安,平定关中之乱。
然后,在六月份,冬小麦和南方早稻夏收后,发兵辽东,直捣建奴老巢盛京。
可现在关中的一场失败,导致他的部署破产。
不是他的兵马打不下去,而是钱粮后勤供给不足。
燕京现在各军云集,加上海军各营几十万人马。
以及关中各军兵马,这仗要是继续打下去,那就是穷兵黩武。
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即便是胜利,那也是劳民伤财。
可一旦失败,如蓝田之败,一次伤亡两三万人马。
多来几次这样的失败,那绝对是伤筋动骨。
即便是韩烈现在的实力,也无法连续承受这样的伤亡。
“汤文斌,你去一趟大同,传令原忠贞军提督李过,率军准备西进渡河。”
“由李过率领陕西都司营,贺珍率领甘肃都司营,牛万才率领宁夏都司营。”
“全面向延安府进军,拿下延安府后,继续向宁夏,甘肃进攻,全面向河西地区推进。”
“至于后勤问题,我给他们一个便宜行事的军令。”
“那就是就地筹措和解决。”
李过率领的忠贞军,年前就被韩烈宣布在宣府解散。
忠贞军四万人马,加上攻占宣府,收编的一万多降兵。
五万多人马,整编为宣府镇总兵高一功,大同镇总兵冯雄。
监军使祁熊佳也改任宣府知府。
李过出任陕西提督军务总兵官。
贺珍,牛万才二人出任宁夏和甘肃二镇总兵。
这支人马,前段时间一直在大同休整。
原本韩烈的计划是李岩拿下长安后,让李过率军入延安,负责西征河西走廊,再次树立大明在河西走廊的版图。
但现在吴三桂和洪承畴,孟乔芳各部会合在长安。
那就一劳永逸的解决关中战事。
给汤文斌传达完军令,韩烈又对王德吩咐道。
“安排八百里加急军报,送往重庆府。”
“督促李定国,率领各部人马,尽快拿下成都,收复汉中。”
既然吴三桂率领主力回到了长安,那成都府,以及川中的清军实力,必然大减。
李定国这个时候再不发力,更待何时呢?
“末将遵命!”
“孙平,你去传令王辅臣,骑兵营今天准备一下,明早随孤王出发,前往长安。”
在韩烈下达完最后一道命令时,堂下一众文武官吏,纷纷接令而退。
至于为何没有从燕京调兵,那是目前关中的兵马。
在韩烈看来是足够用的。
神武军即便战斗力废了。
但忠勇军,近卫营两军就有八万人马。
加上李过率领的各镇人马,兵力也高达三万余人。
这支人马一旦渡河黄河,进入陕北地区。
随时可以支援长安战事。
而韩烈之所以下令,李过率部入陕北,先拿下延安府,既有这方面的考虑。
也有另一方面的考虑。
那就是防止长安无法全歼吴三桂,洪承畴。
若他们逃出长安的话,必然会向陇西逃窜。
一旦发生这个情况,李过率领的这支人马,就可以从陕北直插平凉地区,从侧面拦截或者追击溃逃之敌。
同时,侍卫军中军营一万人马,由孙思克率领从武关进入关中。
也可以防止清军向湖广逃窜。
让李定国在川中发力,也是堵住吴三桂、洪承畴再次进入巴蜀地区。
而韩烈则率领侍卫军骑兵营,由中路直击长安。
与李岩和张煌言会合,则是跟吴三桂,洪承畴这两个大汉奸,打最后一仗。
会议结束后,眼看时间还早,留在议事厅内的韩烈。
坐在地形图前,仔细的进行了一番战略战术推演。
这一待就是一个时辰,直到王德来掌灯,韩烈才反应天色已经黑了。
“你也下去休息吧,我回后院吃饭,今晚早些休息,明日还要出征。”
韩烈跟王德打了个招呼,起身朝着后院家中而去。
“王爷回来啦,准备上菜吧。”
韩烈前脚刚迈入家门,接到消息的顾媚,连忙安排侍女,开始上菜。
已经知道韩烈明早要出征的消息。
众女虽然不舍,但回到家中的众女,还是决定为韩烈准备一顿饯行饭菜。
韩烈的母亲谢氏,亲自在厨房,为韩烈做了一道红烧鸡。
在卞玉京的伺候下,韩烈换下袍服,洗漱完来到客厅时,发现饭菜已经上桌。
“今天好丰盛啊。”
看着一大桌子的菜肴,韩烈笑着说道。
“爹,娘坐下吃饭,德琼,如是大家都坐啊。”
“难得聚在一起这么久,明日出征后,又有一段时间,无法聚在一起。”
“今天咱们一家人吃个团圆饭,等这次凯旋之后。”
“爹娘,还有夫人们一起,去燕京住一段时间。”
“领略燕京的风土人情,还有燕京的烤鸭滋味。”
要说燕京烤鸭的历史,可是追溯的南北朝时期。
北宋时期的开封炙鸭,就是烤鸭的一种。
而在明朝南京烤鸭,同样有名。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每天都要吃一只烤鸭,可见这道菜的魅力。
明成祖朱棣迁都燕京后,烤鸭在燕京发阳光大,逐渐成为燕京乃至华夏的一道名菜。
听到韩烈轻松的话语,原本还有些离别之感的氛围,顿时轻松了不少。
“说起来,臣妾还没有去过燕京呢。”
李香君有些向往的说道。
“燕京那个地方嘛,短住还行,长住不如南京舒适。”
“冬天太冷,夏天和秋天风沙大,也就春天还可以。”
顾媚在京城住过两年,对于燕京的感观,她还真不太好。
其实这也能理解,从小在江南长大的顾媚,喜欢家乡的风土人情,显然是人之常情。
“横波,你这话小妹不认同,燕京有燕京的美,江南有江南的美。”
“就像济南,徐州,还有开封,其实都各有它的独特之处。”
“家乡之所以记忆深刻,更多是一种情怀,或者叫做乡愁吧。”
“就拿臣妾的家乡绍兴府来说,虽然他没有杭州的富丽堂皇,可在臣妾心中,绍兴山阴的山山水水,却始终在心中记忆尤深。”
祁德琼这个书香门第的世家之女,别看文弱秀气,但却有一股大家风范之气。
说起家乡这个话题,虽然众女都来自江南。
可却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陈圆圆和李香君,都是从小在苏州府长大。
再比如柳如是,家世凄凉,出身嘉兴的她,从小卖到苏州吴江,后来又在松江府成名。
之后又在南京漂泊多年,早年的经历,铸造了她坚韧的性格。
“说到宜居之地,要我说啊,南京也好,燕京也罢,都不是最佳之地。”
韩烈笑着接过话题道。
“你们印象之中,流放之地的琼州府,四季如春,冬天的最低气温也堪比夏天。”
“那才是冬季最佳居住圣地。”
“除了琼州府外,成都府也是吃喝玩乐的好去处。”
“还有西域的天山城,戈壁沙漠,异域风味,可都是我华夏无与伦比的瑰宝。”
“等天下平定之后,我一定带大家去领略一下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
“亲眼看看我华夏大地的万里山河,是多么的辽阔壮丽。”
家中这些才女们,在听完韩烈的描绘后,无不是心向往之。
以至于这段饯行饭,最后倒也是吃的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