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目标东昌府之敌
明末逐鹿2025-07-29 08:565,798

  永历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满清顺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646年。

  这一天,韩烈率领亲卫右军营,亲卫铁骑所部人马,抵达匡城。

  与万骑军的崔定国所部人马顺利汇合。

  而这个时候,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则顺利占领卫辉府。

  卫辉府隶属河南布政司行省,位于黄河北岸,与大名府相邻,也是黄河北岸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传我军令,忠义军,忠贞军于东明渡河,向濮州靠拢。”

  “护漕水师营,镇守东平境内黄河段,登莱水师镇守济南境内黄河段。”

  “黄得功率领山东都司营所部人马,负责防御济南,东平州城。”

  “李岩率领忠勇军人马,在甄城渡河,拿下范县,与我军会师濮州。”

  抵达匡城的韩烈,在得知清军主力,现在集中在濮州城,东昌府的聊城,临清关一线后,随即部署了反攻的战略方案。

  那就是集中主力,先拿下濮州。

  濮州地处黄河北岸,此时应该叫开州,属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汇之处。

  因为紧挨着黄河,濮州自古就是战略要地。

  此时,屯驻濮州的清军,正是满清定远大将军,多罗贝勒尼堪统率的五万大军。

  而满清增援的主力大军,由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岳乐统率五万人马,驻扎的聊城。

  抚远大将军,谦郡王瓦克达率领的七万人马,分别驻扎在临清关,大名府,德州三地,负责压阵和保障后勤。

  也可以说是居中指挥,毕竟这三地,与濮州,聊城相互接壤。

  “谭泰,这就是你推崇备至的洪承畴?”

  “这个汉奴,就是一个废物,他不是说开封万无一失吗?”

  “现在才过去几天啊?”

  “开封丢了不说,本贝勒帐下的五万大军啊,就这么没了?”

  “我族叔镇国将军生死不明,你让我如何给太后,皇上交代,如何向摄政王汇报?”

  濮州城内的尼堪,接到开封丢了,明军十万大军进驻匡城,十万大军攻打卫辉府的消息时,除了震怒之外,就是把军中的谭泰狠狠地骂了一顿。

  虽然开封失守的消息,是韩烈故意派人散布出去的。

  但却并没有说是怎么破城的,而如今洪承畴败逃郑州,正在撤往洛阳。

  一时也没有联系上尼堪,所以开封是如何城破的消息。

  尼堪并不知道情况。

  但开封丢了,七万多大军全军覆灭的消息,这显然不会有假。

  因为军中斥候来报,眼下匡城,东明的明军,至少有十万人马,正在渡河。

  卫辉方向的明军,虽然没有十万之众,但也证实有五万余人。

  而甄城方向,还有一支四五万人的明军,正在渡河,目标很明显是范县。

  范县在濮州东南面,匡城在濮州西边。

  一旦这两支明军东西夹击濮州,而且是数倍与他的明军,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必然是城破人亡。

  “贝勒爷,开封失守,必有隐情,洪承畴即便再废物,难道汉岱将军,以及他手中的五万大军,都是废物吗?”

  谭泰虽然同样震惊和不解,为何短短几天时间,开封就陷落了。

  但现在的局面,不是开封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明军的北进。

  之前的战略部署,是以开封牵制明军主力。

  尼堪,岳乐二位贝勒,率领大军渡河攻打东平和济南,进而夺取兖州,从而逼迫明军从开封撤围。

  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从猎手,变成了猎物。

  他们还没来得及渡河,明军却抢先渡河北进不说,还把濮州给盯上了。

  卫辉府丢了,大名府本就暴露在明军的攻击范围。

  “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尼堪虽然恼怒,但谭泰是老臣,资历和威望高,功劳也大,现在更是身兼数个要职。

  他即便身为贝勒,定远大将军,也没有权利处置谭泰。

  因为谭泰是正黄旗的都统,身兼河南巡抚,根本不隶属他帐下官吏。

  “放弃濮州,传令岳乐贝勒率军,一同退守临清关,大名府一线,寻找时机与明军决战。”

  “如今卫辉失守,若濮州又被明军盯上,若困守孤城,势必遭到明军围困。”

  “现在我们只有集中兵力,合兵一处,才有与明军一战的实力。”

  谭泰咬了咬牙,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混账,谭泰你这是畏敌不战,这个时候明军还未到,就把濮州丢弃,你让我如何向朝廷交代?”

  尼堪拍案而起,指着谭泰的脑门,就是唾沫横飞了起来。

  “尼堪贝勒,还请你冷静。”谭泰也不怵,在尼堪骂我之后,他指着面前的地图说道。

  “你要是不想撤退,那就是要说服岳乐率军,支援濮州,让他抢先一步占领范县,并击溃渡河的明军。”

  “其次,请求谦郡王,派至少三万人马,赶赴濮州支援,同时派兵守住大名府,以防后路被断。”

  “若是做不到以上几点,我们留守濮州,结果就是坐以待毙。”

  面对谭泰的冷静,尼堪一时也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尼堪虽然才三十多岁的年纪,虽然出身宗室,他他的父亲广略贝勒褚英,却是因为意图谋反,被努尔哈赤处死的。

  所以小时候的尼堪,就废除了一切宗室待遇,是靠着战功,一步步爬起来的大将。

  因为战功显赫,在皇台极称帝时,二十出头的他就被封了固山贝子。

  如今更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封爵多罗贝勒,距离郡王也仅仅一步之差。

  而历史上的尼堪,在两年后因为平定江南之功,被封了郡王,之后又在平定山西姜瓖叛乱之中,被封了亲王爵位。

  然而,这位满清亲王,在湖广战场上,遇上了南明护国战神李定国,最后兵败被杀,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个战死沙场的亲王。

  不过,如今历史已经改变。

  死在战场上的满清亲王,王爷已经多达数人。

  阿济格,豪格,耿仲明,孔有德这几人,都在韩烈帐下折翼。

  贝勒勒克德浑,博洛也先后战死,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名将。

  尼堪更是在韩烈手下,吃了几次败仗,之所以他还能够活着,不是他本领多强,而是他善于审时度势。

  前年在兖州之战中,尼堪都是发现危机后,果断撤出战场,才避免了被围歼的命运。

  这一刻,在谭泰的劝说下,尼堪再一次做了正确的选择。

  “传令,各旗人马,把城中能带的东西,都给我统统带上,撤往大名府。”

  尼堪的果断,无疑再次挽救了他的性命。

  尼堪率领的五万大军,裹挟着城中十万百姓,撤出濮州之时,更是一把火把濮州烧了个干净。

  三天后,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午,韩烈率领忠义军,忠贞军,万骑军,亲卫营一部,十万余大军抵达濮州时。

  见到是一座残破的城池,烧了几天几夜的城池,除了城墙外,城内已然成为一片灰烬。

  被烧死的老弱病残,多达一万多人。

  “这些该死的鞑子,手段果真是狠辣啊。”

  登上城门的韩烈,看着满城的废墟场景,眼神之中透着浓浓的杀意。

  “荩臣,李岩率领的忠勇军,是否已经进驻范县?”

  虽然来晚了一步,让尼堪跑了。

  但韩烈真正难过的事情,是濮州这座黄河边上的州城,因为战争的变成了一座废墟。

  “回禀主公,他们昨天就开始渡河了,这时应该已经占领范县。”

  孙思克拱手回道。

  “今日暂且在城头驻扎,把城池清理一下,等候锦衣卫送来情报,再做下一步计划。”

  连续多日的行军布阵,韩烈原本以为要濮州打一场大战。

  结果尼堪竟然跑了,这让他有一种,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韩烈在濮州的等待,并没有很长。

  当天夜里,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郭虎,就来到了濮州。

  “卑职参见大将军。”

  城墙内的临时大帐内,风尘仆仆的郭虎行礼过后,接过韩烈递来的热茶,他也没有客气,双手抱着茶杯喝了一口的他。

  双手抱着茶杯暖了暖手,一脸笑容的说道。

  “末将祝贺大将军开封大捷。”

  “都是将士们的功劳,你也辛苦了,这么冷的天气,还要在外奔波。”

  韩烈摆摆手,示意他在火炉旁坐了下来。

  “说说东昌府的情况。”

  “是。”郭虎端坐身子,正色的说道。

  “目前清军多罗贝勒岳乐,率领的五万大军,仍然在聊城驻扎。”

  “临清关驻扎着一支两万人的队伍,主将是满洲正黄旗都统南褚。”

  “另外德州也有一支两万人的队伍,由护军统领博尔辉统率。”

  “而清军主帅瓦克达,率领三万中军,现在驻扎在大名府城。”

  “从濮州撤退的尼堪,率领的五万人马,也退回了大名府城。”

  听完郭虎的汇报,韩烈点了点头对王德道。

  “拿地图来。”

  “大将军,现在清军的十七万大军,屯驻这条防线,易守难攻,唯一突破点,就是临清关。”

  郭虎指了指地图临清关的位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哦,说说你的想法。”

  韩烈面露微笑,期待的看向郭虎说道。

  “聊城是东昌府治所,城高堑深,又有运河环卫,岳乐手握五万大军,据城而守,急切间难以攻破。”

  “临清关虽然也是关隘坚固,但清军没有水师船只,我军若能够调动水师,沿运河北上,以大炮轰开水门,临清关守军将无险可守。”

  “只要我们拿下临清关,就可以切断聊城的退路和补给。”

  “到时候派水师屯驻临清关,大军合围聊城,就是打持久战,也可以困死聊城守敌。”

  郭虎这个思路,可以说与韩烈不谋而合。

  “虎子,看来你也成熟了,你这个策略很好,甚合吾意。”

  韩烈忍不住夸赞道。

  “大将军谬赞了,若没有大将军提携,卑职岂有今天成就?”

  郭虎这话倒是心里话。

  当年在东平州运河的安山闸巡检司内,他和罗平安都是普通的衙役,若不是韩烈的引领,他和罗平安,还有陈长林几个。

  估计一辈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衙役,岂能走到今天的地步。

  当年他们几个在巡检司任职,也就是混口饭吃,谁又能想到,短短数年,他做到了正三品的指挥同知。

  罗平安更是成为了正二品的总兵官,统领一万的大将。

  陈长林那个小子,因为拜了史可法为义父,现在负责松江府市舶司的运转,也做到了正四品的市舶司大使。

  而韩烈更是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封爵梁国公,身兼太傅拜辅政大臣等一堆头衔。

  送走郭虎后,韩烈立即让孙平,召集各军主将,副将来到大帐,连夜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

  眼下濮州城内,主要的军队是杨衍率领的忠义军,李过率领的忠贞军。

  崔定国率领的万骑军,还有亲卫营右军营,后军营以及亲卫铁骑的人马。

  接到韩烈的传令,杨衍,曹友义,李过,高一功,崔定国,陈德,孙思克,还有参军府主薄刘楗等人,陆续赶到了中军大帐。

  “深夜召大家前来,没有打扰诸位将军休息吧?”

  韩烈在人到齐后,一脸微笑的打趣了大家一句。

  “大将军召唤,别说休息,就是下刀子,咱也要第一时赶来啊。”

  杨衍笑着接了一句,众将闻言,也是附和的笑了起来。

  “那就好,说正事吧。”韩烈放下手中的茶杯,先是介绍了目前的情况,进而正色的说道。

  “郭虎将军,给我们提了个部署,那就是围困聊城之敌,先取临清关,断了聊城之敌后路。”

  “然后集中力量,先消灭聊城之敌。”

  “不过,如今大名府,德州还有大量清军,几个方向相差的路程都很近。”

  “想要拿下临清关,就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敌军没有反应之前完成。”

  “其次,围困聊城的话,就必须在临清关布置重兵,拦截大名府和德州的敌人援军。”

  “我刚才考虑了一下,决定派范县的忠勇军,和护漕水师营,强攻临清关。”

  “并且在拿下临清关后,屯驻临清关,抵抗清军。”

  在韩烈做出部署时,帐下一众将领,也纷纷起身,走到了地图前,对照韩烈的战略部署的可行性。

  “大将军,范县的忠勇军,要想北上临清关,必须穿过冠县,莘县,如此以来,必然会打草惊蛇。”

  “还有,护漕水师营,从聊城境内北上,也势必惊醒聊城守敌。”

  “若忠勇军穿插冠县,莘县的时候,遭到清军拦截包围,势必危险。”

  “其次,聊城守敌,一旦发现我们意图,必然会退往德州。”

  “这个战略部署,风险很大啊。”

  山东将门世家出身的杨衍,从小在山东长大,对于山东的地理情况,他更是了如指掌。

  虽然韩烈的部署,确实有可行性,可风险性显然很大。

  故而在韩烈说完部署后,杨衍随即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众将听完韩烈和杨衍的分析后,一时都陷入沉思,很显然二人说的都有一定道理。

  对于杨衍提出的疑问,韩烈早就有了考虑。

  在众将交头接耳议论之时,韩烈起身抬手道。

  “大家静一静。”

  “杨兄提出的问题,我也已经考虑过。”

  在众将安静下来后,韩烈走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指着地图说道。

  “大家请听一下,我的应对之策。”

  “首先,让神机军继续北上,拿下彰德府,进一步威胁大名府侧翼,牵制大名府的清军。”

  “其次,忠义军,万骑军先一步出发,夺取冠县,为忠勇军北上,打通道路。”

  “拿下冠县之后,忠义军从冠县渡河,进驻博平,堵住聊城守敌退往临清和德州道路。”

  “同时,护漕水师在莘县境内,运输我主力部队渡过运河,兵临聊城城下。”

  “如此以来,足以封锁聊城守敌各条退路。”

  “对此,大家还有有什么建议和疑问,不妨直言。”

  在韩烈如此周密的部署下,众将无不是拜服道。

  “我等谨遵大将军号令。”

  “那就这样,明天早上忠义军出发北上。”

  韩烈见说服了大家,随即沉声道。

  “王德,立即给范县的李岩传令,让他率军北进。”

  “孙平,你立即渡河,前往东平州,传令李牟,率领护漕军进入莘县,接应我军渡河。”

  “荩臣,安排快马前往卫辉府送信,把我的军令交到罗总兵手中。”

  说罢,韩烈把写下的军令,递到了孙思克手中。

  “城中各部人马,明天随我一道出发,奔赴莘县。”

  十一月二十八日,东昌府附郭聊城。

  满清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岳乐行辕大帐。

  “诸位将军,尼堪贝勒刚刚传来消息,说是明军大军压境,他已经率军撤往大名府。”

  “他建议我们放弃聊城,退守临清关,诸位将军对此怎么看?”

  此时的岳乐,年仅二十一岁,虽然年轻,但他也已经从军数年。

  前年他就追随豪格,参与了蜀中战事,并且立下赫赫战功。

  这一次他被晋封,大将军,贝勒完全是属于破格提拔。

  为了证明自己,他的内心是十分渴望,能够在这一战之中立下战功,让满朝文武见识到他的能力。

  此刻,他的大帐下,坐着十几名大将,主要有护军统领顾纳岱,费扬古。

  左右两翼统领格霸库,巴奇兰。

  还有镇国将军穆尔祜,此人是贝勒褚英之孙,贝勒杜度之子。

  以及前锋统领特锦等将领。

  这些战将都是满清朝廷之中,赫赫有名的女真大将。

  “尼堪贝勒手握五万大军,明军刚到,他就撤退了,未免也太胆小了吧?”

  镇国将军穆尔祜得知尼堪退军了,为人耿直的他,张口就讥笑了起来。

  “这两年尼堪贝勒,在山东,河南战场屡战屡败,我看他确实被明军吓破了胆。”

  年轻的左翼统领格霸库,也是面露讥讽之色。

  “现在讨论的是战是撤的问题,还是不要讨论个人问题了。”

  护军统领顾纳岱皱了皱眉,打断了二人的话头。

  顾纳岱是军中老将,身为护军统领的他,威望和地位摆在这里,他一开口,大家也都不敢再胡乱开口。

  “岳乐贝勒,我们背靠临清关,又有运河作为屏障,进可渡河,退可守城,实在不行,也可以撤往德州。”

  “从地理条件上说,显然要比濮州更具有镇守的优势。”

  “不战而退出东昌府,那么东昌府治下三州,十五城就只能拱手让与南明。”

  “这对于军心士气,将会是不小的打击。”

  “另外,对于朝廷,也无法交代。”

  紧接着顾纳岱把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下阐述。

  另一名大将,护军统领费扬古,这会也点了点头,附和道。

  “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可以先打一仗,若是明军真的势大,再撤退也不迟。”

  可以说顾纳岱和费扬古的想法,倒是与岳乐想到了一块。

  这次南下增援,他本来就是带着朝廷的使命,以及建功立业之心而来。

  如今明军即将抵达,自己不战而退,这岂不是一个笑话?

  “二位统领所言甚是。”岳乐欣然点头,沉声下令道。

  “从现在起,各旗人马做好备战,要立即派出斥候,探查明军动向,防止明军突然袭击。”

  【作者题外话】:求推荐票,谢谢大家的支持!

继续阅读:第526章 临机决断,追击敌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