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的土城墙,在炮火的轰击下,很快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坍塌。
冲锋的一万明军将士,迅速冲上了城头。
“打开城门,迎接骑兵入城。”
通州外城被轻松攻取,并不代表通州城就被拿下了。
因为通州的核心是内城。
此刻,祖泽润也已经披挂登上了内城城门。
城中剩下的三千士卒,也第一时间进入城头驻守。
通州城内有五千士卒,两千士卒负责外城守卫。
主要是巡视,维护治安等事务。
内城的三千营兵,才是负责城防的精兵。
而且内城的城墙,也要比外城坚固的多。
最重要的是内城外,到处是民房住宅区,地形相对狭窄。
根本无法施展开兵力,这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显然不占优势。
这不,冲入城中的刘登瀛,余世忠率领的人马,连续几次进攻,都遭到城头守军的猛烈反击。
一连折损四五百人,却未能冲上城头。
“调炮兵大队上来,给老子狠狠地轰他娘的。”
余世忠站在城门外的大街上,看着城头上的建奴士卒,连声吼道。
而这个时候,刚刚进入外城的韩烈,也获悉了攻打内城失利的消息。
“公愚,石庵,你们二人带队,安排外城的百姓,退出交战区域。”
“荩臣,把炮兵大队调上去。”
“务必一个时辰内,拿下城池。”
“给我砍了祖泽润这个叛将的脑袋。”
登上破败的外城城门,韩烈举起手中的千里镜,朝着内城城门方向观察了一阵。
听到韩烈的军令,刘楗,黄锡衮,孙思克三人齐声应道。
“卑职等遵命!”
“王辅臣,率领骑兵营做好战斗准备,城门轰开后,立即率军杀进去,反抗者一个不留。”
小小的通州数千守军,韩烈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很快后军营的红夷大炮,就被拉进了外城城区。
内城城头上的祖泽润,虽然打退了明军的进攻。
但他的脸上却没有半点高兴。
相反神情还格外的凝重。
因为他刚才派出的探马,一个都没有回来。
而通过观察的他,也发现通州城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现在的他基本可以确定,城外至少有十万明军。
可他龟缩的内城,仅有不到三千守军。
刚才的战斗中,造成了两百多人死伤。
眼前的处境,意味他不但无法传递消息传去。
更没有突围的可能。
现在留给他的时间,只能是苟延喘喘。
“轰!”
随着一声炮响,明军的红夷大炮再次发威。
陈旧的内城城墙之上,在炮火的轰炸下,被炸的砖石飞溅。
看似坚固的城池,历经两百年的风雨侵蚀,早已经是摇摇欲坠。
“轰隆!”
数十门大炮,一轮炮火的轰炸下。
沉重的铁门,在炮火的轰炸下,轰然倒塌。
亏得这个时候,祖泽润躲到了城墙之内,才没有被倒塌的城墙给砸死。
看着倒塌的城门,虽然侥幸活了下来。
但祖泽润却半点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城外的马蹄声,以及喊杀声已经接踵而至。
“骑兵营出击,随我杀啊!”
一马当先的王辅臣,身穿重甲,手持长柄大刀,率先冲杀了进来。
“众将士跟明军拼了。”
祖泽润倒是有些血气,直到逃脱不了的他,大吼一声,提着长枪,率众迎战了上来。
“杀~杀啊!”
王辅臣率领的骑兵营五千骑兵,挥舞着刀枪,如离弦之箭冲了上来。
祖泽润率领的千余步卒,在骑兵的冲击下,瞬间被冲撞的七零八碎。
“杀!”
王辅臣大喝一声,手中大刀挥砍,冲上来的祖泽润,被他一刀砍在长枪之上。
借着战马的冲击力,以及天生神力,王辅臣这一刀直接斩断了对方的枪杆不说。
气力雄浑的一刀,从对方胸口砍下。
“嘭!”
大刀瞬间撕碎了祖泽润的衣甲,溅起一团血花。
倒飞而出的祖泽润,惨叫一声,跌落地面而死。
“将军死了,弟兄们跑啊。”
眼见祖泽润一个回合下,就被明将杀死。
那些汉军旗的士卒,无不是惊叫四散而逃。
“杀~啊!”
眼见敌兵溃逃,冲入敌阵的骑兵营将士,大喊着挥舞手中刀枪,砍瓜切菜般冲杀了上去。
内城的战斗,正如韩烈所料的一般,很快就宣告结束。
区区几千地方杂牌军,想要挡住气势正盛,战意昂扬的明军,无疑是痴人说梦。
拿下通州城,再往前就是京城所在。
从通州北门出发,到燕京南门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直径距离只有五十里。
而从运河水路北进,沿通惠河到燕京东门的东便门,广渠门,更是只有三十多里。
拿下通州之后,韩烈没有停下脚步。
而是召集众将下达了新的作战部署。
“姚启圣,黄蜚你们二人,率领海军船队,沿通惠河直达燕京东门外驻扎。”
“记住了,依托通惠河北岸扎营,利用战船火炮优势,对广渠门展开攻击。”
“王遵坦,你率领右营万骑军骑兵,协同海军作战。”
“东门外的统帅,由姚启圣负责。”
“卑职、末将等遵命!”
姚启圣,黄蜚,王遵坦三人接令应道。
“陈德,孙思克率领万骑军各营,侍卫军中军,随我向燕京南门进发。”
“余世忠,你率领后营各哨,除炮兵大队,轻炮大队外,留下镇守通州。”
“大军准备一下,一个时辰后出发。”
随着韩烈军令下达,众将齐声拱手而退。
“荩臣,派人询问一下范忠,沿途驿站信使,可安排到位?”
韩烈紧接着对孙思克吩咐道。
“末将这就去问询。”
如今河北,山西,燕京,包括潼关,武关的战斗都已经打响。
身为三军统帅的韩烈,自然需要时刻关注战场变化。
以及了解战况和战报。
为此,建立一条专送燕京前线的通信驿站,也就刻不容缓。
之前河南,河北、山东的驿站,都已经畅通。
现在只需要把邯郸,开封,济南、沧州四条路线串联起来。
以六百里加急速度传递的话,哪怕是武关的战报,传递到燕京城下,也只需要三天时间。
孙思克退下之后,韩烈略作沉思之下,沉声道。
“王德,传令杨衍的忠义军,立即从南皮北上。”
“配合杨朴率领的左营和前营人马,拿下霸州,切断保定府的清军回京。”
“是。”
杨衍率领的忠义军四万人马,之前一直驻扎的开封府。
韩烈北进沧州之时,就曾秘密下令。
让杨衍率军进驻南皮,等候他的指令。
之所以没有让杨衍的人马,跟随自己进攻京师。
也是考虑到多铎驻扎在保定的兵马。
多铎这支人马,对于韩烈攻取燕京。
以及燕京的满清朝廷和守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要把他们挡在燕京外围,让他们无法回京。
这对于燕京守军来说,将会是莫大的打击。
同样,对于韩烈攻打燕京城,将会轻松的多。
南皮在明末,虽然只是一座小城。
但这座城池,在汉代便已经建城。
汉末三国时期,更是袁绍、曹操争雄的北方重镇所在。
杨衍率领的四万忠义军,自九月下旬从开封开拔。
到现在已经在城中休整了十天。
接到韩烈传来的军令,杨衍立即召集各营将领来到中军大帐。
“诸位将军,首辅大人率领的主力,已经兵临燕京城下。”
“接下来能不能收复燕京,就看我们这一仗,打的好不好了。”
“现在我命令,各营收拾行装立即出发,两天后必须赶到霸州城下。”
在杨衍的军令下,帐下众将齐声应道。
“谨遵军令。”
众将退下之后,副将曹友义,都监军使杜濬,跟随杨衍率领中军人马,快速离开了南皮城。
南皮距离霸州约有一百五十余里。
杨衍率领的忠义军,采取急行军的方式,短短两天时间变抵达了霸州城下。
而这个时候,韩烈率领主攻燕京的兵马。
也已经在燕京东门,南门外摆开了阵势。
到了这个时候,战争进程已经明朗化。
很显然明军不但三线作战,而且对于山西,燕京的攻势,都是志在必得的架势。
进攻山西的主力,有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李岩率领的忠勇军。
配合作战的李过,率领的忠贞军。
总兵力十二万人马。
十月十五日,也就是韩烈率领各部人马,抵达燕京城下当天。
保定府的豫亲王多铎,也接到了京城送来的急报。
“额尔德立即传我军令。”
“全军返回京师,如有贻误战机者斩!”
“车尔布,你亲自赶回霸州传令鄂拜,给我守住霸州,只需要两天本王就会赶到。”
“祁充格大人,你留守保定府,居中联络指挥。”
“确保太原府,真定府,保定府不失。”
因为早有预料,多铎这会表现的很镇定。
根据京城传来的军报来看,攻打燕京的明军,最多只有十五万人马。
而京城有五万八旗精锐,加上他手中的五万人马。
在他看来即便无法击溃明军,凭借燕京的城防,也足以守住京城。
除了这些人马外,他手中仍然还有预备人马。
宣府还有七千精锐,博尔辉带走攻打大同姜瓖的一万人马,同样也是一支预备队。
另外驻守霸州的鄂拜,手中也有一万人马。
只要守住霸州,解决大同后患。
那么这一场大战,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霸州距离京城仅有一百二十里,快马加鞭的话,一个白天就可以到达。
侍卫军副将总兵官杨朴,左营参将吴六奇,前营参将徐信率领的两营人马。
于十月十四日夜里,抵达的霸州。
按照韩烈的部署,杨朴这支人马,主要任务就是攻下霸州。
霸州地处华北平原之上,境内基本没有高山峻岭,与通州的地理条件差不多。
建立在平原上的城池,属于典型的易攻难守的城池。
并且城中有还有一万人马据守。
而杨朴只有两万人马,加上没有火炮等重型攻城武器。
既然霸州不是坚城,想要攻陷也绝非易事。
“杨总兵,这一仗不好打啊。”
虽然城池一眼在望,通过手中的千里镜,城头上的守军布置,更是一目了然。
但前营参将徐信,看到城头情况时,却不由皱起了眉头。
霸州城墙高一丈二,差不多有四米高度。
四门紧闭,城头守军严阵以待,强攻的话,必然会死伤惨重。
而且还未必能够攻下城池。
“确实不好打。”杨朴回应了一句,从怀中掏出一个密封的锦囊。
“临出发前,首辅大人给了我这个锦囊。”
“说是到了霸州之后,可以打开锦囊,按此中部署行事。”
听到杨朴这么说,吴六奇,徐信不由好奇的围了上来。
三人凑在一起,看完锦囊之中的部署,三人不由都笑了起来。
“原来首辅大人让我们前来,竟然是迷惑敌人之计。”
“真正的后手,是忠义军这支主力。”
“我说怎么这次北进,忠义军始终未见踪迹呢。”
杨朴笑着说道。
“二位将军,准备行动吧,按照计划部署,准备挖掘堑壕工事吧。”
“遵命!”
吴六奇,徐信二人欣然应道。
那么韩烈给杨朴的锦囊妙计,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其实吧,说开了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
霸州易攻难守不假。
但必须得有数倍兵力,以及攻城武器协助。
否则也绝不可能轻易攻取。
韩烈让杨朴率领两万人马来攻打霸州,就是迷惑清军。
让清军轻视明军,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霸州是平原地形,境内没有崇山峻岭,也没有大片的森林作为掩护。
这样的地界,想要隐藏一支大军的行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韩烈的计策,就是让杨朴率领两万人作为幌子。
然后在霸州城外挖掘堑壕工事,作为防御阵地,同时用来藏兵。
韩烈的这条思路,来自后世的地道战。
华北平原上,土地松软,地下河稀少,最适合挖掘地道。
杨朴率领两万人马,在城北和城西方向,挖掘壕沟的举动。
很快就吸引了城头守军注意力。
接到汇报的左翼统领鄂拜,也第一时间赶到了城头观看情况。
“统领大人,明军这是在干什么呢?”
鄂拜左右的将领,有些不解的看着城外,干的热火朝天的明军,有些迟疑的问道。
“我看明军是想要筑造土城,对我们发起进攻。”
有将领如此猜测道。
“不对,我认为明军是准备挖地道,准备从地道内攻进城内。”
又有将领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站在城门楼上的鄂拜,看着城外尘土飞扬的场景,思虑之下说道。
“我看筑造土城,挖掘地道兼而有之。”
“不过嘛,这样的做法,不过是徒劳。”
冷冷一笑的鄂拜,继续说道。
“若明军拿下筑造土城,那就派骑兵突袭,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若明军挖掘地道,咱们就找准位置,投入火油,来个烟熏火烤,让他们胎死腹中。”
“只要我们坚守三五天,豫亲王殿下主力一到。”
“咱们来个里应外合,把这支明军一口吃掉。”
“如此一来,必然大涨军心士气。”
“到时候大军入京,一举反攻,岂有不胜之理?”
鄂拜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一出,在场的一众参领,佐领无不是信心大涨。
个个神情振奋,仿若胜利就在眼前一般。
而这个结果,就是韩烈所需要的。
还是那句话,霸州城看似易攻难守。
但若没有数倍与之的兵力,配合火炮强行进攻,绝对无法轻易攻取。
而韩烈现在根本无法调动大量的兵力,来攻打霸州城。
拿不下霸州,拦不住保定府的清军。
这对于攻打燕京,将会形成巨大阻力。
故而,韩烈在沧州出发前,苦思良久。
才想了这么一个计策。
那就是派两万人马作为诱饵,前来攻打霸州。
吸引清军注意力,让清军认为有机可乘。
毕竟多铎手握五万大军,加上霸州的一万守军。
以六万精锐围歼两万明军,这样的机会,多铎定然不会错过。
然而,事实上却是,韩烈部署了六万人马,准备跟多铎拼命。
杨衍率领的四万忠义军,只要能够悄无声息进入霸州城外。
利用杨朴他们挖掘的堑壕工事,趁夜进入其中隐蔽。
等到多铎率军抵达,并发起进攻之时,再突然杀出,即便无法反歼灭多铎的人马。
也足以把多铎的这支兵马,牢牢的钉死在霸州城内。
京师燕京城。
得知通州失守的消息时,韩烈率领的明军,已经抵达燕京南门外。
与此同时,姚启圣、黄蜚,王遵坦率领的另外一支明军,也从水路抵达了燕京东门外。
面对十二万明军兵临城下。
偌大的燕京城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恐慌。
紫禁城乾清宫内。
皇太后孝庄,小皇帝顺治,以及满清的王公大臣,召开了紧急的应对会议。
摄政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位辅政亲王。
包括大学士刚林,希福在内的一众大臣,个个面色凝重。
“摄政王,京城能不能守得住?”
这是皇太后孝庄问出的第一个问题。
也是满朝文武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总管朝政的摄政王多尔衮,虽然心情沉重。
但他知道这一刻决不能乱,只要他表现出了慌乱。
那么整个朝廷,以及京城内外,必然会陷入一片混乱。
“请太后,皇上放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京城固若金汤。”
“臣已经有所部署,定可击退南明军队,确保太后,皇上的安危。”
略显消瘦的多尔衮,声音洪亮,满脸自信的他,目光炯炯,给人一种不怒自威之感。
大殿之上的一众朝臣,听到多尔衮这番自信满满的话,无不是齐刷刷的看向了对方。
皇太后孝庄也是神情一震,看向多尔衮说道。
“不知摄政王有何妙策,还请速速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