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兵临城下,诱敌霸州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75,314

  低矮的土城墙,在炮火的轰击下,很快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坍塌。

  冲锋的一万明军将士,迅速冲上了城头。

  “打开城门,迎接骑兵入城。”

  通州外城被轻松攻取,并不代表通州城就被拿下了。

  因为通州的核心是内城。

  此刻,祖泽润也已经披挂登上了内城城门。

  城中剩下的三千士卒,也第一时间进入城头驻守。

  通州城内有五千士卒,两千士卒负责外城守卫。

  主要是巡视,维护治安等事务。

  内城的三千营兵,才是负责城防的精兵。

  而且内城的城墙,也要比外城坚固的多。

  最重要的是内城外,到处是民房住宅区,地形相对狭窄。

  根本无法施展开兵力,这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显然不占优势。

  这不,冲入城中的刘登瀛,余世忠率领的人马,连续几次进攻,都遭到城头守军的猛烈反击。

  一连折损四五百人,却未能冲上城头。

  “调炮兵大队上来,给老子狠狠地轰他娘的。”

  余世忠站在城门外的大街上,看着城头上的建奴士卒,连声吼道。

  而这个时候,刚刚进入外城的韩烈,也获悉了攻打内城失利的消息。

  “公愚,石庵,你们二人带队,安排外城的百姓,退出交战区域。”

  “荩臣,把炮兵大队调上去。”

  “务必一个时辰内,拿下城池。”

  “给我砍了祖泽润这个叛将的脑袋。”

  登上破败的外城城门,韩烈举起手中的千里镜,朝着内城城门方向观察了一阵。

  听到韩烈的军令,刘楗,黄锡衮,孙思克三人齐声应道。

  “卑职等遵命!”

  “王辅臣,率领骑兵营做好战斗准备,城门轰开后,立即率军杀进去,反抗者一个不留。”

  小小的通州数千守军,韩烈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很快后军营的红夷大炮,就被拉进了外城城区。

  内城城头上的祖泽润,虽然打退了明军的进攻。

  但他的脸上却没有半点高兴。

  相反神情还格外的凝重。

  因为他刚才派出的探马,一个都没有回来。

  而通过观察的他,也发现通州城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现在的他基本可以确定,城外至少有十万明军。

  可他龟缩的内城,仅有不到三千守军。

  刚才的战斗中,造成了两百多人死伤。

  眼前的处境,意味他不但无法传递消息传去。

  更没有突围的可能。

  现在留给他的时间,只能是苟延喘喘。

  “轰!”

  随着一声炮响,明军的红夷大炮再次发威。

  陈旧的内城城墙之上,在炮火的轰炸下,被炸的砖石飞溅。

  看似坚固的城池,历经两百年的风雨侵蚀,早已经是摇摇欲坠。

  “轰隆!”

  数十门大炮,一轮炮火的轰炸下。

  沉重的铁门,在炮火的轰炸下,轰然倒塌。

  亏得这个时候,祖泽润躲到了城墙之内,才没有被倒塌的城墙给砸死。

  看着倒塌的城门,虽然侥幸活了下来。

  但祖泽润却半点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城外的马蹄声,以及喊杀声已经接踵而至。

  “骑兵营出击,随我杀啊!”

  一马当先的王辅臣,身穿重甲,手持长柄大刀,率先冲杀了进来。

  “众将士跟明军拼了。”

  祖泽润倒是有些血气,直到逃脱不了的他,大吼一声,提着长枪,率众迎战了上来。

  “杀~杀啊!”

  王辅臣率领的骑兵营五千骑兵,挥舞着刀枪,如离弦之箭冲了上来。

  祖泽润率领的千余步卒,在骑兵的冲击下,瞬间被冲撞的七零八碎。

  “杀!”

  王辅臣大喝一声,手中大刀挥砍,冲上来的祖泽润,被他一刀砍在长枪之上。

  借着战马的冲击力,以及天生神力,王辅臣这一刀直接斩断了对方的枪杆不说。

  气力雄浑的一刀,从对方胸口砍下。

  “嘭!”

  大刀瞬间撕碎了祖泽润的衣甲,溅起一团血花。

  倒飞而出的祖泽润,惨叫一声,跌落地面而死。

  “将军死了,弟兄们跑啊。”

  眼见祖泽润一个回合下,就被明将杀死。

  那些汉军旗的士卒,无不是惊叫四散而逃。

  “杀~啊!”

  眼见敌兵溃逃,冲入敌阵的骑兵营将士,大喊着挥舞手中刀枪,砍瓜切菜般冲杀了上去。

  内城的战斗,正如韩烈所料的一般,很快就宣告结束。

  区区几千地方杂牌军,想要挡住气势正盛,战意昂扬的明军,无疑是痴人说梦。

  拿下通州城,再往前就是京城所在。

  从通州北门出发,到燕京南门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直径距离只有五十里。

  而从运河水路北进,沿通惠河到燕京东门的东便门,广渠门,更是只有三十多里。

  拿下通州之后,韩烈没有停下脚步。

  而是召集众将下达了新的作战部署。

  “姚启圣,黄蜚你们二人,率领海军船队,沿通惠河直达燕京东门外驻扎。”

  “记住了,依托通惠河北岸扎营,利用战船火炮优势,对广渠门展开攻击。”

  “王遵坦,你率领右营万骑军骑兵,协同海军作战。”

  “东门外的统帅,由姚启圣负责。”

  “卑职、末将等遵命!”

  姚启圣,黄蜚,王遵坦三人接令应道。

  “陈德,孙思克率领万骑军各营,侍卫军中军,随我向燕京南门进发。”

  “余世忠,你率领后营各哨,除炮兵大队,轻炮大队外,留下镇守通州。”

  “大军准备一下,一个时辰后出发。”

  随着韩烈军令下达,众将齐声拱手而退。

  “荩臣,派人询问一下范忠,沿途驿站信使,可安排到位?”

  韩烈紧接着对孙思克吩咐道。

  “末将这就去问询。”

  如今河北,山西,燕京,包括潼关,武关的战斗都已经打响。

  身为三军统帅的韩烈,自然需要时刻关注战场变化。

  以及了解战况和战报。

  为此,建立一条专送燕京前线的通信驿站,也就刻不容缓。

  之前河南,河北、山东的驿站,都已经畅通。

  现在只需要把邯郸,开封,济南、沧州四条路线串联起来。

  以六百里加急速度传递的话,哪怕是武关的战报,传递到燕京城下,也只需要三天时间。

  孙思克退下之后,韩烈略作沉思之下,沉声道。

  “王德,传令杨衍的忠义军,立即从南皮北上。”

  “配合杨朴率领的左营和前营人马,拿下霸州,切断保定府的清军回京。”

  “是。”

  杨衍率领的忠义军四万人马,之前一直驻扎的开封府。

  韩烈北进沧州之时,就曾秘密下令。

  让杨衍率军进驻南皮,等候他的指令。

  之所以没有让杨衍的人马,跟随自己进攻京师。

  也是考虑到多铎驻扎在保定的兵马。

  多铎这支人马,对于韩烈攻取燕京。

  以及燕京的满清朝廷和守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要把他们挡在燕京外围,让他们无法回京。

  这对于燕京守军来说,将会是莫大的打击。

  同样,对于韩烈攻打燕京城,将会轻松的多。

  南皮在明末,虽然只是一座小城。

  但这座城池,在汉代便已经建城。

  汉末三国时期,更是袁绍、曹操争雄的北方重镇所在。

  杨衍率领的四万忠义军,自九月下旬从开封开拔。

  到现在已经在城中休整了十天。

  接到韩烈传来的军令,杨衍立即召集各营将领来到中军大帐。

  “诸位将军,首辅大人率领的主力,已经兵临燕京城下。”

  “接下来能不能收复燕京,就看我们这一仗,打的好不好了。”

  “现在我命令,各营收拾行装立即出发,两天后必须赶到霸州城下。”

  在杨衍的军令下,帐下众将齐声应道。

  “谨遵军令。”

  众将退下之后,副将曹友义,都监军使杜濬,跟随杨衍率领中军人马,快速离开了南皮城。

  南皮距离霸州约有一百五十余里。

  杨衍率领的忠义军,采取急行军的方式,短短两天时间变抵达了霸州城下。

  而这个时候,韩烈率领主攻燕京的兵马。

  也已经在燕京东门,南门外摆开了阵势。

  到了这个时候,战争进程已经明朗化。

  很显然明军不但三线作战,而且对于山西,燕京的攻势,都是志在必得的架势。

  进攻山西的主力,有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李岩率领的忠勇军。

  配合作战的李过,率领的忠贞军。

  总兵力十二万人马。

  十月十五日,也就是韩烈率领各部人马,抵达燕京城下当天。

  保定府的豫亲王多铎,也接到了京城送来的急报。

  “额尔德立即传我军令。”

  “全军返回京师,如有贻误战机者斩!”

  “车尔布,你亲自赶回霸州传令鄂拜,给我守住霸州,只需要两天本王就会赶到。”

  “祁充格大人,你留守保定府,居中联络指挥。”

  “确保太原府,真定府,保定府不失。”

  因为早有预料,多铎这会表现的很镇定。

  根据京城传来的军报来看,攻打燕京的明军,最多只有十五万人马。

  而京城有五万八旗精锐,加上他手中的五万人马。

  在他看来即便无法击溃明军,凭借燕京的城防,也足以守住京城。

  除了这些人马外,他手中仍然还有预备人马。

  宣府还有七千精锐,博尔辉带走攻打大同姜瓖的一万人马,同样也是一支预备队。

  另外驻守霸州的鄂拜,手中也有一万人马。

  只要守住霸州,解决大同后患。

  那么这一场大战,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霸州距离京城仅有一百二十里,快马加鞭的话,一个白天就可以到达。

  侍卫军副将总兵官杨朴,左营参将吴六奇,前营参将徐信率领的两营人马。

  于十月十四日夜里,抵达的霸州。

  按照韩烈的部署,杨朴这支人马,主要任务就是攻下霸州。

  霸州地处华北平原之上,境内基本没有高山峻岭,与通州的地理条件差不多。

  建立在平原上的城池,属于典型的易攻难守的城池。

  并且城中有还有一万人马据守。

  而杨朴只有两万人马,加上没有火炮等重型攻城武器。

  既然霸州不是坚城,想要攻陷也绝非易事。

  “杨总兵,这一仗不好打啊。”

  虽然城池一眼在望,通过手中的千里镜,城头上的守军布置,更是一目了然。

  但前营参将徐信,看到城头情况时,却不由皱起了眉头。

  霸州城墙高一丈二,差不多有四米高度。

  四门紧闭,城头守军严阵以待,强攻的话,必然会死伤惨重。

  而且还未必能够攻下城池。

  “确实不好打。”杨朴回应了一句,从怀中掏出一个密封的锦囊。

  “临出发前,首辅大人给了我这个锦囊。”

  “说是到了霸州之后,可以打开锦囊,按此中部署行事。”

  听到杨朴这么说,吴六奇,徐信不由好奇的围了上来。

  三人凑在一起,看完锦囊之中的部署,三人不由都笑了起来。

  “原来首辅大人让我们前来,竟然是迷惑敌人之计。”

  “真正的后手,是忠义军这支主力。”

  “我说怎么这次北进,忠义军始终未见踪迹呢。”

  杨朴笑着说道。

  “二位将军,准备行动吧,按照计划部署,准备挖掘堑壕工事吧。”

  “遵命!”

  吴六奇,徐信二人欣然应道。

  那么韩烈给杨朴的锦囊妙计,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其实吧,说开了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

  霸州易攻难守不假。

  但必须得有数倍兵力,以及攻城武器协助。

  否则也绝不可能轻易攻取。

  韩烈让杨朴率领两万人马来攻打霸州,就是迷惑清军。

  让清军轻视明军,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霸州是平原地形,境内没有崇山峻岭,也没有大片的森林作为掩护。

  这样的地界,想要隐藏一支大军的行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韩烈的计策,就是让杨朴率领两万人作为幌子。

  然后在霸州城外挖掘堑壕工事,作为防御阵地,同时用来藏兵。

  韩烈的这条思路,来自后世的地道战。

  华北平原上,土地松软,地下河稀少,最适合挖掘地道。

  杨朴率领两万人马,在城北和城西方向,挖掘壕沟的举动。

  很快就吸引了城头守军注意力。

  接到汇报的左翼统领鄂拜,也第一时间赶到了城头观看情况。

  “统领大人,明军这是在干什么呢?”

  鄂拜左右的将领,有些不解的看着城外,干的热火朝天的明军,有些迟疑的问道。

  “我看明军是想要筑造土城,对我们发起进攻。”

  有将领如此猜测道。

  “不对,我认为明军是准备挖地道,准备从地道内攻进城内。”

  又有将领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站在城门楼上的鄂拜,看着城外尘土飞扬的场景,思虑之下说道。

  “我看筑造土城,挖掘地道兼而有之。”

  “不过嘛,这样的做法,不过是徒劳。”

  冷冷一笑的鄂拜,继续说道。

  “若明军拿下筑造土城,那就派骑兵突袭,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若明军挖掘地道,咱们就找准位置,投入火油,来个烟熏火烤,让他们胎死腹中。”

  “只要我们坚守三五天,豫亲王殿下主力一到。”

  “咱们来个里应外合,把这支明军一口吃掉。”

  “如此一来,必然大涨军心士气。”

  “到时候大军入京,一举反攻,岂有不胜之理?”

  鄂拜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一出,在场的一众参领,佐领无不是信心大涨。

  个个神情振奋,仿若胜利就在眼前一般。

  而这个结果,就是韩烈所需要的。

  还是那句话,霸州城看似易攻难守。

  但若没有数倍与之的兵力,配合火炮强行进攻,绝对无法轻易攻取。

  而韩烈现在根本无法调动大量的兵力,来攻打霸州城。

  拿不下霸州,拦不住保定府的清军。

  这对于攻打燕京,将会形成巨大阻力。

  故而,韩烈在沧州出发前,苦思良久。

  才想了这么一个计策。

  那就是派两万人马作为诱饵,前来攻打霸州。

  吸引清军注意力,让清军认为有机可乘。

  毕竟多铎手握五万大军,加上霸州的一万守军。

  以六万精锐围歼两万明军,这样的机会,多铎定然不会错过。

  然而,事实上却是,韩烈部署了六万人马,准备跟多铎拼命。

  杨衍率领的四万忠义军,只要能够悄无声息进入霸州城外。

  利用杨朴他们挖掘的堑壕工事,趁夜进入其中隐蔽。

  等到多铎率军抵达,并发起进攻之时,再突然杀出,即便无法反歼灭多铎的人马。

  也足以把多铎的这支兵马,牢牢的钉死在霸州城内。

  京师燕京城。

  得知通州失守的消息时,韩烈率领的明军,已经抵达燕京南门外。

  与此同时,姚启圣、黄蜚,王遵坦率领的另外一支明军,也从水路抵达了燕京东门外。

  面对十二万明军兵临城下。

  偌大的燕京城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恐慌。

  紫禁城乾清宫内。

  皇太后孝庄,小皇帝顺治,以及满清的王公大臣,召开了紧急的应对会议。

  摄政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位辅政亲王。

  包括大学士刚林,希福在内的一众大臣,个个面色凝重。

  “摄政王,京城能不能守得住?”

  这是皇太后孝庄问出的第一个问题。

  也是满朝文武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总管朝政的摄政王多尔衮,虽然心情沉重。

  但他知道这一刻决不能乱,只要他表现出了慌乱。

  那么整个朝廷,以及京城内外,必然会陷入一片混乱。

  “请太后,皇上放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京城固若金汤。”

  “臣已经有所部署,定可击退南明军队,确保太后,皇上的安危。”

  略显消瘦的多尔衮,声音洪亮,满脸自信的他,目光炯炯,给人一种不怒自威之感。

  大殿之上的一众朝臣,听到多尔衮这番自信满满的话,无不是齐刷刷的看向了对方。

  皇太后孝庄也是神情一震,看向多尔衮说道。

  “不知摄政王有何妙策,还请速速道来。”

继续阅读:第574章 多尔衮的落寞时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