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围攻大名城策略奏效
明末逐鹿2025-07-29 09:045,789

  “吴喇禅所言甚是。”见大家不明所以,范文程接过话头,抬手指着地图说道。

  “诸位请看,出南门不足五十里,便是南乐,清丰县境。”

  “再往南就是滑县,濮州。”

  “这片区域,虽然是明军控制区域,但现在明军兵力集中在大名府,这些县城兵力必然空虚。”

  “我军可以一路快速穿插,采取以战养战之术,从滑县进入卫辉府。”

  “然后转道直取怀庆府,进入山西的泽州府,则可以轻松摆脱追兵。”

  “如此,足以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是兵法所云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相反,若是我们从西边和北边突围,明军在彰德府,广平府必然严阵以待。”

  “就算突围出去,也要历经苦战,凶险程度可想而知。”

  范文程这么一解释,别说瓦克达了,在座的一众将领,无不是连连点头。

  “范大人此计甚妙,如此以来,不但可以突围出去,还能给明军腹地,造成一定的破坏。”

  阿哈尼堪连声附和。

  “范大人,突围路线可以这么安排,那么突围兵力,又该怎么办呢?”

  汉军正蓝旗都统李率泰,紧接着再次问策道。

  “既然是突围,自然就要有取舍,不可能全军突围。”

  范文程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目光深邃的他,缓缓说道。

  “集中三万八旗精锐为一股,从南门外展开突围。”

  “传令汉军营总兵田雄,统率城中四万汉军,以及五万青壮民夫,于午后主动杀出城去。”

  “把民夫衣服都扒了,让他赤身出城,作为头阵,冲击明军营垒。”

  “五万青壮民夫,充当炮灰,杀与不杀,都足以让明军头疼半天。”

  “一旦明军营垒,被我们搅乱,郡王殿下亲率三万八旗精锐出城,定可一鼓作气杀出去。”

  “我三万八旗将士,皆有战马代步,只要冲出了明军的封锁。”

  “一路往西杀过去,又有谁能够抵挡我们的步伐呢?”

  帐下一众女真将领,听着范文程这个汉人,一口气就把四万汉军营士卒,五万汉人充当炮灰推了出去。

  无不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说他们这些女真人,在战场确实擅长屠戮劫掠。

  可范文程一个汉人,还是一个孱弱的文人,一张口就是近十万人的性命。

  这股狠辣,让他们自诩野蛮人的鞑子都自愧不如。

  至于为什么瓦克达,不利用这些炮灰,冲击明军营垒的时候,展开反击呢?

  原因很简单,他没有把握,明军四面合围,十五大军列阵城外。

  展开反击一旦失败,那必然会城破人亡。

  很显然这个时候,瓦克达还没有逼到绝路,自然也就不会走这条路。

  北门外韩烈大营。

  “大将军,城中已经断水两天,清军一直没有动静,其中怕是有阴谋啊。”

  入夜时分,吃过晚饭的孙思克,来到韩烈大帐,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刘楗闻言,也不由放下手中的公文,抬头看向了韩烈。

  “虽然水源断了,城中的水井,支撑个三五天肯定没问题。”

  韩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淡淡的笑道。

  “至于阴谋,无非是两条,一是拼死反击,二是突围。”

  “你们都说说看,若是你们的话,会采取何种方法?”

  “拼死反击,那是逼到绝路的办法。”孙思克沉声说道。

  “突围虽然也有风险,但数万大军突围,还是有一线生机。”

  “我若是清军大将,肯定会想办法突围。”

  刘楗也点点头,附和道:“卑职也认为清军会选择突围。”

  “嗯,你们说的不错,我料清军也必然会突围。”

  韩烈赞同的说道。

  “四门方向,北门和东门走不通,这点明眼人都清楚。”

  “北门外的彰德府,广平府,早就落入我们之手,清军将领都知道,就算杀出北门,后面也会遭到层层拦截。”

  “东门杀出去,想要北返,运河他们过不去。”

  “所以清军只有两条路可走,那就是西门和南门。”

  说到这里的韩烈,也微微陷入了沉思。

  眼下西门方向的彰德府一线,有神机军的左右二营把守,肯定走不通。

  但是西南方向的卫辉府,只有神机军新任都监军使徐作霖,兼任卫辉知府,统率着府同知李大春,守备营守备尹启震。

  收编组建的五千守备营士卒镇守。

  一旦清军突围出去,往卫辉府境内穿过怀庆府,那将会很顺利的逃往山西泽州府。

  这条路显然是清军最容易突围,也是路程最短的一条逃生通道。

  目前韩烈也不能确定,清军是否掌握了卫辉府的情况。

  卫辉府目前兵力薄弱。

  怀庆府则还在清军掌握之中。

  崇祯十七年,清军和李自成的部队,在怀庆交战失败后,就在怀庆设立了怀庆镇总兵。

  目前驻扎了一支七八千人的部队,加上背靠山西泽州府。

  罗平安在进驻卫辉府,为了配合攻取大名府,就一直没有攻打怀庆府。

  现在怀庆府这支清军,反而成为掣肘。

  这点,韩烈不是没有想到。

  在开封战役结束后,他率军进濮州时,原本计划由柏永馥率领亲卫各营,先攻取洛阳,在收复河南失地之后。

  再由河南留守的部队渡河,收复怀庆府,进而发起收复山西的战略部署。

  可结果是柏永馥兵败偃师,导致现在收复洛阳的计划,迟迟未能实现。

  这就让怀庆这座黄河北岸,背靠山西不起眼的之地,成为了一片飞地。

  “大将军,卑职建议加强卫辉的防御,以防被清军钻了空子。”

  见韩烈迟迟没有开口,孙思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刘楗看着眼前的地图,皱眉说道。

  “眼下哪里有兵可派?安阳的兵马不能动,广平府的忠勇军,距离过远,也不宜轻动。”

  二人说话之间,韩烈却下定了决心。

  “荩臣,传令王辅臣,率领亲卫铁骑营,连夜出发,奔赴卫辉驻防。”

  “同时传令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马,加强对卫辉各县的监视。”

  “一旦清军突围,务必监视他们的动向,以便进行围追堵截。”

  “末将这就去办。”孙思克拱手一拜,起身走出了大帐。

  “大将军,南边呢?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

  “万一清军往南突围,一通乱杀过境,造成的损害必然巨大。”

  谨慎的刘楗紧接着,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韩烈想了想说道。

  “你的顾虑是有一定的道理,让陈德率领万骑军的五千骑兵,调防黄得功的大营。”

  “再让王遵坦率领三千骑兵,在东门外协防,随时负责接应。”

  “传令杨衍,加强西门的防守,加强工事修筑,确保营垒万无一失。”

  韩烈现在的兵力布防,主要是亲卫右营,后营,以及万骑军一部分兵力,布防在北门外。

  杨衍率领忠义军,布防在西门,属于重点防御。

  李过率领忠贞军中军营一部,以及左右二营和后军营,布防在东门外。

  同时忠贞军郝永忠率领的前军营,抽调在南门外黄得功帐下。

  现在再把万骑军布防在东南两个方向。

  加上首尾相连的营垒外,还修筑了一道环形纵深工事。

  这样的攻防阵地,不说万无一失,那也算得上是铜墙铁壁。

  至少韩烈以及军中将领,也都是这么认为。

  然而,战场的局势,有时候的变化,总是会发生出人预料的变化。

  次日午后,天气晴朗,寒阳高照,但气温却依旧很低。

  吃过午饭的韩烈,刚眯了一会眼,就听到营外传来阵阵鼓号声。

  紧接着孙思克就从帐外走了进来。

  “大将军,四门洞开,清军杀出了城。”

  “哦。”韩烈沉声而起,提起锦袍披风,系在脖子上说道。

  “走,出去看看。”

  来到营寨门口,登上眺望的箭塔,透过手中的千里镜,韩烈看到一队队赤身的民夫,在清军士卒的驱赶下,一步步朝着他的营垒走来。

  “大将军,其它各门也是这个情况。”

  站立一旁的孙思克,紧接着汇报了这个情况。

  “这是要学春秋故事?用阵前自刎来扰乱我军军心吗?”

  看着上万赤身的民夫,一步步冲了上来,韩烈淡淡一笑,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这样的炮灰冲锋战略战术,早已经过时。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战争局势,已经进程到火器时代。

  这样的小阵状,根本吓不到明军,也无法起到震慑的效果。

  “传我命令,各军火炮发射,红夷大炮,臼炮给我齐射,不要有顾忌,狠狠地打。”

  虽然这些民夫被迫上战场,确实比较可怜。

  但这是战场,俗话说的,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既然是战场,那就没有手软的道理,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只要上了战场,那就是敌人。

  为了帐下将士的生存,为了胜利,那就只能把挡在面前的敌人,统统消灭干净。

  随着韩烈一声令下,各门的后军炮兵营哨,迅速开始装弹。

  “点火发射!”

  一道道军令下达,战场上的数以百计的重炮轻炮,同时朝着战场上的清军,展开了炮火覆盖。

  除了南门外,黄得功率领的都司营,炮火相对弱一些外,北门,东门,西门各军的炮火,直接覆盖了整个战场。

  “轰隆!轰隆!轰隆!”

  一颗颗炮弹,像下冰雹似得落下。

  整个战场顿时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尘土飞扬四起。

  炮火覆盖下的满清汉军营将士,裹挟的青壮民夫,在炮火之中,被不断炸飞。

  这一刻的战场,血肉横飞,哀嚎遍地。

  “跑啊,弟兄们,咱们不给建奴卖命。”

  战场之上的民夫青壮,在炮火的轰炸下,四散奔逃。

  而押解监督他们的汉军营将士,绝大数都是昔日的明军将士,以及义军出身。

  这些人投靠清军,更多也是为了活命。

  如今清军八旗主力,守在城门楼上,却把他们推出来进攻。

  这种送死的做法,在汉军营的将士之中,引发了不小的骚乱。

  但都被总兵田雄,副将常进功给压了下来。

  “大哥,明军炮火如此猛烈,弟兄们都溃散了。”

  “这兵马没了,以后你岂不是成光杆将军了?”

  南门城下的军阵后方,一身戎装的田豹,看着前方炮火下奔逃的士卒民夫,急得连声喊道。

  相反,他面前的田雄,则是一脸淡定。

  “慌什么,今日这些人,本就是炮灰,只要你我兄弟能够突围出去,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明所以的田豹,一脸的茫然的看着田雄。

  显然他还不知道,眼前这场自杀性的冲锋,一切都只是为了瓦克达率领的八旗突围准备而已。

  “传我命令,各营人马不得后退半步,违者斩!”

  汉军营的四万人马,在田雄的号令下,裹挟的五万民夫青壮,由田雄帐下的副将常进功,参将傅长春,参将徐信,参将刘登瀛各统军一万。

  田雄曾是黄得功帐下中军副将,官至大明总兵官。

  但两年前清军南下山东时,田雄与马得功等一众将领,背弃了朝廷和黄得功,率部在东昌府投降了清廷。

  历史上的田雄和马得功,在南明弘光元年,于芜湖背叛朝廷,抓住在营中避难的弘光帝朱由榔投降满清。

  从而获得封侯的功名爵位。

  但他这个贰臣叛将的骂名,却被记载了史册之上。

  大名府南门城头之上,瓦克达在范文程,吴喇禅等一众八旗将领的簇拥下,此刻也在密切的关注着战场。

  虽然明军的炮火,有些出人预料的猛烈。

  战场上被迫冲击明军营垒的汉军营,民夫青壮,一度被炮火轰炸的四散奔逃。

  但多达九万士卒的冲锋规模,光靠目前明军的炮火,显然不可能把他们全部轰击而死。

  “田雄倒是员悍将,而且忠心可靠啊。”

  城头之上的范文程,见到城下的田雄,临阵指挥,帐下各营人马,虽然出现溃散。

  但在他的命令下,却是一浪接一浪的发起了冲击。

  以这样的人海战术冲锋,即便无法突破明军营垒,也足以造成一定的混乱。

  只要明军营垒,一旦出现混乱。

  那就是他们全军突围的时候。

  眼下城内的三万八旗人马,其中一万铁骑已经在南门内聚集待命。

  其余两万士卒,虽然主要是步卒,但他们却都每人分到一匹代步的战马。

  只要突围一旦开始,全军将士就能骑马代步,以最快的速度杀出城池。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战斗,很快南门外的黄得功所部炮队,就把炮弹尽数给打光了。

  “黄总兵,我军炮弹打完了,建奴的冲锋依旧在继续,下一步怎么办?”

  阵前坐镇的都司副将黄飞,疾步来到帐内汇报道。

  “命令左右二营参将邓林祖,杨彪率军进入工事,展开防守。”

  黄得功帐下的山东都司营,有一万五千人马。

  战斗力虽然比不上韩烈帐下各军,但装备却还是很齐全的。

  左右二营一万将士,都配备了火器。

  中军和后营合并为一营,拥有二十门红夷大炮,一百门臼炮。

  一个多时辰的炮火轰击,炮弹尽数打光也实属正常。

  对此,黄得功并没有奇怪。

  “是,卑职告退。”黄飞得到指令,连忙拱手而退。

  “陈将军,清军这般玩命,怕是有后手啊。”

  一个多时辰的战斗下来,黄得功的营寨,已经抓捕到两千多逃奔而来的士卒民夫。

  这个反常现象,也让黄得功看出清军的不寻常举动。

  “城中入京缺水,这是突围的举动。”

  “现在这不过是试探我军各营虚实,大将军派我率领骑兵连夜驻扎你的营地,就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

  “黄总兵无需顾虑,守住防线就好。”

  “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吾当亲率铁骑助战。”

  席地而坐的陈德,从容的回道。

  “看来一切尽在大将军掌握之中,如此我倒是放心了。”

  黄得功闻言也不由松了口气。

  当战斗持续到傍晚时分,各军的炮弹也基本告竭。

  这个时候,各门外的明军营寨内,从战场上擒获奔逃而来的逃兵,已经多达一万三千多人。

  战场上死伤的敌兵民夫,已经达到两万之众。

  各门外的战场上,一眼望去,尸横遍野,旌旗遍地,场面极尽血腥之气。

  到了这个时候,五万民夫青壮,除了逃到明军营地被俘的一万三千多人,其余的人几乎死伤殆尽。

  田雄帐下的汉军营四万人马,因为一直在战场后方督战,反倒是伤亡不大。

  虽然在夜幕降临,田雄知道突围的时间来临。

  而这时他也看到了战场的情况,以及接到瓦克达的军令。

  “明军炮火已经消耗殆尽,众将士们,为了活命,一口气冲杀出去。”

  在田雄的军令下,汉军营的将士,看着身后关闭的城门。

  知道城池肯定是回不去了。

  现在只能冲杀出去,才是唯一的生路。

  正在这些汉军营的将士们,彷徨不安之际,明军营垒方向,突然点燃起了一堆堆篝火。

  很快营寨之内,就响起一阵阵喊声。

  “对面的弟兄们,同为大明的子民同胞,都是自家兄弟。”

  “自家人不杀自家人,只要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一律优待。”

  没错,这一声声劝降的喊话,正是韩烈刚刚传达的军令。

  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喊出劝降的口号。

  那是因为韩烈刚才在视察俘虏的时候,通过与他们的交谈。

  获悉民夫是被清军裹挟逼迫出城的,同样汉军营的士卒,平日待遇就远不如八旗士卒。

  这几天缺水的情况下,更是连水都喝不够,与满清八旗将士的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

  为此,汉军营的士卒,普遍都是满腹怨气。

  只是敢怒不敢言罢而已。

  掌握到这个信息的韩烈,随即下令各营,组织了这场攻心之战。

  同时还让被俘的那些士卒民夫,亲自在栅栏前一起喊话。

  北门外负责领兵的汉军营参将徐信,虽然开始并不知道这场反击的意义。

  但战斗打到现在,他已经醒悟到,清军八旗必然是准备突围。

  而他们这些人,已然成为了炮灰。

  他本是明军出身,曾在黄得功帐下担任过千总。

  后来得到田雄赏识,提拔为游击将军,之后又在东昌跟随田雄投降满清,升任为参将。

  但这几年来,他所隶属的汉军营,待遇之差,让他大失所望。

  眼下又被满清抛弃沦为炮灰。

  身为一营参将,满清八旗要突围,他竟然毫不知情,这分明是被抛弃了。

  这事田雄肯定知道,但他兄弟两个,以及中军副将常进功,却都在南门外督战。

  一开始徐信确实没有多想,但战斗打到现在,他自然明白。

  田雄兄弟和拜了把子的常进功,肯定是跟八旗人马准备往南门突围。

  想通了这个关节的徐信,这会听到明军的招降口号,再也坐不住了。

  “曾泰,带一队士卒上去投降,看看明军是否真心招降。”

  马背上的徐信对一旁的妹婿曾泰,招了招手对他低声吩咐了句。

  “啊?”曾泰一愣,在看到徐信严肃的表情,严厉的目光时,立马醒悟了过来。

  “卑职这就去办。”

  与此同时,西门方向的汉军营参将傅长春,东门外的参将刘登瀛,听到明军招降的口号,眼见军心士气受到扰乱,一时也有些紧张了起来。

继续阅读:第537章 瓦克达突围,穷追猛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