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进军辽东,攻击盛京
小皇帝朱慈炤登基第三年,也就是永历三年。
公元1649年四月十六日,韩烈在燕京丰台大营,誓师征伐辽东建奴。
侍卫军十万将士,在韩烈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开出燕京。
大军沿永平府开进,经过数日的急行军,于二十日中午,进入山海关。
坐镇山海关的辽东巡抚刘楗,辽东提督孙思克,率帐下官吏,于关门外迎候。
“臣等参见大王。”
当韩烈在众将的簇拥下,策马抵达关门外时,众人纷纷躬身作揖拜道。
“诸位不必多礼。”韩烈翻身下马,抬手示意之余,走向刘楗和孙思克笑道。
“二位来山海关虽然时日不长,成绩有目共睹,孤王甚慰啊。”
刘楗和孙思克少年时代就跟随左右。
二人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加上韩烈多年的精心培养。
未来的二三十年,只要他们保持忠诚态度,朝堂之上,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大王谬赞。”二人谦虚的连忙拱手回道。
“大王,上个月接到您要亲征制令,镇海营提督姚启圣,平海营提督黄蜚。”
“率领的舰队从松江府,登州府,分批运送了一百二十万石粮草,抵达宁远港口。”
“同时,各地的钱粮,也陆续往山海关运输了钱粮,军需物资。”
“微臣和孙提督,已经征调了三万民夫,协助运输钱粮,送往锦州城。”
在入关途中,刘楗汇报了一下他们的准备工作。
“你们办事,孤王是放心的。”
韩烈满意的点头笑道。
“此次征伐辽东建奴,孤王预计用时五个月。”
“不单单要覆灭建奴,还要搂草打兔子,把辽东半岛的李朝王国覆灭。”
“这帮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世受我大明皇恩,如今却伙同建奴入侵我大明。”
“实在是可恨,不灭了这帮狗杂种,孤王难消心头之恨。”
韩烈口中的辽东半岛,李朝王国指的是当时的(朝鱼羊)李倧时期的王国。
李朝这两百多年来,都侍奉大明为宗主国,并接受大明皇帝的敕封。
历史上棒子们吹捧的鸣梁海战,就是明末发生的事情。
而作为鸣梁海战的总指挥李舜臣,战后并没有得到李朝国王的封赏。
反倒是大明辽东经略杨镐,赏赐了对方一些银子和衣甲。
可见所谓的大捷,不过是一场自我吹嘘的战绩。
这事也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朝国王,在大明眼里,一个辽东经略就能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在韩烈心中,辽东半岛上的那帮棒子们,与建奴一样可恨。
尤其后世的经验告诉他,古时封建王朝看不上的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
最后却成了一根搅屎棍,对大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就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上来说。
辽东半岛这块地方,比东瀛的岛国更为重要。
如果华夏的封建帝王们,要是知道后人因为这块他们瞧不上的地块,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定然会举国之力,把他们死死的踩在脚底下。
不说唐宋元三朝,后来的明清两朝,是绝对有能力,也有实力,把这块地方纳入自己版图的。
此刻,刘楗,孙思克多少有些不明白,韩烈为什么对李朝王国有这么大的敌意。
在他们看来臣服大明几百年的李朝王国,可比漠南的鞑靼人,漠北的瓦剌人要温顺的多。
即便是在崇祯年间,他们都要向大明进贡。
稀有的韩国参每年都要进贡,公主什么的美人,时不时都要送上几个。
如此恭顺的附庸国王,这不是比倭寇强百倍吗?
见二人有些不了解自己的苦心。
韩烈严肃的对二人告诫道。
“女真人和韩国人,必须灭国亡种,没有商量的余地。”
“你们二人不可有半点松懈,大军推进之后。”
“你们要接管城池,负责管理,身高高过车轮的男丁一律处死。”
“女眷赐予有功将士,孤王要让我华夏文明的种子,在辽东这边白山黑水之间生根发芽。”
“无论是什么种族之人,必须学习大明的文化,血脉融合,这才是他们的归宿。”
面对韩烈的强硬态度。
刘楗和孙思克也是心头一凛,连忙恭声应道。
“臣等遵命!”
“平定辽东各地之后,孤王会在沈阳设立辽东总督府。”
“我给你们十年时间,辽东治理的好坏,关系到你们下半生的前途。”
“如今你们二人还不到三十岁,都已经身居高位。”
“但能不能封侯拜相,那就要看你们能不能把辽东治理好了。”
“四十岁前辽东彻底汉化,孤王给你们立碑著传,入阁拜相。”
“干不好,你们两个就给孤王终老辽东。”
向来性情温和的韩烈,在辽东的问题上,展现出来的态度。
让刘楗和孙思克也不得不重新考量,未来关于辽东的治理问题。
韩烈率领的大军,在山海关住了一个晚上,便继续北进。
三天后,韩烈率军进入宁远城。
宁远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在关宁锦防线中,却是重要一道关塞。
甚至一度成为蓟辽督师的治所所在。
而争议不断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就曾在宁远城头,用红夷大炮炸伤过老奴努尔哈赤。
宁远城外的兴城河,发源于辽西之地,从宁远汇入渤海。
一个月前就接到韩烈军令的镇海营提督姚启圣,平海营提督黄蜚,率领的海军人马。
也是前不久刚刚抵达宁远港码头,把从南方的钱粮,运到了宁远城中。
“大王,此次征讨建奴,我海军各营,不会是专门运输粮草的吧?”
相比起黄蜚的刻板军人作风,姚启圣在韩烈面前,就要放松的多。
“怎么,你姚启圣难道还要冲锋陷阵?”
韩烈打趣的笑问道。
姚启圣身材矮小,尖嘴猴腮的模样,就容貌一块,着实有些不讨喜。
不过,此人学富五车,满腹韬略,而且为人处事,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韩烈对于他是寄予厚望的。
这次调他北上,自然不是负责运输大队的任务。
“大王,此言差矣,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微臣虽然没有冲锋陷阵的本事,但却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
姚启圣也是毫不谦虚,仰头就自我吹嘘了起来。
“哦,那你倒是说说,辽东之战,该怎么打?”
韩烈笑着问道。
“大王调我海军各营北上,想必有攻占金州,复州,盖州,以及收复皮岛,切断满清与李朝王国联系的部署吧。”
姚启圣也没有藏拙掖着,只见他从衣袖中掏出地图,在韩烈面前摊开。
自信满满的便指着地图说了起来。
金州是后世的大连,复州是后世瓦房店,盖州则是后世的庄河市。
皮岛也是丹江海上最大的岛屿,自古本是大明领土,可惜后来被辽东半岛的李朝王国所占领。
说到这里的姚启圣,见韩烈没有打断自己,便知道自己说的,得到韩烈认可。
“李朝王国那帮韩国狗,就是一群反复无常的小人。”
“这次覆灭建奴,卑职认为,应该把他们也铲除了。”
“然后把辽东半岛收归我朝,再把那些该死的韩国狗腿子,统统扔进黄海喂鱼虾去。”
不得不说,姚启圣这个家伙,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韩烈心坎里去了。
“哈哈哈……”
听完姚启圣的话,韩烈忍不住抚掌大笑了起来。
“知我者姚熙止也。”
“孤王任命你海军衙门左侍郎,统领镇海营,平海营沿辽东湾进发。”
“按照你的部署行军推进,你们打到哪里,就劫掠杀戮到哪里。”
“凡是异族男子,高过车轱辘的全部丢入大海喂鱼。”
“除我同胞大明子民之外,皆以奴隶处置。”
在征讨河西之地时,韩烈还收降了厄鲁特所部瓦剌人。
而在此出征前,韩烈又任命了归顺投降他的鞑靼人毕力克图,为漠南蒙古各部落盟长,明安达礼为副盟长。
负责招降察哈尔,土默特等蒙古各部人归降大明。
这也是韩烈给他们的最后一个机会。
一旦等他平定辽东建奴,漠南的鞑靼人各部落要是还没有投降。
那么大明的刀枪,火枪子弹,就会降临他们的头上。
到时候鞑靼人创造的高过车轱辘的男子,尽数处死的灾难,将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无论是漠南,还是漠北,亦或者漠西的鞑靼人也好,瓦剌人也罢。
只要他们还生活在韩烈的目光之内。
那么他们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归顺臣服。
负责前往漠南招降的毕力克图,明安达礼二人,离开燕京之前,虽然各自只带了三千骑兵。
但韩烈却授权了宣府总兵高一功,大同总兵冯雄,随时对他们进行军事增援。
很显然这次出关征讨辽东建奴。
韩烈是做了几手准备的。
第一集中所有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满清都城盛京展开犁庭扫穴。
第二,海军攻击沿海各州城,切断辽东半岛李朝王国的支援和退路。
第三对漠南蒙古各部落进行招抚劝降。
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之日。
韩烈率领的大军,抵达锦州城。
与罗平安,陈德,袁宗第,王遵坦率领整编的神机军,十二镇人马。
十万大军顺利会师。
此次征伐辽东,韩烈的主力人马,就是侍卫军,神机军两军,共二十四镇,二十万大军。
其次是海军衙门的镇海营,平海营六万海军,从水路发起进攻。
同时,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范忠,率领的锦衣卫校尉。
早已经深入辽东,对盛京展开了全方位侦察打探。
同样,原神机军,忠烈营帐下的探子。
如今也早盯上了盛京城。
眼下的盛京城,对于明军来说,早已经没有了秘密可言。
最重要的是,自从去年燕京失守,多尔衮身死燕京后。
多铎率领的残军,回到盛京之后,与满清小皇帝顺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内斗。
最终,多铎被礼亲王代善,郑亲王齐尔哈朗,与皇太后布木布泰联手给处死。
如今的盛京城内,代善,齐尔哈朗,与皇帝顺治和太后布木布泰,虽然看似关系亲密。
但随着大明控制了入关的线路。
辽东自二月份开始,便爆发了粮荒问题。
要知道去年燕京失守前,盛京的女真人口,加上蒙古和汉人八旗,只有不到二十万人。
随着小皇帝退守盛京,城中人口暴涨到百万。
因为辽西地区,包括蒙古各部贵族,都涌入了盛京。
贵族多于贫民,大家不事生产也就罢了。
最重要的是盛京地处东北苦寒之地,耕地稀少,大部分地区都是原始森林和牧场。
一直到大明洪武二十一年,大明辽东都指挥使闵忠,才在这里建城,从而被设立为沈阳中卫城。
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朱模,被封为沈王,沈阳卫城才正式成为辽东藩王边城。
眼下的盛京城内,人满为患,勋贵八旗子弟,还能杀牛羊马充饥。
底层的奴隶百姓,只能易子而食。
偌大的盛京城内,宛若人间炼狱。
五月十二日,韩烈率领的二十万,抵达盛京城下。
在距离盛京城五里外的临时营地内。
站在高塔上的韩烈,举着千里镜,观察了一阵地平线上的盛京城。
不得不说,经过老奴父子两代人的营造。
如今的盛京城,虽然没有燕京的巍峨雄伟。
却也有燕京的几分雏形,方形的城墙周长二三十里,分别设有八座城门进出。
城外各处村庄,荒野之上到处都是被驱赶出城的百姓。
这些百姓人人缺衣少食,个个面容凄苦,目光呆滞。
主要都是被女真人掳掠的汉人,还有部分蒙古奴隶。
这些人实际都是建奴手中的奴隶。
现在明军杀到,他们无法养活这些人,也只能把他们赶出城。
用代善在朝堂上的话说。
“盛京城内饿殍数以十万计,留在城中徒增纷乱。”
“莫如把他们驱赶出城,耗费明军钱粮。”
“明军远道而来,钱粮运输线长远,必然难以久持。”
“加上辽东苦寒,只要支撑到十月份,明军必然退却。”
代善这番建言献策,本没有什么问题。
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大明统帅是百战百胜的韩烈。
他帐下的明军,更是士气如虹,装备精良。
二十万将士,恨不得一鼓作气,攻下盛京城。
又岂会给他们喘息机会?
这不,大军刚在东门外立下阵脚。
各镇总兵,率领的兵马就对盛京八门进行了封堵。
足足三百门红夷大炮,在各城门外筑起了炮台。
二十万大军,更是把沈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传本王军令,城外乡野之民,凡剪辫,着汉服,说官话者,可前往浑河岸边,参与筑城。”
“参与筑城的民众,无论妇孺老幼,一日两餐管饱。”
“待城池筑造好后,人人可以分到房屋,田地。”
对待城外的难民,韩烈在了解到这三十多万难民,多是大明百姓后。
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派出骑兵队伍,把他的王令传达了下去。
浑河是沈阳城外最多的一条河流。
浑河两岸土地肥沃,地势由高到低,有一大片广袤的牧场。
这片牧场本是女真皇家牧场,豢养的牛羊马最多的时候,多达数百万头。
占地面积至少有数十万倾,要是开垦成为耕地,至少可以养活数十万人口。
辽东自古都是华夏的土地。
沈阳更是辽东中心,韩烈想要把辽东,以及辽东半岛控制在手中。
辽东有四个地方,必须成为区域中心。
第一是沈阳,第二是金州,第三是建州,第四则是汉城。
沈阳作为辽东的中心,将来必须以农耕为主。
金州可作为海上起点,把辽东的物品,通过海路运输到山东登莱,江南的松江府。
建州位于辽东的长白山一带,哪里作为建奴的发源地。
必须犁庭扫穴,派遣驻军,镇压龙脉地气,让女真人永无翻身之地。
汉城乃是李朝王国都城,将来可成为辽海行省驻地。
未来的辽东要恢复蓟辽总督府,肯定要设立辽东行省,辽海行省,以及黑龙江行省。
至少要把大明朝的疆域,扩张到黑龙江以北,囊括海参崴在内的远东出海口。
对于未来的大夏帝国版图,韩烈的设想是东北包括黑龙江南北两岸,到远东出海口。
其中必须有辽东半岛。
西北必须包括北海在内的贝加尔湖在内,以及怱岭和珠峰在内。
东海版图必须囊括东瀛列岛。
哪怕是花费十年之功,也要把东瀛的倭寇剪除。
南海则必须收复安南在内的东南亚各列岛。
到时候可以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封到那些岛国做国王。
进行文化和血脉融合,把他们全部融为大夏民族一体。
哪怕是将来本土大夏帝国崩盘,子孙后代也可以在海外有自己的藩国。
这也是韩烈建立海军衙门的初衷。
首先这个时代,是大航海时代。
其次拥有强大的海军,可以征服海外列岛,用来分封子孙后代。
让他们在海外求存,壮大自己。
这就等于把鸡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轰隆!轰隆!轰隆!”
沈阳城的攻城战,在午后的夏阳下,正式打响。
侍卫军,神机军二十万大军,三百门红夷大炮,同时向沈阳四城八门展开的炮击,犹如惊天动地一般打响。
猛烈的炮火覆盖下,偌大的沈阳城,不说摇摇欲坠,那也是人心惶惶。
城头之上的守军,无不是抱头鼠窜,士气全无。
当年不可一世的女真铁骑,如今成为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面对明军的重重包围。
无论是八旗将领,还是八旗士卒。
都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一个个偃旗息鼓,惶惶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