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两军对峙南阳城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85,554

  南明永历二年三月四日。

  满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

  南阳城外忠烈营主将袁宗第,率领所部人马三万将士,奉命攻打南阳长达两月,却始终未能攻克。

  之所以迟迟未能攻陷南阳,倒不是忠烈营上下战斗力的问题。

  而是南阳守军实力强大。

  此时留守在南阳城内的清军主将是满清宗室,固山贝勒图伦。

  统军的则是汉军旗都统李国翰和柯永盛二人。

  豪格兵败襄阳之后,鳌拜和索尼等女真将领,退守南阳。

  在韩烈率军撤出襄阳之后,清廷把鳌拜和索尼等一众八旗人马,调回了京师述职。

  任命了固山贝勒图伦为南阳留守,李国翰和柯永盛率领收拢的两万五千人马驻防南阳府。

  李国翰和柯永盛本身就是汉军猛将,依托南阳城防。

  以及不输于明军的兵马,守卫南阳城,自然是稳如泰山。

  最重要的是,关中的粮道,一直未能截断。

  倒不是袁宗第不想,而是他兵力有限,根本无法做到这点。

  原因还是襄阳一战后,清军突围出去的一部分兵马,现在一直发挥着作用。

  当初尚可喜和吴三桂先后率军突围逃出襄阳之后。

  原左良玉帐下水师将领郝效忠,徐勇,以及满清郧阳巡抚高士俊,郧襄总兵佟图赖等率领的五万清军。

  退入关中驻扎在武关道和商州境内。

  吴三桂后来出任平西大将军,统军进入巴蜀,进入四川统兵。

  尚可喜出任安西大将军,率部两万进驻平凉府,负责陇西军务。

  而高士俊则被任命为商州知州,佟图赖担任武关道都统。

  郝效忠和徐勇分别出任武关和商州守备,各自统兵一万驻防。

  也就是说现在商州和武关境内,驻扎着三万满清汉军旗人马。

  这支人马现在隶属三边总督孟乔芳调度。

  自袁宗第奉命出兵南阳,牵制南阳守军,寻机收复南阳以来。

  佟图赖率军亲自驻扎在武关,同时派出郝永忠和徐勇分别屯兵在西夏和内乡一线。

  保证了南阳的粮道畅通和西退路线。

  也正是这条生命通道畅通,使得南阳城内的清军,没有了后顾之忧。

  袁宗第的忠烈营的大后方自然是襄阳,但前沿指挥所,则设立在邓州城内。

  袁宗第和党守素率领中军,就驻扎在邓州城。

  前营主将刘芳亮,左营主将张鼐,右营主将谷可成,以及后营主将蔺养成率领的人马,则分别驻扎在南阳的东南二门外。

  “启禀二位总兵大人,洛阳方向的张煌言提督,送来一封急报。”

  中军参将王进才,率领的中军营,眼下负责就是邓州的城防,以及为襄阳前线输送军需物资。

  “袁总兵,张煌言率部已经拿下洛阳。”

  “他在军报说发现一支清军,几日前南下,可能是朝南阳来了。”

  “让我们小心戒备,注意防范。”

  “同时他已经调动万骑军的骑兵南下支援我们。”

  党守素接过军报,先是看了一遍,向袁宗第展开了汇报。

  结果军报的袁宗第,虽然听到了党守素的汇报,却还是向看了一遍军报。

  “进才,立即安排探马,向襄阳北部方向展开搜索探查,尤其是镇平和内乡方向。”

  “老党,给刘芳亮传令,让他们收缩兵力,加固营寨,挖掘工事,做好防范。”

  袁宗第早在张煌言出兵之前,就接到韩烈的军令。

  他们忠烈营攻打南阳的目的,主要还是牵制南阳守敌,至于能不能拿下南阳城,看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张煌言收复洛阳。

  现在洛阳收复,他们牵制任务也就完成了。

  但现在他们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那就不能撤退,只能继续对南阳守军,保持对峙状态。

  “遵命。”党守素和王进才二人,拱手答应之下,连忙退下去着手开始执行命令。

  起身走到地形图前的袁宗第,虽然对南阳这块土地上,已经奋战了十几年。

  可以说南阳,襄阳,郧阳包括商於这片广袤土地。

  每一寸土地,袁宗第都是熟悉的不能熟悉。

  当年跟随李自成造反,他们这些义军首领,在这片土地上,来回战斗了几十年,可谓是九死一生。

  此刻,站在地图前,即便不看地图,他的脑海之中。

  也能够清晰勾勒出这片大地的山山水水。

  “如今洛阳收复,河南布政司行省,也就剩下南阳府未被收复。”

  “看来大将军这是准备收复南阳这块失地。”

  袁宗第自忖一声,双目紧紧的盯着地图,苦思着如何破局之策。

  可现在他手中的兵力,根本无法完全包围南阳城。

  强攻更是不可取,费力不讨好不说,还几乎没有拿下南阳的可能。

  “看来必须拿下镇平,切断内乡这一路,把南阳守军的退路完全截断,才有可能拿下南阳城了。”

  袁宗第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万骑军即将增援,给了他充足的兵力。

  只要万骑军一到南阳,他就可以调派张鼐和谷可成二人,率领左右二营攻占镇平。

  只是袁宗第的设想还没来得及执行,当天夜里就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袁总兵,斥候回报,一支三万马步组成的大军,入夜前抵达了襄阳北门外。”

  “而且镇平方向,也出现了两万清军,看旗号是我们的老对手,郝效忠和徐勇的兵马。”

  睡梦之中被叫醒的袁宗第,听完王进才的汇报,顿时睡意全消。

  “老党呢,把他叫来一起商议一下应对之策。”

  “已经向党总兵汇报过了,他应该马上就会赶过来。”

  王进才连忙回答道。

  “嗯,让伙房熬点热汤送来。”

  穿上衣服的袁宗第,刚从被窝起来,感觉身上有些凉嗖嗖的,便再次吩咐了一句。

  三月的夜里,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

  外面风声呼啸,显然雨季即将到来。

  春雨一旦降临,必然会是一个漫长的日子。

  这对于战争来说,显然不是一个战斗的天气。

  “袁总兵,咱们的援军没有这么快赶到,清军两路援军抵达。”

  “加上南阳守军,兵力将会比我们多出一倍。”

  “而且我看这天气,怕是要有雷雨降临。”

  “咱们各营在南阳城外扎营,不但难以防寒防雨,而且不利于防守。”

  “是不是立即下令他们撤回邓州,等援军抵达之后,再展开反击?”

  党守素赶来的路上,就想好了对策,刚坐下便把自己的提议说了出来。

  “退兵可以,但必须立即跟万骑军取得联系。”

  “不然他们一头扎进南阳城外,我军撤回邓州,那就等于把友军丢在了敌人刀口之下。”

  “这个责任咱们承担不起。”

  袁宗第想了想说道。

  “既然清军主力,汇聚南阳城,显然是冲着我们来的。”

  “我们撤回邓州,倒也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

  “若是我们这会派人知会万骑军,让他们迂回攻击内乡,截断清军退路。”

  “并派出一支人马,大张旗鼓,向武关推进。”

  “定可吸引南阳的清军,从而打乱清军节奏。”

  “也会造成清军的恐慌,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派兵守住唐河和方城。”

  “拦住清军向河南腹地乱窜的步伐。”

  “毕竟一支七万人的兵马,要是进入河南腹地,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

  “这个后果我们同样承受不起。”

  袁宗第冷静的说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让张鼐率军驻扎唐河,谷可成率军进驻方城,封锁南北两个方向。”

  “刘芳亮和蔺养成率军撤回邓州。”

  “同时向大将军和湖广总督陈子龙汇报,请求增派援军支援。”

  党守素想了想表示同意,并进行了补充。

  “大将军在开封应该还有预备部队。”

  “陈制台手中的都司营,抚标营有两万多人马。”

  “加上郧襄守备营守备邵苓芝手中,还有六千营兵。”

  “若是把这几支人马调动起来,赶来邓州支援。”

  “咱们完全可以拖住清军,把他们耗死在南阳城内。”

  南阳现在属于孤城,一旦切断关中退路,就截断了粮道。

  城中清军越多,就会死的越快。

  眼下又是青黄不接的时期,南阳府就是掘土三尺,也挖不出七八万大军的粮食。

  “好,就这么办吧。”袁宗第当即下达军令,把部署安排了下去。

  南阳城墙驻所内。

  李国翰和柯永盛接到消息,得知静海将军伊尔德,率领三万大军出现在南阳北门外时,二人无不是惊喜的赶到了北门城头。

  留守的固山贝勒图伦,在接到消息时,也是一脸振奋的飞马,赶到了北门会面。

  双方在城门外相见之后,伊尔德宣布了此行的目的。

  “图伦贝勒,诸位将军,在下奉招抚大学士,兵部尚书洪大人,以及三边总督孟大人军令。”

  “率领三万将士日夜兼程赶来南阳,一是解南阳之围。”

  “二是与你们合兵一处,反击南明敌军。”

  “洪大人和孟大人都一致认为,想要守住南阳,就必须反攻襄阳和郧阳。”

  “拿下三地,既能振奋军心士气,也能把北进的明军,牵制到潼关,武关和湖广战场战场。”

  伊尔德除了传达此行目的外,也通报了大名府战役的失败。

  还是第一次听说瓦克达,岳乐战死沙场,十几万大军败亡消息的图伦贝勒等人,无不是脸色大变。

  “现在河北局势危险,若是我们不能再关中,南阳牵制明军主力。”

  “用不了多久,明军必然会北进燕京。”

  “我大清两代帝王,数十年浴血奋战,好不容易入关。”

  “决不能再退回关外,只要我们在南阳打开局面,依托关中为后方。”

  “就能拖住南明北进的步伐和时间。”

  “待我们在山西、河北,关中站稳脚跟,恢复实力。”

  “皇上,摄政王一定能够带领我们大清,发起南征,覆灭南明朝廷。”

  伊尔德是满洲正黄旗人,年过半百的他,并没有多少文化。

  甚至大明官话都说不利索。

  这一番用女真话讲出来的大道理,是洪承畴事先交给他的。

  就是让他鼓舞南阳将士之心,让他们为满清效力。

  “伊尔德将军尽管吩咐,南阳各部人马,从现在起由你调度指挥。”

  图伦贝勒是宗室子弟,本身并没有统兵作战的才能。

  见到伊尔德手持军令,他很干脆的交出兵权,让伊尔德统一指挥。

  “卑职等听从伊尔德将军军令。”

  李国翰和柯永盛等一众汉军旗将领,也纷纷表态说道。

  “诸位将军有劳了。”伊尔德谦虚的回了句,这才沉声说道。

  “现在说说南阳的敌情吧。”

  李国翰当仁不让的一弹衣袖,躬身回道。

  “伊尔德将军,卑职来介绍吧。”

  “眼下明军主力,大约两万五千余人马,驻扎在东南二门之外。”

  “但他们并没有强攻城池,而是时不时进行一番佯攻骚扰。”

  “卑职也曾率军出战试探过,明军壁垒森严,攻防严密。”

  “近两个月来,我们双方发生过多次试探战斗,互有胜败。”

  ……

  在李国翰的介绍下,了解完敌情的伊尔德,这才开口道。

  “武关道都统佟图赖,已经派出两万人马向南阳会合而来。”

  “想来最迟明日就会赶到南阳。”

  “今晚我军在北门休息一晚,明日大军齐出,来个反包围,把东南二门外的明军营地围困住。”

  “然后集合三军人马,围歼城外明军。”

  “进而一鼓作气,南下攻取邓州,夺取襄阳,建立我等的不朽功绩。”

  一脸狰狞的伊尔德,双目之中透着一股光彩。

  在座的众将,在伊尔德的煽动下,也是目露凶光,满脸振奋之色。

  就在伊尔德等一众清军将领,计划着包围东南城外,联营结寨的忠烈营兵马之际。

  负责统军前营参将刘芳亮,同样得知了敌人援军抵达的消息。

  当即他便把各营将领,召集到了东门营帐商议对策。

  左营参将张鼐,右营参将谷可成,后营参将蔺养成等人,那都是打了半辈子仗的宿将。

  得知敌人援军到达的消息,众将不但没有惊慌,反而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根据斥候掌握的情况来看,敌军至少来了三万援军,其中还有数千精锐骑兵。”

  “我们并无胜算,而且我们现在并无援军,一旦被包围在营寨内。”

  “时间一长军心士气受挫,怕是很难坚守。”

  看到众将那兴奋的表情,刘芳亮则是给众人泼了一头凉水。

  “那现在我们怎么办?”

  “难道撤出南阳?”谷可成有些不高兴的问道。

  “咱们在这里修筑了几个月的营垒,就这么灰溜溜撤退,岂不是让建奴小觑了?”

  张鼐也是一脸不甘心,沉声道:“咱们有两万多人马,区区几万清军,难道还能怕了他们不成?”

  “蔺将军,你们后营的火炮,还有多少炮弹?”

  听到张鼐的询问,蔺养成开口回道。

  “红夷大炮的炮弹,也就四百多颗。”

  “臼炮倒是还有几千发,真要打上一仗也够用。”

  见大家都主张打一仗,刘芳亮也只得妥协道。

  “既然大家都一致认为,可以打一仗,那就做好准备,明日敌军发起进攻时,跟建奴鞑子拼一把。”

  众将商议已定,各自回营准备。

  然而,到三更时分,睡梦之中的刘芳亮,接到袁宗第派人,连夜从邓州送来的军令。

  见到袁宗第送来的撤退军令,刘芳亮没敢怠慢。

  “来人,传达总兵军令。”

  “前营和后营收拾行装,五更前随我撤往邓州。”

  “张鼐率领左营,撤往唐河驻防。”

  “谷可成率领右营,撤往方城驻防。”

  “记住,必须告诫二将,这是袁宗第总兵和党守素副将的军令。”

  “他们必须立即执行,没有军令,他们就必须死守所在防地。”

  “除非他们战死城中,否则不许后退一步。”

  刘芳亮对着帐下传令兵,严肃的把军令,一字不漏的传达了下去。

  城外明军连夜拔营的动静,也不可能瞒过城头监视的敌军。

  接到消息的李国翰,没敢直接率军追击。

  毕竟他也不确定,明军这是真撤退,还是假撤退。

  “快,传令各部集合,等我回来。”

  披上衣甲的李国翰,命令手下副将集合人马的同时,策马赶往北门向,向伊尔德请示汇报。

  李国翰的一番奔波下,等见到伊尔德,一番商议之后。

  天色已经放亮。

  而这时天空也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看到这个情况,并接到最新消息,确认明军已经撤离的伊尔德,只得下令放弃追击。

  “看来这支由原叛军收编的明军,显然不如韩烈帐下的主力人马。”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南明大将军韩烈帐下的兵马,十分骁勇善战。”

  伊尔德这话倒不是恭维,毕竟开封之战,中牟遇伏两场战斗,他都经历过。

  “敌军撤走,我们围攻的计划失败,接下来该怎么办?”

  柯永盛在伊尔德话音落下后,开口询问道。

  “等武关的兵马抵达之后,立即向邓州发起进攻。”

  “明军既然撤离了,无非是去了邓州和襄阳。”

  “他们可以放弃邓州,断然不会放弃襄阳。”

  “现在我们各军加起来,足有七万大军,即便一时拿不下襄阳,也可以造出声势。”

  “完成洪大人和孟大人牵制明军计划。”

  伊尔德没有丝毫迟疑,坚定的准备执行原有计划。

  三月初五午后,郝效忠和徐勇率领的两万汉军旗士卒,抵达南阳西门外。

  伊尔德见到这支人马抵达后,果断下令各军开拔,向邓州开始进发。

  只留下多罗贝勒图伦,以及护军参领夏穆达,率领一千五百士卒,以及组织的五千青壮,负责留守南阳。

  伊尔德则率领各军人马,总兵力七万一千马步大军,号称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邓州进发。

  次日下午,也就是三月初六。

  刘芳亮和蔺养成率部撤回到邓州,与袁宗第、党守素率领的中军营会合。

  当天晚上,袁宗第便接到斥候来报。

  获悉伊尔德率领的七万一千人马,向邓州进犯的消息。

  “倒是来的挺快。”

  接到消息的袁宗第,到没有感到压力。

  邓州城防虽然没有南阳坚固,但现在他手握近两万将士。

  又有红夷大炮和臼炮在手,镇守邓州城,他还是十分有自信的。

  三月初七清早,来犯的清军还未抵达邓州城外。

  袁宗第派出前往寻找万骑军的探马。

  终于在伏牛山境内的南召县境,与陈德率领的万骑军接上了头。

继续阅读:第549章 断敌后路,南阳大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