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府柴桑口。
披麻戴孝的左梦庚,在郝效忠,金声桓等一众将领簇拥下,把左良玉的遗体抬下了楼船。
水师营寨内,左梦庚率领三军发丧,一时全军素缟。
汇集在九江境内的二十多万兵马,一时找不到这么多孝衣,只能在营寨四周,树立白幡,以示哀悼。
然而,全军还没来得及发丧,江北一条消息传来,让左梦庚这个初入茅庐的大帅,一时陷入惊慌之中。
“诸位将军,金军前锋十万大军,进驻黄州,黄州总兵刘良佐,率部投降。”
“黄州距离九江近在咫尺,如今父帅病逝,承蒙诸位将军拥护,晚辈得以继承帅位。”
“可恨刘良佐这个贼厮,投降了建奴,致使我九江门户大开,满清建奴大军随时杀至,不知诸位将军可有御敌之策?”
左良玉意外病逝,九江城内尚有二十万人马,虽然有一半是乌合之众。
但昔日左良玉帐下设立的内五营和外五营,共十营人马却是一支精锐人马。
十营将士共十二万人马,各设总兵一人,加上其余各营人马,共计二十六营,号称八十万大军。
实际上总兵力只有二十六万,加上刘良佐,于永绶驻扎在黄州的人马,也就三十万人左右。
当然,三十万大军,即便是乌合之众,也是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
此刻,水寨大帐内,左梦庚左右分别坐着十员总兵。
左边为首的是惠登相,郝效忠,金声桓等十员大将。
右边坐着的是王允成,卢光祖,李国英等将。
“大帅,黄州虽失,然我九江尚有二十万大军,又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师之利。”
“那建奴鞑子不习水战,难道还能骑马过江不成?”
王允成义军出身,虽然是中途加入左良玉军中的,但因为能征善战,逐渐成为左良玉的左膀右臂。
因为他手下有一支一千多人的重装骑兵,故而军中将士赐了他一个铁骑王的诨号。
“王总兵说的是,那建奴鞑子要是敢来,定要让他们沉入水中,去做那水中王八的滋味。”
另一名总兵卢鼎,乐观的起身附和。
王允成和卢鼎二人,都是忠肝义胆之人,自是不会轻易所屈服。
而这个时候马士秀,马进忠二人,分别驻守在岳州和荆州。
这二人都是勇猛的战将。
如果他们在,肯定也会声援王允成和卢鼎。
然而,此刻左梦庚的大帐内,大多数将领,却都是畏敌如虎,根本不想与建奴作战。
因为他们在他们看来,连李自成的百万大军,都被建奴消灭了。
他们这些人连李自成的打不过,又怎么可能打得过满清大军呢?
“大帅,建奴凶残,人人悍不畏死,作战勇猛,一旦开战,后果难以预料。”
“而且左公之前又起兵,与朝廷形同决裂。”
“眼下我们要是再跟建奴交战,等同于得罪了两方,一旦战败,后果不敢想象啊。”
惠登相思虑之下,与身旁的郝效忠,金声桓交流了一下,毅然站了起来。
“我认为建奴不一定会攻打九江,既然刘良佐那厮投降了建奴,正好派人前去询问一下情况。”
“我听说吴三桂一个山海关总兵,因为带领三万人马归顺,如今都封了平西王。”
“以大帅您和左公的威望和实力,裂土封王这难道是难事吗?”
惠登相这话一出,立即得到金声桓和郝效忠的声援。
“惠将军所言有理,如今左公仙逝,大帅您初临帅位,获罪朝廷,若再与满清结仇,岂有生路乎?”
金声桓紧随其后的一声反问。
让坐在帅椅上的左梦庚,一时有些哑口无言。
左梦庚时年也不过二十多岁,这些年来在左良玉的呵护下,左梦庚基本没有经历苦难,除了读书外,他的爱好就是逛青楼,喝花酒押妓。
对于统兵作战之事,他还真是一窍不通。
而他平日里私下关系,与他最好的就是郝效忠和金声桓。
其次是惠登相和马士秀。
金声桓善于溜须拍马,加上他曾在淮安做过总兵,当初投奔左良玉时,他可是从扬州抢来多名‘扬州瘦马’尽数献给了左良玉父子。
为此左梦庚对于金声桓十分看重,认为他是自己人。
郝效忠这会也附和道:“末将也以为,如今的局势,要么向朝廷归顺,请求封公赐爵。”
“要么向满清归降,请求裂土封王,若是左右摇摆不定,必然两面受制,这是取死之道。”
在几人的一唱一和下,左梦庚正犹豫不决之际。
帐外有亲兵来报:“启禀大帅,帐外有一人,自称黄州副将张天福,求见大帅。”
“大帅,张天福乃是舍弟,承蒙左公赏识,封为黄州守备,领副总兵衔。”
听到亲兵汇报,帐下总兵张天禄,连忙起身汇报道。
“既是张总兵兄弟,可请入内一叙。”
不一会,张天福被请了进来,随同入内的还有两人。
其中一人自称大清江西招抚使兵部尚书孙之獬,一人自称副使,兵部侍郎金之俊。
这二人一自报家门,帐内众将无不是神色一变。
“左大帅,我家英亲王殿下说了,只要您率部归顺大清,可以封您为王,所部人马皆由您节制,世代镇守江西。”
就在众将齐刷刷看向左梦庚时,孙之獬随之抛出一个诱饵。
左梦庚当即心头一动,眼神有些炽热的看向孙之獬道:“孙尚书此言当真?”
“这里有英亲王阿济格亲笔书信,左大帅可以亲自过目。”
接过书信的左梦庚,虽然心动不已,但他倒也没有傻的自降身份,立即便答应。
“来人啊,请二位使者下去休息,此事容我考虑一二。”
随后左梦庚挥退左右,只留下惠登相,金声桓,郝效忠三人。
经过一番密议之后,金声桓主动请缨道。
“承蒙左公和大帅信任,末将愿前往武昌,面见那英亲王,以确定满清朝廷诚意,若满清确实有意封大帅为九江王,世代镇守江西。”
“大帅方才可以答应归顺,如若不然,却不可答应。”
“金总兵真忠义之士也。”左梦庚欣慰的感叹道。
随后金声桓,惠登相,郝效忠三人离开大营。
“左帅年少,难以为继,如今帐下兵马众多,你我又烧了九江城,吴甡,袁继咸皆死于你我之手。”
“若归顺大明,你我必然南逃一死。”
走出大营后,郝效忠一把拉住金声桓,来到自己营帐。
“郝总兵所言甚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金声桓深以为然道:“我去武昌之后,你与惠总兵尽量说服众将,一起归顺满清朝廷。”
“待我见了英亲王,必然力荐郝兄之功,保举你为湖广总兵,某愿为副将,与郝兄共进退。”
郝效忠早在左良玉在辽东戍边时,就是左良玉的副将,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左良玉的心腹大将。
在军中地位崇高,但他为人低调,故而深的左良玉信任。
如果不是一把火烧了九江城,把湖广总督吴甡和湖广巡抚袁继咸烧死了。
他也断然不会如此果决,想要为自己找退路。
“金兄弟言重了,以你之才,岂能屈居于我之下,我若为湖广总兵,你当为江西总兵,咱们兄弟共同协助左大帅,荣登王位。”
郝效忠头脑冷静,自然不会被金声桓几句话吹捧就忘乎所以,而是平静的给出了许诺。
“郝兄大义,吾自当以您马首是瞻。”金声桓正色的表态。
在二人的密谋下,左梦庚投降建奴的事情,就这样水到渠成的达成了。
以至于坐镇武昌的英亲王阿济格,事后想到这事,都有些不敢相信。
一个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明军大将,竟然仅凭自己的一封劝降书信,和派出的两个使者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