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河南巡抚熊汝霖
明末逐鹿2025-07-28 18:122,295

  “雨殷先生大名,晚生可是听岳丈大人多次提起,今日能够相见,实乃人生幸事啊。”

  徐州城内的征虏大将军府大门前,见到前来拜会的新任兵部侍郎,河南巡抚熊汝霖。

  韩烈不以身份高贵,主动折节上前行礼。

  这倒是让从轿子内下来的熊汝霖,也是受宠若惊,关于韩烈的事迹,这一路北上,他已经如雷贯耳。

  赴任之前他去过杭州,拜会过祁彪佳,对于这位女婿,熊汝霖看得出来,祁彪佳推崇备至。

  来徐州的时路过淮安府的他,去拜会过史可法。

  同样,史可法对于韩烈这个当朝太傅,大将军也是赞誉有加。

  用史可法的说辞就是,此乃兴国之臣,无双国士。

  “下官拜见太傅大人。”

  熊汝霖字雨殷,绍兴府余姚人氏。

  崇祯四年恩科进士,同年授予福建布政司同安县知县。

  在同安担任知县长达十年,官声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他在同安担任知县期间,荷兰红毛洋人,常常袭扰同安沿海渔民,熊汝霖一介七品知县,毅然组织县中渔民。

  组织水师人马出海,先后在同安海域,与荷兰人打了数仗。

  仅以渔船渔民武装的队伍,主动出击荷兰红毛洋人的船舰大炮,不但打败了洋人,也震慑了红毛荷兰人。

  而熊汝霖的事迹,也成为明末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同为绍兴府人,熊汝霖与韩烈的岳丈祁彪佳,属于同辈之人,更是一起参加过乡试的同窗。

  然而,熊汝霖这么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在同安知县任上,足足待了十年之久。

  直到崇祯十四年才升任户科给事中。

  但入朝不久,他因为弹劾时政,猛烈抨击朝政弊端,惹恼了满朝官吏和崇祯皇帝,被贬黜出京,出任福建按察司下属佐官照磨。

  由正六品贬为正八品,而且一干又是四年时间。

  如今的他已经四十七岁,距离他高中进士,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熊汝霖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是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从而被授予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后被升任内阁首辅。

  在风雨飘摇的南明朝廷,他鞠躬尽瘁,屡立战功,有力的浙东地区,抵抗住了满清的入侵,为南明小朝廷,维持了数年之久。

  最后却死在了海盗出身的郑彩之手。

  这一次熊汝霖能够出任河南巡抚,完全是祁彪佳推荐的结果。

  二人作为同乡和同窗,在知道韩烈需要人才,担当重任时,祁彪佳遂向朝廷推举了熊汝霖。

  河南巡抚这个位置,要是搁在以前,自然是香馍馍。

  可现在嘛,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原因很简单,如今河南布政司行省,仅有归德府一地属于朝廷所有。

  而且祁彪佳推荐熊汝霖出任河南巡抚期间,正是清军几十万大军围困睢阳之际。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去一个危险之地担任巡抚,这不是去享福,在朝中那些内斗小人看来,那就是去送死。

  故而当吏部左侍郎路振飞,在朝堂之上推举熊汝霖出任河南巡抚时,几乎没有一人反对,便通过了这份任命。

  大明的地方巡抚属于京官,故而外任之时,都会挂京官头衔。

  比如挂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等等虚衔。

  京官头衔属于虚衔,并不代表本人有权管辖京都事务。

  熊汝霖虽然之前最高官职,只担任过六品给事中,但他为官十几年,不但有政绩,也有人望。

  更重要的是,他是浙江人,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江南士林集团之人。

  别说他有资历,即便没资历,以江南士林那帮人的手段,想要推举一个人担任正二品的巡抚,那也有的是办法。

  熊汝霖从正八品按察司照磨,一跃升任正二品河南巡抚。

  说实在的话,要不是好友祁彪佳亲自派家中管事上门,告知他还写了亲笔信,他是绝对不敢相信的。

  这些年来,祁彪佳与他多少有些同病相怜。

  祁彪佳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可二十年来不是在担任知县这样的地方小吏,就是在家中尽孝丁忧。

  一直到两年前才因为韩烈在山东的折腾,而升任山东布政使,可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大明亡了,皇帝也自缢而死。

  原本的历史轨迹,祁彪佳这个时候,虽然获得南明弘光启用,出任吴淞巡抚一职,可在那个位置上,不到半年时间。

  南明再次灭亡,祁彪佳眼见大势已去,遂跳水自尽,选择了为国尽忠守节。

  很显然如今的祁彪佳,人生已经彻底因为韩烈而改变。

  现在他以左副都御史衔,担任浙江巡抚,加上陈子龙,夏允彝的协助。

  另外韩烈又推荐了熊开元,孙嘉绩,黄淳耀兄弟,候峒曾兄弟等一帮干才,协助祁彪佳牢牢的掌控了浙江布政司的军政大权。

  现在的祁彪佳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正在浙江大刀阔斧的执行仁政。

  尤其是新农作物的实验改革,今年将会在浙江山区大面积推广。

  比如这个时代,福建、广东、浙江山区百姓,小规模偷偷栽种的红薯,土豆,玉米等来自西洋的新式农作物。

  在韩烈的热情招待下,熊汝霖在大将军府,受到极高礼遇。

  与韩烈促膝交谈了一个下午,熊汝霖对于韩烈在战略上的部署,以及兵法,时政方面的能力,也是大为敬服。

  “太傅所言,切合实际,高瞻远瞩,下官佩服。”这是离开前的熊汝霖,发出的由衷之言。

  “下官明早便会前往睢阳赴任,为太傅下一步收复河南失地,打好基础。”

  “雨殷先生倒也不必如此焦急,可在徐州多盘桓几日,也好让晚生多聆听先生的教诲。”

  韩烈诚挚的挽留道。

  “太傅折煞老夫了,我之才能比之令岳也是逊色不少,更别提跟史阁老相比,而他们二位,都对太傅赞不绝口,老夫岂敢在太傅面前班门弄斧?”

  熊汝霖对于韩烈的感官很好,这一切缘由,一是来源是故人的推崇。

  二是韩烈的谦和和才识,折服了他。

  在来之前,他就对韩烈充满好奇,但又有所怀疑。

  毕竟韩烈只是武举出身,在他看来韩烈即便是军事方面,有过人的能力。

  但在抚民政务方面,必然有所短缺。

  然而,两人一个下午交谈下来,熊汝霖却被韩烈独到见解,以及改革思想所深深折服。

  大明朝现在不缺人才,更不缺兵马,也不缺钱粮。

  缺的是实干官吏,以及一个良好的制度。

  大明朝延续到现在,已经二百六十多年,很多制度已经不合时宜,若不能进行制度改革,今日不亡国,来日也会亡国。

  因为与熊汝霖相谈甚欢,结果聊了大半天。

  韩烈原本计划,召见其他几个他点名,从浙江请来的几个人才会面时间,也只能推迟到来日。

继续阅读:第366章 英才汇聚,將相之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