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亲自挂帅,率领十五万大军在柴桑口誓师出征。
柴桑口隶属九江府,早在一千多年前,三国时期的周瑜,就在此屯兵训练水师。
如今的柴桑口更是成为江西最重要的码头,承接着赣江和长江水路枢纽。
自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之后,湖广总督府,巡抚衙门,总兵衙门就迁移到了九江城。
这一年来,左良玉因为旧伤复发,常常卧病不起,军中大事,主要由内五营总兵马士秀,惠登秀,郝效忠,金声桓,王允成等人在负责。
自弘光元年三月初旬,李自成率领三十万大军,从郧阳退守襄阳,又退守武昌以来。
清军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续顺公沈志祥率领的二十万八旗人马,一路追杀到武昌城下。
李自成与阿济格的人马,在武昌城下,已经打了几个月。
近在咫尺的九江左良玉,坐拥几十万大军,就这么一直坐山观虎斗。
满清那边不断派使者,像左良玉示好,并表示只要打下武昌,斩杀了李自成,他们就会退回关中和南阳,把湖北之地拱手相让。
对于满清方面的示好,左良玉自然是不信的。
但相比起满清建奴,左良玉更恨李自成。
虽然这些年来,要不是李自成的成全了他,让他一步步在湖广做大做强,也没有左良玉今天。
可同样,李自成对于左良玉的一次次打击,也让左良玉狼狈不堪。
加上满清打着为先帝报仇旗号而来,而先帝崇祯又是李自成必死的。
出于这个缘由,左良玉坦然接受了满清的礼物和示好。
相反,李自成派来的结盟使者,则尽数被左良玉斩杀。
用左良玉的话来说“李自成反贼尔,吾乃大明忠臣,岂能与反贼结盟乎?”
尽管湖广巡抚袁继咸,多次建议左良玉,即便不与李自成结盟,也可以陈兵黄州,赤壁一线,声援李自成。
让李自成与建奴鞑子斗个两败俱伤,也好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左良玉却是丝毫不理会。
只是派马士英,马进忠二人,各率一军,屯驻在岳州,荆州,以防湖南有失。
而左良玉则亲率大军,坐镇九江府,足足看了两个多月的武昌争夺战,这场大戏。
直到旬日前,武昌城破,大顺数十万大军分崩离析,建奴大军占领武昌,左良玉这才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在左良玉的预想之中,建奴远征千里,在武昌城下肯定支撑不了多久。
不出三月粮尽,必然撤退。
而这时李自成也必然弹尽粮绝,等到那个时候,他再出兵攻打李自成,收复武昌,一举成就剿灭李自成这泼天大功。
可现在武昌破了,李自成生死未卜,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战死,田见秀投降,几十万大军大部分投降建奴,余部四散而逃。
这个消息传来,让左良玉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切肤之痛,唇亡齿寒的道理。
“悔不当初,没有听袁抚台的话啊。”
也正是感受到了建奴大军的威胁,加上朝廷东林党人,请他带兵入朝清君侧,这才有了今日发兵之事。
左良玉发兵入京一事,遭到袁继咸的强烈反对。
袁继咸一度拉着左良玉的手劝阻道。
“左公,你乃是边将,率军入朝,无论进退,必然都是万劫不复。”
“前史之鉴,不可不察,昔日魏晋时期的桓温,与左公今日相比,声势更甚,可一旦入朝,结果如何呢?”
面对袁继咸把他当做桓温,左良玉不忿的反驳道:“桓温篡逆之贼也,吾乃大明忠臣,岂能与之相比?”
不顾袁继咸反对的左良玉,带着伤病之躯,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
只留下其子左梦庚,与左右二营总兵郝效忠,金声桓率领三万人马留守九江城。
大军出征当天,二十万大军出营,一直到夜里,前军已经航行五十里,后军才才离开水寨不过数里。
当天夜里,左良玉正在楼船休息,中军大将惠登相来报。
“启禀侯爷,九江方向大火,恐是有人作乱。”
“九江水寨有我儿坐镇,郝效忠,金声桓皆我心腹,何人敢作乱?”
左良玉皮衣而起,来到楼船顶层,远眺九江方向时,只见城头方向火光冲天,十里外也能够看到天空通红一片。
正在众人惊疑之际,一艘快船破浪而来。
“启禀宁南侯,郝效忠作乱,派军烧了九江城,总督吴甡,巡抚袁继咸皆陷于火海。”
楼船上的左良玉,听到这个消息,急怒攻心之下,一口鲜血喷出。
“郝效忠害我,我对不起袁抚台啊!”
原来他起兵之初,虽然驳斥了袁继咸,把他比作桓温之语。
然而袁继咸随后再次辩驳道:“我知左公没有篡逆之心,可一旦起兵,难保帐下将领,没有效仿宋太祖之举。”
“如若到了那个地步,左公必然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矣。”
郝效忠会不会背叛自己呢?
答案肯定不会,就算他敢,儿子左梦庚和右总兵金声桓也不会同意。
可现在九江城却起了大火,这说明什么?
结果不言而喻,郝效忠这是要断了他的后路,正如袁继咸所言,郝效忠和金声桓,包括他儿子左梦庚,只怕都希望他这次入京,能够鱼跃龙门。
也正是想到这些,左良玉才会急怒攻心,一口鲜血框图不止。
“天要亡我也,悔不听袁公之劝。”
吐血不止的左良玉,熬到下半夜,最终抱憾死于舟船之上。
见到左良玉死去,惠登相连忙下令,全军撤回九江,并派人向左梦庚报丧。
柴桑口水寨内,还在庆贺的左梦庚,突然接到报丧消息,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不可能?”虽然带着七分醉意,可左梦庚依旧被这个消息,直接给惊醒的酒意顿消。
同样,郝效忠和金声桓二人,也是脸色大变。
“怎么会这样?”郝效忠有些失魂落魄的看着窗外的夜空,一时也不知所措。
今日火烧九江城,本来是他们几个商议好,杀了湖广总督吴甡和巡抚袁继咸,断了左良玉后退之路。
从而大军一举杀进京城,即便不夺了那皇帝位置,也要把左良玉推上王位,从而完成曹魏代汉的壮举。
可现在左良玉被气死了,他们的谋划不但成为一场空。
还间接致使他们这支大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