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生擒洪贼,收复河西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65,565

  四月十五日,抵达平凉城外的韩烈,下达了对平凉城内的敌军,发起了总攻。

  驻扎在东门外李岩大营的韩烈,亲自督战。

  按照李定国的提议,攻心,招抚,火力攻击战略战术。

  忠勇军,近卫营,忠信营,以及侍卫军各营人马。

  对平凉城四门,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击。

  各军的数百门红夷大炮,臼炮,对准平凉四门,执行了日夜轮番炮击。

  战斗从十五日清晨开始,持续到二十日时,平凉四门城墙的鼓楼,全部被炮火炸毁。

  驻守各门城头的汉军营将领。

  先后死在了炮火之中。

  为了躲避明军的炮火,负责指挥的八旗将领,徐大贵,伊尔德,谭布等将领,只能躲在城门的过道内。

  汉军营总兵胡茂祯,李本深,阎可义等多位总兵,皆在炮火之中丧生。

  军中参将,杜永和,孙喜策,赵亮等一众汉军将领。

  人人如丧考批。

  城中的孟乔芳,洪承畴,汉岱等督抚大将,也是个个愁眉苦脸。

  “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将无斗志,军无战心,大势去矣。”

  府衙大门口,孟乔芳看着城头方向,隆隆的炮火声,不由叹了口气。

  同样,坐在大堂上的洪承畴,也是神情萎靡,原本精光四射的小眼神,也彻底的黯淡了下去。

  他实在想不通,为何短短几年。

  明明已经入关,席卷中原的满清兵马,为何却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相比起这两位汉奸小老头,对于前路的绝望。

  那位宗室子弟的镇国将军汉岱,自知来日不多。

  这会正在后院内,搂着抢来的民女,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小美人,来,咱们再喝一杯。”

  袒胸露腹的汉岱,醉眼朦胧,拉着那些表情凄苦的民女,玩的不亦乐乎。

  短短的五天时间,城中四万多人马,主要是汉军营的士卒为主。

  已经一万余人,借着夜色爬下城墙,投奔到了城外明军营地。

  另外还有一万多人,在炮火和明军的进攻下伤亡。

  如今城中虽然还有两万余人马。

  但城中的粮草,即将耗尽不说,受伤的士兵,因为没有药材救治,只能在伤痛之中哀嚎等死。

  为了稳住军心,徐大贵,伊尔德,谭布这些八旗将领,也不得亲自坐镇城头。

  “这仗没法打了,我等本是明军将士,只是当年受了李成栋,李本深的蛊惑,而背叛了朝廷。”

  “如今朝廷既然愿意招抚,我等何不重归朝廷?”

  北门城墙之上,参将张月,张胜兄弟,找到副将杜永和,说出了自个兄弟俩的想法。

  “势穷而投,万一明军秋后算账,如何是好?”

  杜永和有些担忧的说道。

  “时至今日,你我还有退路可言吗?”

  张月皱眉说道:“让吾弟趁夜出城,前往明军营地说明情况。”

  “你我北门尚有数千兵马,咱们打开城门,阵前举义,虽然不说大功,那也是拨乱反正。”

  “若明军不愿意接纳,我等兄弟拼死一战。”

  “也要让明军伤筋动骨。”

  “我兄弟别无所求,归降之后,朝廷愿意留用,我等自当效忠。”

  “若不愿意留用,咱家就在延安府,趁现在还年轻。”

  “手中还有几分钱财,正好回家种地去。”

  张月的这番话,让杜永和也是大为意动。

  “那就劳烦张胜兄弟走一趟。”

  当天夜里,张胜乘坐吊篮,偷摸着出了城,投到了李定国军中。

  当哨兵把他带入营地时,正好遇到巡营的刘体纯。

  说来早年张胜与刘体纯,在关中还交手过多次。

  原来张胜是高杰帐下的明军。

  刘体纯是李自成手下将领。

  双方在关中,河南,湖北先后交战过,可谓是老对手。

  “刘将军,在下张胜,平凉北门守将,今势穷特来投奔,还望接纳。”

  张胜早年就干过义军,后来战败被高杰收编。

  这些年来身份来回转变,对于投降他还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连续多日的攻城,刘体纯这个忠信营前军主将,多少也有些烦闷。

  尤其是梅雨季节即将来临。

  将士们也恨不得早日结束战斗。

  故而刘体纯听到对方前来投降,询问之下,立即把他带到了李定国大帐。

  “你若真心来投,本将军自当欢迎。”

  李定国一番盘问下,基本确定对方确实是来投降的,当即沉声表达了收纳之意。

  “明日凌晨时分,你们打开城门,全军将士放下武器,在城门内排队迎候。”

  “本将率领大军入城,待拿下城池,擒获奸贼洪承畴,孟乔芳。”

  “吾当为你们请功,不说升官发财,保你尔等官复原职,我李定国还是能够做到的。”

  得到李定国的承诺,张胜喜不自胜的返回了城中。

  “李提督,这厮应该不会诈降吧?”

  刘体纯看着张胜离去的背影,谨慎的问了句。

  “应该不会,这个时候诈降,那就是找死。”

  “真心投降,起码可以保住小命。”

  李定国自信的回了句,随即扬声道。

  “来人啊,牵我战马来,我要去东门外,向大王汇报一下情况。”

  亲兵牵马到来时,李定国又吩咐了刘体纯一句。

  “你去跟卢总兵,刘副将汇报一下,做好战斗准备。”

  “凌晨时分,咱们忠信营杀进城去。”

  “这次的首功,必须还得是我们忠信营的。”

  “末将这就去安排。”刘体纯连忙拱手应道。

  李定国赶到韩烈大帐时,已经是夤夜时分。

  这会的韩烈已经睡下,但听到王德的传话时,他也是第一时间就召见了李定国。

  “大王,深夜打扰,还望恕罪。”

  李定国拱手行礼之下,态度恭敬的说道。

  “定国深夜来访,必有大事,但说无妨。”

  韩烈邀请他入座,王德也连忙给二人送上茶水。

  李定国也没有过多废话,很快便把来意说了出来。

  “主动来降,只要不是罪大恶极的奸贼,理应得到宽恕。”

  韩烈沉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杜永和,张月,张胜这些人,在高杰帐下时,不过是游击以下的中下层将领。

  自然算不上罪大恶极的首恶之徒。

  哪怕是现在势穷来投,也罪不至死。

  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韩烈还是愿意的。

  毕竟都是汉人同胞,要是建奴鞑子,他肯定不会同意。

  又比如像洪承畴,孟乔芳,徐大贵那样的大汉奸,亦或者入了满清八旗的将领,肯定是罪无可赦。

  “就按你的部署去办吧。”

  最后韩烈把这事,全权委托给了李定国处置。

  “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孤王会派骑兵营协助你。”

  得到韩烈的授权,李定国这才起身回道。

  “谢大王信任,末将告辞。”

  李定国离开之后,韩烈也没了睡意。

  但这个时候,他也不想打扰军中将领,而是对王德吩咐道。

  “四更时分,你知会王辅臣率领骑兵营,赶往北门听从李定国指挥。”

  “五更时分,北门战斗打响时,传令各军配合攻城。”

  “切记,不可遗漏。”

  “末将遵命!”

  王德恭声答应之下,这才退了出去。

  重新回到住宿营帐的韩烈,却见董小宛这会也醒了。

  显然刚才韩烈起身的动静,把她给吵醒了。

  而韩烈的大帐在前,睡觉的营帐在后,几个营帐相连在一起。

  董小宛,董琼英,长平公主几女,分别有自己的休息营帐。

  “相公,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坐在席子上的董小宛,见到韩烈回来,连忙关心的问道。

  “不是大事,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韩烈笑着来到她身旁,把情况跟她说了下,免得她担心。

  “这么说,倒真是个好消息。”

  董小宛闻言,依偎在韩烈的怀中,打了个哈欠说道。

  “这么说天亮之后,平凉就可以收复了。”

  “是该结束了。”韩烈也有些感触的说道。

  眼下章旷招抚了甘州义军,一旦拿下平凉城。

  河西走廊就可以彻底平定。

  经历了明末十几年的战乱,韩烈对于中原百姓的民生问题,也是忧心不已。

  想要百姓安定下来,就必须结束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

  抱着董小宛说了会话,韩烈看着有些困意的董小宛,柔声说道。

  “睡吧,说不定醒来后,咱们就可以入城了。”

  虽说董小宛几女留宿在营内,但在军中的韩烈,却没有对她们行周公之礼。

  不是韩烈没有需求,而是身为三军统帅。

  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他又岂能在后方享乐呢?

  黎明时分,睡了一觉的韩烈,刚起床便听到城头方向,传来了一阵阵喊杀声。

  没过多久,前方就传来捷报。

  “启禀大王,忠信营已经攻入城中。”

  随着李定国率领的兵马,被投降的杜永和,张月兄弟接应入城。

  平凉城中的守军,彻底的陷入了混乱之中。

  城中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

  李定国率领忠信营,王辅臣率领骑兵营杀入城中后,原本就士气低落,毫无斗志的收据,除了徐大贵,伊尔德,谭布率领的数千八旗士卒。

  进行了一番抵抗外,汉军营的士卒,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

  知府衙门内的洪承畴,孟乔芳,汉岱这帮贼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自杀。

  就被李定国,卢鼎率领的中军营,直接给生擒。

  抵抗的徐大贵,伊尔德被王辅臣斩杀在城墙下。

  谭布在奔逃时,被刘体纯率军追上砍杀当场。

  汉军营的程秀夫,孙喜策,赵亮等将领,则向吴汝义,吴学礼等将领投降。

  东门外韩烈大营内。

  当李定国,卢鼎把擒获的洪承畴,孟乔芳,汉岱等贼首,押到韩烈帐下时。

  看着被五花大绑的洪承畴,孟乔芳两个大奸贼。

  端坐在上首的韩烈,冷眼看着几人,淡淡的说道。

  “挑断手筋脚筋,用囚车押回南京,交由刑部问斩,以震国威军心。”

  “把他们的形象,雕刻成雕像,跪在先帝陵前,以告慰先帝之灵。”

  落到这般田地,洪承畴和孟乔芳早已经心如死灰。

  “大王,大王,我是满清宗室,我愿意投降,向大王效忠。”

  “为大王带路,攻略辽东,说降抵抗的满清子弟,为大王效忠。”

  “还请大王饶我一条狗命,小的愿意为大王为奴为婢。”

  谁说鞑子不怕死,个个都有骨气来着?

  此刻跪在韩烈面前的汉岱,却是连连磕头求饶,恨不得对韩烈掏心掏肺。

  “拖下去,一个小小的镇国将军,有什么资格在此大放厥词?”

  韩烈摆了摆手,丝毫不为所动。

  如果求饶的是满清的贝勒亲王,韩烈说不定还会废物利用一番。

  就汉岱这样满清旁系宗室子弟,在满清朝廷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他压根就瞧不上。

  “拖下去,挑断他们的手筋脚筋,堵上嘴巴,防止他们自杀。”

  王德大喝一声,指挥亲兵把几人像拽死猪一般拉了出去。

  拿下平凉之后,意味着河西四府尽数收复。

  “玄著,传我王命,任命李颙平凉知府,接管平凉政务。”

  中军大帐内,韩烈待众将到齐后,吩咐了张煌言一声后。

  心情大好的他,微笑的看着左右坐着的众将说道。

  “收复河西,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不说两汉的西域都护府,自陇西横跨天山南北,直到葱岭这万里疆域。”

  “甚至在前唐时期,我大唐天可汗,先后在西域设立了伊州,西州,庭州。”

  “再到我朝成祖时期,也曾在青唐和哈密建立了卫所。”

  “可时至今日,我大明控制的河西疆域,仅剩下嘉峪关,连玉门关都丢失了。”

  “这难道不是我辈军人的耻辱吗?”

  说到这里的韩烈,沉声而起,颇为感慨的继续说道。

  “要想当年,大唐盛世,诗人王之涣远赴边塞,才有了凉州词中那句惊艳之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啊。”

  “可现如今我大明的诗人,有心也有无力。”

  “因为他们向往的玉门关,成为了胡人鞑子的牧场。”

  韩烈悲愤之情,不由深深触动了在座的一众将领。

  李岩,李定国,张煌言,刘文秀,卢鼎,柏永馥,孙奇逢这些文武官吏,无不是忿忿而起。

  “大王,末将等愿意马踏天山,收复西域之地,扬我大明天威。”

  众将齐声而起,个个表情肃穆,目光坚定的喊道。

  “诸位将军有此心,孤王甚慰。”

  韩烈摆摆手,示意大家入座,这才继续说道。

  “现如今的青藏地区,被厄鲁特人建立的和硕特汗国所控制。”

  “他们的先祖就是瓦剌人,而且据我所知,早年十年前,他们就遣使向满清建奴进贡称臣。”

  “藏区山高路远,咱们暂时鞭长莫及。”

  “但是,青唐地区,我们必须收复。”

  “其次是西域的伊州,庭州,西州地区。”

  “现如今这片区域,同样被瓦剌人所掌控,并且在伊州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瓦剌人自古与我大明就是世仇,我们必须歼灭他们。”

  “对于他们,我只有一个标准,要么灭亡,要么跪下臣服。”

  说到这里的韩烈,态度变得强硬,表情也严肃了三分。

  “为了稳定河西走廊的安定,以及收复西域之地。”

  “孤王决定设立河西总督府。”

  “以及河西提督府,负责节制甘肃,宁夏,以及西域一切军政要务。”

  韩烈此话一出,帐下一众将领,个个都是神情激动。

  很显然,这个河西总督和河西提督,将会成为河西最有权势之人。

  当然,最重要的是,留在河西还可以建功立业。

  韩烈没有让大家久等,很快他便宣布了任命。

  “张煌言出任河西总督,加授兵部尚书衔。”

  “李定国出任河西提督,加授大将军衔。”

  “近卫营,忠信营合并为河西军团。”

  “下辖庭州营,凉州营,甘州营,青唐营,伊州营,西州营。”

  “原忠信营中军,改编为河西提督营。”

  “原近卫营中军营,改编为河西总督营。”

  “柏永馥担任凉州营总兵,刘体纯担任甘州营总兵。”

  “刘文秀担任庭州营总兵,卢鼎担任青唐营总兵。”

  “吴汝义担任伊州营总兵,张学圣担任西州营总兵。”

  “赵良栋担任总督营副将,陈福担任提督营副将。”

  “各营各辖一万人马,军务由总督府负责。”

  “军事由提督府负责。”

  “提督府设立在凉州城,总督府设立在兰州城。”

  “另外,甘肃都司营总兵贺珍,宁夏都司营总兵牛万才,由总督府和提督府节制。”

  “河西军团,下辖十镇人马,常备兵力十万。”

  “诸位将军,可有要补充的?”

  在韩烈的询问下,帐下的李定国,张煌言等人,无不是拱手应道。

  “谨遵大王军令,誓死守卫河西之地。”

  “那就辛苦诸位将军,在此休整三日,孤王随定国你前往凉州赴任。”

  韩烈点点头,挥手示意大家再次入座。

  “岩兄,今后朝廷撤销陕甘宁总督,以及陕甘宁提督二职。”

  “改为中州总督府,下辖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这个总督位置,还是由你来担任。”

  “李过改任为中州提督。”

  紧接着韩烈又宣布了一道新的命令。

  设立的中州总督府,仍然交由了李岩来出任总督。

  这是韩烈对李岩的充分信任。

  “另外,忠勇军改编为中州军团,设立陕西都司营,山西都司营,河南都司营。”

  “庄子固出任山西都司营总兵,田忠出任陕西都司营总兵,严忠继续留任河南都司营总兵。”

  “李过所部的提督营,设立在潼关。”

  “忠勇营原中军营,改编为总督营,由邱磊担任营总兵。”

  “中州军团下辖五镇,保留五万人马。”

  “原忠勇军右营,后营编入侍卫军左镇。”

  “由杨捷担任左镇总兵。”

  “与李来亨率领侍卫军中军营,撤回开封休整。”

  在韩烈的目光注视下,李岩恭敬的应道。

  “臣李岩叩谢大王。”

  韩烈这一手,主要是稀释统兵大将的兵权。

  他的策略,就是强干弱枝。

  以后各地督抚,提督没有他的军令,最多只能调动手中亲兵。

  虽然如今他设立的河西军团,有十万人马。

  中州军团有五万人马。

  但无论是李岩,还是李定国,亦或者张煌言,李过几个总督,提督今后都没有权利,随意调动大军。

  “王德,传令陇西的忠烈营,把防务移交给河西总督府,全营撤往开封休整。”

  随着韩烈最后一道军令下达,河西各军几十万人马。

  被他全部打散,今后隶属他的中军,侍卫军,神机军,万骑军,以及南京的亲卫军。

  还有忠烈营和忠义军,也会进一步被分散。

  韩烈的最终目标是,留下三支嫡系中军。

继续阅读:第613章 巡视河西,抵达西宁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