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说完转身就走,其他几个主任也跟着离开。
他们走得很快,生怕苏仁反悔。
“你疯了吗,二十五例手术,万一有一例失败怎么办。”
苏仁站起身,走到窗边。
“江南川挑的十个患者,肯定是最难治的,那些人挑的十五个,也不会简单到哪去。”
“但这正好,如果我能把这二十五个全部治好,半相合移植的技术就能彻底站稳脚跟。”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很坚定。
应雪知道劝不动他,只能去准备手术室。
第二天上午,江南川派人送来了第一批患者资料。
十个患者,年龄从五岁到六十五岁都有。
苏仁翻开第一份资料,是个五岁的小女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六次无效。
第二份是个十二岁的男孩,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抑制严重。
第三份是个三十岁的女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已经放弃治疗了。
每一个病例都是教科书级别的难度,江南川是真的想让苏仁死。
下午,协和医院和军医大学的患者资料也送过来了。
苏仁一个一个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周建华他们比江南川更狠,送过来的患者,有三个已经是濒死状态。
其中一个是六十五岁的老头,心肺功能都衰竭了,随时可能死。
另一个是八岁的孩子,全身器官都有出血点,凝血功能基本丧失。
还有一个是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肝肾都有损伤,透析了三个月。
这三个患者,别说做骨髓移植了,能活过手术台都是奇迹。
周建华这是要把必死的患者扔给苏仁,让苏仁背锅。
应雪看完资料,脸色惨白。
“这些人是故意的,他们就是想让你失败。”
苏仁把资料合上,表情很平静。
“当然是故意的,不然他们为什么要把患者送过来。”
“但他们算错了一件事。”
应雪看着他,等他说下去。
“他们以为我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成功率,所以送来这些必死的患者。”
“但我的真实成功率是百分之百,这些患者在我手里,全都能活。”
应雪听到这话,心里突然有种预感。
苏仁这次要是真的成功了,整个医疗圈都要地震。
那些靠骨髓配型垄断市场的医院,全都要完蛋。
当天晚上,建安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
张启德坐在主位上,脸色很难看。
“苏医生,二十五例手术,我们医院的资源能撑得住吗。”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骨髓移植需要的设备和药品,建安医院根本没有储备那么多。
苏仁拿出一份清单。
“我已经列好了需要的设备和药品,总价值三千万。”
这个数字让张启德倒吸一口凉气。
三千万,建安医院一年的净利润也就这么多,全拿出来买设备和药品,医院还怎么运转。
“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李云天答应投资建安医院,三千万他会出。”
张启德这才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又皱起眉头。
“设备和药品可以买,但人手呢,二十五例手术,我们血液科根本没那么多医生。”
这确实是个问题,建安医院的血液科只有五个医生,其中三个还是刚毕业的。
让他们做骨髓移植,根本不现实。
苏仁早就想好了对策。
“从其他科室抽调医生,我来培训,半个月就能上手。”
汤建明在旁边听着,突然开口。
“苏医生,我心外科可以抽调三个医生过来。”
张启德也表态。
“内科可以抽调五个。”
其他几个科室的主任也纷纷表态,愿意支持苏仁。
这些主任都是苏仁上次换血的时候提拔起来的,对苏仁很忠心。
而且他们也清楚,苏仁这次要是成功了,建安医院的地位立刻能超过省医院。
到时候他们这些主任,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利益关系摆在那里,傻子才不支持苏仁。
会议开到半夜,所有细节都敲定了。
第二天一早,十五个医生集合在会议室,等着苏仁培训。
苏仁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份资料。
“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关键在于免疫抑制,父母的骨髓跟孩子只有一半相合,另一半会引发排异反应。”
“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效果不好,所以失败率高。”
“但现在有新型免疫抑制剂,可以精确抑制排异反应,同时保留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他说话的时候在黑板上画图,解释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台下的医生听得很认真,这些知识他们在教科书上从来没见过。
“这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成功率达到百分之四十。”
“但他们的用药方案还不够精确,我做了优化,可以把成功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
这话一出,台下的医生都惊呆了。
百分之八十的成功率,这已经超过了全相合骨髓移植。
“苏医生,这个方案您是从哪学来的。”
一个年轻医生忍不住问。
苏仁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他总不能说是从系统里兑换的,这种事说出来没人信。
“来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方案确实有效。”
培训持续了三天,苏仁把所有细节都讲了一遍。
从术前准备,到手术操作,再到术后护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第四天,手术正式开始。
江南川选定的那个五岁女童,第一个推进手术室。孩子脸又白又瘦,几乎没血色。
母亲手里的手术同意书紧紧攥着,身子止不住发抖。
“医生,我女儿能熬过来吗?”
苏仁看着这个母亲,只留一句话。
“能,我在。”
手术室外,江南川带队,专家组七八个人,一字排开,对着观察窗死盯着。
周建华、林海涛也到了,没人说话,只紧紧盯着苏仁。
手术台上,苏仁下手很快。抽骨髓,处理,回输,动作流畅没有多余细节。
免疫抑制剂的用法成了关键。他的剂量和时间都与传统不一样。
江南川一寸寸盯,发现苏仁上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量,比常规低三成。
他低声跟助手咕哝。
“这种用量,不怕排异反应吗?”
可情况很快反转,他一句话还没翻过来。
六小时后,孩子各项体征稳定。
二十四小时,没一丝排异迹象。
到第四十八小时,造血细胞成功激活,白细胞升了上去。
七十二小时里,女童先睁眼,然后吐出一句干干的“妈妈”。
所有人清楚,手术成了,而且恢复比想象中还快。
江南川盯着窗口的脸色一阵阵变,他竟然有点反应不过来。
半相合移植就在眼前撑了下来,而且撑得完完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