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安若海忆
小闲居士2022-07-26 14:584,021

安贞虎毕竟是少年心性,忍不住的说了一句,"叔叔,让他们贴告示,让全泰安府的人都知道,您是被冤枉的!这些狗官要是做不到,就让小羽弟弟再打他们!把这泰安府给打下来!"

  "瞎说什么!泰安府有那么好打的吗!"安若海一声呵斥!

  安贞虎却是不服气,据理力争起来,还拖过了邱通判作证人,"叔叔,你别不信!就在昨天,小羽弟弟可是大发神威,就是四十来人就打败了薛霸王的上千家丁,而且就在刚才,这狗官派出了五千大军,想要伏击我们,可是却啃上了硬骨头,被打的落花流水的,要不然他们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放你出去呢,不信,你问问这邱通判,他可是亲身经历的!邱通判,你说说,我说的对不对!"

  邱通判尴尬的说,"贞虎贤侄所说的句句属实,贵贤婿真的是人中之龙!将来必可乘风扶摇而上,位极至尊!"

  "邱大人此言过了!"

  "安兄是还没有见过,贵贤婿真的是人中之龙,而且颇懂的进退之道,就连泰安府这种煮熟的鸭子摆在他的嘴边,他都能忍住,这等心性,再结合他的战力,有朝一日未必达不到我所说的。"

  安贞虎听得有些糊涂,只是用眼不停的在两人之间来回转动,希望可以说一下自己听得懂的。

  不过安若海并没有理会他,刚刚听到的那些话让他大为的震动,义兄的本领他极为的了解,要是倾心调教,小羽成才的几率很大,但是,他心中还是有些疑惑,义兄虽然身受冤屈,可素来也没到那个地步,莫非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结合着先前的那些话,不知怎么的,他心中总是有一种悲伤地感觉,让他不想继续纠缠了,冷然说道,"我已经死了!"

  声音很淡,邱通判稍稍一愣神,但瞬即他又领悟过来了,一股欣喜感发自内心的涌了上来,这下可好操作的多了,看来这安若海也想到了自己女婿的前途贵不可言,这个时候就开始谋划起来,不行,以后都多打些交道了。

  安贞虎却是急了,惊叫道,"叔叔,你这不是好好地吗!怎么说这种话!"

  爱怜的抚摸了一下安贞虎的头发,安若海淡淡的说,"针对这个朝廷而言,我已经死了!"

  就连没心没肺的安贞虎都听出了一股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别说是邱通判了!

  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

  还是安若海,他既然拿定了主意,也不愿意继续在这里纠缠下去了,毕竟他还有着满腔的疑问需要得到李金羽的解答呢,"走吧。"

  虽是淡淡的一句话,可是邱通判却是如奉纶音,忙不迭的头前带路去了。

  牢房外主动赶来迎接安若海的陈钟庭在几名华夏军的军士护卫下见到一名虽然身穿一身皂衣但依旧不掩那一身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随在邱通判的身后出来,而且安贞虎少爷还亦步亦趋的紧紧跟随,便是猜到,这就是自家主公的未来老丈人,不敢怠慢,赶紧站起来带头躬身行礼。

  安若海也是为之一惊,虽然他刚才已经从安贞虎的口中听了一个大概,但是等他真正见到以后,还是不得不为之赞叹,好一伙精锐的战士,浑身散发着肃杀之气,动作整齐划一,可见训练有素,一股无名的气势始终影响着四周的气场,似乎温度都凭空降低了好几度,安若海知道,这就是杀气!是战场上搏杀而来的杀气!

  亦是拱手施礼,安若海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实在是因为心中挂念着家人,没有耽搁太多的时间,进入了邱府简单的洗涮之后,换上了一身新衣服,便是在陈钟庭等人的护卫下出了城,直奔约定的地点而来。

  心里边早就有了判断的邱通判,粗略的安排了一下事宜,便是也紧随着赶了回来。

  李金羽等人正坐着休息,尽管他心里对于刘知府非常的厌恶,可毕竟他的身份不同,对于他还是比较的优待的,并没有跟一众俘虏看押在一起,而是收留在了身边。

  这刘知府不是的偷瞄李金羽等人,面部表情复杂多变,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好在李金羽等人并没有注意到他,而是坐在那里听李政讲说当年的那一幕!

  当年他们潜进京城之后,在缅怀了一下故居之后,便是赶到了一处酒楼想要探听些消息,无巧不成书,恰好碰上了一名书生因为替李金羽的爷爷仗义执言而被群起而攻之,

  当时李政就看不下去了,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拳脚并用,三下两下,扭住那书生的众人四散飞去。

  李双磊紧随其后,双手抓住那书生的手,从人群中蹿出,在李政的保护下冲出酒楼,三人甩开尾缀的人群,消失在大街小巷之中。

  一个巷角,看到无人追上,三人停住奔跑。

  那书生体质最弱,不停地喘息着,良久方得平缓。整理了一下衣冠,两手在胸前相合,拱手施了一礼,“多谢两位义士相救,小生不胜感激,这厢有礼了!”

  李双磊赶紧回礼,托住书生的臂膀,口中连声道:“不敢,不敢,应当是我要谢兄台仗义执言才对!”

  书生闻言有些吃惊,“听闻兄台话语,似是裕盛亲人?”

  “不瞒兄台,正是家父。我本在曲阜求学,近日接到家书说是我儿降生,故此星夜赶来,却那想,家中竟遭此劫难,我潜入京城,可能不能想法解救家父。”听其言观其行,感到这书生值得信任,李双磊也没有隐瞒什么,一五一十的诉说着原委。

  得知眼前正是自己偶像的儿子,书生分外激动,猛地握住李双磊的手,语未说泪已流,“自从得知裕盛公的遭遇,犹如五雷轰顶,愤敢恼怒,想那阉贼,霍乱朝纲,虚构罪名,陷害忠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仗义执言,只叫吾等心灰意冷,失望至极。今日得见裕盛公尚有后人存世,奋感欣慰。”

  刚才一阵忙乱,这时李双磊方自顿混过来,自己竟然没有相问眼前义士的名讳,有些过于失礼了。

  双手相抱,一躬到底,“吾失礼了,尚未请教义士名讳,还望兄台海涵。”

  书生向前一步,搀扶起李双磊,“与兄台一见如故,竟也忘记相问兄台名讳,吾也有些礼数不周之处。在下安若海,字一休,去岁科举失利,无颜见江东父老,滞留于京城至今,久慕裕盛公大名,本想着拜入门下进学,可一直没有找到人引荐,蹉跎至今。谁想到,今日得见裕盛公公子,却与他老人家失之交臂,哎,百念皆灰啊!”

  “安兄,在下李双磊,字修泽,虽遭家难,可京中尚有家父故交尚存,不如在下修书一封,替兄台引荐!”

  “罢了,裕盛公一去,朝中众人皆碌碌之辈,如此朝廷也不值得我为其效命,不如归去,教书治学,悠闲一世的好。”安若海有些丧气,鉴于李承祥的遭遇,他对这个朝廷早已心灰意冷,入仕的念头灰飞烟灭,只想着归家钻研学问。

  看安若海失望至极的样子,李双磊心有戚戚焉,父亲的遭遇,往日敬仰的长辈的背叛,深深地伤了他的心,眼下他只想着救出父亲,就此隐姓埋名,归于田园。

  双方互续年龄,安若海虚长一岁,李双磊当即变拜见兄长。一番寒暄,当真是意气相投。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相救父亲,李双磊没有与安若海继续聊下去,说了声抱歉,然后提出辞行:“抱歉,此番与兄长一见如故,只是眼下小弟有要事缠身,不便久留,先行一步,以后若是还能有机会与兄长相见,必将把酒相谈,再续这份手足之情!”

  安若海一怔,虽然这句话也只是朋友离别时说的很正常的一句话,可他却从中听出了一丝悲壮的气息,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慷慨悲歌气氛。

  忍不住,他微微的试探道:“听贤弟这句话,怎么,眼下要办的事有麻烦?”

  从此前安若海众人从中为父亲仗义执言的举动,李双磊心里已经真正的接纳这个刚刚相认的兄长,不忍谎言相欺,叹了一口气沉吟道:“实不相瞒,我此次冒着生命危险进京就是想要解救家父,而此刻已近午时,情势紧急,已不容选择,我欲劫法场,而我两人人单势薄,也只能将生死置之度外,拼死一搏吧!”

  “如此要事,我岂能置之事外,同去,同去!”安若海双手一拍,慷慨激昂的说道。

  李双磊盯着他看了一阵,那瘦小的的身躯,以及刚才酒楼里的举动,是在不予打击他的自信心,只是委婉的说:“那倒不必,事有分工,因人而异,我二人前去足矣。”

  “我知道了,贤弟必是嫌弃我文弱,恐为累赘吧。哎,想我苦读诗书十余年,如今却百无一用,惭愧啊!惭愧!”安若海听出那话里暗藏的意思,忍不住沮丧起来。

  “不,不,兄长古道热肠,义气凌云,实在是此乃我家事,不欲拖累旁人罢了。”李双磊赶紧解释道。

  安若海有些自嘲的说:“呵呵,贤弟不必高抬我了,我心中有数,我便紧随二位,冲锋上阵不行,寻摸个退路总可以的吧。”

  事已至此,实在不敢推却过甚,只好应道:“那就麻烦兄长,在外替我们把风,不过若事不可为,兄长千万不要冲动,小弟还想相烦兄长一件事。”

  “没问题,贤弟尽管吩咐就是!”安若海拍着胸脯慷慨的应道。

  “我那妻子昨晚已逝,只留下其贴身奶妈看护着我的儿子在城东二十里处的一片树林等候,以我对她的了解,没有确切的消息,她会一直等下去的,夜长梦多,我不想平生变故,万一失败了,还望兄长以此事为重,前去相告,拜托了。”想到了此行的艰难,有些安排后事的意思。

  听李双磊这么说,安若海没有继续言语,一股压抑的气氛笼罩了这个巷角。

  看到大家都有些闷闷不乐,李双磊强自挤出一丝笑容,打破了这份宁静,活跃着气氛,“好了,不提这些丧门的话题了,也说不定此行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呢,哈哈。”紧接着一阵干笑。

  “呵呵......”安若海随着也一阵干笑,相视无语。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缺人,人,大多数喜欢凑热闹,而帝都的尤为显著。

  平安这么多年了,北京城也得上百年没遭兵灾了,人们世代相传,满北京城,上到皇帝大臣,下到黔首百姓,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关系网,几乎所有的人抡起来都沾亲带故的,千日里那场世所未闻的大灾难,牵动着所有存活下来的人们的心。

  而当朝廷证据确凿的告知此次灾难属于人为,而贼人之首今日当众斩首示众,几乎全北京城的闲散老少皆聚集在此。

  人一上万,数不胜数,此时尚未到午时,已是人头攒动。

  商机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午门周边布满了各种餐饮小吃、杂耍玩意等等,甚至更有先见之明的早已准备好了大批的香火纸钱,不住地叫卖着。过往的行人纷纷如梦惊醒,此时正是告慰那些惨遭横死的亲人们最佳时机,一面埋怨自己差点误了时辰,一面纷纷解囊购买,排起了一溜长队。

  李双磊一行抵达午门时看到的那幅画面差点使得自己感觉找错了地方。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买东西的,赶热闹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笑语声、音乐声等不绝于耳,真是满街色彩满街欢,给这个特定的日子添加了一份黑色的幽默感。

  午门正中早已有军士把守,一律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李双磊观察了一下地形,寻出了一会突击的线路,以及事后撤离的途径,然后与安若海分开,一东一西各自行动。

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安若海忆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带着系统闯明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