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从外战走向内战
管杀不管填2025-08-05 10:353,817

  第1080章从外战走向内战

  1802年10月,圣彼得堡的第一场雪裹挟着咸涩的海风,比往年更早地覆盖了涅瓦河畔。

  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却是站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瞭望塔上,望着漫天飞雪模糊远处的教堂尖顶,恍惚间又回到那个被血色浸染的夏日。

  年轻沙皇的右手无意识摩挲着腰间佩剑,这是他十二岁生日时,皇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让一名德意志工匠为他锻造的武器,剑柄上缠绕的金丝早已磨断,如同他们被战争割裂的手足之情。

  时间拨回到数月前的六月末,法俄正式宣战之日,波罗的海的浪涛翻涌着暗蓝色的杀机。

  当法国主导的波罗的海联合舰队成功突袭里加湾,几乎是歼灭了停泊于此的俄国舰船之后,联合舰队却没有停歇,所有人都没料到安德鲁会采取如此大胆的战略。

  法国铁甲舰队的蒸汽引擎轰鸣着撕破晨雾,四十多艘战舰组成的强大方阵,在科特林岛外海排出新月形阵势。舰炮的硝烟遮蔽了天际,将原本湛蓝的海面染成可怖的铁灰色。

  喀琅施塔得要塞的花岗岩墙垣在震颤,身为“俄国自由救国-军”总指挥官的阿诺索夫将军,正站在一艘俄国蒸汽巡航舰“复仇号”甲板上,望着要塞方向冷笑。

  需要说明的,这艘俄国“复仇号”是在一周前,由法国无偿赠送给效忠安娜女大公的“俄国自由救国-军”。事实上,这艘俄国-军舰从舰长到水手,都是法国人。

  与此同时,阿诺索夫麾下的五百死士早已混入运送补给的商船,藏在成捆的干草与酒桶之间。这些人大多是前俄军战俘,胸口烙着象征叛国的黑色十字,却因阿诺索夫许诺的伏特加、财富、土地及贵族身份,甘愿成为撕开俄国防线的利刃。

  当夜幕降临时,要塞内突然爆起冲天火光,内应点燃了储油罐,熊熊烈焰照亮了叛国者们狞笑的面孔。

  “开闸!快开闸!”阿诺索夫的吼声混着爆炸的轰鸣。一名浑身浴血的哥萨克挥舞红旗,信号穿透硝烟。

  要塞水道的青铜闸门在绞盘的吱呀声中缓缓升起,冰冷的海水倒灌而入,为法国铁甲舰让出通道。

  因为对法国突击舰失去了射击角度,导致俄国炮台上的火炮顿时哑火。于是俄国守军纷纷跑出来,手中燧发枪喷出的橘色火舌,却在法军火炮及后装线膛枪的精准打击下纷纷倒下。飞溅的弹片划过阿诺索夫的脸颊,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逐渐被攻破的要塞主塔。

  经过二十七个小时的惨烈厮杀,喀琅施塔得要塞的城墙上,法国的三色旗取代了俄国的双头鹰旗帜。

  当最后一名俄国士兵从塔楼跃下,摔在冰冷的海面,鲜血迅速染红了四周的海水。

  联合舰队司令官特斯特站在缴获的俄国旗舰上,用手中的佩剑挑起要塞司令的将旗,笑呵呵对身旁的副官说:“这不过是个开始。”

  由于俄国舰队相继被消灭于里加湾和芬兰湾,使得赫尔辛基在瑞典军队和联合舰队的围攻下,仅仅坚持了两天,就放弃了抵抗。随后,芬兰湾沿岸的塔林、科特卡、维堡等地也相继陷落,

  作为政治交换的一部分,但凡被俘的俄军官兵能宣誓效忠安娜女大公,并加入阿诺索夫将军领导的“俄国自由救国-军”,就将获得自由、财富与伏特加。

  当然,俄国人的参军仪式非常的野蛮和血腥,所有人必须要向拒绝投降的俄国贵族及军官身体,猛插一刀……精于此道的阿诺索夫将军为鼓舞部下们的勇气,提前准备好了20万瓶伏特加酒。

  就在法瑞联军在芬兰湾攻城略地的同时,法国运输舰队如同迁徙的蝗虫,源源不断地将3个集团军,约8万人送到圣彼得堡的外围。

  与此同时,五十门“胜利者”臼炮被拆解成零件,通过特制的平板车运往圣彼得堡城郊。这些重达10吨的战争巨兽,能够将100公斤的实心炮弹投射到5公里之外。

  圣彼得堡要塞群内,俄军拥有的阉割版胜利者臼炮,有效射程也不过3.8公里,至于其他火炮最大射程仅有2.8公里。

  8月下旬,当第一发法军巨型炮弹落在冬宫广场,花岗岩铺就的地面被炸出直径五米的深坑,广场上的青铜骑士雕像也被震落了马镫。

  仅仅数周,号称固若金汤的圣彼得堡的防线,就在法军的狂轰滥炸下迅速瓦解。俄国守军试图在街头巷尾构筑防线,却被法军的霰弹枪成片扫倒。面包房的烟囱不再升起炊烟,取而代之的是燃烧的房屋腾起的滚滚浓烟。

  十月初的某个清晨,当最后一座教堂的钟楼被臼炮摧毁,圣彼得堡的卫戍司令在滴血大教堂前升起白旗,泪水混着脸上的硝烟,滴落在投降文书上。

  战争的视野回到南面,也就是涅曼河方向。

  在波罗的海“森林兄弟会”的协助下,法军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这些由当地贵族与商人组成的反叛俄国组织,早已被法国人那“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收买。

  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城堡,爱沙尼亚的塔林老城,拉脱维亚的里加码头,三色旗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农民们站在被烧毁的农庄前哭泣,他们的农具被法军征用,妻女被强迫为军队洗衣做饭。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法军主力在占领圣彼得堡后突然停止东进。安德鲁将自己的统帅部设在冬宫的琥珀厅,看着工匠们将墙壁上的琥珀镶嵌物小心取下,装箱运往巴黎。

  他的战略意图渐渐清晰:与其继续深入俄国腹地,陷入补给线漫长的困境,不如扶持一个傀儡政权,将战争转化为俄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十月下旬一个清晨,圣彼得堡冬宫广场上,军乐队奏响安德鲁亲自创作的一首俄国国歌,《天佑女沙皇》。

  作为欧洲最高统治者的他,牵着年仅7岁的安娜·帕夫洛夫娜女大公的手,将镶嵌着七颗红宝石的皇冠戴在她头上。

  这位曾经天真烂漫的公主,此刻眼神空洞,金色卷发间缠绕着象征法兰西的红白蓝三色丝带。

  “我,安德鲁-弗兰克,以欧洲第一公民的名义,册封您为俄国女沙皇!”安德鲁的声音通过最新式的扩音喇叭传遍到冬宫广场,成千上万的法国士兵与俄国傀儡齐声欢呼。

  消息传到了莫斯科,在克林姆林宫洋葱塔顶的上空,俄国人第N次升旗了“血战到底”的战斗旗帜。然而私下里,沙皇亚历山大却委托丹麦外交官与法国人暗地接触,希望能达成停战协定。

  随着安娜女大公成为安娜女沙皇,法俄战争彻底变了性质。

  等到1803年,圣彼得堡的安娜政权得到了法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荷兰、瑞士、瑞典、意大利诸侯及德意志诸侯,等所有欧洲大陆各国的承认。

  此外,那支由法国教官训练与督导的“俄国自由救国-军”,也相继整编成为拥有八万兵力的“皇俄军”;

  而莫斯科的亚历山大,则集结了忠于罗曼诺夫家族的力量,组建了“卫国志愿军”。两个政权隔着重达千里的无人区对峙,曾经的国土化作了焦土与废墟。

  雪越下越大,克里姆林宫的塔楼在风雪中若隐若现。这场由法国侵俄引发的战争,如今已演变成一场关乎尊严、权力与亲情的残酷博弈。在俄国广袤的土地上,新的战火正在酝酿,而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都坚信自己才是俄罗斯正统的守护者。

  1803年3月的北美大陆,融雪后的土地泥泞不堪,却掩盖不住战争来临前的躁动。波士顿港口的码头上,数千名美军士兵正将加农炮搬上运输船,橡木甲板被沉重的炮身压得吱呀作响。士兵们的制服上别着黄铜鹰徽,腰间挂着崭新的燧发手枪,这些装备大多来自法国的军需采购。

  “我们的目标是蒙特利尔!”美军统帅詹姆斯・威尔金森将军站在旗舰甲板上,挥舞着手中的地图向军官们训话,“英国人把精锐都调去欧洲搅局了,加拿大现在就是只没牙的老狗!”

  他的话音刚落,甲板下便传来士兵们的哄笑,可笑声中又夹杂着一丝不安。毕竟,这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主动发起大规模海外战争。

  与此同时,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英国总督看着加急送来的战报,手中的红茶泼洒在胡桃木桌面上。

  “该死的叛乱分子!”他扯断领巾,对着副官咆哮,“立刻向伦敦求援,把准备派往法国的舰队调回来!”

  窗外,圣劳伦斯河上的英国商船正匆忙升起战旗,桅杆上的米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的腥风血雨。

  消息传到伦敦时,英国议会正在激烈讨论是否要在法国西海岸开辟第二战场。很快,首相波特兰公爵猛地捶响会议桌:

  “加拿大是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的咽喉!如果让美国人得逞,我们在新大陆的利益将毁于一旦!”

  经过三天三夜的辩论,议会最终决定,将原定派往欧洲的两万陆军和六十艘战舰紧急调往加拿大。泰晤士河的船坞里,工人们彻夜加班,给战舰加装火炮,搬运火药桶的号子声回荡在夜空。

  当英国舰队抵达加拿大时,美军已经占领了安大略湖畔的多个据点。在昆士顿高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英军的红衣军排成整齐的方阵,迎着美军的子弹前进,前装线膛枪喷出的硝烟遮蔽了视线。

  一些美国猎兵利用树林作掩护,凭借手中性能卓越的后装线膛枪,不断向英军阵地放冷枪。一名英国-军官在冲锋时被流弹击中,他倒下前,看到的是不远处美军军旗上那只展翅的鹰,正对着米字旗狞笑。

  这场突如其来的美英战争,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整个世界。欧洲各国的外交官们在伦敦、华盛顿、巴黎、圣彼得堡与莫斯科之间来回奔波,试图在这场乱局中找到利益平衡点。

  而法俄两国的对峙仍在继续,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的无人区,成了游击队员的天堂。库图佐夫训练的“森林游击队”,时常趁着夜色突袭欧洲联军与伪军补给线,他们用自制的燃烧瓶烧毁马车,用陷阱猎杀落单的巡逻兵。

  1804年春,爱尔兰海岸的礁石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法国的铁甲舰队如同黑色的巨兽,悄然出现在都柏林湾。舰船上的士兵很多是来自旅居西班牙和法国的爱尔兰人,他们望着岸上的绿色山丘,低声哼唱着家乡的歌谣。

  “为了爱尔兰的自由!”舰队司令特斯特举起望远镜,看着岸边惊慌失措的英国守军,“登陆!”

  随着第一波登陆艇冲向沙滩,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们从藏身之处涌出,他们拿着农具、猎枪,甚至是石块,协助法军作战。

  当地守军的抵抗出乎意料地微弱,许多效忠英国的爱尔兰籍士兵在看到爱尔兰同胞的面孔后,放下了武器。都柏林城堡的城墙上,三色旗取代了米字旗,法国将军站在城垛上宣布:“爱尔兰从此摆脱英国的暴政!”

  ……

继续阅读:第1081章 胜利终章 (大结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法兰西1794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