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奥斯曼爆发政变(续)
历史的齿轮在隐秘的外力推动下悄然偏转。1801年的奥斯曼帝国已然被笼罩在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阴云之中。
法国-军情局的密使们如同暗处的蜘蛛,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巷间编织着情报网络,他们选中了野心勃勃的穆斯塔法四世,这个觊觎苏丹宝座已久的阴谋家,作为撬动帝国权力的支点。
禁卫军的营帐里,新任教长手持《古兰经》慷慨陈词,乌里玛们则在宗教学校中隐晦地传播着对苏丹改革的不满,三方势力在利益的驱使下,悄然达成了颠覆政权的默契。
在奥斯曼帝国的军事体系中,禁卫军(耶尼切里军团)如同寄生在帝国身上的毒瘤。每当苏丹试图推行军事改革,组建新式部队以抵御外敌时,这些自诩为帝国基石的精锐士兵,便会将改革视作对自身特权的侵犯。他们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把持着军事要职,任何触及利益的变动,都足以让他们举起反叛的旗帜。
过往的历史中,禁卫军以政变阻止改革、废黜苏丹的戏码反复上演,而这一次,他们将成为穆斯塔法四世手中最锋利的刀刃。
当巴尔干战争的不利消息传入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弥漫着不安的气息。穆斯塔法四世的同谋,那些受雇于军情局的特工,如同暗夜中的老鼠,穿梭在城市的咖啡馆之间。
这些弥漫着浓郁咖啡香气的场所,此刻成为了阴谋的温床。特工们拍打着斑驳的木桌,用激昂的言辞点燃禁卫军的怒火:
“大家听我说,苏丹绝不希望百姓如此受苦!是他身边的国贼,对他隐瞒国民的苦况,隐瞒真实的国情!国家将亡,遍地贪腐!我们要天诛国贼!敌在托普卡帕!出发!”
这些话语如同火种,瞬间点燃了禁卫军心中的不满,他们愤怒地将吃饭的汤锅倒扣在地上,铁制的汤锅与石板地面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是他们向苏丹宣战的号角。
随后,禁卫军们自发地朝着阿亚索菲亚清真寺前的广场聚集,他们身着传统的军装,腰间的弯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黑压压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向广场,给高门(奥斯曼帝国政-府)施加着巨大的压力。
禁卫军的诉求简单而直接:改善待遇,停止改革。他们推举出几位年长且有威望的士兵作为代表,试图与苏丹进行谈判。
以往,苏丹或是“大维齐尔(宰相)”会为了平息事端,选择出面妥协,用承诺和赏赐安抚禁卫军,让这场风波逐渐平息。
然而这一次,塞利姆三世苏丹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他站在托普卡帕宫的露台上,俯视着广场上躁动的人群,眼神中满是愤怒与不屑:“立刻回到军营!我已与法国签署和平条约,不日便会从罗马尼亚的西部前线抽调精锐,届时,定让你们为今日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番强硬的表态,在禁卫军听来,无疑是对他们的宣战。在军队尚未赶回首都的这段时间里,塞利姆三世的话不仅没有震慑住禁卫军,反而如火上浇油,让局势愈发失控。
煽动者们抓住了这个大好机会,在城市中掀起了更大的骚乱。他们闯入商店,强迫店主关门歇业,街道上原本热闹的市集瞬间变得冷冷清清。市民们买不到生活必需品,商人们无法做生意,不满的情绪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第二天,大批无所事事的市民涌上街头,他们在煽动者的蛊惑下,“邀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教法学家为禁卫军的行为背书。教法学家们身着长袍,在人群的簇拥下走上街头,他们引用着宗教教义,为这场叛乱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已然到了关键时刻。按照以往的惯例,如果苏丹能够屈服,杀死大维齐尔等近臣,废除新政,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塞利姆三世骨子里的倔强让他再次拒绝了妥协。禁卫军彻底失去了耐心,他们愤怒地砸掉手中的汤锅,碎片四溅,这一举动代表着他们不再接受苏丹赐予的食物,彻底与苏丹决裂。随后,禁卫军们手持武器,如同一群饿狼般朝着皇宫冲去。
托普卡帕宫的宫门在禁卫军的冲击下轰然倒塌,大维齐尔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便被乱刀砍死。
禁卫军在皇宫内横冲直撞,很快便控制住了塞利姆三世。得到穆斯塔法四世默许的禁卫军,如同强盗一般冲进皇宫的宝库。
宝库的大门被撞开的瞬间,璀璨的光芒照亮了禁卫军们贪婪的脸庞。钱币在地上堆积如山,丝绸散发着华贵的光泽,香料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精美的瓷器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
禁卫军们高呼着:“安拉在上,帕迪沙有的是钱,连锄头都是金子做的!”他们疯狂地抢夺着财物,将金银器具一股脑地扔进熔炉,看着它们融化成金块和银块,然后迫不及待地进行瓜分。
此时的穆斯塔法四世却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深知,想要坐稳苏丹的宝座,必须斩草除根。
他一方面派亲随去拉拢那些尚未完全被煽动的禁军统领,用金钱和权力收买他们的忠诚;另一方面,自己则快马加鞭地赶往托普卡帕宫的后宫塔楼。在那里,他看着投靠自己的太监,亲手处死了被软禁的塞利姆三世。
为了永绝后患,他又依照法国顾问的建议,派出亲信,暗中潜入马哈茂德二世的住所,将自己的弟弟残忍杀害。当马哈茂德二世倒在血泊中的那一刻,穆斯塔法四世成为了奥斯曼皇室仅存的尚未即位男性成员。
远在巴尔干前线的改革派军队,在得知政变的消息后,匆忙赶回首都。然而,当他们看到穆斯塔法四世已然掌控大局,且皇室中已无合法继承人时,只能无奈地选择妥协。
1801年4月,在穆斯塔法四世的威逼利诱下,所有忠于新苏丹的部队在一份法令上签字,发誓效忠新苏丹,并承诺镇压暴行,恢复公共秩序。伊斯坦布尔的市民们看着局势逐渐稳定,也纷纷高呼“苏丹万岁”,希望能借此驱逐那些肆意妄为的军人,结束禁卫军带来的混乱局面。
这场政变似乎让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奥斯曼家族保住了皇位,穆斯塔法四世如愿登上苏丹宝座,许多人因拥护新主成为了新的高官,教法学家们的威望进一步提升,大部分禁卫军也抢到了丰厚的财物。
然而,在这看似皆大欢喜的表象下,奥斯曼帝国却埋下了更深的隐患,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