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叶伟东的分析
小李飞砖2025-10-19 17:163,686

  夜色深沉,张家栋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市里的家中时,已是晚上十点多。

  妻子小夏听到开门声,立刻从客厅迎了出来,脸上带着关切:“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吃饭了没有?爸今天过来了,等了你一会儿,刚去书房休息。”

  正说着,书房门被推开,岳父叶伟东披着外套走了出来。

  他是市纺织学院的资深专家,自然对今天市工业局的安排有所耳闻。

  见到张家栋,扶了扶眼镜,语气温和中带着一丝好奇:“家栋回来了?听说今天轻工业局的领导去你们县里考察了?情况怎么样?”

  张家栋换了鞋,接过小夏递来的热水,在沙发上坐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带着沙哑:“伯父,您消息真灵通。不过不止市局的领导,省轻工厅的王副厅长也亲自带队下来了。”

  叶伟东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省厅的王副厅长?家栋,你们合作社是搞服装和养殖的,什么时候做了这么大的项目,竟然惊动了省里的领导?”

  张家栋连忙摆手解释:“伯父,您误会了。不是我们合作社的项目,是县玻璃瓶厂那边在攻关汽车挡风玻璃,我们合作社只是参与了一部分协作。”

  他放下茶杯,详细解释道:“玻璃瓶厂改造了旧设备,突破了曲面夹层玻璃的制造工艺。我今天陪同考察,主要是因为我们合作社的卡车第一个装上了他们试制成功的挡风玻璃,而且前期研发资金也是我们服装出口的利润支持的。”

  叶伟东听到这里,不由得坐直了身子,脸上写满了惊诧与赞叹:“好家伙!你们这不声不响的,又搞出这么大一个动静!用服装赚来的外汇,去支持重工业的技术攻关?家栋,你们这盘棋,下得够大,也够有魄力啊!”

  小夏与有荣焉地笑着,给父亲的茶杯续上水:“爸,您是不知道,他们为了这个项目,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多月,失败了不知道多少次呢。”

  “搞技术攻关,哪有一蹴而就的。”叶伟东表示理解,随即关切地追问,“那今天省厅领导实地看过了,具体是怎么评价的?后续有什么说法?”

  张家栋便将今天考察的整个过程,包括刘总工的讲解、成品对比演示,以及王副厅长的高度肯定和推广表态,都详细说了一遍。最后,他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些许困惑:

  “过程都很顺利,领导们的评价也很高。只是…王副厅长临走前,特意提了一句,说‘以县里目前的条件,恐怕难以完成后续更精密的设备改造和规模化生产’,他‘要带回省里认真研究一下’。伯父,您是市里的专家经验丰富,帮着分析分析,领导这话……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我心里有点琢磨不透。”

  叶伟东听完,缓缓放下茶杯,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沉吟道:“嗯……这话确实值得琢磨。”

  他抬眼看向张家栋,目光敏锐:“领导先是高度肯定了你们的成果,承诺解决材料问题,这说明技术路线和你们的能力,是得到了认可的。关键在于后面这句关于‘县里条件’和‘带回省里研究’……”

  说到这,他略作停顿,突然话锋一转:“家栋,你想想,如果省里只是单纯想支持你们在县里继续干,大可以直接拨付设备、派遣专家,为什么偏偏要强调‘县里条件不足’,还要‘带回研究’?”

  听到岳父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张家栋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些许困惑:

  “伯父,不瞒您说,回来的这一路上,我反复琢磨的也是这一点。如果省里觉得我们底子薄,直接给设备、派专家,帮助我们升级改造,是最顺理成章的路子。可王厅长偏偏点了这么一句,又没说后续具体怎么办……这确实让我有些想不明白。”

  他微微皱眉,继续说出自己的疑虑:“按理说,我们县里已经证明了具备攻关和试产的能力,缺的只是更精良的装备和稳定的优质材料。省里若是大力投入,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形成规模。领导难道是对我们独立完成后续升级缺乏信心?还是觉得……我们这个小庙,终究配不上这项可能影响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布局的大成果?”

  小夏在一旁听得有些紧张:“爸,你们的意思是……省里可能会把这个项目从县里拿走?”

  叶伟东摇摇头,否定了小夏的说法:“不能简单说是‘拿走’。更可能的是优化整合。”

  他看向张家栋,目光深邃:“家栋,你换个角度想。如果省里要在全省推广这项技术,是把资源分散投给各个县区,还是集中力量建立一个技术更先进、产能更大的标杆工厂更有效率?”

  张家栋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是集中力量建标杆工厂更有效。资源不分散,标准统一,技术迭代也快。”

  “这就是了。”叶伟东赞许地点头,“所以省里权衡的,无非是两条路:一是把你们县玻璃瓶厂升级成这个标杆,但这需要彻底改造,投入巨大;二是将成熟工艺直接移植到省里现有的大厂,借助现有基础快速形成产能。”

  他顿了顿,看向若有所思的张家栋:“我估计王厅长更倾向后者。毕竟省属企业设备基础好,技术队伍强,能最快见效。不过…”

  叶伟东话锋一转:“你们毕竟掌握了核心工艺,省里一定会妥善安排。说不定会抽调你们的技术骨干参与新厂建设,或者给你们其他补偿。”

  张家栋闻言,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伯父,您的意思是,省里可能会选择在我们县建新厂?可我们县已经有玻璃瓶厂了,再建一个玻璃厂,这不是重复建设吗?”

  叶伟东却摆了摆手,从专业角度分析道:“家栋,你这就想窄了。在上级部门,特别是轻工业局看来,评判一个地方适不适合布局重要产业,考量的绝不仅仅是‘有没有同类工厂’这么简单。”

  他掰着手指头,一条条数给张家栋听:

  “首先,你们县玻璃瓶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毕竟有几十年的历史,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一大批熟悉玻璃特性、懂热工、懂模具、有操作经验的产业工人!这是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光靠资金和设备就能立刻堆出来的。”

  “其次,”叶伟东继续道,“你们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具备改造设备、攻克关键技术的能力。这说明你们有技术消化和创新的土壤,有敢想敢干的带头人。这一点,在省里领导心中,分量可能比现有的厂房设备更重。”

  “最后,”他总结道,“从产业配套和区位来看,你们县离港口不算太远,又有合作社这样能创汇、敢投入的伙伴。综合来看,你们县的优势,可能比一个白纸一张的地方要明显得多。”

  张家栋听着,眼睛越来越亮,忍不住一拍大腿:“伯父,要真是按您分析的这样,省里最终决定把新厂放在我们县,那可就太好了!这不仅能彻底解决我们卡车挡风玻璃的量产问题,更能带动全县的工业发展,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啊!”

  “眼光还要再放开阔些!”叶伟东的声音也带着振奋,“家栋,你想,如果省里真下决心在你们县布局,引入的绝不会只是一条卡车玻璃生产线。”

  他走到张家栋面前,手指在茶几上比划着:“一旦有了先进的平板玻璃生产线,咱们市里,甚至周边地区,建房用的窗户玻璃、商铺的橱窗玻璃、还有公共场所需要的各种规格玻璃,就都不用再千里迢迢从外地调运了!光运输成本就能省下一大笔,建设速度也能提上来!”

  叶伟东越说越激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从最基础的平板玻璃,到你们攻克的深加工曲面夹层玻璃,形成一个完整的玻璃工业体系。到时候,你们县可就不仅仅是出一个名牌产品,而是真正握住了带动区域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这番话,像是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张家栋的思路。

  张家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由衷的敬佩:“伯父,还是您看得透彻,更了解上面工业部门的规划和思路。要真是按您分析的这样发展,那确实比省里直接把技术拿走,放到别处去生产,对咱们县要好得太多了!”

  小夏也听明白了,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要真是这样,那咱们县里可就又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支柱产业!家栋,你们这可真是办了件天大的好事!”

  叶伟东笑着摆摆手,将话题拉回现实:“这些都还是咱们的猜测,具体省里怎么定,还得等消息,现在高兴还太早。”

  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而问道:“对了,家栋,之前小夏说她大姐家的孩子想来市里上小学的事,你托人问得怎么样了?有眉目了吗?”

  提到这事,张家栋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正要跟您和小夏说呢,陈科长帮忙问了,市里今年正好有针对我们这种有创新成果企业的照顾指标,孩子上学没问题。我前两天回村,已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姐了。”

  他顿了顿,又说:“另外,村里来年计划修路、统一规划建新房,我琢磨着,打算以合作社的名义支持一部分资金和材料。咱们富起来了,不能忘了乡亲们。”

  叶伟东赞许地点头:“这是好事,饮水思源,应该支持。”

  小夏却想到另一层,关切地说:“家栋,既然孩子来市里上学,大姐一个人在村里也辛苦,咱家也有空房间,为啥不劝大姐一起搬来住?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张家栋摇摇头,语气带着理解:“我跟大姐提过,她说在村里自在惯了,左邻右舍都熟。一来舍不得她那几亩地,二来也觉得进城不方便,怕给我们添麻烦。她说只要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她在村里怎么着都行。”

  “唉,做父母的,都是为了孩子…”叶伟东理解地点点头,随即猛地想起什么,看向墙上的挂钟,“哟,都这个点了!光顾着说话,家栋你忙了一天,晚饭还没吃吧?”

  他连忙对女儿催促道:“小夏,快去给家栋热点饭菜,这忙活一天,又饿着肚子聊到现在,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小夏也才反应过来,立刻站起身:“我这就去把晚上留的饭菜热一下,很快就好。”

  叶伟东也站起身,拍了拍张家栋的肩膀:“行了,事情再重要,也得先顾好身体。今天信息量不小,你也累了,吃了饭早点休息。省里那边,静观其变就是。”

  “伯父,时间不早了,明天您还得去学校呢吧?您也早休息。”张家栋起身说道。

  叶伟东点点头:“好,你们也早点歇着。”便转身回了客房。

继续阅读:第792章 归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