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四人便在招待所门口集合,准备前往机场。
张家栋在路边等了片刻,好不容易才拦下了两辆老式的上海牌轿车——这在那时的北京,已经是属于非常体面和昂贵的交通工具了。
于大姐是头一回坐这种专门载客的小轿车,上车时都有些手足无措。
她小心翼翼地坐在柔软的座椅上,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对前排的司机师傅尤其觉得神秘,压低声音对身边的吕晓晴说:“晓晴,你看这师傅,开着这么亮堂的车,这得是多大的本事!”她拘谨地不敢完全靠实座椅,生怕给人坐坏了似的。
吕晓晴虽然也感觉新奇,但毕竟年轻,见识多一些,她小声回应:“于大姐,您就安心坐着吧,厂长说了,这是出差,是咱们必须花的钱。”
前面那辆车上,张家栋和小夏坐在后座。
小夏看着窗外逐渐亮起来的天色,手不自觉地和丈夫的手握在一起。
"家栋,"她声音轻柔,"这还是咱俩头一回一起出远门。上次一块儿坐车出县,还是结婚那会儿。"
张家栋捏了捏她的手:"往后机会多着呢。等合作社发展好了,我带你去更多地方。"
小夏把头靠在他肩上,嘴角带着笑,轻轻的"嗯"了一声。
车子很快到了首都机场。张家栋付了车钱——一共十二块五,于大姐在旁边听见,忍不住咂舌:“俺的娘,这才多远的路,都够买十几斤猪肉了!首都的物价就是高。”
张家栋笑着解释:“这是给出租车公司的钱,司机师傅也拿不了这么多。”他边说边领着大家走进候机楼。
1983年的首都机场候机楼不算大,但干干净净。
水磨石的地面光可鉴人,墙上挂着中国民航的鹰徽标志。
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广播里传来字正腔圆的登机通知。最显眼的是那块巨大的航班信息板,上面一个个白色的小字块拼出航班信息。
于大姐看得眼花缭乱:“这么些字,咋找咱们的飞机?”
吕晓晴指着其中一行:“于大姐你看,CA981,纽约,就是这班。”
小夏则是悄悄拉住张家栋的衣角,生怕自己在这么多人里跟大伙儿走丢了。
张家栋提起行李:“跟着我走就行。先去托运行李,等会儿带你们看看停机坪上的大飞机。”
一听说能亲眼看到飞机,大家都来了精神,连于大姐都顾不上心疼车钱了,赶紧跟上。
来到托运柜台,张家栋把四个人的机票、护照和出国批文一起递进窗口。工作人员核对得很仔细,翻来覆去地看那份盖着红头公章的许可证。
“同志,请把箱子打开检查。”工作人员指着样品箱说。
于大姐赶紧上前,一边开箱一边解释:“这都是俺们的面料样品,怕压,同志您轻点儿……”
检查完毕,工作人员在每个箱子上贴上CA981的标签,用力把箱子推进传送带。看着家当消失在帘子后面,于大姐还踮着脚张望。
看着家当消失在帘子后面,于大姐还踮着脚张望,满脸不放心。
“厂长,”她忍不住扯了扯张家栋的袖子,压低声音,“这……这就把行李给他们了?连个收条都不给咱打?万一弄丢了可咋整?”
张家栋笑着解释:“于大姐,放心吧。飞机底下有个专门的行李舱,跟咱们坐的客舱是分开的。这些箱子现在就是去‘坐’它们自己的‘座位’了,等到了上海,咱们下飞机就能取回来。”
“哎呦,还有这么一说!”于大姐恍然大悟,啧啧称奇,“这大家伙肚子里还分好几层呢?真是开了眼了!”
办完托运,张家栋领着三人来到巨大的玻璃窗前。
只见一架机尾涂着鲜红中国民航标志的波音707正停靠在廊桥旁,地勤人员开着行李车在机身下来回忙碌。银灰色的机身映着晨光,显得格外修长。
"这就是咱们要坐的飞机?"于大姐仰着头,"这么大个铁家伙,真能飞起来?"
张家栋点点头:"这是波音707,先飞上海,咱们在那转另一架飞机再去纽约。"
吕晓晴仔细打量着流线型的机身:"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漂亮。"
小夏轻声问:"这么远的道,得飞多久啊?"
"加上转机,得一天多。"张家栋看了看手表,"待会就要登机了。"
广播里传来登机通知,张家栋招呼大家:"走,咱们排队去。"
四人跟着队伍慢慢往前挪。越靠近飞机,于大姐越是惊叹:"哎呦呦,远看还不觉得,近看这飞机可真大!这翅膀怕不是比咱合作社的院子还宽!"
队伍排到登机口,工作人员领着大家坐上摆渡车。车子在停机坪上穿行,冬日的寒风吹得人直缩脖子。
"咋不让咱们直接走上飞机呢?"于大姐裹紧棉袄问道。
张家栋扶着栏杆说:"停机坪上车来车往不安全,用摆渡车把大家统一送过去。"
当摆渡车在波音707前停稳时,仰望着近在眼前的庞然大物,众人才真切感受到飞机的巨大。
银灰色的机身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冷光,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人心头发颤。
"妈呀,"于大姐仰得脖子都酸了,"这大家伙!"
舷梯车缓缓靠拢,空姐站在机舱门口微笑迎接:"欢迎乘坐中国民航。"
踏进机舱那一刻,于大姐虽然心里已经有些准备,还是忍不住"哇"了一声。
明亮的客舱,整齐的座椅,跟她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她摸着座椅靠背,感慨道:"这里头真亮堂,跟个小礼堂似的!"
张家栋笑着帮他们把随身带的帆布包放到头顶的行李架里:"于大姐,这才刚开始呢。等到了上海换那架飞纽约的飞机,比这个还要大得多。"
"还有更大的?"于大姐惊讶地睁圆了眼睛。
这时一位空姐走过来,微笑着示范如何系安全带。于大姐手忙脚乱地摆弄着,还是吕晓晴帮她扣上了。空姐又指着墙上的安全须知,用甜美的声音讲解应急措施。
等到飞机开始滑行,轰鸣声越来越大,机身也传来明显的震动。于大姐两只手紧紧抓住扶手,指节都发白了,嘴里小声念叨着:“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吕晓晴虽然强作镇定,但苍白的脸色和微微抿紧的嘴唇泄露了她的紧张。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仿佛这样就能让飞机更稳当些。
小夏则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另一只手死死攥住张家栋的衣角,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张家栋感受到身旁妻子的紧张,伸手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声音沉稳:“没事,飞机加速呢,一会儿就起来了。跟坐汽车起步一个理儿,就是动静大点儿。”
就在这时,飞机抬头离地,一股强大的推背感将几人按在座椅上。于大姐忍不住低呼一声:“娘诶!”吕晓晴也轻轻吸了口气。
小夏更是把眼睛闭得更紧,直到那种失重感慢慢消失。
当飞机逐渐平稳,转入平飞,机长广播响起,于大姐才长长舒了口气,松开紧握的扶手,发现手心全是汗。
她抹了把额头,由衷地感叹:“哎呦俺的娘,这上个天,可真不容易啊!”
她这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大实话,引得周围几位乘客善意地笑了起来。
张家栋一边帮于大姐解开过于紧绷的安全带,一边顺势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乘客。
这趟国际航班的旅客不多。
前排坐着几位穿着深色中山装、干部模样的同志,正低声交谈着。
隔着过道,是一对穿着呢子大衣、气质文雅的老教授夫妇。
斜后方还能看到两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男士,看样子很可能是外贸单位的业务员。
乘客们大多神色严肃,这年头能坐上国际航班的人,大多身份都不一般。
于大姐没在意别人的笑声,她好奇地扒着舷窗,看着下面越来越小的田地房屋,又惊叹起来:“哎呦呦,你们快看,底下的房子都跟蚂蚁似的了!”
吕晓晴也凑在窗边,看得入神。
张家栋本来想建议她们休息一下,毕竟一会儿还要转机,可见她们这般新奇的模样,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时,空姐刚好也推着镀铬的饮料车过来,微笑着问:“同志,需要喝点什么吗?”
于大姐转过头,看着推车上琳琅满目的饮品,有些不知所措。
张家栋便主动介绍:“有橙子汽水、崂山可乐,还有茶水。”
于大姐凑近张家栋,压低声音嘀咕:“厂长,这……这得多少钱一杯啊?咱们那机票都花了一万多,这饮料怕是也不便宜吧?”
她的声音虽小,但还是被旁边的空姐听到了。空姐保持着专业的微笑,温和地解释:“同志请放心,我们航班上的饮料和餐食都是免费的,包含在机票里了。”
“免费的?!”于大姐惊讶地提高了音量,随即又不好意思地压低声音,“哎呦,这敢情好!那……那俺也尝尝那个橙子汽水!”
吕晓晴在旁边听着,忍不住抿嘴笑了,也要了一杯汽水。
小夏还是要了热水,张家栋自己则是要了一杯茶。
于大姐小心地接过那杯橙黄色的汽水,喝了一小口,眼睛都亮了起来:“真甜!这上天了还能免费喝汽水,真是享福了!”
她美滋滋地又喝了一大口,感受着气泡在舌尖跳跃,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转头对张家栋和小夏说:“俺看那戏文里的神仙,腾云驾雾,可没听说哪个神仙驾着云还能喝上汽水的。”她说着,自己先乐了,“这么看,咱们这比神仙还厉害哩!”
这话把周围几排乘客都逗笑了,连那位一直表情严肃的干部模样的人也忍不住弯了嘴角。
机舱里原本有些拘谨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吕晓晴笑着小声说:“于大姐,您这话说得在理。”
小夏也笑着点头。
约莫两个小时后,飞机开始下降,广播通知即将抵达上海虹桥机场。
于大姐意犹未尽地看着窗外的黄浦江:“这就到了?俺觉得还没坐够呢。”
张家栋一边检查随身行李一边说:“咱们得抓紧时间转机。去纽约的飞机一个半小时后就起飞,得赶紧找到国际航班的登机口。”
下了飞机,四人跟着指示牌匆匆赶往国际候机区。于大姐边走边回头看刚才坐的波音707:“厂长,等下要坐的飞机,真比这个还大?”
“大得多,”张家栋指着窗外一架正在滑行的宽体客机,“看见没,那就是咱们要坐的波音747,能装三四百人呢。”
于大姐张大了嘴:“俺的娘,那不成会飞的楼房了!”
张家栋看着于大姐兴致勃勃的样子,心想,有于大姐在,这趟远行准保不会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