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和陈主任原本想着,几位专家远道而来,又帮了这么大的忙,怎么也得好好招待一下,至少安排去附近的景点走走,尝尝本地特色。
可没想到,刘工、赵工和徐工都婉言谢绝了这些安排。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几乎是“长”在了玻璃瓶厂的技术车间和实验室。
白天,他们与王技术员和老师傅们一起,对着模具和现有的设备反复琢磨,结合那套尚在保密阶段的工艺原理,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能在现有条件下尝试的改进意见。
比如如何优化加热区的布局以求温度更均匀,如何利用现有的耐火材料搭建一个简易的、带一定压力装置的成型设备,甚至在退火窑的保温环节提出了几个花钱不多但效果可能很显著的土办法。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深的理论,更多的是那种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因地制宜解决问题的思路,让王技术员等人感觉受益匪浅。
可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专家们要离开的日子。
陈主任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觉得让专家们这么辛苦还空手而归,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于是他便悄悄准备了一些本地的海鲜干货、高粱饴等特产,想在送行时塞给专家。
没想到,刘工一看就连连摆手:“陈主任,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东西我们不能收。我们来是为了工作,看到你们有这么强的攻关精神,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还是徐工笑着出来打圆场,他指着那些特产半开玩笑地说:“老陈,这些你拿回去。不过嘛……你们县那个‘太阳牌’辣酱,还有那些牛肉罐头,要是方便的话,给我带两瓶倒是行!上次来调研,吃了几回,味道是真不错,带回所里也让同事们尝尝咱们地方上的好产品!”
徐工这一句话,立刻打破了略显凝滞的气氛。
陈主任和张家栋恍然大悟,连忙答应:“有有有!这个管够!”
他们立刻让人去厂里的门市部,搬来了好几箱“太阳牌”的辣酱和各种罐头产品。
这一次,几位专家倒是没有推辞,笑着接受了这份独具特色、又不算昂贵的“礼物”。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特产,更是对地方企业发展成果的一种认可和支持。
终于,带着满满的交流成果和几箱罐头,专家们登上了返程的火车。
专家们一走,王技术员就天天盼着天津那边的消息,心思早已飞到了那个能让他大开眼界的实验室。
就在这略有些焦急等待中,张家栋却先从孙立军那里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栋哥!批下来了!咱们的商标注册申请,批下来了!”孙立军几乎是得到消息的同时,就第一时间冲进张家栋的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刚从县里取回来的正式通知书,脸上更是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虽然不是马德里体系那种国际注册,但在国内,咱们的图形和文字商标都受法律保护了!以后谁再想仿冒咱们‘雪峰’牌滑雪服,咱们就能拿着这个跟他打官司!”
“好!立军,这事儿你办得漂亮!速度够快!”张家栋接过通知书,仔细看着上面鲜红的公章,心里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有了这个“户口”,合作社的这款新滑雪服才算真正有了名字,有了根。
他正拍着孙立军的肩膀夸奖,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王宝光探进头来,脸上带着急切:“家栋啊,刚邮电局送来一份电报,是……是英文的!我看不懂,赶紧给你送来了。”
英文电报?张家栋心里一动,立刻接过来。
他仔细辨认着电报上的文字,脸上的表情从疑惑逐渐变为难以置信,最后化为巨大的惊喜!
“立军!王哥!好消息啊!天大的好消息!”
张家栋的声音都因为激动,变得有些颤抖了,“是比尔先生发来的!他说……他说我们那件滑雪服样衣,带回美国给他的合伙人看了,对方非常满意,已经同意正式合作,下订单了!”
“多少件?”
孙立军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张家栋指着电报上一个清晰的数字,一字一顿地念道:“首笔订单,五千件!”
“五千件?!”孙立军和王宝光同时惊呼,办公室里瞬间被狂喜的气氛淹没。
“立军!最重要的是,比尔这订单,是用美金结算的!电报上写了,出厂价每件50美元!”
“50美元?!”
孙立军快速在心里计算着。按照1983年大约1美元兑换2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这一件滑雪服的出厂价就是100元人民币!五千件,那就是……
“二十五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五十万人民币的产值!”
要知道,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自打过了年,就因为春夏款产品缺乏利润,加上乡镇市场的购买力有限,一直处于销售的淡季,仓库里积压了不少库存,工人们都只能拿着基本工资,大家的士气都有些低落。
这笔突如其来的、用硬通货结算的巨额订单,简直就像一场酣畅淋漓的甘霖,浇在了干涸的土地上!
“翻身了!咱们这次可算是彻底翻身了!”王宝光激动地直搓手。
张家栋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但眼中的光彩却怎么也掩饰不住:“没错!这不仅仅是这笔订单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告诉于大姐和车间里的所有人,淡季结束了!让大家准备好,接下来,我们要打一场硬仗,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好!栋哥,我这就去安排!”孙立军响亮地应了一声,转身就冲出了办公室,脚步都带着风。
他一路小跑着来到服装厂的裁剪车间,人还没进门,洪亮的声音已经传了进去:
“于大姐!各位师傅姐妹们!天大的好消息!咱们的滑雪服,美国人下单了!五千件!美金结算!”
这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正在检查布料、显得有些清闲的于大姐猛地抬起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多少?五千件?!立军,你可别唬我们!”
“千真万确!电报还在栋哥手里呢!”孙立军激动地比划着,“淡季结束了!栋哥说了,让大家准备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太好了!”一位老师傅把手里的划粉往台子上一拍,满脸红光,“我就知道咱们的东西差不了!这下可有的忙了!”
车间里瞬间沸腾起来,之前的沉闷和焦虑被一扫而空。
女工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互相传递着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负责裁剪的师傅立刻去清点特种面料库存,缝纫工们开始检查维护自己的机器。质检员们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原本有些冷清的车间,仿佛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开始加速运转。
淡季的阴霾被这笔国际订单带来的希望与干劲彻底驱散,合作社服装厂,也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忙碌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