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张家栋就赶到了市工业局,熟门熟路地敲开了陈科长的办公室。
陈科长正伏案写着什么,见他进来,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家栋来了?看你这精神头,玻璃瓶厂那边有好消息了?”
“陈科长,您真是料事如神。”张家栋笑着坐下,将“土压机”成功试压出玻璃坯,以及发现原装玻璃是“夹层玻璃”,需要PVB胶片和专用设备的新情况,详详细细地汇报了一遍。
陈科长听完,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沉吟道:“家栋,你们这个进展,已经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了!能从一堆废铁里攒出能用的压机,还精准地找到了下一步的技术方向,了不起!”
他先是高度肯定了他们的成果,随即话锋一转,"你所说的这个什么pvb的材料……这确实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陈科长坦诚地说,随即沉吟片刻,"这样,家栋,你先回去,把你们那台'土压机'和压出来的玻璃样品都准备好,把车间也收拾利索。我这边,先跟我们分管技术的副局长汇报一下你们这个情况。"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如果局领导认可你们取得的突破,愿意亲自去你们厂里考察,亲眼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那这件事的分量就不一样了。到时候,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局里的名义,向省工业厅打报告,详细说明你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实现的技术突破,以及当前面临的材料瓶颈,为他们争取专项的资源调配或者技术支持!"
这话如同给张家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不再仅仅是基层单位的自发行为,而是有可能获得市局乃至省厅的正式关注和资源倾斜。
一旦被纳入更高层面的视野,解决PVB胶片和后续设备难题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
"太好了!陈科长,有您这句话,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张家栋激动地站起来,"我这就回去准备,保证让领导看到最真实、最完整的成果!"
"好,事不宜迟,你抓紧去办。等我消息。"
陈科长雷厉风行地摆摆手。
张家栋应了一声,却只是从椅子上微微起身,随即又坐稳了,脸上露出一丝不太好意思的神情,显得有些踌躇。
陈科长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他还有话要说,便和颜悦色地问道:"张厂长,还有别的事?跟我这儿还用得着吞吞吐吐的?"
"是……是有件私事,想麻烦您。"张家栋搓了搓手,这才开口道,"不是我,是我大姐家的孩子,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乡下的教学条件终究是差些,我大姐就想着,看能不能把孩子转到市里的小学来读书。我这……我这方面实在没什么门路,就想着您人面广,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思路?"
陈科长听完,了然地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孩子上学是大事,你这个当舅舅的有心,是好事。不过教育系统有它自己的章程,我这边直接插手不太合适。"
他见张家栋眼神略黯,便话锋一转,给了他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吧,我帮你问问教育局的同事,看看今年市里几所好点的小学,有没有针对特殊情况或者政策允许的走读名额。要是有机会,我再告诉你该怎么操作。成不成不敢打包票,但总比你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强。"
"是吗?那可就太感谢您了陈科长!"张家栋连忙道谢,心里踏实了不少。有陈科长帮忙打听,至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一丝希望。
"行了,公事私事都说完了,赶紧回去准备吧,正事要紧。"陈科长笑着再次催促道。
"是,我这就回去!"张家栋这次利落地站起身,怀着对公事、私事都有了着落的轻松心情,快步离开了陈科长的办公室,回到他们县里通知陈主任去做准备。
陈科长果然雷厉风行,没让张家栋他们等太久。
刚过了两天,张家栋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和孙立军商量滑雪服生产线的细节,桌上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那边立刻传来了县里郑秘书熟悉又带着几分急切的声音:
“涨厂长!好消息!刚接到市里通知,市轻工业局的周局长,明天上午要亲自到你们玻璃瓶厂考察那个卡车玻璃的项目!曹县长也明确表示会全程陪同视察!县里非常重视,你那边务必做好万全准备,把最好的成果、最精神的面貌都展现出来!”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局长亲自考察”、“县长全程陪同”这阵势,张家栋心里还是微微一震。
他知道,这不仅是玻璃瓶厂的机会,更是整个县里工业项目的一次重要亮相。
“郑秘书,您放心!”张家栋立刻保证,语气沉稳有力,“我们一定准备妥当,绝不给县里丢脸!”
挂断电话,他立刻对孙立军说:“立军,厂里的事你先盯着,我得马上赶去玻璃瓶厂!”
张家栋放下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孙立军见状,赶紧追问:“栋哥,出啥事了?看你这么急。”
“是大事,也是好事!”张家栋一边快步往外走,一边言简意赅地解释,“市轻工业局的周局长,明天要亲自来玻璃瓶厂考察咱们的卡车玻璃项目,曹县长也一起来!郑秘书刚来的电话,让咱们务必准备好!”
“我的天!局长和县长都来?!”孙立军又惊又喜,“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栋哥!咱们这项目要是被上头看中了,那以后……”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张家栋已经走到了吉普车旁,拉开车门,“关键是明天不能出任何岔子!家里交给你了!”
说完,他发动汽车,直奔县玻璃瓶厂。
等他赶到玻璃瓶厂时,陈主任显然也已经接到了郑秘书的通知,正搓着手在厂门口焦急地踱步,一见到张家栋就像见到了主心骨,立刻迎了上来。
“家栋厂长,你可来了!这……这局长县长都要来,咱们该怎么准备?是着重汇报还是……”陈主任既兴奋又有些紧张。
张家栋思路非常清晰,他一边和陈主任快步往车间走,一边说:“老陈,汇报材料要准备,但光说不行。最有力的,是让领导亲眼看到咱们的成果和过程!我的想法是,就把咱们成功的那套流程,当着周局长和曹县长的面,原原本本演示一遍!从加热到压制成型,让他们看看咱们这台‘土压机’是怎么工作的,看看咱们是怎么把一块平板玻璃变成车窗玻璃的!这比我们说破嘴皮子都管用!”
“现场演示?!”陈主任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有些担心,“这……这能行吗?万一当着领导的面出点纰漏……”
“所以这事儿得问王技术员和马师傅!”张家栋说着,目光已经在车间里搜寻那两位关键技术骨干的身影,“看看设备和流程的稳定性够不够,有没有把握在领导面前万无一失地走完整个流程。走,找他们去!”
张家栋和陈主任在车间角落,找到了正围着“土压机”做日常检修的王技术员和马师傅。
“王工,马师傅,正找你们呢!”张家栋开门见山,把市局领导和县长要求考察,以及他打算进行现场演示的想法快速说了一遍。
“当着局长和县长的面,现场压一块玻璃?”王技术员推了推眼镜,脸上瞬间涌上兴奋的红光,但技术人员的谨慎让他立刻追问,“张厂长,时间定在什么时候?”
“明天上午!”
王技术员和马师傅对视一眼,两人非但没有畏难,眼中反而迸发出跃跃欲试的光芒。
马师傅用粗糙的手掌一拍那台由他亲手参与改造的压机基座,声音洪亮:“没问题!张厂长,陈主任,这台机器别看它土,核心的液压和控制系统咱们反复调试过,稳当着呢!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出不了岔子!”
王技术员也紧接着表态,语气充满技术人员的自信:“加热炉的温控曲线我们已经摸熟了,保压时间也经过了验证。只要原料没问题,我们有八成以上的把握能完美复现上次的成功!这是向领导展示我们成果的最好机会!”
看到两位关键技术骨干如此有信心,张家栋和陈主任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好!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张家栋用力地点点头,“那今天剩下的时间,就麻烦二位带着大家,再把整个流程过几遍,排查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确保明天万无一失!”
“放心吧张厂长!”王技术员和马师傅异口同声地应道。
一股临战前的紧张与兴奋气氛,迅速在车间里弥漫开来。
所有人都清楚,明天的演示,不仅关乎这块玻璃的命运,更关乎这个项目能否赢得上级的全力支持,关乎着他们整个厂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