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首播的一周之内,橡胶厂门口排起了蔚为壮观的车队——来自全国各地的卡车司机蹲在马路牙子上啃着干粮,就为了能早点装上"双星"鞋。
更让张佳栋惊喜的是,广告播出第二天,他们刚刚成立的广告公司也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
"张厂长,我是天津皮鞋厂的,想请您帮我们也拍个广告!"
"我们武汉服装厂愿意出双倍价钱,只要郑导亲自操刀!"
"上海百货公司问能不能给他们拍个专题片..."
马姑娘这几天接电话,简直要接到手软,不多会儿,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意向书就堆满了张佳栋的办公桌。
最让张佳栋意外的是,连北京的王主任都打来了电话:"小张啊,商业部的领导看了你们的广告,点名要见你呢!说要把'双星'模式推广到全国去!"
办公室里,郑导叼着烟,看着堆积如山的合作意向书直摇头:"好家伙,咱们这是捅了马蜂窝啊!"他转头对张佳栋说,"看来得赶紧招人了,再这么下去,咱们几个非得累趴下不可。"
张佳栋听闻,也点了点头。
"郑导,咱们得把这事好好规划一下。"
他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文件:"我昨晚拟了个章程,咱们得把公司正规化。首先得成立几个部门——创意部由我负责,制作部交给您了,我再找几个懂市场的来负责业务部,由马姑娘来管理。"
郑导掐灭烟头,接过文件翻了翻:"嚯,连工资标准都定好了?"他指着其中一行,"这待遇可比电影厂高多了!"
"那当然,"张佳栋笑道,"咱们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广告公司了。"他拿起一份意向书,"您看,光是这些订单,就够咱们忙活大半年的。"
正说着,马姑娘抱着一摞新到的电报冲进来:"张厂长,又来了十几封咨询电报!连深圳那边的饲料厂都找上门来了!"
郑导一拍大腿:"得,看来咱们得租个大点的地方了!"他转向张佳栋,"要不把隔壁那间仓库也租下来?"
张佳栋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咱们得赶紧给公司起个正式名字,工商局那边还等着注册呢。"
"就叫'双星广告'怎么样?"马姑娘插嘴道,"借着这次成功的东风。"
郑导却摇摇头:"太局限了。要我说,就叫'新时代广告',符合改革开放的大势!"
三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马姑娘顺手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脸色突然变得古怪起来。
"张厂长,"她捂着话筒小声说,"是电视台的黄总编,说有急事找您。"
张佳栋接过电话,刚"喂"了一声,就听见黄总编激动的声音从听筒里炸出来:"张厂长!你们那个广告出大事了!"
"怎么了黄总编?"张佳栋心头一紧,"是播出出问题了吗?"
"不是不是!是好消息!"黄总编的声音兴奋得发颤,"咱们本地电视台播出的广告片,还从来没有接到过这么多咨询电话。现在台里面可是把广告业务当场是一件大事儿了。"
黄总编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张厂长,咱们得当面好好聊聊!明天上午有空吗?来台里喝个茶?"
张佳栋刚要答应,就听黄总编继续道:"对了,之前咱俩聊得,想请你们帮我们拍个台里的宣传片。酬劳方面你放心,我们按最高标准给!"
张佳栋连忙推辞:"黄总编,您太客气了。当初要不是您帮忙安排播出,我们的广告哪有这么好的效果。这宣传片我们义务帮忙就行。"
"那怎么行!"黄总编的声音突然严肃起来,"现在改革开放了,讲究按劳分配。台里刚开了会,决定拨出专项经费。"他压低声音,"实话跟你说,我们台里的领导看了你们的作品,点名要我们台做个专题报道。这可是政治任务,必须请最好的团队!"
张佳栋听出黄总编话里的分量,只好答应:"那...好吧。明天上午我带郑导一起过去详谈。"
挂断电话,张佳栋转身对郑导和马姑娘苦笑道:"看来咱们得加班了。电视台要拍宣传片,黄总编连'政治任务'都搬出来了。"
郑导叼着烟,眯起眼睛:"给多少钱啊?"
"我没好意思细问..."张佳栋挠挠头,"不过听黄总编的意思,应该不会少。"
马姑娘突然插嘴:"张厂长,我觉得咱们该收就得收。现在公司刚起步,设备、人员哪样不要钱?再说了,按劳取酬也是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嘛!"
郑导吐了个烟圈,笑着点头:"小马说得在理。咱们现在可是正经公司了,该走的流程都得走。"
被郑导这么一提醒,张佳栋这才想起来之前周厂长塞给他的那个信封。
“我差点儿忘了,昨天周厂长非要塞给我这才咱们拍摄广告的费用……”
说着,张佳栋就把那个信封拍在了桌子上。
郑导有些纳闷地把那个鼓鼓囊囊地信封打开,一下子就露出了里面厚厚的一叠钞票。
足足有七八千块,都快赶上他们厂里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了。
“周厂长那边也太客气了,看来咱们真是得趁热打铁,得赶紧把公司的业务都张罗起来才行……”
于是,在张佳栋的安排下,没几天他们青岛本地报纸上,就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当天下午,他们办公室的楼下就排起了长龙,马姑娘一问,居然都是闻讯前来应聘的面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