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这广告神了!
小李飞砖2025-08-25 15:494,027

  张佳栋回到青岛后,一切进展神速。

  郑导一头扎进他们在青岛的办公楼里,刚刚布置的录音棚里熬了两个通宵。

  当李师傅那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旁白从老式监听喇叭里传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三十八年如一日,一颗匠心永不改……"

  这朴实无华的话语,配上慷慨激昂的音乐,在扩音器里传出来的时候,竟让马姑娘都有些激动的红了眼眶。

  郑导反复调整着音轨,直到李师傅那句"老手艺,新标准"的广告语与画面中那双崭新的"双星"鞋完美契合,才长舒一口气。

  "成了!"郑导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小心翼翼地将胶片装进铁盒,"这片子要是不火,我郑字倒着写!"他拍了拍张佳栋的肩膀,"你小子有眼光,知道用李师傅这样的真工匠,比找什么演员都强!"

  张佳栋连忙摆手:"郑导您过奖了,这都是您和团队的功劳。"

  他接过沉甸甸的胶片盒,诚恳地说:"要不是您亲自操刀,这片子哪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郑导哈哈一笑,从兜里掏出半包皱巴巴的"大前门":"得了吧,你小子就别跟我客气了。"他点燃香烟深吸一口,"说真的,这片子拍得痛快!比在厂里拍电影的时候还带劲,我可算是从这份新工作里找到些乐趣了!"

  张佳栋听郑导这么说,心里也踏实了不少:"郑导,您这可是国内广告行业的开山鼻祖啊!等以后广告评奖的时候,您这作品绝对能拿个'金像奖'什么的。"

  郑导被烟呛得直咳嗽,笑骂道:"少给我戴高帽!"他弹了弹烟灰,"不过说真的,这广告行业确实有意思。比拍电影自由多了,没那么些条条框框。"

  张佳栋认真地点点头:"郑导,咱们做广告可不光是图个新鲜好玩。您想啊,咱们这是实实在在地帮企业宣传产品、开拓市场,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呢!"

  他拿起桌上的"双星"鞋样品,轻轻摩挲着鞋面:"就说这双鞋吧,要不是咱们的广告,可能就堆在仓库里落灰了。现在好了,全国观众都能看到李师傅的手艺,厂子有销路,工人们有活干,国家有税收,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郑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烟灰都快烧到手指了才回过神来:"你小子,说得在理。"他掐灭烟头,"以前在厂里拍片子,老是想着艺术性啊、思想性啊,现在这么一想,帮老百姓把好东西卖出去,不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就是这个意思!"张佳栋兴奋地拍了下大腿,"您看国外的经济发展的这么快,他跟他们的广告行业发达绝对有很大的关系,咱们国家现在改革开放,正是需要您这样的人才的时候。"

  郑导笑着摆摆手:"行了行了,你小子少在这儿给我灌迷魂汤。"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神色突然认真起来,"这都下午三点了,你还不赶紧把片子给王主任送去?要是耽误了周三的播出,咱俩可都担待不起。"

  说着,郑导麻利地把胶片盒塞进张佳栋的公文包里,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封口:"我让小马给你买了晚上六点的特快车票,到北京正好赶上次日早上的办公时间。"

  张佳栋接过纸袋,一点也不敢耽搁:"郑导您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他拎起公文包走到门口,又回头笑道:"等广告播出了,我请您和马姑娘一起,去老徐头儿的饭店吃顿好的,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快走吧!"郑导作势要踢他,脸上却带着掩不住的笑意,"再磨蹭赶不上火车了!"

  就这样,张佳栋马不停蹄,当晚就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卧铺车厢里,他紧紧抱着装有胶片的公文包,生怕有半点闪失。

  第二天一早,王主任在放映室看完成片后,果然激动得直拍大腿:"好!太好了!"他当即拍板,"周三晚八点,《为您服务》之后首播,下周四同一时间重播。"

  临走时还不忘叮嘱,"记得让橡胶厂多准备几部电话,我估摸着等到这片子播出以后,来咨询订单的电话一定少不了!"

  回到青岛后,张佳栋为了能让这次广告片的首播获得更好的效果,连家都没顾上回,直接拎着公文包就赶往市广播电视台。

  毕竟之前通过那几次的广告合作,张佳栋早就已经跟他们青岛广告电视台里的同志们混成熟人了,推开电视台总编辑办公室的门时,他身上的衬衫还带着火车上的褶皱。

  "是张厂长啊,什么事这么急?"编辑部里,总编辑正在批着文件,抬头看见风尘仆仆的张佳栋,连忙放下钢笔。

  张佳栋二话不说,从公文包里取出胶片盒:"黄总编,您先看看这个……"

  放映室里,当李师傅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特写出现在屏幕上时,黄总编猛地坐直了身子。随着广告片的推进,他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震撼,最后定格在难以置信上。当片尾"双星"商标缓缓淡出时,黄总编的金丝眼镜已经滑到了鼻尖上。

  "这...这..."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水平都赶上新闻纪录片了!张厂长,你从哪儿找来这么专业的团队?"

  张佳栋笑着解释:"是首都电影制片厂的郑导亲自操刀的。"

  "难怪!"黄总编一拍大腿,"我说这镜头语言怎么这么老道!"他激动地在屋里来回踱步,"咱们地方台能和央视同步播出这样的片子,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说着,黄总编一把抓起桌上的电话:"小邓,马上把今晚的节目单调整一下!八点档的《戏曲欣赏》往后挪,换成..."他看向张佳栋,"这片子叫什么来着?"

  "《匠心》。"张佳栋笑着答道。

  "对!就放这个《匠心》!"黄总编对着电话那头安排,"要黄金时段,要片头预告,要..."他突然压低声音,“咱们要不要再把橡胶厂的联系电话放到广告片的片尾?”

  听到黄总编的安排,张佳栋也忍不住乐了。

  “怎么都行,咱都听主编您的安排!”

  "好!那就这么定了!"黄总编闻言,对着电话那头继续吩咐:"小邓啊,在片尾加上橡胶厂的电话,字号要大,停留时间要长!"

  放下电话,黄总编搓着手,脸上堆满了笑容:"张厂长,您看这样安排还满意不?咱们台里可是把压箱底的黄金时段都让出来了。"

  张佳栋连忙起身握住黄总编的手:"太感谢了!黄总编这么支持我们地方企业,等广告播出后,我一定让周厂长亲自登门道谢。"

  "哎,客气啥!"黄总编摆摆手,突然压低声音,"不过张厂长,我有个不情之请...您看能不能让郑导抽空,也帮我们电视台拍个形象宣传片?"

  张佳栋会意一笑:"这个好说!等这阵子忙完,我亲自陪郑导来拜访您。"

  两人正说着,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编辑探头进来:"总编,节目单调整好了,您过目一下。"

  黄总编接过节目单,龙飞凤舞地签上大名:"就这么播!对了小邓,通知技术部,今晚的播出要重点保障,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女编辑好奇地瞥了眼放映机:"总编,什么片子这么重要啊?"

  黄总编神秘地眨眨眼:"今晚八点,你就知道了。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送走女编辑,黄总编转身对张佳栋说:"张厂长,周三晚上播出时,您要不要来台里看看?我们演播室有专门的监控设备。"

  张佳栋笑着婉拒:"多谢黄总编美意,不过今晚我得在橡胶厂盯着。工人们都等着看李师傅上电视呢!"

  "理解理解!"黄总编拍拍张佳栋的肩膀,"那就祝咱们的《匠心》一炮而红!"

  播出前一天,橡胶厂里洋溢着节日般的氛围。

  周厂长亲自坐镇供销科,临时拉了五条电话线,还从子弟学校借了十个口齿伶俐的学生帮忙接电话;李师傅带着徒弟们把德国进口的新生产线擦了又擦,连螺丝缝都不放过;家属院的老少妇孺自发组织起来,在食堂里连夜赶制包装盒,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认真地贴着"双星"商标。

  当晚七点五十分,能容纳两百人的橡胶厂食堂挤得水泄不通。工人们拖家带口地赶来,有人甚至把家里的折叠椅都搬来了。

  当《为您服务》熟悉的片尾曲响起时,原本嘈杂的食堂瞬间鸦雀无声。突然,荧屏上出现了熟悉的车间画面,李师傅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特写引得全场沸腾。

  "快看!是老李头的手!"

  "哎呀,那不是咱三车间嘛!"

  "那台德国机器,是我亲手安装的!"

  当广告播到李师傅将新鞋交给年轻徒弟的镜头时,食堂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老工人们抹着眼角,年轻工人们兴奋地击掌相庆。

  广告播完的瞬间,周厂长从座位上起身,激动地一把抓住张佳栋的手,声音都有些发颤:"张厂长,您可真是我们橡胶厂的大恩人啊!"

  食堂的灯光下,这位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厂长眼眶泛红:"您不知道,半年前我们厂子都快揭不开锅了,工人们三个月没发工资...现在好了,这下全活了!"

  说着,周厂长从兜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就要往张佳栋手里塞。张佳栋连忙推辞:"周厂长,您这是干什么!咱们不是说好了..."

  "这不是酬劳!"周厂长执意把信封塞进张佳栋口袋,"这是厂里老师傅们凑的一点心意,给咱们广告工作室添置点设备。"他压低声音,"老李头把自己攒了十年的三百块钱都拿出来了,说不能让你们白忙活。"

  张佳栋心头一热,正要说些什么,突然供销科的小王气喘吁吁地冲进食堂:"厂长!电话...电话被打爆了!"

  周厂长一愣:"什么电话?"

  "订单电话啊!"小王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才播出十分钟,已经接了二十多个长途了!辽宁的、河北的、江苏的...都说要订货!"

  小王激动地翻开记录本,声音都提高了八度:"辽宁百货要订五千双,河北供销社要八千双,江苏那边开口就要两万双!"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最远的连新疆百货都打来了电话,说看了电视广告,非要订咱们的'双星'鞋不可!"

  食堂里顿时炸开了锅。几个老会计手忙脚乱地扒拉着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声响中不时传出惊呼:"老天爷,这都够咱们干一年多的了!"

  周厂长一把抓过记录本,手指微微发抖:"这...这才刚播完啊..."他转头看向张佳栋,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张厂长,您这广告神了!"

  这时,电话班的姑娘们又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厂长,又接了十几个电话!上海第一百货要订一万双,还问能不能给他们定制专供款式!咱们厂那些压箱底的老解放鞋,刚才也有好几个县里的供销社点名要呢!"

  食堂的黑板上,值班员正用粉笔飞速记录着不断增加的订单数字。不到半小时,"双星"鞋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五万双,连仓库里积压多年的解放鞋都订出去了两万多双。

  周厂长突然一拍脑门:"快!快去把夜班的工人都叫起来!"他对车间主任喊道,"从今晚开始,三班倒,人停机不停!"

  张佳栋站在喧闹的人群中,看着黑板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耳边是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他忽然想起王主任的预言——"电话要被打爆"。现在看来,何止是打爆,简直是掀起了一场属于“双星”这个品牌的销售风暴。

  因为张佳栋他们新成立的公告公司拍摄的这条广告,本来已经库存积压,陷入经营绝境老厂终于彻底被盘活了……

继续阅读:第676章 趁热打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