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得找高人!
小李飞砖2025-10-01 13:152,478

  张家栋说干就干,安顿好厂里的事情后,立刻赶到了县里,熟门熟路地找到了郑秘书的办公室。

  郑秘书见到他,倒是很热情,一边给他倒水一边笑着说:“张家栋同志来了?又是为了你们合作社哪个项目需要资金周转?你们那个滑雪服,我可是听说了,连美国客商都竖大拇指!”

  张家栋接过水,也没绕弯子,直接把卡车挡风玻璃模具研发成功,但卡在热压成型工艺和设备上的难题,原原本本地向郑秘书汇报了。

  他讲得仔细,郑秘书也听得认真。

  但听着听着,郑秘书脸上的笑容就慢慢淡了下去。

  “张家栋同志啊,”郑秘书等他说完,叹了口气,推心置腹地说道,“你反映的这个情况,我完全理解,也替你们着急。说实话,你们合作社,还有玻璃瓶厂,这次是真给咱们县长脸了!能自己把那么精密的模具搞出来,了不起!”

  先是肯定了张家栋他们这两天搞研发的成果,紧跟着郑秘书就话锋一转,眉头也皱了起来:“可问题是……你这次遇到的,它不光是资金或者是场地的问题啊。要是缺个几万块钱周转,或者需要县里担保贷点款,我都能想想办法,打报告也好,去协调银行也好……”

  “可你现在要的是技术、是工艺、是专用的设备。”郑秘书摊了摊手,明显是有些为难,“这东西,咱们县里……甚至市里,它都没有现成的啊?你让我去协调去?咱们县工业局底下,哪个厂子是搞这个的?完全没有啊!”

  1983念,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全国性的产业布局远未完善。

  具体到玻璃行业,当时的建筑行业尚未迎来爆发式增长,城市化进程还比较慢。

  对玻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门窗用的平板玻璃上。这些玻璃大多工艺简单,强调“有无”而非“好坏”,更谈不上复杂的深加工。

  而当时国内的玻璃产能,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有一定规模和技术的玻璃厂,如上海耀华、洛阳玻璃厂等,大多集中在南方和中部的工业重镇。

  它们主要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民用需求,技术和产品线都很难辐射到北方一个普通的县城。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张家栋他们想要解决的“卡车挡风玻璃热弯成型”问题,的确是属于特种玻璃深加工范畴。

  这在整个国家的玻璃产业里都属于前沿领域,技术要求高,设备专用性强。

  莫说是一个县,就是在省里,恐怕也难以找到成熟的技术支持和现成的设备供应。

  在整个玻璃产业都比较落后的背景下,国产汽车玻璃产能和技术就更谈不上了。

  当时能够配套生产汽车玻璃的厂家寥寥无几,而且主要还是在为老解放、老东风等国产卡车提供前挡风玻璃。

  这些玻璃大多是平板或弧度极小的“浅弯”玻璃,甚至很多车型依旧沿用两块或三块平面玻璃拼接的方式来代替大曲面玻璃,这并非设计偏好,而是因为当时国内不具备稳定生产高质量、大尺寸单块曲面玻璃的技术和能力。

  当时的轿车玻璃更是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对于上海牌轿车、以及后期逐渐进入国内的少量外国轿车,其流线型车身所需的大曲面、高强度的挡风玻璃,国内几乎无法生产。

  这不仅耗费宝贵的外汇,更使得配件供应受制于人,一辆车可能因为一块小小的玻璃而长期趴窝。

  进口配件价格高昂,渠道不畅,正如张家栋他们遇到的情况,一块原装进口的重卡挡风玻璃报价高达两三千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近乎天价,而且采购周期漫长,手续繁杂。

  因此,郑秘书才会觉得,张家栋和县玻璃瓶厂此刻试图攻克的,不仅仅是一块卡车的挡风玻璃,而是在冲击一个当时国内工业的一块空白领域。

  郑秘书见自己的话说完了,张家栋却并没有表态,只得又进一步解释道:“曹县长那边,我可以帮你汇报,领导也肯定会重视。但领导重视,也得有解决问题的渠道才行。现在的情况是,咱们整个地区的工业基础就在这儿摆着,偏重轻纺和农副产品加工,这种涉及特种玻璃成型的技术和设备,属于‘高精尖’,完全超出了咱们县现有的产业配套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家栋。”

  郑秘书说的都是大实话。

  在过去,合作社遇到的困难都是几处产业。

  合作社需要人,需要缝纫机,县里总能找到相应的部门或资源去协调。

  但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纯粹的技术空白区,以他们县城的技术能力,在缺乏相应产业基础的条件下,确实显得力不从心。

  “郑秘书,您说的这些,我明白了。”张家栋听完郑秘书入情入理的分析,沉默了片刻,随即点了点头,“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个坎儿,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它不是靠多找几个工人、多凑几台缝纫机,或者县里批点资金就能迈过去的。它卡在了咱们谁都不懂的技术和设备上。”

  先是肯定了郑秘书的说法,紧跟着他又话锋一转:“可是郑秘书,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现实情况是,不光我们合作社,咱们县里,甚至市里,现在搞建设、拉材料,越来越依赖这几辆能跑能载的重型卡车。您想,这次是碎了一块玻璃,车就趴窝了。下次呢?万一别的车也出同样的问题怎么办?难道每次都眼巴巴等着从美国漂洋过海送来,一等就是几个月,还得花上天价的外汇?咱们的建设等不起,咱们的外汇也耗不起啊!”

  这番话显然触动了郑秘书。

  他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明显也是在飞速地思考着。

  突然,他敲击桌面的手指一顿,眼睛亮了一下,猛地抬起头看向张家栋:

  “张家栋同志,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我了!”郑秘书的语气带着一丝豁然开朗的兴奋,“你还记不记得,之前‘太阳牌’辣椒酱跟美国那边打官司的时候,急需一台能加工模具的精密设备,当时也是卡了脖子,咱们县里完全没办法。”

  张家栋立刻想了起来:“记得!后来是……”

  “后来是市工业局的陈科长!”郑秘书接过话头,“是他帮忙多方协调,最后从市里一家精密仪器厂的淘汰设备里,找到了那台德国机床,调拨给了咱们!陈科长这个人,路子广,对全市乃至全省的工业家底都门儿清,而且特别愿意支持下面县里的技术革新!”

  他越说越觉得有戏:“这次你们这个事,虽然比上次的情况复杂得多,但性质类似,都是解决‘有无’的问题!我看,咱们完全可以再去找找陈科长!向他汇报一下你们已经取得的突破和现在遇到的具体困难。就算他那里没有现成的设备,说不定也能提供关键的技术信息,或者指出一条明路,联系到相关的科研单位也好啊!”

  这个提议,如同在漆黑的隧道里看到了一丝光亮。

  张家栋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瞬间活络了起来。

  “是啊,县里解决不了,不代表市里也没有能人!之前和天津那边的汽车研究院的合作,也是陈科长帮忙撮合的,这次他们的技术攻关,对方绝对有办法!”

继续阅读:第759章 柳暗花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