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成交!
小李飞砖2025-08-22 11:364,195

  张家栋听到比尔的提议,没有立即回应。

  反而先和孙立军对视了一眼,然后抬手示意了一下:"比尔先生,咱们去办公室详谈如何?这里机器声太大。"

  比尔欣然同意。一行人来到厂长办公室。位于他们合作社服装厂办公楼三层的宽敞房间。

  这里用来日常招待来访客户的设施一应俱全。

  "请坐。"张家栋示意比尔坐在主沙发上,自己则坐在对面。孙立军熟练地打开角落的柜子,取出一套紫砂茶具。

  比尔环顾四周,略显惊讶:"张厂长的办公室比我想象的,更现代化……"

  张家栋接过孙立军递来的茶壶,手法娴熟地温杯洗茶:"去年广交会后改建的。外贸生意,门面也得跟上时代。"

  他抬眼笑了笑,"就像比尔先生突然造访,我们总得有个像样的地方谈生意不是?"

  说罢,比尔也是会意地点点头。

  “对了立军,既然比尔先生这一次是到咱们厂里面来谈合作的,你先去找余大姐他们。拿一下咱们厂里面的样品,给比尔先生介绍一下咱们厂里面的产品情况。”

  “好的!张哥!”

  孙立军应了一声,随后就推门先走了出去。

  这时候,刚好茶也泡好了,张家栋主动替比尔还有随行的林彤斟起了茶来。

  "比尔先生,这是我们崂山特产的云雾茶。"他手腕轻转,琥珀色的茶汤在杯中泛起涟漪,"您看这茶汤颜色,像不像我们崂山的晨雾?"

  比尔好奇地凑近观察,张家栋却不着痕迹地将茶杯移开半寸:"别急,好茶要等三息。"他指着杯中舒卷的茶叶,"这茶叶都是清明节前采摘的,采茶人要背着竹篓爬上千米高的悬崖..."

  办公室里的挂钟滴答作响,比尔的目光不时瞟向门口。张家栋却假装没有看见,继续跟比尔介绍着咱们国内的茶文化。

  对于眼前的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外国商人,张家栋虽然在工厂里,因为他们合作社本身的实力拿到了主动权。

  可是真到了要谈合作的时候,还得多了解一些对方的底细,这才能方便他后面的出牌。

  果然,通过观察,张家栋发现比尔并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自己给对方斟茶的空档,他已经向好见几次,对张家栋推过来的茶叶似乎一点也不感兴趣。

  不过好在于大姐他们所在的厂房距离张家栋的办公室也并不算太远,行已经去去就返。

  不一会儿就抱了一大堆图纸折返了回来,随他而来的还有好几张打版用的图样。

  张家栋看着孙立军抱来的厚厚一摞资料,眼角微微扬起。

  他注意到比尔在看到那些图纸时,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比尔先生,您看,"张家栋随手拿起一张图纸,指尖在边角的折痕处轻轻摩挲,"这是我们之前设计的滑雪服版型。"他故意将图纸翻了个面,露出背面密密麻麻的手写批注,"这些修改意见都是于大姐亲自标注的。"

  比尔迫不及待地伸手想拿,张家栋却不着痕迹地将图纸往回收了收:"您知道吗?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慢工出细活'。"他慢条斯理地展开图纸,"就像这茶,急不得。"

  听到张家栋的话,比尔的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

  张家栋看在眼里,这才将图纸递过去:"您看这个腋下透气设计,灵感其实来自我们崂山采茶人的传统服饰。"

  孙立军适时地递上一件样品:"这是之前第三版样衣,后来我们出口到你们国家的滑雪服的成品,就是采用的这个设计。"

  林彤把孙立军的话翻译给比尔听,比尔惊讶地翻看衣服内衬,这才发现了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推出的这款滑雪服,居然暗藏这么多玄机,经历过如此多的改进。

  "在我们的工厂,光是请设计师修改一版图纸就要500美元!"

  他抓起图纸数了数背面的修改记录,"上帝,只是这一版的图纸,这上面至少有20次修改!"

  比尔显然是个懂行的,一眼就看出来这些图纸经过反复修改的痕迹。

  张家栋更是不紧不慢地给比尔的茶杯续上水:"在我们这儿,这叫'精益求精'。"他指了指窗外隐约可见的厂房,"于大姐她们改一版,就试做一件实样。发现问题就接着改,直到挑不出毛病为止。"

  "张厂长,你们知道吗?在美国,我们改一版设计要开三次会,填五份申请表,等两周才能拿到新样品..."他的声音越来越激动,"而你们居然就在车间里边做边改?"

  孙立军忍不住插话:"在我们厂里,修改产品设计的权利是属于于大姐他们这些技术骨干的。"

  边说着,他边指了指图纸上的一处修改,"比如这个袖口松紧带的位置,就是工人们试穿后提出的建议。"

  比尔听到张家栋的话,整个人呆坐在沙发上,手中的茶杯都忘了放下。他反复翻看着那些布满修改痕迹的图纸,突然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在我们美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放下茶杯,双手比划着解释道:"在我们自己的工厂,设计师在写字楼里画图,工人在车间里缝制,中间隔着三道质检。"

  他的手指在空中划出几道无形的墙,"设计师永远听不到缝纫工的意见,因为那'不符合流程'。"

  张家栋轻轻抚平图纸上的折痕:"我们不一样。于大姐既是设计师,又是裁剪工,还是质检员。"他指向窗外,"您刚才看到的那些年轻女工,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民主式的生产方式,是比尔这样出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永远想不通的。

  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中国工厂仍保留着"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传统管理模式,强调工人参与技术革新和民主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文化。

  当时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北京国棉三厂的"诸葛亮会",每周五下午,车间都会停工一小时召开技术讨论会。挡车工王淑芬曾提出改进纱锭转速的建议,使棉纱断头率降低17%。她的建议被写在车间黑板报上,并获得了一张暖水瓶票的奖励。

  后来,上海机床厂也借鉴了首都的生产经验,组成了"三结合"小组。

  该厂将老工人、技术员和干部组成攻关小组。老钳工张师傅用土办法解决了德国进口机床的导轨精度问题,方法甚至还被编入《上海市先进操作法汇编》。

  就连张家栋他们青岛本地的橡胶厂,都有自己的"金点子"登记簿,每个车间都设有建议箱,工人可以随时提交改进意见。青年工人李明发明的"胶鞋成型操作法",使日产量提高23%,厂里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项技术。

  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国内比比皆是。

  与西方企业严格的科层制不同,中国工厂的民主管理打破了"白领"与"蓝领"的界限,工人把工厂当家,是工厂真正的主人。

  正是这样,才造就了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咱们国内的经济活力。

  比尔听到了张家栋的经营思路以后,大受震撼,正在怀疑他们服装厂这十几年的经营,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张家栋却知道,这时候正是他和比尔谈判的最佳时机。

  “比尔先生,我们合作社服装厂的情况,想必你已经都大概了解了吧?现在咱们来谈谈合作吧?”

  张家栋之所以强调的这一次他们之间是合作而不是服务的关系,是为了让比尔清楚,虽然他们的合作社不过是青岛本地县城的一个集体企业,却完全有实力与比尔惯例的国际厂商平等对话。

  “张厂长,我承认一开始我来到你们的国家,只是想要找到你们的工厂。委托你们在原有的滑雪服的基础上稍作改进,为我们的服装品牌代工一款新的滑雪服。不过现在看来,我当初的想法的确是大错特错了……”

  比尔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茶几,眼神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突然站起身走到窗前,似乎是想要让自己透透气。

  望着外面忙碌的车间,他突然转过身。

  "张厂长,我想重新定义我们的合作方式。不是代工,而是合资——技术入股!"

  张家栋眉头微挑,似乎对于比尔的这个想法有些意外,却尽量不急不缓地问:"具体怎么个入法?"

  "我们成立合资公司,你们的合作社以技术团队入股,占30%股份。"比尔激动地比划着,"每年你们都可以可以拿到一笔可观技术分红,我负责国际渠道和市场推广!"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张家栋慢条斯理地品着茶,茶盖与杯沿轻碰的声响格外清脆。

  林彤知道张家栋能够用英语与比尔正常交流,所以这些话就并没有翻译。

  这可一下子就难为坏了孙立军,他实在是搞不懂这个老外跟张家栋商量的到底是什么,能让办公室里的气氛突然就这么紧张了起来。

  过了足足一分钟,张家栋才放下茶杯:"比尔先生,您这个提议..."

  比尔紧张地屏住呼吸。

  "...还不够大胆!"

  张家栋突然笑了,紧跟着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建议,将我们合作社的技术占股提高到49%……”

  "这不可能!"比尔差点跳起来,"我们品牌价值……"

  “比尔先生,你先听我把话说完。你们服装品牌的销售数据,想必你本人比我更清楚。而我们的产品,可是从当初毫无任何基础,到现在每个月至少在你们本地能销售一万件……”

  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比尔自己的品牌根本就打不过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产品。

  "张厂长!"比尔的声音突然有些发颤,"您知道49%意味着什么吗?这几乎是对等股权了!"

  “是的,不光是要在股权上对等,我们对这个品牌还需要有相同的发言权,还有对等对的生产投入……”

  说着,张家栋把手指向窗外,他们自己工厂的方向又继续说道。

  “想必比尔先生之前已经了解过我的合作社服装厂当前的设备情况了吧?即便是在这么简陋的生产条件下,我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滑雪服,依旧可以在你们本地的市场抢走你们大部分的生意。”

  张家栋的话让比尔脸色骤变,他猛地站起身,西装外套的纽扣都绷开了。

  "张厂长!你这是要我把整个工厂都送给你啊!"

  他激动地挥舞着双手,领带都歪到了一边。

  办公室里顿时剑拔弩张。孙立军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林彤也不由得有些发抖。

  张家栋却气定神闲地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比尔先生,您误会了。"

  他抿了口茶,继续道:"我们不是要您的工厂,而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品牌!"

  听到“国际品牌”几个字以后,比尔突然愣住了。

  张家栋却不紧不慢地接续解释起了他刚才建议的好处。

  "49%的股权看似很多,"张家栋的声音沉稳有力,"但您将获得的是:第一,成本大大幅度降低;第二,每月至少两款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第三,"他顿了顿,"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

  听到张家栋最后一句时,比尔猛地抬头:"中国市场?"

  张家栋微笑着点头:"今年我们合作社曾经代表我们县里,参加了春季的广交会。如果挂上联合品牌,第一年保守估计能拿下5%的中国市场份额。"

  比尔快速心算着,用手松了松自己的领带。

  突然,他停下动作:"那设备投入呢?"

  "我们各出一半。"张家栋早有准备,"但技术团队由我们全权负责。您只需要做最擅长的事——开拓市场。"

  比尔艰难地抬起头,深吸一口气,突然伸出手:"45%,外加海外市场独家代理权。"

  张家栋没有立即回应。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

  “三年,海外独家代理权,我只能承诺给你三年。而且还有一个条件,我们的设计师,每年要到你们的工厂考查学习三个月。”

  比尔先是一愣,随即大笑:"张!你这是要偷师我们的设计理念啊!"

  "不,"张家栋也笑了,"是让您的设计师亲眼看看,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能打败你们!"

  "成交!"

  比尔的声音有些嘶哑,向张家栋伸出手来。

  两只手在半空中紧紧相握,窗外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剪影投在墙上。比尔的手掌微微发颤,却握得异常用力……

继续阅读:第661章 以礼相待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