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栋推开办公室的门,看见史蒂夫正瘫坐在真皮转椅里,往日梳得一丝不苟的金发此刻凌乱地支棱着。
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最上面那份合同上赫然印着山姆那边的红色logo,旁边还放着半杯早已凉透的咖啡。
"史蒂夫先生?"张佳栋敲了敲门框。
史蒂夫猛地抬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张!上帝啊,你终于来了!"他手忙脚乱地站起身,碰倒了咖啡杯,褐色的液体在文件上洇开一片。
张佳栋快步上前,从衣服的内袋掏出手帕按在污渍上:"冷静点,老朋友。到底怎么回事?"
史蒂夫抓着自己凌乱的头发,声音嘶哑:"山姆那边要终止所有合作,而且还威胁我们,要告我们违约。我们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供改进的产品。之前咱们赚到的那些货款,他们打算都追还回去……"
孙立军和小刘儿是陪同张佳栋一起来的,虽然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进入史蒂夫的办公室,两个人又都不懂英文,听不懂史蒂夫的话。
可是眼看着史蒂夫现在的状态,他们两个却谁也没有心思研究史蒂夫办公里的陈设。
"史蒂夫先生……"张佳栋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他拿起那份被咖啡浸湿的合同,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条款,"我记得之前咱们跟他们的独家代理合同里明确写着,产品改进需要双方协商一致。他们现在又突然单方面提出改进配方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不接受啊?"
史蒂夫听到张佳栋的分析,只是颓然地跌坐回椅子上:"这些我都清楚,可是他们的法务团队太强大了……我们小公司根本耗不起官司……"
张家栋思考了一下,又就分析道:“就算是这样,他们想要追回之前的全部货款也并不合理。我不认为他们会因为几十万美金的生意,跟咱们打一场对谁都没有好处的官司……”
当时的美国商业法律体系对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是个"丛林战场"。
像张家栋他们现在面对的这种零售巨头,往往养着一支"华尔街狼群"般的法务团队,专门研究怎么用合同条款把供应商吃得骨头都不剩。
就拿独家代理这事来说,张家栋他们这次遇到的这帮美国佬就有无数的手段。
大多都是一开始合作的时候给你个甜枣:承诺大额订单量。等到国内的厂商根据他们的要求,购入了新的生产线,刚准备通过这些订单回收成本的时候。
他们就会利用类似"产品改良需配合市场需求"这类模糊条款,动不动就以"不符合市场标准"为由索赔。
这还不算是最险恶的,如果是遇到更贪婪的买家,他们还会在合作之前提前收取供货商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并且在合作条款中签订单方面解释权类似的霸王条款。
目的就是为了克扣这些作为保证金的款项。
这些进口商大多都专挑中小企业下手,知道你耗不起官司,动不动发律师函。
光是在美国请律师的费用,就能吓退一堆人。更不要提他们最喜欢搞管辖权的把戏了,这些官司一定是在美国本土发起起诉。
张家栋他们遇上的就是这个套路——对方先用独家代理权把县里罐头厂的产能吃干抹净,等道他们依赖上这个大客户了,突然说要改配方。
其实就是这个套路,吃准的就是当时咱们国内的厂商不懂英文合同里的弯弯绕,也经不起跨国官司折腾,为了保住订单肯定会屈服。
然而这一次,他们却打错了算盘。
张家栋作为一个过来人,上辈子什么样的大场面他没有见过?这样的无良进口商,他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一上来就直指要害,和史蒂夫说明虽然他们县罐头厂要是真的和对方打官司的确是拖不起。
可是当时的萨姆也一样,为了他们这几十万美金的小订单,绝对轻易动用不起动辄百万美金服务费起步的高端律师团队。
“史蒂夫先生,你先别着急,看看这些再说……”
张家栋一边说着,一边从公文包里缓缓取出一摞泛黄的文件,轻轻摊在史蒂夫面前。
“张家栋先生,这是?”
史蒂夫扶了扶眼镜,仔细翻看着这些用复写纸誊写的报告。
“这些是从今年五月第一批货开始,每批次都做了完整的检测记录。”张家栋手指着这些检测报告上的内容,挨个给史蒂夫介绍着上面的数据,“虽然设备简陋,但酸碱度、固形物含量这些基础指标都清清楚楚。”
为了让史蒂夫更清楚自己的意图,张家栋还特意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笔记本。
"史蒂夫先生,之前咱们拒绝按照他们的要求修改配方的时候,我还特意去港口查了记录,他们验收的这几批货,从来没有退货记录。"他翻开本子,"连滞港费都是按时付清的。"
史蒂夫皱着眉头,困惑地推了推眼镜:"张家栋先生,这些记录确实很详细,但我不明白……这能说明什么?山姆超市完全可以说这些检测标准不符合他们的新要求……"
见史蒂夫还是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张家栋只是微微笑了笑,又跟对方解释道。
“史蒂夫先生,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萨姆那边认为我们交付的产品质量不好。只是我们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偷工减料,减少优质番茄的原料比例,让他们赚到更多的利润……“
史蒂夫听到张家栋这么说,也似乎有一些隐约的反应了过来。
“张家栋先生,你的意思是我们之前的那些订单已经正常交付,他们那边的收货记录也可以作为验收的证明?“
“对!史蒂夫先生就是这个意思,既然他们那边已经正常验收了,我们的订单就已经完成了。在法律上,他们想用后续改进产品的条款来折合这些货款本身就站不住脚。况且除了聘请律师跟他们打官司以外,我们本来也有更廉价的手段,来让他们不敢跟我们打这场官司……“
张家栋说着,又从公文包里抽出一本剪贴簿,牛皮纸封面上用毛笔写着"美国报摘"四个字。翻开内页,全是英文剪报的复印件,每页都贴着便利贴标注重点。
"《洛杉矶时报》美食专栏,8月15日,"张家栋的手指划过一篇标题为《东方风味征服主妇味蕾》的报道,"夸我们的番茄酱'有阳光的味道'。"
史蒂夫瞪大眼睛看着配图照片——正是他们熟悉的红黄商标罐头,摆在超市货架最显眼位置。
"还有这个。"张家栋又翻到一页泛黄的《芝加哥论坛报》,广告版面上印着醒目的促销信息:萨姆超市特供中国番茄酱,配图主妇笑容满面举着罐头瓶。
孙立军适时补充:"省外事办帮我们收集了二十七家美国报纸的报道,都夸咱们产品货真价实。"
"更妙的是这个。"张家栋从夹层取出张传真纸,墨迹还是新鲜的,"上个月刚收到的,纽约消费者协会的调研报告——咱们的番茄酱在'最受欢迎进口食品'里排第三。"
史蒂夫突然倒抽冷气:"你们的意思是..."
"如果现在爆出新闻,"张家栋轻轻合上剪贴簿,"说山姆超市强迫供应商把番茄含量从35%降到20%,就为每罐多赚八美分..."
办公室瞬间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窗外,港口的汽笛突然长鸣,惊飞一群海鸟。
"在他们与我们正式闹翻之前,"张家栋的声音像手术刀般精准,"全美主妇都在采购食材的时候,爆出这种丑闻..."
史蒂夫猛地醒悟了过来,脸上的表情也一瞬间就变得精彩了起来。
“张家栋先生,我明白了。萨姆超市再怎么傻,也不会跟我们在舆论上起争执!“
随后,他又好奇起来张家栋带来的这些资料的来历。
“不过张家栋先生……这些资料你们从哪弄到的?省外事办也不可能收集得这么全吧……"
张家栋笑着从公文包又抽出一张彩色照片。画面里人头攒动,背景正是"山东省出口商品交易展会"的横幅,他们县罐头厂的工作人员,正举着番茄酱罐头向金发碧眼的外商介绍。
"这还是多亏了这个月的外贸展会,"张家栋点了点照片角落的展位号,"我们县罐头厂分到三平米展台。"他指着照片上的人跟史蒂夫介绍道,"这是他们县罐头厂的销售经理,为了给那些前来咨询的外商介绍他们罐头厂的产品,他特意整理的这些报纸。"
史蒂夫摩挲着照片边角,这才松了一口气:"三平米的展台...你们县里这位李经理还真是尽职尽责啊!"他忽然抓起钢笔,"我这就给山姆写回函,咱们按原合同执行!"
就这样,张家栋暂时安抚住了史蒂夫以后,便和对方告辞,带着孙立军和小刘儿离开了史蒂夫的办公室。
回程的吉普车里,孙立军终于憋不住:"张哥,那洋鬼子最后咋突然开窍了?"小刘儿也扒着驾驶座追问:"就是!一开始我看他抓着头髮直嚷嚷,跟中邪似的!"
张家栋摇下车窗,咸湿的海风涌进车厢:"简单说,咱们捏住他们七寸了。萨姆超市那边敢毁约,咱们就让全美国主妇知道他们是为了几美分利润,就牺牲产品品质的奸商。"
孙立军一拍大腿:"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都说美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
小刘儿乐得直拍方向盘:"可不嘛!看着张牙舞爪的,捅破那层纸全是虚的!"他忽然压低声音,"张哥,你说他们资本家是不是都这德行?"
张家栋的目光扫过码头繁忙的景像感慨道:"你们记住,这世上做生意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公平,想要争取自己的权益,就得足够强大才行。"
吉普车碾过码头坑洼的水泥地,颠簸中张家栋扶住车窗:"你们真当苏联老大哥是白帮忙?"他指着远处万吨轮上的集装箱,"以前他们援建长春汽车厂,是用咱们志愿军在朝鲜的鲜血换的!"
孙立军猛地直起身:"不是说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也得讲本钱!"张家栋作为一个过来人,又替自己补充道,"那年苏联专家在鞍钢手把手教轧钢,转头就拉走五十万吨特种钢。可这买卖值!没那五十万吨钢,哪来后来的大庆油田钻机?"
小刘儿一边开着车,一边有些领悟了过来:"就像咱们市里的橡胶厂?用生产橡胶鞋转来的钱,换德国生产线?"
“就是这个道理!打铁还得自身硬,以后咱们面临的可不只是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还有这些比咱们早发展了至少几十年的外国厂商。“张家栋越说越激动,”先烈们拿生命替咱们打开的局面,咱们这些后来人,可不能在经济发展的战场上败下阵来啊!“
张家栋的声音在吉普车里回荡,小刘儿和孙立军不知道是怎么的,听到他的这番话以后,从身子里也不知道哪里勇气的一股干劲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