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在合作社服装厂一呆就是半个月。
这期间,车间里彻夜灯火通明,样衣改了一版又一版,测试记录写满了好几个笔记本。
终于在这天傍晚,最后一件样衣被送到低温实验室的第二天,气象台的电话终于打到他们合作社。
电话铃响起时,孙立军正趴在办公桌上打盹,被惊得差点跳起来。
"喂?合作社服装厂!"
他抓起电话,声音还带着睡意。
"通过了!全部指标合格!"电话那头是省气象台实验室技术员激动的声音,"零下六十度测试,各项数据完全达标!"
孙立军愣了两秒,突然对着话筒吼了一嗓子:"太好了!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这就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伙儿!"
随即撂下电话就往车间跑,连拖鞋都快跑掉了都顾不上。
"张哥!张哥!"他一路狂奔,在车间门口差点撞上正在和刘工讨论的张家栋,"过了!测试过了!"
张家栋扶住他:"立军,慢点儿说,什么过了?"
"测、测试......"孙立军大口喘着气,"极地服......低温测试......通过了!"
正在看图纸的刘工猛地抬头,眼镜都滑到了鼻尖:"全部指标?"
"全部!"孙立军重重点头,"气象台说,零下六十度测试全部达标!"
刘工一把抓住张家栋的胳膊,声音都在发颤:"家栋同志,听见没有?成了!我们的设计成了!"
这位老专家兴奋得像个孩子,用力摇晃着张家栋的手臂。
张家栋反手握住刘工的手,两人相视而笑。
半个月来压在心头的巨石,终于在这一刻落了地。
"刘工,您先缓缓,"张家栋松开手,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我得赶紧去告诉大伙儿这个好消息!这半个月,可把大家都熬坏了。"
“应该的!应该的!”
刘工显然也很兴奋。
他转身大步走向车间中央,顺手抄起操作台上的一个空搪瓷盆,用铁尺"铛铛铛"地敲了起来。
"同志们!手头的活儿先停一停!听我说!"
嘈杂的车间渐渐安静下来,工人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计,疑惑地望过来。
于大姐从缝纫机前抬起头,吕晓晴也放下手中的图纸。
张家栋环视着一张张疲惫而困惑的脸,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布:
"刚接到省气象台的通知,咱们的极地防寒服——低温测试,全部通过了!"
车间里寂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老师傅们激动地互相拍打着肩膀,年轻工人们兴奋地抱在一起。
于大姐摘下眼镜,悄悄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嘴角却咧到了耳根。吕晓晴更是长长舒出一口气,像是要把这半个月的紧张和疲惫都吐出来。
"太好了!总算没白熬!"
"我就说咱们能行!"
……
等大伙儿的欢呼声稍歇,张家栋才抬手示意。
"静一静,都静一静!"他脸上带着笑,声音却认真起来,"测试通过是好事,但咱们后面要改进的细节还多着呢。刘工刚才说了,袖口的魔术贴还要调整,腋下通风系统也得再优化。"
他话锋一转,语气轻松下来:"不过今晚不说这些!我一会儿我就让食堂王师傅去准备好菜,猪肉炖粉条管够,每桌都得给你们加一道红烧鱼!"
工人们顿时又欢呼起来。
于大姐笑着抹眼泪:"这可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孙立军凑过来插话:"张哥,要不要我去小卖部赊几瓶酒?"
"想得美!"张家栋笑骂着拍了他一下,"活还没干完呢,就想喝酒?等全部任务完成,我请大家喝庆功酒!"
张家栋笑着推了他一把:"别愣着了,赶紧去食堂跟王师傅说一声,让他把看家本事都拿出来!记得说多炒几个拿手菜,肉片切厚点!"
"得嘞!"孙立军响亮地应了一声,转身就往外跑,跑到门口又回头喊了一句:"我让王师傅把他腌的腊肉也拿出来!"
这话又引来一阵欢笑。看着孙立军一溜烟跑远的背影,张家栋转头对大家说:
"都收拾收拾,六点准时开饭!今晚谁也不许加班,都给我好好吃一顿!"
工人们说说笑笑地开始整理工具,车间里充满了久违的轻松气氛。这半个月来的疲惫,仿佛都随着这个好消息消散了大半。
食堂里香气四溢,每张桌子都摆满了菜。刘工被让到主桌,和张家栋、于大姐、吕晓晴、孙立军他们坐在一起。
刘工端着饭碗,激动得都没怎么夹菜:"这半个月,我是真见识了什么叫众志成城。说实在的,我们来之前还担心地方厂子的执行能力......"
他放下饭碗,环顾着热闹的食堂:"可你们呢?于师傅带着女工们一遍遍改工艺,吕晓晴同志熬夜改版型,孙立军同志跑材料,从来都不把任务拖到第二天....."
说着说着,这位老专家心里由衷的感激道:"没有你们这股劲,再好的设计也是纸上谈兵。我以茶代酒,敬大家!"
大家都赶紧端起茶缸站起来。
张家栋接着说:"刘工,是您和专家们不嫌弃,手把手教我们。这半个月,咱们厂子的技术水平上了个大台阶!"
于大姐红着脸小声说:"俺们就是按专家教的做......"
"这就是最难得的!"刘工感慨道,"很多大厂都做不到这么虚心学习。你们啊,将来肯定能成气候!"
"刘工,您是不知道,"张家栋语气里带着感慨,"我们合作社刚起步那会儿,真是一穷二白。晓晴来报到那天,咱们车间就三台二手缝纫机,还是从县服装厂淘汰下来的。"
吕晓晴抿嘴笑了:"可不是嘛,那机器老是跳针,我改个版型都得先修半天机器。"
于大姐接过话头,眼里闪着光:"那时候俺带着几个老姐妹,白天干活,晚上就睡在车间里。家栋领着男同志连夜砌墙扩建,咱们女同志就轮流值夜赶工。"
张家栋举起茶缸:"所以说,我们合作社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现在有了专家指导,我们更要抓住这个机会!"
刘工听得动容,端起茶缸郑重地说:"有你们这样的精神,何愁事业不成?来,为你们合作社的明天!"
茶缸碰撞声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刘工放下茶缸,目光扫过吕晓晴和于大姐。
"晓晴同志对功能性服装的设计很有天赋,于师傅的工艺经验更是宝贵。"刘工语气诚恳地说,"以后部里组织的技术交流会,应该让她们多参加。北京服装学院每年都有进修班,我可以帮忙推荐。"
吕晓晴惊喜地抬起头,眼镜片后闪着光。于大姐局促地搓着围裙边:"俺这岁数还学习啥......"
"活到老学到老嘛!"刘工笑道,"你们有这样的实干经验,再去系统学习理论,进步会更快。"
张家栋接过话头:"刘工,这可是好事儿啊!其实我们厂里面对于大伙儿共同进步也有考虑,我们正在申请去美国考察,已经报到市里了。"
"美国?"刘工着实吃了一惊,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张家栋,"你们这步子迈得可真不小!"
孙立军忍不住插嘴:"咱们的滑雪服在美国卖得不错,合作方比尔先生一直邀请我们去考察新技术。"
"这是好事!"刘工沉吟片刻,"这样,回北京后我帮你们问问外事部门的朋友。极地装备合作是个很好的由头,说不定能推动审批进度。"
吕晓晴激动得脸都红了,于大姐更是张大了嘴说不出话。
张家栋没想到刘工这样的专家能亲自替他们合作社开口,连忙举起茶缸:"刘工,那可太感谢了!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再次跟刘工碰杯以后,张家栋见大家都光顾着说话,忙起身张罗。
"都动筷子啊!这红烧肉可是王师傅的拿手菜,再不吃就凉了!"他边说边给刘工夹了块肥瘦相间的肉,又给于大姐舀了勺鸡蛋炒韭菜,"于大姐,您最爱吃的韭菜炒蛋,专门让多放了鸡蛋。"
孙立军已经扒拉完半碗饭,含糊不清地说:"张哥你放心,明天我第一个到车间!"
"就你积极!"张家栋笑着给他添了勺猪肉炖粉条,"赶紧吃,吃完都早点回去休息。明天开始,咱们还得接着攻坚呢!"
吕晓晴小口吃着菜,眼睛却亮晶晶的:"厂长,我今晚就想把新想到的版型改动画出来......"
"不行不行,"张家栋连忙摆手,"今晚谁都不准加班!养足精神,明天才有力气干活。"
这顿难得的庆功宴在晚上八点多才散场。
工人们说说笑笑地往家走,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短暂的放松之后,将是更加紧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