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厂长?张厂长?你听清楚了吗?喂?”
电话那头,郑秘书听他没动静,连喂了几声。
张家栋猛地回过神,赶紧对着话筒说道:“在听在听!郑秘书,听清楚了!这……这真是天大的好事!我这是太高兴了,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理解理解!搁谁谁不高兴啊!”郑秘书笑着附和,随即又补充道,“对了,通知上也列出了其他入选单位。北京的‘丫丫’羽绒服也入选了。”
“丫丫?”张家栋对这个竞争对手印象深刻,立刻追问,“他们是什么使用范围?”
“通知上明确写了,”郑秘书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仿佛是自己厂子的产品得了优待,“‘丫丫’羽绒服被划定在考察站舱内常服类别。而咱们的‘雪峰’和‘夏朵’,是被列为极端环境下外出作业的指定防寒装备!”
舱内常服对比外出作业指定装备!
这其中的分量,张家栋可太清楚了。
这就意味着在科考队面对南极最严酷的风雪和低温,需要走出相对温暖的考察站进行核心科研作业时,身上穿着的,将是他张家栋的合作社生产的产品。
这是对其产品防护性能的最高认可和信赖!
“太好了!太好了!”张家栋连声说道,“谢谢郑秘书!这消息可太提气了!”
“先别光顾着高兴,”郑秘书在电话那头笑着提醒,语气也认真起来,“通知里也提了,首都科考筹备组和部里的专家,近期很可能会组成一个联合小组,亲自来咱们县,到你们厂里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算是最终确认,另一方面肯定也会根据极地的实际使用环境,提出一些更具体的改进意见和要求。你们可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能松懈啊!”
张家栋立刻郑重地回答道:“我明白,郑秘书。您放心,南极那是地球的寒极,环境有多严峻我们都清楚。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重任,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专家们有什么要求,我们一定配合,保证把产品做到最好,绝不给咱们县,不给国家丢脸!”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郑秘书的语气十分满意,“张家栋同志啊,你们合作社,总是能给县里争光露脸!曹县长知道了,不知道得多高兴呢!”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张家栋谦逊了一句,又和郑秘书客套了几句,这才挂断了电话。
听筒一放下,张家栋脸上的笑容就再也抑制不住了。
他没有丝毫停顿,转身就大步流星地朝生产车间走去,迎面正好碰上拿着销售订单出来的孙立军。
“立军!”张家栋一把拉住他,声音中满是兴奋,“快!通知下去,咱们的‘雪峰’滑雪服和‘夏朵’羽绒服,全都被选上南极科考队的正式装备了!是外出作业用的最高级别!”
孙立军愣了一下,手里的订单差点掉在地上,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啥?张哥……两个都选上了?!还是外出作业穿的?!”
“对!千真万确!刚接到的正式通知!”张家栋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快去,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
“好……好嘞!”
孙立军反应过来,脸上瞬间涌上狂喜,转身就冲进了最近的一个车间,也顾不得什么秩序了,扯着嗓子就喊:“大伙儿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天大的好消息!咱们做的衣服!要被科考队穿上,去南极了——!”
他的声音在嘈杂的车间里炸开了。
一瞬间,缝纫机的“哒哒”声停了,裁剪工手里的剪刀顿了,正在检验质量的老师傅抬起了头……
整个车间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都愣愣地看向孙立军。
紧接着,“轰——”的一声,巨大的欢呼声和议论声几乎要把车间的屋顶掀开!
“真的假的?去南极?”
“我的老天爷!咱们做的衣服能去那种地方?”
“孙主任,快仔细说说!”
……
工人们七嘴八舌地围着孙立军,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自豪。
缝纫女工们忘了手里的活计,老师傅们也凑了过来,连院子里听到动静的人都挤到了车间门口。
孙立军被大家伙儿围在中间,又是高兴又是无奈,双手往下压了压:“同志们,静一静!具体细节我也刚知道,是张厂长亲自接到的通知!我这不也是急着来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嘛!”
正说着,有人眼尖,看到了走进车间的张家栋,立刻喊道:“厂长来了!厂长来了!”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所有目光都热切地聚焦在张家栋身上。
孙立军赶紧从旁边搬过来一个装原料的空木箱,往地上一放:“张哥,你站这上头,给大家仔细说说!大伙儿都等着呢!”
张家栋也没推辞,利落地站到了木箱上。
他环视着一张张充满期待和兴奋的脸庞,这些都是和他一起为了合作社熬过不知多少个日夜的伙伴。
他清了清嗓子,双手抬起,示意大家安静。
原本喧闹的车间瞬间静了下来。
“同志们!”张家栋的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刚才立军说的没错!咱们合作社的‘雪峰’滑雪服,还有‘夏朵’羽绒服,刚刚通过了国家最严格的评审,被正式选定为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极端环境下外出作业的指定防寒装备!”
“哗——!”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这话从张家栋嘴里明确说出来时,底下还是爆发出一阵更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张家栋等大家稍微平静一些,才继续说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们国家最勇敢的科学家、工程师,当他们踏上南极那片冰天雪地,进行最重要的科研任务时,身上穿的,就是咱们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衣服!这是国家对咱们产品质量的最高信任!”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和认真:“但是,这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南极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恶劣百倍。首都的专家很快就会组成考察组,亲自到我们厂里来,根据极地的实际情况,给我们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和改进意见。”
他看着底下表情逐渐变得专注的工友们,声音铿锵有力:“这是咱们合作社的光荣,更是咱们整个青岛县的光荣!咱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把产品做得更扎实、更可靠!要让科考队的同志们穿得暖、穿得放心,平平安安地去,顺顺利利地回!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厂长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绝不给咱合作社丢脸!”
工人们的回应异口同声,气势如虹。
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被信任的荣光和迎接挑战的决心。
“好!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张家栋看着群情振奋的工人们,用力一挥手,“大家各就各位,把手头的活儿做得更精细些,咱们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专家组的考察!”
工人们齐声应和,带着满满的干劲和荣誉感,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
车间里很快重新响起了富有节奏的缝纫机声,但这声音听起来比以往更加沉稳、有力。
张家栋把大伙儿都动员起来以后,这才把孙立军拉到车间角落,压低声音说道:“立军,专家这次来,肯定会提出很多我们之前没想到的改进要求。南极那种地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对咱们的产品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升级机会。”
孙立军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厂长,咱们闭门造车终究有限,有国家顶尖专家指点,这进步肯定快。”
“所以,光靠我们现有的人手和技术储备可能不够。”张家栋看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得把吕姑娘请回来。她是咱们这儿唯一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对面料、版型、功能性的理解比我们都深。有她在,跟专家沟通起来也更顺畅,改进方案落实起来也更快。”
孙立军一听这话,眼睛先是一亮,随即又有些犹豫:“请她回来?这……她家里那边……”
张家栋胳膊搭在孙立军肩上,把他往旁边带了带,脸上带着点促狭的笑意,压低声音:
“立军,哥这可是给你创造机会呢。南极科考,国家任务,这理由够硬吧?你去了广州,就跟晓晴这么说,这是国家给的任务,需要她回来技术支援。”他模仿着领导的腔调,随即又恢复本色,用胳膊肘轻轻碰了孙立军一下,“这改进可不是缝个扣子那么简单,没个小半年根本下不来。到时候,人姑娘可得在咱们这儿扎下来了。”
他挤挤眼,语气更加调侃:“天天在一个厂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一起为这么光荣的事儿熬夜加班……这革命友谊,升华起来那还不快?近水楼台先得月,懂不懂?”
孙立军被他说得耳根发烫,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栋哥,你这……说正事呢!”
“我说的不就是正事?”张家栋一本正经地反问,眼里却全是笑意,“把咱们的骨干设计师请回来,保证国家任务顺利完成,顺便解决一下你孙大主任的个人问题,这哪一件不是正事?一举两得,不,一举三得!赶紧的,麻溜去订票,别磨蹭!”
看着孙立军脚步轻快、几乎是小跑着离开的背影,张家栋摇摇头笑道:
“厂里的大事要操心,这好兄弟的个人大事也得我来管,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