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 意见分歧
别云间2022-11-24 17:153,271

  明金山下一处低洼山谷中,大梁被围的兵卒皆困于此。

  他们如今所处的峡谷地势相差巨大,三面环有陡壁,只有一面是地势低洼,而这一面便是通往怀城的必经方向。

  众所周知,怀城的身后就是京城。

  若是狄人乘胜追击,将他们这些残存兵力尽数歼灭在此,那便可直接在下一刻长驱直入大梁的国门。

  眼见形势如此严峻,大梁军内均是愁云密布。

  ***

  “此刻不宜再轻举妄动了。”江锦辞面色肃然地看着行军图前的守将赵英才,“临安王事情败露后便已叛逃封地,现在已经投身于狄人,毫无后顾之忧地成了他们的军师。如今,狄人对我军的行军路线已是了如指掌,那三面高悬的陡壁之上早已被狄人布下了天罗地网,我们的处境如同瓮中之鳖,一旦棋差一招,那面临的便是全军覆没、万劫不复的下场。”

  军中主账之内,此刻便只剩下江锦辞和赵英才两人,显得空旷而寂寥。

  此番对话在受困的这两天来,江锦辞可没有少劝说过,但是赵英才却始终坚持己见,从来没有听进心里。

  赵英才四十岁的壮年之龄,好不容易等来了这么一次领兵出战的机会,封侯拜爵的机会唾手可得,如果不能借此战名扬大梁,那他这辈子怕是再难有机会站到祖辈所抵达的高度了。

  思及此,赵英才目光当即变得锐利至极,他看着行军图上高悬的陡壁,语气坚定,“你的考虑我已经知悉,但我打算尽数排除龙吟军的精锐部队自东南方这一出杀出一条血路,以解我们当下的围困之势。”

  “将军三思!”江锦辞闻言,当即扬声打断了他,“这段时间以来狄人的主力未曾有过重创,反倒是龙吟军再三受损。如今狄人粮足兵强,而我方经过数日围困,精力体力已近强弩之末,若是此刻勉强派出精锐与他们血拼,无异羊入虎口。”

  “休要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赵英才压根不赞同江锦辞此刻的唱衰,“为兵为将就应该有破釜沉舟的孤勇,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到强弩又怎能逼得出龙吟军的潜力?”

  “破釜沉舟并非没有先例,”江锦辞面色一沉,“可并非人人都有项羽大才,能够——”

  “够了!”赵英才生平最恼旁人说他这也不如,那也不如,因此脸上明显已经动怒。

  在他心里,江锦辞刚刚那话就差没有直接指着自己说:人家之所以能够背水一战,那是因为领兵的霸王项羽,而你——压根就没有这实力带着龙吟军完成这一段传奇。

  赵英才听到这里,自然是气愤难当,直接打断了江锦辞,“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不过就是两条路,若不战便只能溃退怀城,可为将者怎可将自己的命先于百姓苍生,若是溃逃,怀城以及京城数十万百姓又当如此自处,此战——本将非出兵不可。”

  “锦辞并非执意要劝将军不战,只是望将军能够避其锋芒。”江锦辞满脸诚恳。

  龙吟军的调度之权尽在赵英才手里,江锦辞虽为监军可却没有半点儿实际的决策权,于是此刻只能苦口婆心地继续努力劝说赵英才改变主意,“退回怀城并非是将危险压在了后方,这同样也是给龙吟军一个喘息之机。怀城内粮食充足,足矣让将士补给,只要等我军恢复了斗志,将来仍有跟狄人僵持回旋的余地,此战胜负仍未可知,但要是将所有的宝尽数押在这个时候,那不过是在十成里寻一线生机,到时候龙吟军便只剩残兵弱将,已无路可退。”

  江锦辞将此战的利弊摆在台面之上,希望赵英才能够暂且放下他心中的不甘,率领所有龙吟军退回怀城。

  只可惜,这个时候的赵英才心底亦有自己的坚持。

  守将失一城已是有罪,若他退回怀城再失一城,此生便注定再与庙堂无所瓜葛。

  他若还想在功名一事上有所作为,为今之计便是带领着龙吟军突破狄人的重围,重新夺回观山城。

  因此——

  于赵英才而言,此时与狄人开战是他最后一次机会。

  而正是因为两人心中的诉求不尽相同,秉持的底线也各不一致,所以此刻谁也不肯退让一步,大梁主军帐中又一次陷入了僵持。

  ***

  过去的几个月,颜晴一直都待在京城,未曾亲临战场,虽知道外头世界的天翻地覆,但未曾亲眼看见,始终不知战争究竟有多残酷。

  而今,载着颜晴的马车疾驰着驶离了京城。

  城门打开的瞬间,颜晴的心便不禁狠狠地往下一沉——

  城外乌泱泱地蹲满了流民。

  而当城门打开那一瞬,他们就像是看到了生机一般,眼睛一亮发疯一般的朝着城门拥挤了过来。

  颜晴看着朝自己的方向拥挤过来的无数流民,心一下又提到了嗓子眼。

  锵!

  相比较于她的慌乱和震惊,守城的将士却像是见怪不怪,立马拔出佩剑熟练地威慑众人,并将这些意欲靠上来冲击城门的流民尽数格挡在外。

  见场面得以控制下来,不仅是颜晴,就连驱车的李墨之也不由跟着松了一口气。

  若刚刚他们这群人直接冲过来,他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于群情激奋的人潮中将颜晴给平安带出来。

  两人缓和了一番情绪,然后在城门守将的牵引下走上了侧方的小路。

  颜晴安静地坐在马车之内,透过车窗最后看了一眼外面的流民,心情难免变得无比复杂。

  ——这些都是从前方战场上流窜而来的,这一路来风餐露宿,这些百姓已是肉眼可见的狼狈,他们随身所带的只有一些勉强能够度日的干粮,其余贵重之物怕是早已在路上变卖了个干净。

  颜晴知道,这些百姓所求的不过是一个能予他们温饱安定之地,可如今,京城内的百姓都已是在高昂的物价里自身难保,又何谈接济他们?于是,这些不远万里逃亡过来的人如今尽数都被拦在了城门之外,不知该往何处安身立命。

  想到这里,颜晴不由唏嘘地放下了帘子。

  生逢乱世,命卑如草芥。

  战事一起,受苦的到底还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

  “好在院长您有先见之明,嘱咐那十车粮草从北门离城,绕了个小道跟我们在离亭外汇合,若要刚刚同我们一块出城,怕我们此刻要被那些饿红了眼的流民给硬抢了。”李墨之看着这些饿狼一般的流民,不由感叹道。

  “我担心锦辞那边的情况,这十车粮草待在身边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心里踏实,”颜晴紧抿着唇点头,“若是届时能正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这也不枉费我冒险一趟带着粮草赶赴怀城了。”

  只是说到这儿,颜晴不由也跟着打起了一番精神,“只是这一路可能要让大家打起点儿精神,我们遇到的流民只会多不会少,很难保证这些已经走投无路的流民会不会直接落草为寇,因此我们路上要愈发小心。”

  “是——”李墨之郑重地点了点头。

  随着李墨之这一声应和,颜晴不禁怅然地叹了一口气,心中歉疚地摇了摇头,“因为我的坚持,结果让你和晓昭如今分隔两地,此行若是你要出了个什么意外,我就是死了怕也没脸再面对晓昭了。”

  “院长说这些话当真是见外了——”李墨之一听,顿时连连摆手,“且不说当初要是没有公子的周旋,我如今还困在大牢里潦草度日,而且要是后来要没有你帮着晓昭解除婚约,又一力撮合我们,我们夫妇二人又怎会有今天?”

  江锦辞对李墨之有再造之恩,如今他有危险,自己能从中出一份力自然也是责无旁贷,而颜晴与曲晓昭之间的情分更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再加上李墨之这段时间本就一直跟在江锦辞身边当差,当初江锦辞是为了让他保护颜晴才让他留守京城,如今若公事需要,自己自然应当前往。

  因此,不管是于公于私,这一趟李墨之都没有半分推辞的道理。

  李墨之说到这里,不由宽慰地对颜晴点头,“院长不必再把此事记挂在心上,我和晓昭对此都无怨怼,皆是心甘情愿。”

  哎——

  正是因为如此,颜晴心里才更是过意不去。

  可李墨之如今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自己要是再说反而显得他们两家生疏了去。

  于是,颜晴只得默默把这份恩情给记在心上,然后靠在车壁上,重新打量起了沿途的荒凉之景。

  流民都是从怀城往京城的方向蜂拥,而颜晴一行显然是为数不多的逆行队伍。

  颜晴心里清楚地知道,此去怕是凶多吉少。

  在她离京城之前,林峰会和钟子念曾经跟她提及过如今朝廷里的情势。

  在当前战事吃紧的情况下,朝廷大致分为两派,一为主战,另一为议和。若最后议和派主事,那还在明金山下的龙吟军怕是再难等到朝廷的援兵以及粮草。当然,这件事儿背后更让人胆寒的地方在于——

  朝廷会直接放弃明金山下的龙吟军。

  那如今正在和狄人对峙,拉满仇恨的主力军势必会付出一些战争的代价,以此来作为大梁求和的诚意。

  那些曾为守护大梁山河里万万千千百姓而浴血奋战的龙吟军,最后还要成为大梁继续苟延残喘下去的牺牲品。

  这样的可能,光是想想,便让颜晴难过得有些无法呼吸。

  尽管当时林峰会和钟子念等人再三保证,他们会竭尽全力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颜晴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想到这件事儿将会给前线带来的严重后果。

  颜晴出神地看着两侧的荒芜,不免想到了如今处境不明的江锦辞。

  他现在——

  是否还安好无虞?

   

继续阅读:一百四十六 兵败如山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锦书自有晴颜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