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贝正专心致志地坐在澡池边的小桌子旁,埋头于写写画画之中,连头也不曾抬起,只淡淡地说道:
“你醒了,我见你睡得正沉,便没叫醒你。”
刘贝想到了什么一样,又坏笑着说了句:
“长大了哦!”
起初,牛三并未察觉到有何不妥,但此刻却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丝尴尬。
他此刻正赤裸裸地浸泡在澡池之中,在刘贝面前毫无遮掩,即便是同为男子,也难免生出几分羞涩之情。
牛三连忙从澡池中迈出,迅速取来一条干净的毛巾,将身上的水珠擦拭干净,然后腰间围着浴巾,缓缓走了过来。
他在刘贝的对面坐下,面对着刘贝,牛三的心中仍有些许尴尬萦绕,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仿佛就像一个成绩不佳的差生,在面对成绩优异的三好学生时所承受的那种沉重感。
回想起往昔,牛三与刘贝等人曾一同接受季伯的亲自教导。
相较于刘贝等人的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天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的牛三,其表现自然是相形见绌。
尤其是当刘贝等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牛三的成绩却几乎为零时,那种强烈的对比更是让牛三无地自容。
尽管大家每日都一同读书学习,但牛三却总感觉自己像是游离在群体之外的局外人。
而最令牛三痛苦不堪的,莫过于每次考试失利后,他的父亲都会毫不留情地将他的屁股打得红肿不堪,还会拿刘贝等人来作为教训他的例子。
这使得牛三在刘贝面前愈发觉得自己低他一头,仿佛永远都无法摆脱那种自卑的阴影。
牛三将头凑近前去仔细一瞧,只见桌子上铺展着一张广阔的海图,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标记与符号,是他们海军两年的努力,罗松正那方海域已经补全,现在应该是补他负责的海域。
刘贝一边对照着手中的详细报告,一边手持碳笔,在海图上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填充与勾画。
谈及海上的种种事宜,那可是牛三最擅长的领域,他对此了如指掌。
牛三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接连指出了海图上的几处错误与偏差,而刘贝则在一旁虚心倾听,同时迅速地进行着相应的修改。
随后,牛三索性直接接过刘贝手中的碳笔,亲自上阵开始进行更为细致的标注。
刘贝则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牛三的详细讲解,两人都沉浸在这份专注与认真之中,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悄然流逝。
直至牛三的肚子发出了一阵如雷鸣般响亮的咕咕声,这才使得两人如同从梦中惊醒一般,猛然回过了神来。
这时,牛三才真正地察觉到了自己那强烈的饥饿感,他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己这一整天竟然还什么东西都没吃呢。
念及此,牛三的腹中又传来一阵咕噜噜的响声,这让他不由得满面羞赧,老脸泛红。
就连平日里一向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的刘贝,此刻也忍不住轻笑出声。
刘贝嘴角含笑,和颜悦色地说道:
“都到这个时辰了,肚子也该饿了,确实是该用饭的时候了。是我耽搁了你的时间,有些久了。你且先去换上一身舒适的衣裳吧。今日为了迎接你们,特意安排了一场丰盛的宴席。托你们的福,我也能借此机会大快朵颐,享受一番美食的盛宴。咱们今日定要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牛三换上了洁净而柔软的衣物,缓缓步出了澡堂。
老兵们细心地刮去了他脸上的胡须,将牛三从头到脚清洗得一尘不染。
经过这一番精心的打理,牛三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年轻了许多。
原先那满脸胡茬、略显沧桑的模样,让人几乎忘却了他其实正值青春年少。
此刻焕然一新的牛三,俨然成为了一位年轻俊朗、英气逼人的少年英雄。他惬意地伸了个懒腰,洗过澡后的他感到浑身轻松畅快,无比舒畅。
此刻,夜幕已经悄然降临,军营的校场上,数堆熊熊燃烧的篝火照亮了四周。
篝火上架着烤得滋滋作响的羊羔,裹满香料的羊肉在火焰的炙烤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营地之中。
校场边缘的长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水与美食。
尽管军营平日里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但为了款待那些在海上漂泊了两年的海军士兵们,郑业早早地从广州城各大酒楼、食铺订购了琳琅满目的佳肴,全都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任由士兵们自行取用。
然而,那些在海上漂泊了两年的水手们,对于鸡鸭鱼肉等荤食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反倒是对那些瓜果蔬菜情有独钟。
瓜果蔬菜被一盘盘端上桌来,很快就被一扫而空,而那些大鱼大肉却仍然无人问津,孤独地躺在那里。
牛三嘴里叼着半截清脆可口的黄瓜,正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悠闲地在营地中游逛。
他一会儿在这里品尝些瓜果,一会儿在那里尝两口蔬菜,又到那边吃几块香甜软糯的糕点,好不自在,好不惬意。
样板戏,这一特定称谓所指的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被视为典范的“革命样板戏”,其是以戏剧为核心,囊括了二十余个堪称舞台艺术精品的统称。
在这绚烂的艺术星河中,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以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恰似耀眼星辰,光芒璀璨,铸就了永恒的经典。
样板戏在创作之时,广泛汲取各类戏曲程式与流派的精华。
于唱腔方面,它留存了西皮二黄的悠长韵味;在念白之处,它延续了韵律的和谐美感;就身段表演而言,它保留了表演功架的沉稳、亮相的飒爽英姿以及圆场的自然流畅;在武打戏份中,它更是将诸如走边、趟马等各类招式尽数展现,精彩绝伦。
从客观的视角审视,样板戏毋庸置疑是对京剧精粹的一次集中呈现,它仿若一幅缤纷绚丽的画卷,将京剧的华美篇章汇聚一处,形成了一部京剧艺术的宏大集锦。
不得不说,样板戏凭借其独特的革命性风貌,对传统京剧展开了大胆的变革与创新。
它虽和传统京剧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也在这一进程中极大地充实了京剧的表现力与艺术魅力。
样板戏的问世,不但促进了京剧的推广与提升,更为其创新与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功勋。
在历史上,许多的大人物都曾多次欣赏那些精心编排的样板戏,对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赞誉不已,并热切地期望能让更多的民众有机会领略其魅力。
受此鼓舞,众多剧组纷纷深入基层,不仅为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也为那些辛勤耕耘的工人们带来了精彩的演出,从而赢得了广泛而深厚的赞誉与热烈欢迎。
然而,这一切皆已成为过往云烟,其中的功过是非亦已随时光流逝而难以评说。
当季伯意外穿越至唐末之时,他费尽心思地想要为那里的百姓扫盲,于是接连不断地开设了夜校与补习班。
当然,他也深知艺术熏陶的重要性,并未有所忽视。
尽管百姓们对于读书识字或许兴趣缺缺,但对于如样板戏这般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他们必定会心生欢喜。
于是,季伯毅然组建了一个剧团,专门排练那些适合唐末百姓口味的节目以供观赏。
然而,结果却远远超出了季伯的预料,百姓们不仅喜欢,更是狂热地爱上了这种艺术形式。
在那个时代,百姓的生活极为艰辛,整日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几乎无暇顾及其他。
季伯深知此状,便着手改革税收制度、调整土地归属,并大力推广良种,使得百姓终于得以饱腹,有了些许闲暇时光。
然而,尽管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百姓的精神世界依然贫瘠,缺乏足够的娱乐活动来放松身心。
因此,当他们有幸目睹来自后世的样板戏时,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寄托,纷纷狂热地爱上了这种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每当有剧组在某个地方演出时,必定是座无虚席,就连十里八乡的人们也会闻讯赶来观看。
渐渐地,样板戏的戏词几乎人人都能哼唱两句,其影响力甚至跨越了国界,传到了安南以外的地方,同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与喜爱。
由此可见,样板戏在当时是何等的风靡与受欢迎。
说回原题,为了向海军水手们表达诚挚的欢迎之情,郑业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活动,特意邀请了一支技艺精湛的剧组,为这群远道而来的勇士们倾情演绎经典的样板戏。
这一贴心之举,无疑在水手们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赢得了他们由衷的赞誉与好评。
舞台上,只见演员们身姿矫健,宛如大风车般灵活地翻着跟头,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他们的精彩表演,瞬间点燃了台下的热情,引得众人阵阵欢呼与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已经习武略有小成、对武道有着独到见解的牛三,也被这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看得目不转睛,口中不禁大呼神奇,对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