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延寿和尚
手残薪作者2025-08-22 11:443,108

  在一间房间中,伫立着一群人,若是在外面,这些人个个都是声名显赫的大人物。

  然而此刻,这些人却正对着一个沙盘争得面红耳赤。

  “你究竟懂不懂‘兵贵神速’啊!一旦我们成功拿下棉木山,那占城王都便近在咫尺,彼时我们定能一鼓作气,顺势攻下王都,占城必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一位陆军将军扯着沙哑的嗓子,震耳欲聋地咆哮着。

  “放屁!你明不明白,掌握主动权便是握住了胜利!只要我们夺取了入海口,我方舰队方能沿着占城的内陆河畅通无阻,肆意穿梭于占城全境,占城的每一座城池都将暴露在我们的攻击之下,到那时,我方大军将如入无人之境,想打谁就打谁!”

  一位海军将军毫不退让,以同样激昂的语调怒吼回应。

  这两位将军的言辞激起了其他将领们的共鸣,海军与陆军将领们迅速分成两列,彼此怒目而视,争吵之声此起彼伏,犹如沸水一般翻腾,场面一时之间竟如同菜市场般热闹。

  最终,不知道是谁率先打破了沉寂,他狠狠地将一件物品掷向对面,双方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紧接着,整个场面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各式各样的杂物在空中横飞,其间还夹杂着诸如“大猩猩”“海王八”之类粗俗不堪的侮辱性绰号。

  双方均为出身军伍之人,性情颇为暴躁,已有数人按捺不住,径直冲上前去,扭打成一团。

  “呯!”一声清脆的瓷器碎裂声骤然响起,众人的动作瞬间凝固,随后,他们的目光纷纷投向了那位砸碎茶杯的海军主帅罗松正,以及他身旁那位仿佛对这场混乱视而不见、依旧悠然自得地品着茶的季伯。

  见状,众人慌忙分开,各自整理着凌乱的衣物,匆匆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同时还不忘朝对面投去一声冷哼。

  待众人都安静下来后,季伯这才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语气平淡地开口道:

  “打完了?气消了?若是还未消气,你们大可继续。”

  闻言,众人皆噤若寒蝉,丝毫不敢有所动作。

  季伯冷哼一声,随后将目光转向罗松正,示意他继续。

  罗松正微微点头,迈步上前,手中紧握着一根细长的棍子,指着地上的占城模拟沙盘,沉声道:

  “我们的任务并非是要夺取占城,而是要将其兵力牵制在边境之上,使其无法留在国内。依我之见,我们应当让海、陆双方紧密协同,共同营造出一种我们随时可能攻入占城的假象,从而迫使占城王不得不将大军调遣至边境。”

  陆军与海军将士们听闻此言,脸上皆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几分纠结的神色。

  他们并非畏惧征战沙场,相反甚至可以说,一听到要打仗,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然而,此刻却要求他们进行一场虚张声势的假战,这着实让他们感到有些麻爪。

  如今的安南军队,已然在战场上打出了赫赫威名,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一旦开战,皆是势如破竹,呈现出一种碾压对手的态势,尚未遇到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军队。

  因此,此刻要让他们收敛锋芒,不能一下子将对方彻底击败,这着实让众人感到有些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罗松正猛地大吼一声,声音犹如惊雷炸响:

  “都听清楚了没有!”

  所有人当即精神一振,齐声高呼:

  “听清楚了!”

  罗松正这才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地言道:

  “若还有什么疑问,或是需要补充之处,即刻提出,否则等计划一旦敲定,你们再肆意妄为,就休怪本将军军法无情,严惩不贷了!”

  当罗松正的话音落下,现场骤然陷入一片寂静,紧接着众人便纷纷踊跃发表看法。

  季伯将目光投向他身旁仿若雕像般的石天王,面带笑容,调侃地说:

  “如今你还觉得我是打算让你们去赴死吗?”

  石天王面色略显尴尬,憨然地笑了笑,他向来并非能言巧辩之辈,故而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

  直至望见季伯满不在乎的表情,他方才如梦初醒,缓缓开口道:

  “是我目光短浅了,未能领会大都护的计划,让大都护见笑了。”

  季伯爽朗地一笑,他本就未曾将此事真正放在心上,又如何会心生怪罪之意呢。

  然而,笑过之后,季伯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他言道:

  “你们的任务,虽说看似简单,实则却是极为危险的,你可已做好了万全的心理准备?”

  石天王神色坚定无比,郑重地点头应道:

  “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誓要护得延寿大师周全!”

  季伯闻言,微微颔首,心中稍感宽慰,毕竟有八百精锐护卫相随,即便此去是砸场子的,想来延寿大师也应能安然无恙。

  延寿大师,这位佛教唐末五代时期的高僧,自幼便研习儒家经典,心怀经世济国之宏伟壮志。

  他曾先后担任过库吏及镇将之职,直至领悟到“世事无常”的深刻道理后,于三十岁时毅然依止令参禅师而出家。

  其后,他又跟随德绍禅师潜心学习禅法,并获得了禅师的认可与赞赏。

  在国清寺修行法华忏期间,他有所感悟,每日早晚向鬼神施食,诵读法华经,勤勉不辍地进行百零八件佛事,勤奋修习净业。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延寿大师应吴越王钱俶之邀,驻锡于永明寺,他倡导禅净双修之法,以心为宗,深受四众的钦佩与信服。

  因此,他被后世弟子尊奉为净土宗的第六祖。

  延寿大师所开创的禅净双修之法,使得净土宗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与弘扬。

  他著有《万善同归集》《四料简》等典籍,这些著作成为了后世净土宗的重要依据与典籍。

  季伯虽对佛教之事不甚热衷,对历史上延寿和尚的成就也没有什么了解,但他与延寿和尚曾有过数次会面,且有过深入的交谈。

  他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和尚绝非池中之物,其智慧与学识之深广,令季伯深感惊诧与敬佩。

  或许也正因如此,即便是一向目空一切的不良帅,在谈及延寿和尚时,才会屡屡发出由衷的赞叹之词,并向季伯推荐了他。

  当初季伯拟定了将佛法南传至占城,以中原佛教同化占城人的计划,此计划旨在驱逐占城本土宗教。

  彼时,不良帅恰在四方城,季伯遂寻到他,向其坦陈计划,并请他推荐一位精通佛法的高僧。

  毕竟前往他人之地,与人辩经,此般辩经绝非小事,而是需以各自学识攻讦对方学识。

  倘若落败,后果不堪设想。结果不良帅思量片刻后,就向季伯推荐了延寿和尚。

  辩经乃是依据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之法,用以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

  藏语称作“村尼作巴”,意为“法相”,乃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由之路。

  多在寺院空旷之地、树荫之下展开。

  其最早可追溯至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与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

  而最出名的还得是中原历史的三次佛道之争!

  历史上著名的佛道辩经事件主要有三次。其一为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之辩经:北魏孝明帝召集和尚与道士展开辩论,主要议题为《老子化胡经》的真伪以及老子与佛陀的出生先后。

  道士代表姜斌援引《老子开天经》,声称老子出生于公元前604年,而和尚代表昙无最则依据《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等,证实佛陀出生于公元前1029年。

  最终,孝明帝及其臣子判定《老子开天经》为伪经,和尚一方获胜。

  其二是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之辩经:唐高宗召集道士李荣与和尚静泰入宫辩论,议题依旧是《老子化胡经》的真伪。

  和尚静泰指出,《老子化胡经》乃西晋时道士王浮所著,时间相差数百年,且书中出现“我师释迦文”等字眼,足证其不可信。道士李荣虽试图辩驳,然最终道士一方落败。

  其三为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之辩经:元宪宗蒙哥遣亲王忽必烈召集佛、道各数百人进行大规模辩论,主要围绕《老君八十一化图》《老子化胡经》展开。

  和尚一方准备充足,紧紧揪住《老子化胡经》的三个问题:此经是否为老子所言(老子逝世数百年后突然冒出此经)、何为佛(佛为觉者,并非固定名位)、老子有无前往天竺化佛(老子死于汉地),结果道士一方认输。

  当然,此些不过是闲话。

  季伯亦知晓这三次辩经终归是一群和尚与道士相互辩论,且有中立裁判判定胜负,更有代表皇帝前来听辩经的大臣,秩序尚有保障。

  然而,延寿和尚所要做之事,乃是前往异国他乡,与占城的所有和尚及寺庙进行辩经,欲将他们的颜面狠狠击碎,此绝非安全之举,一个不慎,恼羞成怒之人或许便会对延寿和尚痛下杀手。

  故而,季伯才会命石天王率领八百精锐护卫其左右。

  毕竟这事也是季伯搞出来的嘛!

  《注:延寿大师(904~975年),不过为了剧情,我修改了一下时间!》

继续阅读:第163章:布袋和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同福客栈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