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城主府内,灯火依旧璀璨夺目,酒菜满桌,却与昨夜那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场景大相径庭。
今日的大堂,被一层孤寂的寒意所笼罩,空旷无垠,唯有回声在空旷中回荡。
刘贝精心筹备的盛宴,所邀宾客竟无一人莅临,他独自端坐于主位之上,面色冷峻,宛如严冬之霜,透露出难以言喻的失落与决绝。
实则,对于此番冷落,刘贝心中早有预料。世家豪族,世代显赫,其位高权重,自然难以共情普通人,天生俯视出身平凡之辈。
加之岭南之地偏远一隅,远离中原繁华,且幸免于黄巢之乱的风暴,其地位更是稳固如山,傲视群雄之心未曾稍减。他们自视甚高,对刘贝等人的崛起视而不见,更遑论给予应有的尊重与重视。
刘贝心想看来,岭南世家对于他们已悄然打通黔州与岭南交通要道的壮举一无所知。
在他们眼中,刘贝等人或许只是孤立无援的孤军,即便勇猛无双,区区四万之众,也难以撼动岭南节度使大军的铁蹄。
因此,他们非但无意与刘贝等人交流,更是视若无睹,将其视为无足轻重的存在。
原本,刘贝尚存一丝侥幸,以为世家之中至少会有人前来,以维系表面的和气与尊重。
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这些世家已彻底与他划清界限,连一丝颜面也不肯留给他。
刘贝悠然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沉声道:
“既然敬酒不吃,那便只好让你们尝尝罚酒的滋味了。我,自会如你们所愿。”
言罢未久,城中便见无数甲士,手持熊熊燃烧的火把,如同游龙般穿梭于街巷之间。那些火把的光芒,在夜色中更显耀眼,犹如一条条火龙舞动,为这寂静的夜晚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甲士们的铁靴重重踏在石板路上,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与铁甲间相互碰撞的铿锵之音交织在一起,回荡在空旷的街道上,令人心生寒意。
而城中的百姓们,则纷纷躲藏于暗处,通过门窗的缝隙,小心翼翼地窥视着外面的动静,眼中满是惊恐与不安。他们心中暗自揣测,不知黔州军此番深夜行动,又将给这座城池带来何种未知的变故。
全体甲士目标明确,径直朝各大世家的巍峨府邸进发。面对那紧闭的世家大门,他们未有丝毫犹豫,迅速出动了沉重的攻城锤,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大门轰然倒地,甲士们随即如猛虎下山,迅猛无比地涌入府内。
起初,尚能隐约听见刀剑交锋的激烈声响,但不久之后,一切归于死寂。毕竟,世家所养的护卫,即便勇猛过人,终究难以抵挡这全副武装、人数占优的甲士之威。
随后,从各家府邸深处传来阵阵复杂的声音——既有男人们愤怒至极的咒骂,也有卑微无助的求饶;更有妇孺之声,充满了惊恐的尖叫与哀泣。
然而,黔州军以严明的军纪著称,他们绝不会做出任何侮辱妇人之事,而是将所有人一一押解,送往大牢。
途中,几支军队不期而遇,队伍中那些被押解的世家家主们,在见到彼此的瞬间,面色骤变,苍白如纸,却依然强撑着精神,愤怒地质问:
“你们怎敢如此行事?我们为世家,你们此举是破坏了规矩!”
其中一位军官,对这些人的聒噪感到忍无可忍,干脆出手,将几个不停吵闹之人的下巴卸掉,随后对着这些世家之人怒斥道:
“敬酒不吃偏要吃罚酒,如今还不老实,呸,什么东西啊!”
言罢,还愤然啐了一口痰,以示不屑。
在望乡城里,整夜不绝于耳的是兵戈交击的轰鸣与铁甲铿锵之声,它们如同无形的锁链,紧紧缠绕着每一个试图安眠的心灵。
及至晨光初破,当全城上下惊闻望乡城内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竟在一夜之间尽数沦为阶下囚的惊天消息时,众人无不瞠目结舌,难以置信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世家,其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望乡城尚未矗立于世之时,它们的根脉深深扎进岁月的土壤,部分家族的辉煌甚至能追溯至上古先秦的辉煌纪元。
昔日,因中原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他们不幸沦为牺牲品,被放逐至这偏隅之地。
然而,即便远离了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些世家依旧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拥有的力量,绝非等闲之辈所能轻视。
故而,历朝历代的节度使与城主,皆对这些世家保持着应有的敬意与礼遇。
毕竟,世家之间,虽有大族小族之分,散居各城,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使得他们如同一张紧密相连的网,同进同退,组成联盟。
得罪其中一家,无异于触怒了整个世家的联盟,其后果之严重,足以让任何一位当权者心生畏惧。
届时,政务或将陷入瘫痪,钱粮税收难以顺畅收缴,而最为致命的,莫过于名声的扫地。
在古代那个重视名节的时代,尤其是官员的声誉,更是关乎仕途乃至身家性命的头等大事。
因此,长久以来,几乎无人敢于轻易挑衅世家的权威。然而,谁又能料到,又有谁敢去想象,这样一群根深蒂固、势力庞大的世家,竟会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尽数被擒。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命运多舛。
然而,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流水的城主,铁打的世家”这一说法,如今竟也遭遇了连根拔起的命运,引得百姓纷纷慨叹世间万物之变幻莫测,世事如棋局局新。
此等变故,无疑激发了众人心中潜藏的种种思绪,尤其是那些对世事风向最为敏锐的商人群体,更是蠢蠢欲动。
当世家落难、锒铛入狱的消息不胫而走,商人们初时或许还心存一丝惶恐,但转瞬间,这份恐惧便化作了蠢蠢欲动的野心。
昔日受刘贝盛情款待的外商们,此刻更是纷纷备上厚礼,竞相登门拜访,企图在这场权力更迭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这些在商海中沉浮多年的老手,既有着小心谨慎的处世哲学,又兼具大胆激进的开拓精神,此刻正急不可耐地想要填补世家倒塌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面对此情此景,刘贝并未横加阻拦,他深知一个地方的繁荣离不开商人的贡献与推动。
然而,为了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刘贝还是与这些贪婪的商贾们约法三章,严令他们不得逾越雷池半步,尤其是不得涉足粮食贸易与欺诈百姓的勾当。
对于欺诈百姓之事,世人早有“无商不奸”的定论,自是不必多言;而粮食问题,则是刘贝心中最为牵挂之事,它关乎望乡城百姓的生计与未来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解决世家问题之后,刘贝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没收了所有世家的粮店,将粮食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粮食之重要性,无需赘言,任何胆敢对粮食动歪脑筋之人,都将面临刘贝毫不留情的严惩。
在刘贝的严厉警告之下,所有商人均是连连点头应承,保证绝不再犯此类错误。
当刘贝送离商人后,又有一批人前来求见,乃是前些日子受其设宴款待的寒门子弟。
刘贝心中自然知晓这些寒门子弟登门的意图,于是便在后院接见了他们。此次并非设宴,而是请他们品茶。
谈到茶,唐朝的茶道与后世相较,恰似两幅迥然相异的画卷。
在彼时,茶叶尚未历经后世的炒制之法,多数是将鲜嫩茶叶直投入水中,抑或稍稍烘干,便登上了茶桌,成为主角。
然而,如此茶叶煮出的茶汤,携带着一种质朴的苦涩滋味,着实难以让人轻松接纳。
为使茶更易于入口,唐人会向茶汤中加入八角、桂皮、桔皮等香料,企图凭借这些天然的芳香,来调和茶汤的苦涩,从而让饮茶的体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层次分明。
待到宋朝,茶的天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炒茶工艺的问世,仿若春风吹拂、细雨滋润,使茶叶的香气与口感实现了质的提升。
宋人已然娴熟地掌控了炒茶的技法,只是他们偏爱将茶叶研磨成细腻的粉末,通过独特的点茶方式,将茶粉与水融合,调制出细腻如丝、色泽温润的茶汤。
此茶汤不但口感醇浓,更因茶百戏的诞生而增添了几分艺术的韵味。
茶百戏,便是在茶汤之上作画,以茶匙作笔,以茶汤为墨,勾画出一幅幅精妙的图案,仿若将诗画融入了茶中,让人在品味茶香之际,亦能体悟到一份文化的意蕴和艺术的享受。
话扯得有些偏了,咱们言归正传。刘贝用经过炒制的茶叶煮水沏茶,款待了几位寒门的代表。
虽说刘贝的泡茶技艺算不上精湛,但这却让几位寒门子弟深感荣幸,不住地夸赞茶水甘美。刘贝也明白,面对这几位,无需把话讲得过于直白,他们皆是聪慧之人。
因而,当刘贝“不经意”地提及当下自己手下文员短缺之时,几位寒门学子的眼神顿时亮了起来,激动的情绪难以抑制。此后,众人只谈学问,交谈甚欢,个中意味,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