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函普
手残薪作者2025-08-25 16:203,105

  “诸位,隋炀帝挥师东进,征讨韩国,却以惨淡收场,其中缘由错综复杂,难以尽述。而太宗皇帝亲征韩国,亦未能如愿以偿,这难道还不足以彰显辽东冬日严寒之可畏吗?”

  听闻此言,众人皆默默无言,心中暗自思量。

  要知道,隋炀帝虽与太宗同为一国之君,但统兵作战之能,却远不及太宗皇帝之万一,即便是策马扬鞭,奋力追赶,也难以企及太宗皇帝之卓越成就。

  太宗皇帝,这位驰骋沙场的马上天子,一生历经无数战役,无论大小,皆未尝败绩,其英勇善战,实乃世所罕见。

  况且,太宗皇帝征讨韩国之时,大唐国内百姓安居乐业,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后勤补给更是充裕无比。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有利的局势之下,太宗皇帝却也不得不因辽东之地冬季严寒异常,而无奈撤兵。

  此情此景,众人皆无异议,参谋员遂向李星河拱手言道:

  “殿下,此次韩国大军来势汹汹,显然是怀揣着一战而定乾坤之雄心壮志。只要我方能够坚守阵地,拖延时间,对我方而言,便越为有利。”

  李星河闻言,微微颔首,表示对参谋员之建议颇为赞同,随后便将目光转向参谋团中负责工事之人。

  那人迎上李星河的视线,起身拱手,却道出了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消息。

  原来,在新罗与韩国的边境之处,新罗为保国土安危,修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

  此长城历经风雨沧桑,往昔曾多次成功抵御韩国军队的猛烈进攻,实乃新罗之屏障。

  然而,当韩国大军攻入新罗之后,竟直接着手拆除这座令他们屡次受挫、伤亡惨重的长城。

  虽说他们攻入新罗的时间尚短,毁坏的长城段落亦不多,但最为关键的那一段长城,却已然被毁。

  想要将其修复如初,最快也需一月有余,而韩国的援军,最慢十日之内便会抵达。

  听闻此言,众人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面露忧色。

  李星河面带忧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向负责工事的参谋询问道: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加快工程的进度了吗?”

  参谋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回答道: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是我们的极限速度了。如果为了赶时间而仓促施工,那么修建出来的城墙只会是虚有其表,不仅会白白浪费我们的物资与时间,更无法有效地抵御敌人的侵袭。”

  听闻此言,李星河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其他人也纷纷绞尽脑汁,思索着应对之策。

  就在这时,铁石文猛地站起身来,朝着李星河拱手行礼,坚定地说道:

  “殿下,在下有一法,或可以为殿下争取一些时间。”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神色都变得异样起来,他们疑惑地盯着铁石文,心中暗自揣测他究竟有何等妙计。

  面对李星河那充满询问意味的目光,铁石文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缓缓讲述道:

  “此次韩国征召的女真族首领名叫函普,他原本乃是我渤海国之人,与在下也算旧识。”

  此言一出,众人的面色愈发显得古怪。

  一个渤海人,又怎会摇身一变成为女真族的族长呢?

  而李星河心中的困惑则更为深重,他依稀记得铁石文曾提及,当初韩国覆灭渤海国时,女真族可是出了不小的力气。

  倘若函普真的是渤海人,他又怎会率领族人去覆灭自己的故国呢?

  随后,铁石文开始详细地向众人讲述起函普的过往。

  在唐末时期,由唐代粟末靺鞨等族所建的渤海国日渐衰落,周围强大的邻国纷纷对其虎视眈眈,不断发起侵犯。

  在这样的动荡局势下,渤海国内众多民众纷纷逃离,其中便包括函普在内的十余万渤海人。

  他们逃往新罗半岛,以求得一线生机。

  当时的新罗半岛正处于后三国时期,战乱频仍。

  为了躲避战乱,大约在王氏韩国统一新罗半岛前不久,函普选择迁出韩国。

  那时,函普已经六十多岁,而他的兄长阿古乃却笃信佛教,执意留在韩国,不肯相随。

  阿古乃言道:

  “后世子孙中必定有能够相聚之人,我不能离去。”

  于是,函普只得与弟弟保活里一同迁出韩国。

  函普最终抵达了完颜部生活的仆干水之畔(今牡丹江流域),而保活里则选择居住在耶懒。

  函普在完颜部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完颜部的人因杀死了其他部族的人而结下仇怨,争斗不断。

  完颜部的人对函普表示,只要他能够化解这场仇杀,就将部族中一位六十多岁尚未出嫁的贤良女子嫁给他,并接纳他成为完颜部的一员。

  函普毅然应下了此事,并耐心地劝解对方道:

  “杀掉一个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斗,反而会造成更多的伤亡和仇恨。不如只诛杀为首的作乱者一人,然后由部内用财物进行赔偿。这样既可以平息争斗,又能够获得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对方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双方约定:

  “凡是有杀伤人的情况发生,要征收其家人口一人、马十匹、母牛十头、黄金六两,交给被杀伤的人家,便可以两清,不得再私自争斗。”

  对方郑重应允道:

  “我们定当谨遵约定。”

  从此,女真诸部中便有了“杀人偿马牛三十”的习惯法。

  函普也因此赢得了完颜部众人的信服和尊敬。

  完颜部众人送给他一头青牛作为礼物,并依照约定将那名六十岁的女子嫁给了他。

  函普欣然将青牛作为聘礼予以接纳,并得到了女方家的资产。

  他与妻子育有乌鲁、斡鲁两个儿子,以及注思版一个女儿。

  其后裔逐渐融入了完颜部,成为了女真族的一部分。

  然而,关于函普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女真族族长的具体过程,铁石文却并未详述,他对此也不清楚。

  只是当铁石文再次听闻函普的消息时,他已经赫然成为了女真族的族长,统领着庞大的部族。

  众人静心聆听铁石文的娓娓道来,对函普的形象逐渐勾勒清晰。

  此人能力超群,手腕强硬,气魄非凡,堪称一代枭雄。

  身为枭雄,他最为鲜明的标签便是心硬如铁,手段狠辣,只要利益足够诱人,他绝不会对任何事怀有妇人之仁。

  正因如此,函普才会毅然决然地率领军队,协助韩国人攻打自己的故国。想到这一层,众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失望。

  这样的人物,又岂会轻易更改自己的决定?除非大唐所能提供的利益远远超过韩国,方能打动他的心!

  就在这时,人群中有几人的眼神突然一亮,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给予函普比韩国更多的诱惑。

  李星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很快他便摇了摇头,无奈地叹息一声,否定了这个念头。

  像函普这样的枭雄,绝非仅凭几句空洞的承诺便能轻易改变主意。

  若要让他改变心意,必须先与他真刀真枪地干上一场,将他打疼、打怕,他才会愿意坐下来谈判。

  否则,给予他的许诺越多,反而会激起他的贪婪之心,将他视为任人宰割的肥羊。

  然而,铁石文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依旧满怀期待地向李星河说道:

  “在下斗胆向殿下讨要一封书信,用以招揽函普。函普这等枭雄既然能为利益投靠韩国,自然也能为了更大的利益投靠殿下。如此一来,我们不但可以避免一场大战,还能为殿下增添一支强大的军队啊!”

  李星河望着一脸诚恳且大义凛然的铁石文,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应。

  恰在此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入,向李星河禀报:

  “报,殿下,罗帅已至十里之外。”

  李星河闻听此讯,欣喜万分,当即起身欲向外走去,刚迈出几步,他猛地回过神来,赶忙轻咳一声,而后对众人说道:

  “诸位,今日暂且停止商议,随我出营迎接罗帅。”

  大唐军制明确要求,前军和后军之间需维持起码十里的间距。

  这一貌似简易的空间分隔,实际上蕴含着诸多深层意义。

  十里的距离,不但保证了前军作战时的灵便性与机动性,还能让后军在需要之时快速予以支援,避免因距离过近而相互牵制。

  与此同时,这样的距离也能够使两军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拥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战略调适与兵力安排,进而维持整个战局的稳固。

  尤为精妙的是,大唐军制还明确规定,两军主帅要分别驻守。

  此举措不但规避了权力过度集中可能引发的决策差错,更是确保了在关键节点,无论哪一方遭遇意外,另一方都能够迅速接手指挥权,持续引领大军奋勇前行。

  这种既分散又相互联系的指挥架构,毫无疑问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适应能力与坚韧程度。

  当然,两军主帅分别驻守的时间不宜过长。

  毕竟,长时间的分离或许会造成信息交流不畅,对整体战局的掌控产生影响。

  故而,大唐军制在保证两军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也着重强化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借助定期的情报互通、战略研讨等机制,保证两军始终能够在关键时刻凝聚力量,携手应对外敌的挑衅。

继续阅读:第208章:宴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同福客栈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