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大明世界!终!
手残薪作者2025-08-22 11:424,198

  大明朝天启十六年,草原狼族之主奴尔哈斥,倾全族之力,挥师南下,意图侵扰中原。

  然而,天不佑奴尔哈斥,仅五日之内,奴尔哈斥便因急怒攻心,崩殂于茫茫大雪山之巅,临终之际,未及明言谁人将承继汗位。

  此间,风云突变,奴尔哈斥之第八子黄台极与第十四子多尔衮,皆声称已得父汗遗命,各自拥兵自重,誓要继承大统。

  双方因此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位之争,战火迅速蔓延至草原每一个角落。

  正当两军对峙,难解难分之际,大将军舒穆录亦横插一脚,声称奴尔哈斥实则将汗位传给了二十三子,遂率部加入战局,使得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更添变数。

  大雪山下,近百万狼族勇士血战沙场,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不幸的是,在这场残酷的权力游戏中,包括黄台极、多尔衮以及大将军舒穆录在内的三位关键人物,皆不幸中箭身亡,倒在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权力巅峰之前。

  随着这三位核心人物的陨落,战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激烈与狂热,转而陷入了一种无序而疯狂的混战之中。

  最终,三方势力皆因元气大伤,不得不各自撤回本部,草原之上,一时之间竟风起云涌,诸王并起,战事不绝。

  “多尔衮等人的陨落,是你们幕后策划的杰作?”

  季伯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的几位老者,他们之中,既有大明皇族的尊贵身影,也不乏老牌勋贵的沉稳气质,更有新兴贵族的勃勃生机,以及军方代表的威严气度。

  往昔,这些人物间往往针锋相对,彼此攻讦不休,而今却意外地聚首一堂,笑语盈盈,和谐共处的背后,草原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纽带。

  自季伯那纺织工厂的宏伟蓝图公诸于世,勋贵们纷纷踏上了抢占牧场的征途,满世界地饲养羊群,收集羊毛,每年的毛料分红如同潮水般涌来,令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这甜美的果实,不仅让勋贵们欲罢不能,连大明的高层亦心生向往,毕竟草原那片广袤无垠的沃土,其利益之巨,绝非一己之力所能独享。

  于是,大明高层与各集团携手并进,共同谋划着草原的未来,而草原之上处处弥漫的硝烟,正是他们暗中布局、精心策划的结果。

  闻听季伯之言,一位老者笑容可掬地回应道:

  “千岁果然明察秋毫,多尔衮三人的死,确系我等所为。”

  老人心中暗自感慨,他们原本打算将草原上的这三位巨头一网打尽,于奴尔哈斥的遗体之下暗藏数百斤火药,只待多尔衮三人齐聚之时,便引爆火药,令草原陷入混乱。

  然而,世事难料,多尔衮与黄台极在得知奴尔哈斥的死讯后,竟直接挥师相向,根本没人去祭拜奴尔哈斥。

  幸而大明勋贵中的死士英勇非凡,于战场上暗中放箭,成功击毙了多尔衮三人,使得草原群雄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相互攻伐的混乱之中。

  季伯目光深邃地扫视着下方的众人,缓缓问道:

  “诸位对于草原的未来,有何打算?”

  众人闻言,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后一位中年男子挺身而出,沉稳地答道:

  “我等计划让草原再经历数年战乱,待其人口大幅削减,方考虑进驻。”

  季伯闻言,轻轻颔首,未置可否,只是举起茶盏,悠然浅酌一口。

  此时,下方的众人再次陷入沉默的对视中,最终,几位年高德劭的老者挺身而出,向季伯躬身行礼,恭敬道:

  “千岁大人,我等有要事相商。”

  季伯并未抬头,直接而干脆地回应:

  “若欲涉足海上商业,我自不拦阻,但海军之舰,断不可轻易相售,诸位需自行筹备。”

  言罢,众人不禁相视而笑,面露喜色。

  季伯饮茶的动作微微一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他饶有兴趣地审视着众人,问道:

  “莫非尔等已有船只?”

  这时,一位平日里与季伯有些交情的老者微笑着解释道:

  “千岁放心,我等并未私造船只,实则是海军近年来频繁更新换代,那些退役的老船,我等便顺势购入了。”

  季伯闻言,轻哼一声,略带责备地说:

  “如此说来,我还得下一道命令给海军,严禁他们私自出售战船,即便是淘汰的也不行。”

  众人非但不以为忤,反而连连称是,纷纷附和道:

  “千岁所言极是,海船乃我大明海上之利器,岂能轻易落入私人之手。”

  季伯心中明镜高悬,自然洞悉这些勋贵们的如意算盘。

  他们身为大明高层自然不是私人,但作为朝廷重臣与勋贵,实则已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如今,他们既已心满意足,便欲将手中的权力与财富进一步巩固,甚至想断绝后人很随的路,这正是这些勋贵们一贯的作风。

  季伯悠然地品茗着茶水,对周遭勋贵们那番弹冠相庆的喧嚣置若罔闻。

  海军,这片蔚蓝疆域的守护者,正是他力排众议,亲手缔造的辉煌。海军之中,他的心腹遍布,对于勋贵们企图将自家子侄渗透进海军的伎俩,他早已了如指掌。

  那些老水手因这些人拉拢离去的事,他也未多加干涉,只要他们不触及海军指挥权的核心,他便选择视而不见。

  正是这份隐忍与智慧,让海军得以在无声中茁壮成长,其军费之巨,竟跃居大明军队之首,国家近两成的税收倾注于此,却无人敢置喙,更无人敢从中作梗。

  季伯的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淡笑,旋即又迅速收敛。

  那些勋贵们还沉浸在阻断他人购置军舰的得意之中,殊不知,早有聪明人先行一步,布局深远。

  大明海军,这个新兴的力量,其总统领之位,至今仍空缺着,那是因前年一场“意外”,让那位传奇人物——镇海候毛海锋,遗憾离世。

  毛海锋,出身海盗,却以非凡的胆识与智慧,将海盗的野性与战斗精神融入海军之中。

  他的训练方法简单而残酷:战斗,不断地与海盗交锋,唯有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士兵,方能成为真正的勇士,海军的钢铁之师也由此铸就。

  然而,这也导致了海军资源的快速消耗,无论是战舰还是勇士,都需不断补充。

  幸运的是,海盗船成为了海军战利品中的常客,这些在勋贵眼中不值一提的破船,却成为了商人们眼中的瑰宝。

  他们驾驶着这些简陋的船只,勇敢地驶向遥远的国度,开辟商路,甚至有人借此机会,占据海外岛屿,为大明开疆拓土。

  每当这样的捷报传来,季伯总是慷慨重赏,并亲自任命这些勇士为地方官员,虽只是七、八品的小官,却足以彰显他对这些开拓者的认可与尊重。

  而这些任命,以他的身份无需任何人的首肯,便能轻易实现。

  在这短短的几年间,季伯已悄然封赏了数以万计的七、八的小官员,这份魄力与远见,那些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的勋贵们,又怎能知晓。

  季伯心中对那群只图蝇头小利便不顾性命安危,面对大事却吝惜自身安危的勋贵们愈发不屑。

  他们自以为收买了几位海军退役的老兵,凭借几个略懂航海的子侄,以及几艘海军淘汰的战舰,便能在海上肆意横行。

  殊不知,西方世界早已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深耕多年,葡萄牙海军、法兰西海军、西班牙海军等西方列强,其海上力量之强大,远非他们所能想象。

  而那些在近海区域,驾驶着简陋小船,敢于与狂风巨浪搏斗,为了一己私利乃至封爵之荣,不惜与海神一较高下的亡命之徒,正是他们,让大明在短短数年间,对近海区域的一切了如指掌,海图也因此日益精细。

  季伯轻啜一口香茗,目光掠过在座的众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

  他暗自揣测,当这些勋贵真正踏上那片他们自以为了如指掌的海域,面对大明远海之上那些实力雄厚的异国海军与海盗时,又会是何等光景?

  更不必说,当他们知道近海的所有领域,早已被大明纳入版图,有文字为证,有朝廷的正式认证。

  届时,这些勋贵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不禁让季伯心中充满了期待。

  季伯凝视着眼前天启帝那即将油尽灯枯的身形,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叹息。

  天启帝,终究还是将自己作死了。

  即便他曾幸运地接受了梅老庄主毕生功力的灌注,又有无数太医日夜不息地调理他的身体,却仍未能逃脱短寿的宿命。

  天启帝自幼体弱多病,本应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却偏偏嗜爱那些对身体有害的铁丸之物。

  待身体稍有起色,他又沉迷于夜夜笙歌,放纵无度。

  季伯虽竭尽心力,试图规劝与阻止,却终究无法撼动天启帝那固执己见的决心。

  更令人痛心的是,天启帝竟为了床笫之欢,不惜服用那些凶猛异常的虎狼之药。

  当季伯得知此事时,一切已是为时已晚。

  天启帝的这一系列行为,无疑是在亲手将自己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此刻的季伯,除了无尽的叹息与惋惜,又能做什么呢?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位曾经的帝王,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尽头。

  天启帝紧紧攥住季伯的手,声音微弱:

  “大伴,我是不是快死了?”

  季伯沉重地叹了口气,微微颔首,天启帝的脸上浮现出一抹难以言喻的神色,既非纯粹的悲泣,亦非欢愉的笑容。

  最终,他凝视着季伯,眼中满是不舍与期盼:

  “大伴,我心中最为挂念的便是康儿,我恳请你,能代我悉心照料他,扶持他,让他成长为一位能够担当大明江山的明君。”

  季伯望着天启帝那充满期许的目光,缓缓起身,躬身行礼,语气坚定而庄重: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使其成为大明之栋梁。”

  天启帝闻言,心中稍感宽慰,他再次示意季伯靠近,双手紧握其手,深情托付:

  “一切就拜托大伴了。”

  此刻,天启帝仿佛回光返照,泪水如泉涌般滑落,他紧紧抓着季伯的手,声音颤抖而坚决:

  “大伴,我不想死呀,我真的不想死啊!”

  季伯见状,如同安抚孩童般轻拍天启帝的后背,渐渐地,天启帝的情绪平复下来,一切归于宁静,天启帝驾崩了。

  然而,就在这一刻,季伯却猛然给了天启帝一巴掌,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眼睛发红:

  “你啊,就是个混账。安心去吧,剩下的一切,有我呢。只盼你下辈子,别再折腾了。”

  大明朝天启二十一年,天启皇帝于万寿宫龙驭上宾,遗诏传位于年仅五月的幼子朱康,消息一出,朝野上下顿时沸腾。

  同日,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以雷霆手段斩杀了数十位朝中重臣,贬谪、罢免官员不计其数,强行压制了朝野间的种种非议与不满。

  次日,大明诸王纷纷自封地进京,对幼子登基之事表示强烈不满与质疑。

  九千岁魏忠贤闻讯,怒斥道:

  “汝等莫非欲行谋逆之举?!”

  诸王闻言,更是怒不可遏,齐声怒斥:

  “九千岁才是那图谋大明帝位之人!”

  双方剑拔弩张,终于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半月之内,京都之内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一片混乱。九千岁魏忠贤,果断调动神机营精锐之师,迅速平定了这场由诸王挑起的叛乱。

  参与叛乱的诸王及其家族成员,被悉数流放至大明沿海荒凉之地,而那些附逆作乱的官员与百姓,则全部被投入大牢,等待问斩。

  一时间,菜市场口每日人头落地,血溅当场,令人触目惊心。

  自此之后,朝野上下无人再敢轻易言及此事,大明王朝再次回归到了表面的平静之中。

  白发苍苍的季伯躺在床上,他在这个世界已经度过了将近三十年的时光。

  当他穿越成为魏忠贤时,魏忠贤已经接近五十岁,而如今的他已经年近八十。

  在这三十年里,大明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科技日新月异,领土面积也扩大了无数倍,国土面积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

  原本困扰大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沿海地区再无海寇侵扰,草原已经成为大明的牧场。

  青莲教自教主失踪后,各长老各自为政,最终被于国泰和南宫长乐统领的正道势力逐一击破。

  季伯微笑着闭上了眼睛,低声喃喃道:

  “系统,脱离世界,去下一个世界。”

继续阅读:第36章:不良人世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同福客栈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