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玉灌肺与观世音
小香颂2021-01-12 22:413,635

  当年掌礼仪的典级俞大人家有两个女儿,姐姐唤作俞碧云,妹妹唤作俞朝云,姐妹俩都长得花容月貌,又端庄得体。

  一转眼,姐姐已行过及笄之礼,上门求亲的媒婆差点没把俞家的门槛踩扁。

  但俞大小姐却有着自己的主意……

  她与太医院谢御医的公子谢知越一起在国子监念书,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谢知越是个执着却有才气的君子,心怀抱负,励志要成为一名操术高超的大夫,甚至超过他的父亲。

  别人闲暇时都出去逛街听戏,偏他废寝忘食地看书,跟诊。年轻轻轻的,便一副持重老成的样子,也不懂什么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常常被其他同侪嘲笑,大家还叫他“谢呆子”,“谢书袋”。

  可呆人有呆命,谁能料到,蕙质兰心的俞大小姐偏就看上了谢书袋呢!

  所幸,谢知越倒也争气,没多久,就通过了太医院的考核,成为了大宣开朝以来最年轻的御医。

  好事成双,两人成亲的事,刺激到了许多名门公子,也着实将御膳司的小沈掌膳气的不轻。

  沈宥奶奶当时也是宫中御膳司的一名掌膳女官,亲眼见证了自家儿子心碎的场面。

  “唉,你不知道,我有多么喜欢你娘,沈修就更不消说了。整日里屁颠屁颠地研制各种点心给碧云送去。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人家就欣赏你爹那种仁心妙手,看不上你公公那双抡锅挥勺的手。”

  奶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到如今说起来,还是遗憾重重。

  “原来我娘那么没眼力见,嫁给我爹这种闷葫芦有啥趣味,失去了每天吃香喝辣的快乐!”

  谢宜味的家里人从来没有和她提过这些事,自打她记事起,就一直是姨妈照顾她,也就是后来给谢知越续弦的俞家二小姐——俞朝云。

  奶奶重新打量着谢宜味,她一张圆圆的鹅蛋脸,一双大眼乌溜溜的透着机灵,满脸的精乖之气,有着与当年俞大小姐截然相反的韵味。

  不过,她能理解。

  “唉,你娘也是命苦,后来你爹一直忙着潜心钻研,为他人医治疑难杂症,却忽视了你娘孱弱的身子,导致她产后大伤,一病不起,最终死在了我们刚搬到益安城的第二年春天。”

  为这事,沈修当时也是一怒冲冠为红颜,大骂谢知越是个不知珍惜的畜生。

  原来,父辈们之间的纠葛,竟然还牵扯了感情,说不明也道不清。难怪沈修对谢知越恨之入骨,却对俞碧云唯一的骨肉谢宜味夹杂着矛盾的欢喜。

  “想必我爹是不想我重蹈我娘的覆辙,还是无忧无虑地做个平庸之辈,所以才没有把我培养成那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

  这么一来,谢宜味顿时理解了许多事,就像沈修非常鼓励沈宥要念好书,走科举这条路一样。

  *

  听了大半天的故事,谢宜味差点忘了自己还给奶奶带了新做的点心,忙不迭从小食盒中拿出一碗玉灌肺糕。

  天青色的方形浅口盘,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片片圆圆的玉片状糕点,甚是可爱。

  “奶奶,您快尝尝我的新作,光这个香料我就熬制了整整一晚上呢!”她挑了一片饱满圆整的,热情地夹到奶奶的嘴边,“雕虫小技,还请奶奶狠狠地批评指正!”

  盛情难却,奶奶张嘴尝了一口,香味浓郁,完美复制了沈修的手艺。

  “你这个鬼机灵啊!”奶奶伸手戳了戳她的额头,“你这是给我老婆子下套啊。倘若换了别人,知道了我的厨艺,必定不敢再来献丑,可你偏偏反其道而行,你就是想逼我出手示范吧!”

  果然,谢宜味靠着奶奶,偷笑道:“什么都瞒不过您,我是真心想拜您为师,希望您收下我这个关门弟子。”

  “瞧瞧这一肚子的焉儿坏,自己拜师还不算,还不许我再收别人为徒!”奶奶虽嘴上骂的凶,但脸上却一直在笑。

  “罢了罢了,你既嫁给了宥哥儿,也是缘分。更何况你学厨是为了给心爱之人烹制美食。对吧,孙媳妇儿?”

  “奶奶……”

  姜还是老的辣,奶奶三言两语,既默认了他们的师徒关系,又帮了自己孙儿追妻。

  暖烟缭绕中,是奶奶娴熟地烹饪手法与谢宜味专心致志地学习模样。

  回去的路上,谢宜味提着新做的玉灌肺饼,鼻息间弥漫着油饼、芝麻、松子、核桃混合特调的香味。

  她耳边回荡着奶奶的那些话:“做菜如做人,光好吃好看是不行的,须知各人善各事,吃好比吃饱重要。你必须牢牢记住这点,今后的食材搭配和调料调配便不是难事了。”

  奶奶选择将手艺传给谢宜味,不是因为她是俞碧云的女儿,也不是因为她是沈宥的娘子,最主要是她看见了谢宜味对膳食配比的天赋和慧根。

  多如沈修之人,虽厨艺登峰造极,却始终忽视了不同食物不同特性。为了饱一时口腹之欲,常常大吃大喝,毫无节制。

  奶奶是一直主张谢沈两家重修旧好的,这样才能让药膳文化更好的推陈出新。可沈修却觉得思凡楼日进斗金,哪有空研究那些,更听不进劝。

  “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了奶奶对我的厚爱。”此刻,谢宜味心中暖暖的,她越来越觉得,嫁到沈家也许并非是只是美丽的误会,而是一个崭新又幸福的开端……

  *

  过了小暑,就是益安城一年一度的礼佛节。

  南宣人是普遍接纳朴素的佛教观念的,早些年的战乱分离,积贫积弱的国力,让老百姓更笃信因果轮回,他们会烧香叩拜念经,并在固定的斋日茹素。

  因为玉灌肺是一道有名的素菜,正好赶上这节日,奶奶便给谢宜味布置了作业。

  要她多做几份玉灌肺,送到吉祥庵给静玄师太。因为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祭拜事宜,索性全权托付给了谢宜味。

  次日,谢宜味叫冬青准备了马车,已经叫了小酥一同前往。可休息在家的沈宥偏偏半路截胡,愣是故技重施,编了个理由,把小酥支走了。

  于是,一趟任务重大的出行,硬生生被沈宥变成了约会。

  吉祥庵位于西子湖的南岸,若耶泉边,早些年知道的人不多,特别适合禅修静养。

  但因为有一年,丞相陆夫人机缘巧合来此歇息,回去后便有了身孕,生下嫡长子。陆夫人郑重其事地来庵中还愿,从此,吉祥庵的香火越来越旺,诸多善男信女纷纷来此许愿心。

  谢宜味第一次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她便寻了个小尼姑问路,还没开口。那小尼倒也热情,向她行了礼,便心领神会地带着他们往庵堂里走。

  谢宜味对沈宥道:“奶奶做事果然周到,想来必定已经捎口信与师太联系过了,我都没说明来意,她就已经认出了我们。”

  “那是自然,放眼整个庵堂,如此郎才女貌的璧人也找不出第二对,非沈公子和沈少夫人是也。”

  见过不要脸的,但谢宜味还是第一次看见像沈宥这样往自己脸上贴金的。

  看来他近日是过于心花怒放,连说话都飘起来了。

  谢宜味白了他一眼,快步上前,企图与他拉开距离:“佛门重地,我劝你好自为之,切不可妄言。”

  身后传来沈宥委屈地嘀咕:“我说的都是事实啊,诶,娘子,你倒是等等我啊。”

  绕过了院子里一个大大的香炉,小尼姑将他们领到了一尊观世音菩萨面前,菩萨低眉俯视众生,手持杨枝净瓶,左右还各站立着两个小娃,分别是金童与玉女,皆是憨态可掬的模样。

  谢宜味见状,连忙恭恭敬敬地叩拜起来。心说,想来这是庵中的规矩了,欲见师太,得先拜拜观音菩萨。

  “相公,你还不赶紧拜拜。”谢宜味刚磕给菩萨磕完三个响头,便焦急地拉了拉沈宥,将他拽上蒲团,让他跪在自己旁边。

  “娘子言之有理。”沈宥整了整衣摆,忽然想起什么,转头问小尼姑,“这位师傅,我想请香,劳烦给我们一些。”

  这是他与谢宜味第一次正式的约会,且是在如此庄重肃穆的地方,必须是将仪式流程贯彻到位。

  小尼姑很快便给他们各拿了三支香,候在一旁,看着沈宥和谢宜味恭顺地为菩萨上好香,方才上前说道:

  “二位施主,可将香插于外面的香炉中,记得心中口中还可以将你们求子的心愿小声念出来,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都会听见你们的祈祷。”

  沈宥点头,持香出去了。

  谢宜味正要跟着出去,可脑海中忽然闪现过小尼姑说的话……不对!好像哪里不对!

  等等,求子!

  “小师父,你搞错了吧,我们……我们不是来求……”才刚刚明了彼此心意,哪有那么快就想这些,况且,况且他们还没成为真真正正的夫妻呢!

  一时间,谢宜味羞怯地低下头。

  “女施主,我怎么会搞错呢!来我们这儿求子的年轻施主多如过江之鲫,一会儿插好香,我再带你们去求签,咱们庵堂的签也是很灵的。”

  小尼姑虽不通风月,但无奈见多了形形色色的香客,已经可以从两人的眼神中判断出亲密关系。

  她一看谢宜味和沈宥,说话时轻言细语,行走时又若即若离,一个喊“相公”,一个喊“娘子,这不是新婚的小夫妻又是什么呢!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成人之美,也是她的功德所在。

  “哎呀,小师傅,你真的弄错了,我们要找的是……”谢宜味正要拨乱反正,忽然就被沈宥抢了话。

  “小师父,你别听她的,我们即刻就去插香。”沈宥死死拽着谢宜味的手,硬是在小尼姑似懂非懂的注目中,将谢宜味拉出了观音殿。

  “诶……你干嘛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们明明不是……”谢宜味急得不行。

  “不是什么?”沈宥将香插好,望着气急败坏的谢宜味。

  “谁要求孩子了!谁要和你有孩子了!”谢宜味的脸涨得比那炉中的香火还红,“沈宥,你不会早就知道,故意不告诉我的吧?”

  说完,作势就要去打他。

  “阿弥陀佛,菩萨面前我可不敢打诳语。你是我沈宥明媒正娶的娘子,这点心愿名正言顺,没什么好难以启齿的……”沈宥当然是早就看出来,只是见那小尼姑热心带路做功德,也不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

  更何况,这的的确确是他的诉求啊!

  可是,谢宜味并不领情,说时迟那时快,沈宥的胸口已经挨了她的一记打。

  “唉,娘子莫要在菩萨面前造次,再说了,不是你叫我叩拜的嘛!”

  沈宥左躲右闪,还是没有挡住谢宜味的绵绵小粉拳。

  他告诉自己,打是亲骂是爱,这点痛算什么,母亲还常常拿擀面杖揍父亲呢!

继续阅读:28、祭故人与妙解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沈御医的两副面孔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