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求死神成全
一言2021-03-27 09:583,594

  在苏唐的安排下,经乙在姜授老师的绣坊见到了奶奶。

  他想听听奶奶的意见,毕竟,那味中药一喝下去会害了姐姐一辈子。

  奶奶一看到经乙就拉着他往酒店外走,“那个叫姜授的老头子想传承手艺找别人就行,非抓着经纬不放干嘛?他这是传承吗?分明是害人!走,你跟我一起去把你姐带回家。”

  苏唐走了过来,奶奶宫文琢指着他的鼻子呵斥起来:“又是苏家的臭小子!你这是落井下石知不知道?”

  苏唐正要解释,宫文琢一把掀开他,“苏家孽子,离我孙儿、孙女远点儿!不然,我豁出性命也要拉你们苏家人陪葬!”

  宫文琢一心想劝经纬、经乙放下对苏家的恨,事实上,恨得最刻骨铭心的却是她自己。

  苏唐并不恼怒,他语气平和地说道:“我知道这件事有不妥之处,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有不得不这么选择的理由。”

  宫文琢恨不得挥舞手中的拐杖朝着苏唐招呼过去,她骂道:“长得人模狗样的,却在那儿放狗屁!我孙女发病,已经很痛苦了,你却要落井下石!别说什么《洛神赋图》可以治疗她的病,那幅蜀绣已经坏了,对帮助我孙女恢复病情没任何用处!休想哄骗我们上当!”

  苏唐见宫文琢激动不已,安抚她道:“您先别激动,如果您实在不同意我也不会强求。”

  见他退步,一直躲在暗处观察的苏曼妘心急火燎地快步走了过来,她小声提醒苏唐:“姜授老先生熬不住了,我们不能退步。”

  苏唐道:“姑姑蜀绣技艺不在经纬之下,要论经验的话,比她更胜一筹,如果我跟姜授老先生好好说说,他应该会同意的。”

  让苏曼妘代替经纬学习姜门蜀绣,看上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行!”一个声音突然传来,众人循声看去,只见拐角处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宫文绒。

  宫文绒径直走向宫文琢,说道:“姜授先生之所以选择经纬,是因为姜门蜀绣与你们京尚绣坊的蜀绣在绣法上有共通之处,领悟起来更容易。相反,苏家蜀绣绣法和刺绣技巧都与之不同,就算姜授老先生身体健康,有足够的时间耐心指导,苏董事也不一定能掌握。”

  宫文琢毫不客气地反驳宫文绒:“现在科技多发达,不是有录像什么的吗?姜授老先生一心想让姜门蜀绣得到传承,难道就不知道用录像的方式传授手艺?经纬犯病,不能随便吃药,不管你们谁来劝说都没用!”

  宫文绒说道:“姜授老先生之前就录过几次录像,但姜门蜀绣和京尚绣坊的绣艺一样,单是眼看是学不会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新人再掌握姜门蜀绣。”

  “当年,姜授老先生也收过几个学徒,可惜,姜门一脉的绣法太难了,没个六七年的功夫根本无法出师。经济发展腾飞的当下,哪有年轻人肯白白扔掉六七年的时光不赚钱来学一门看上去并一定会有好前程的蜀绣?”

  宫文绒说的字字在里,宫文琢却湿红了眼,指责起宫文绒:“你薄情寡义,与我们宫家恩断义绝,休想再插手我孙女的事!你们都给我记住!我孙女要是有什么,我一定会让你们付出血的代价!”

  宫文琢气急攻心,弯着身重喘起来。

  苏唐快步上前,搀扶起宫文琢,对她道:“今日叫您老来,也只是跟您商量。您不同意,我们便不这么做。”

  宫文琢看了一眼苏唐,说道:“我知道,当年是你救了经纬一命,所以你想让她喝那种药,想让她死,我怪罪不到你头上,就当你们之间的债一笔勾销。”

  苏唐突然严肃起来,“奶奶,我之所以有此建议,是因为我在深思熟虑后认为这是对经纬最有益处的选择,绝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别的目的。”

  宫文绒走过来,对宫文琢道:“经纬、经乙所得的病没有哪家医院能够治好,唯一能治好他们的就只有《洛神赋图》那幅蜀绣了。在我看来,能修补好它的人应该只有经纬了,不让她恢复清醒,她如何自救?”

  “没错,给她喝你熬的千雪汤确实会让她在得到一段时间的清醒后加重病情,但如果能修补好《洛神赋图》,就算病情有一点点加重又如何?”

  “为了不让她受副作用的影响,你宁可毁了她唯一痊愈的途径!”

  宫文绒说得宫文琢哑口无言。

  “好……”宫文琢沉默了一阵后,疲惫地答应下来:“我可以熬一碗千雪汤给经纬喝。不过,你们必须在这件事情结束后,立即把《洛神赋图》还给我们!”

  苏曼妘自是不愿意,可一想到眼前情况复杂, 只好默认。但她不甘心《洛神赋图》被京尚绣坊的人占为己有,她道:“我可以答应你们,但我有一个条件。东西给你们后,你们必须把此绣品用到的所有刺绣手艺整理成册,用以传承。”

  宫文琢道:“这个我做不了主,等经纬清醒后你们自己跟经纬商量。”

  苏曼妘想跟她争辩,但被苏唐拉住了。

  宫文琢让苏唐帮忙,从中药铺买了些药材,在中药铺熬好了打包成一个个小包后才提到经纬跟前。

  经纬自意识模糊后,对谁都不信任,只愿意相信苏唐。在她眼里,苏唐并非二十多岁沉熟稳重的样子,而是当年把她从水里捞起来时的模样。

  所以,当奶奶和经乙哄她喝药时,她连嘴都不肯张。当苏唐喂她时,她乖乖地把一整包中药都喝了。

  奶奶和经乙瘪瘪嘴,心里直骂经纬是白眼狼。

  在经纬喝药时,医院里已经苏醒的姜授老先生正接受记者的采访。

  姜授老先生的助理本不愿老先生如此疲惫操劳,但他自己却坚持要接受采访。他说,有些话必须跟记者交代清楚,不然主办千蜀绣艺大赛的单位会因他的去世而背上罪名。那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助理哭得泣不成声,记者们也见者落泪,各个悲痛。

  记者们原本准备了非常柔和的问题,旨在歌颂一下姜授老先生,送他最后一程。但老先生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借这次采访说出最想说的话,所以把记者的问题重新整理了一遍,个个问题都非常尖锐。

  采访开始。

  记者轻问:“姜老师,您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为何还要隐瞒年龄参加千蜀绣艺的比赛?”

  姜授老先生:“姜门一脉的蜀绣技艺颇为复杂,难以传承,我寻寻觅觅几十年,找到了数位有慧根的小徒儿学习绣艺,遗憾的是,他们都中途离开,不愿专研。我自知行将就木,不甘心让姜门蜀绣走向消亡,所以跑来千蜀绣艺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能让姜门绣艺得到传承的刺绣人。”

  “我于赛场晕倒,与主办方无关,是我自己刻意隐瞒了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当初我报名时,主办方就曾劝我放弃,但我执意如此,他们只好让我参赛。”

  记者:“姜老师,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萌芽到消亡的过程,姜门蜀绣即将走向消失,失去传承,是不是也是有此发展规律影响?”

  姜授老先生:“蜀绣不绝,我姜门蜀绣当然也不该绝,它复杂难学是事实,但它瑰丽无二也是事实。我已经找到了理想的传承人,想必她现在已经在等我了。”

  记者:“姜门蜀绣的魅力我们早有耳闻,但为何姜授老先生多年来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如果姜门蜀绣不能让学徒衣食无忧,又如何鼓励学徒学习?”

  姜授老先生迟疑了下,眼睛湿红,他道:“姜门蜀绣用在装饰房屋上,现在的建筑都是新式套房,没人愿意用上它。没有销路,自然也就换不了钱。”

  记者顺口问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既然如此,您认为您这次找的学徒会愿意跟您学吗?”

  姜授老先生很笃定:“会!”

  记者:“为什么?”

  姜授老先生:“我找的这位孩子来自京尚绣坊,她忍了二十年的贫苦却还热爱、痴迷蜀绣,这等韧劲儿连我都自愧不如。京尚绣坊于民国年间蒙羞,被世人指责,但经家人却不肯低头认输,一直坚持到现在,就算分文不赚也要守住绣坊牌子,这等精神我自愧不如。”

  记者:“老先生的意思是,他们经家是被冤枉的?”

  姜授老先生道:“我没看到过《洛神赋图》,不敢妄言。但我有留意经纬这孩子于西塘赛区所刺绣的神女图,它刺绣时所用的天罗针与我们姜门蜀绣在绣法上有共通之处,这符合经家绣法与我姜门绣法共通的事实。如果《洛神赋图》上的神女是用天罗针绣的,那我肯定相信它属于经家。”

  记者:“近十年来,苏家绣坊的名声是蜀绣中最响亮的,它能经得住市场和岁月的检验,可见其多有技艺高超的绣匠,老先生为何不从苏氏绣坊中挑选一人来学习?”

  姜授老先生:“虽说都是蜀绣,但各家各户绣法不同,苏氏绣坊的刺绣与姜门刺绣绣法不通,对蜀绣深有研究的刺绣人应该能看明白这点。所以,如果大家好奇当年差点让经家满门被灭的《洛神赋图》究竟属于哪家,可见其洛神的刺绣手法究竟是经家绣法还是苏家绣法。”

  记者:“老先生身体不好,为何不在家关注千蜀绣艺大赛,如果找到合适的人选再招入绣坊传授绣法?”

  姜授老先生:“正如前面所说,我寻觅多年却未能如愿,如今只能放手一搏,争取在死亡来临之前给我姜门绣艺留一条活路。我不后悔参加这次比赛,它是苏氏绣坊和盛天绣艺集团联手斥巨资打造的比赛,可谓备受瞩目,我就是想乘此东风,让世人看到姜门绣艺。”

  记者:“老先生可有预测这次您能在比赛中得到什么名次?”

  这是记者自己想问的问题。

  老先生说道:“我一开始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来,我更愿意看到我的名次被甩在后面。”

  记者无比吃惊,没人会在参加比赛的时候诚心诚意想被人甩在后面吧?

  记者:“为什么?”

  老先生:“我的名次越靠后,就说明蜀绣中的能人越多,我就越高兴。如果我得第一,反倒遗憾。”

  老先生对蜀绣的满腔热爱和执着感染着记者们,采访结束后,大家一起将他送至家中绣坊,一个破旧的老院子。

  老院子味道古朴,闲散地种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饮茶闲坐的桌椅都是用一截完整的木桩所做,颇有农家小院的味道。

  正如老先生所说,经纬已经在绣坊等他了。

继续阅读:第49章:双针绝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后起之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