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博拉·基普,巴尔塔萨·格比尔爵士的妻子与孩子们》,完成于1629年。
画里描绘了黛博拉·基普和她的四个孩子。黛博拉坐在装饰华丽的露台中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她的三个孩子围绕在她身边。背景是一片绿色山丘和水域。黛博拉穿着华丽的服装,裙子上绣有精美的图案,头上戴着一顶银灰色的帽子。椅子的靠背上停着一只蓝灰色的鹦鹉,象征着贵族的财富和其完美的母亲形象。
鲁本斯于1627年赴西班牙,旨在寻求和平方案以解决荷兰的问题。随后他被派往伦敦,作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代表。在伦敦期间,鲁本斯与巴尔塔萨·格比尔及其家人同住,这幅画可能是他回国后,为了感谢格比尔一家的热情款待而创作的。
这幅画最初由鲁本斯创作,但可能在他去世后由其学生雅各布·约尔达斯完成。该作品一直由鲁本斯保留,直到他去世后才被收藏。
《白金汉公爵马术肖像》,描绘了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骑马时的英姿。这幅画完成于1625年,由当时英国极具声望和财富的贵族之一,白金汉公爵委托鲁本斯绘制。其目的是展示公爵的社会地位及其在军事领域的成就。
画面下方描绘了海神尼普顿与水仙女,这些神话人物反映了白金汉公爵对海洋的掌控和权力。此外,画的上方还有一位吹号角的胜利女神,象征其胜利与荣耀。
乔治·维利尔斯是英国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他出身于乡绅家庭,因英俊潇洒和多才多艺获查理一世宠信,因此迅速提升政治地位。他支持过培根等名人,曾陪威尔士王子查理求婚。国王对他的关心超过儿女,二世继位后仍与他关系密切。1625年,他指挥英军收复巴拉丁失败;1626年任剑桥大学校长,率军远征加迪斯再次惨败,于同年被谋杀。
《圣者在逃亡埃及途中的休息》,创作于1632年,属鲁本斯晚期创作。该画最初是为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作,后因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处决,画作被出售并流转至西班牙。
画中描绘的是圣母玛利亚、圣约瑟夫与圣婴耶稣在逃往埃及途中休息的景象。圣母玛利亚坐于石头上,怀中圣婴耶稣安然入睡;圣约瑟夫位于画面右侧。画中还有圣乔治、圣凯瑟琳等圣徒,仿佛在保护这一神圣家庭。
《丢卡利翁和皮拉》,其创作背景与希腊神话中大洪水的故事相关。在希腊神话里,丢卡利翁和皮拉作为普罗米修斯的儿子和儿媳,在宙斯引发的大洪水中得以幸存。而后,依照女神忒弥斯的指示,他们将母亲的骨头,即地球的石头向后扔出,以此重新繁衍人类。
该画作描绘了丢卡利翁和皮拉在洪水后的世界,按照女神的指示向后扔石头的情景。背景是一个荒凉的世界,象征着毁灭后的重生希望。
鲁本斯与扬·勃鲁盖尔之间的艺术合作,是17世纪佛兰德斯艺术界的一大亮点。自1598年起至1625年扬去世,二人携手创作了约25幅杰作,这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持续了近28年。他们得益于共同的职业身份与宫廷环境的支持,演绎了这段非凡的艺术协作史。
在鲁本斯与扬的合作中,分工明确且相互配合。鲁本斯主要负责绘制人物部分,扬则负责背景、风景、花卉和静物等部分。例如在《五感》系列中,鲁本斯绘制人物,扬则绘制华美的室内陈设、各种器具以及花草自然。
扬通常先绘制背景部分,为鲁本斯留下绘制人物的空间。早期他们对对方工作修正较大,后经磨合,合作愈发默契,能在构图上提前达成一致,减少了后期修改。这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感》系列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每幅画通过细腻的细节和象征性图像,生动展现了五种感官的特点。鲁本斯巧妙地将代表这五种感觉的人物形象融入到勃鲁盖尔的宏伟宫廷画面中,呈现出卓越的品质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以女性形象表达人类五种感觉的绘画主题始于16世纪,早期可见于公元1500年的女士与独角兽绘画系列。勃鲁盖尔开创性地运用艺术、乐器、科学仪器、军事装备、鲜花、野味和鱼类等多种元素组合来描绘这一主题,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佛兰德斯绘画中被广泛效仿。
《视觉》中,一位女士在一间布满绘画、雕塑、花卉和科学仪器等珍贵物品的房间里凝视着一幅描绘耶稣治愈盲人的画作。画面中的佛兰德斯总督阿尔伯特七世及其妻子伊莎贝拉的双人肖像画以及阿尔伯特七世的骑马画像表明,他们可能是该系列作品的主要赞助者。
《听觉》中,一位女士在各种乐器和钟表的环绕下演奏鲁特琴。窗户左侧的一幅画作展示了帕纳苏斯山上缪斯们演奏音乐的情景,而右侧则描绘了俄耳甫斯与动物的故事,象征着美妙的音乐对野兽的强大征服力。
嗅觉中,一位女士置身于芬芳的花丛中,同时左侧可见一座酿酒厂,呼应嗅觉主题。
味觉则展现了一名萨提尔正为女士斟酒,而她正享受着牡蛎的美味。周围环绕着各种美食和描绘宗教、道德主题的宴会画作,如迦拿的婚礼。这些作品通过视觉元素深刻表达了感官体验的丰富与多样。
在《触觉》中,以女士亲吻孩子的触觉画面为核心,周围环绕着与身体接触相关的各种盔甲和战斗场景绘画。这一珍贵的画作曾先后为诺伊堡公爵、红衣主教费迪南以及托雷斯公爵所拥有,最终被赠予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1819年,该系列成为普拉多博物馆收藏的首批绘画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花果花环与小天使》是鲁本斯的一幅装饰性画作,创作于1620年。这幅画由鲁本斯、扬·勃鲁盖尔和弗兰斯·斯奈德斯合作完成。鲁本斯绘制小天使,老扬·勃鲁盖尔负责花卉,斯奈德斯绘制水果。通过各自专业技能共同创作精美作品,该合作方式在佛兰德斯艺术中比较常见。
画中展示一个巨大且装饰丰富的花环,点缀着多种花卉和水果。这些花卉包括玫瑰、郁金香和罂粟,而水果则有李子、桃子、葡萄、柠檬和石榴等。其色彩鲜艳,细节丰富,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
画面的两侧各有一位可爱的小天使。一位靠近花卉,被其美丽所吸引;另一位则朝向观众,仿佛在邀请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场景。
这幅画专为西班牙王室创作,可能曾作为装饰品悬挂于宫殿门间或窗间。该作品不仅展示了鲁本斯及其合作艺术家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17世纪佛兰德斯艺术的繁荣和对自然美的崇尚。
《所罗门的审判》,该画作创作于1611 年。鲁本斯受布鲁塞尔宫廷委托作画,用于装饰法庭,属于鲁本斯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创作的旧约场景系列画作的一部分。
在画作内容上,其以《圣经》中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所罗门王巧妙地解决两个女人争夺孩子的难题。
所罗门王是大卫王和拔示巴之子,公元前约960年开始统治以色列。他以智慧著称于世,这一点在处理两名妇女争夺婴儿的案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案件中,两名妇女同时产下各自的婴儿,其中一名母亲的孩子不幸夭折。夭折婴儿的母亲在夜间将死婴与另一名妇女的孩子调包,导致双方争执不下,各自都声称自己是婴儿的母亲。为了揭示真相,所罗门王提出用剑将孩子一分为二,让两人各得一半。真正的母亲出于母性的本能,声称宁愿放弃孩子也不愿其受伤害,从画中可以看出,她的神情痛苦且面带泪水;而左边的假母亲则面无表情。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示了所罗门的智慧。
画中的剑象征着正义,所罗门头顶的华盖上有天平图案,前景中的狗可能象征忠诚或忠贞。
《牧神与宁芙》,由鲁本斯的工作坊创作,可能出自鲁本斯本人设计,再由其学生或助手完成绘制。鲁本斯工作坊在17世纪佛兰德斯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鲁本斯常与学生及助手合作,创作出众多知名作品。
画面中展现了牧神和宁芙的形象。牧神通常被刻画为半人半羊的神祇,宁芙则是森林或水中的仙女。二者身处充满自然氛围的环境里,周围环绕着树木与花草。
这幅画描绘了牧神与宁芙之间的互动,象征着自然与野性、美丽与神秘。
《耶利米向巴鲁克口述上帝的旨意》,原为圣雅各教堂祭坛画,后转至圣母大教堂。
耶利米是古代犹大国的一位先知、祭司。他是古籍《圣经》记载中犹大国灭国前,最黑暗时的一位先知。
《耶利米书》是由先知耶利米口述,并由他的书记巴鲁克听写而成的书文,内容记录了耶利米先知对犹大百姓所传讲的预言和劝诫。
画中。耶利米站在一旁向坐着的巴鲁克口述上帝旨意。巴鲁克坐在凳子上,持书板记录。背景有一位女神,见证记录过程。
《三王来朝》,先后画了两次。这幅画作最初是为安特卫普的圣雅各教堂祭坛创作的,之后被转移至安特卫普的圣母大教堂。在1628年至1629年间,鲁本斯受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托,对这幅画进行了扩展和再创作,以满足马德里皇宫的装饰需求。
该作品描绘了《圣经》中三位东方智者前来朝拜新生耶稣基督的场景。三位智者分别带来黄金、乳香和没药作为礼物,象征耶稣的神性、人性及其未来的苦难。
画中包含众多人物,包括三位智者、他们的随从、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每个人物的表情和姿态均非常生动,体现了鲁本斯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以马忤斯的晚餐》,创作于1630年。这幅画是为安特卫普的圣雅各教堂创作的,后来被转移至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以马忤斯是以色列境内的一个村庄,在基督教中,它具有深刻的属灵意义。
这幅画描绘了《圣经》中耶稣基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故事,这一场景是耶稣在以马忤斯与门徒共进晚餐。《路加福音》第24章记载,耶稣复活后向两个门徒显现并与他们一同用餐。用餐时,耶稣祝福并擘开面包,这时门徒们才认出他来。
该画呈现了耶稣与两位门徒共处餐桌之畔的情景。耶稣端坐于中央位置,正为门徒施行祝福并擘开面包,其神情平和而庄重。两位门徒则呈现出极为惊讶且激动的状态,他们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皆十分生动鲜活,充分彰显出鲁本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
《圣母无染原罪》,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是天主教有关圣母玛利亚的教义之一。鲁本斯的同名画作创作于1628年,是受西班牙王室委托。画中描绘了圣母玛利亚被上帝选中的场景,她被天使环绕,象征纯洁神圣。圣母居中,表情庄重宁静,周围有象征纯洁的云朵和手持百合花、光环的天使。
夏甲,是《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人物,原为亚伯拉罕妻子撒拉的埃及使女。她的名字在希伯来语中意为“陌生人”。神应许夏甲成为一国之母,其后裔众多。夏甲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被广泛认为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他生了12个儿子,分别形成了12个部族。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自称是以实玛利的后裔,有学者将穆罕默德的祖先追溯到尼拜约或基达。新约圣经中的加拉太书提到,夏甲与撒拉分别象征律法的约和恩典的约。
《圣家族的圣安娜》,是鲁本斯为西班牙王室创作的一系列宗教画作之一,反映了当时天主教对宗教艺术的重视和支持。
画作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圣婴耶稣、圣母的母亲圣安娜以及圣约翰的场景。画面洋溢着宗教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圣家族的温馨与祥和。
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位于画面中心,而圣安娜和圣约翰则在两侧。圣母玛利亚的表情温柔慈爱,圣婴耶稣显得天真无邪。圣安娜的形象智慧且慈祥,圣约翰则表现出虔诚与专注。
该画曾为多个重要艺术机构收藏,现藏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
这是另一幅同类型画作,《圣家族的圣伊丽莎白和圣约翰》,这幅画是为一位贵族家庭定制的,用于装饰他们的私人礼拜堂。
《圣家族与众圣人》,鲁本斯受西班牙王室委托创作此画,用以装饰位于马德里的圣赫罗尼莫教堂。画面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圣婴耶稣和圣约瑟,周围环绕着多位圣人,包括圣彼得、圣保罗、圣凯瑟琳和圣乔治等。整个场景充满了宗教的庄严与神圣气氛,生动地展现了圣家族的崇高地位以及圣人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耶稣,居于画面中心位置,表情温柔慈爱;圣婴耶稣天真无邪。周围圣人们以崇敬姿态环绕,其中圣彼得手持钥匙,象征天堂守护者;圣保罗持宝剑,代表传福音使徒;圣凯瑟琳和圣乔治则借标志性物品及姿态凸显各自圣徒形象。
《哀悼基督》是鲁本斯在1616年为安特卫普圣母主教座堂创作的画作,描绘了基督被钉十字架后门徒和追随者哀悼的场景,气氛悲伤。
画中基督尸体居中,显得无力和脆弱。周围环绕着圣母玛利亚、圣约翰及其他门徒。圣母表情痛苦,姿态悲伤,哀悼之情深厚。其他门徒也各显哀痛,有的祈祷,有的悲痛欲绝。
画作以基督尸体为中心,人物环绕,形成紧密圆形。
《雅辛托斯之死》,描绘了希腊神话中雅辛托斯被太阳神阿波罗在掷铁饼时误杀的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 雅辛托斯是缪斯克莉奥和马其顿国王皮埃罗斯的儿子。是一个美丽的青年,为阿波罗神所钟爱。
传说中,雅辛托斯被阿波罗掷铁饼时所误伤而死。后来在雅辛托斯的血泊中,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阿波罗神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风信子。
《德西乌斯·穆斯之死》创作于1616年。这幅画是鲁本斯为西班牙王室创作的一系列历史画作之一,旨在纪念古罗马英雄德西乌斯·穆斯的英勇事迹。
画中描绘了古罗马执政官德西乌斯·穆斯在公元前340年的维苏威战役中,为了罗马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场景。根据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的记载,德西乌斯·穆斯在战斗中进行了神圣的献祭,以确保罗马的胜利。
德西乌斯·穆斯位于画面中心,身着罗马军装。周围是激烈的战斗场景,士兵们正在奋勇拼杀,背景中可见罗马军队与敌军的交战情景。
鲁本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的表情和姿态,周围的士兵和战斗场景也充满了动感和戏剧性,体现了鲁本斯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