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山雨欲来
名动爱奇艺钟2025-07-25 13:004,492

  # 第十六章:山雨欲来

  “答案,在生命本身。”

  林轩离去时留下的这句话,像一粒投入江映月心湖的种子,在她那片由数据、逻辑和实证科学构筑的、坚硬的土地上,悄然生根。

  在小雅的身体奇迹般地达到手术标准后,江映月亲自操刀,为她完成了一台堪称完美的根治性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得不可思议,小雅那颗被中医调理得生机勃勃的心脏,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受力和恢复力。

  术后,小雅的康复速度,更是让整个协和心外科的专家们跌破了眼镜。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躺在床上、依赖氧气面罩的“紫绀娃娃”。她开始能下地走路,能小声地唱歌,甚至能在父母的搀扶下,在医院的草坪上,追逐一只蝴蝶。

  当她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对着江映月喊出“谢谢月亮姐姐”时,江映月那颗包裹在冰冷和理性之下的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温热的情感,轻轻地触动了。

  这件事,在协和内部,掀起了一场无声的风暴。

  没有人再公开谈论那个不可能的赌约,但“济世堂”和“林轩”这两个名字,却成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谜题。江映月提交给导师的那份最终报告,结尾处只有一句话:

  “我见证了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奇迹,但我相信,那不是玄学,而是我们尚未理解的、更高维度的科学。我请求,对传统中医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这场风暴的余波,还在暗中涌动。

  然而,一场更大、更猛烈、足以席卷整个时代的真正风暴,却已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汇聚成形。

  ---

  2003年,初春。

  京城乍暖还寒,几场倒春寒,让本该复苏的城市,依旧笼罩在一片萧瑟之中。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和急诊科,人满为患。

  这本是每年春季流感高发的常态,没有人觉得有任何异常。

  协和医院,心外科ICU。

  江映月刚刚结束了一台长达八个小时的复杂手术,正端着一杯浓咖啡,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试图让极度疲惫的大脑稍作休息。

  她的脑海里,还在复盘着小雅的病例。她甚至破天荒地,托人买来了一整套的《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试图从那些古老而晦涩的文字里,找到破解“奇迹”的密码。

  “江主任,呼吸科那边有个急会诊,想请您过去一下。”一位年轻的住院医生敲门进来,语气有些急促。

  “呼吸科的急会诊,找我?”江映月有些意外。心外科和呼吸科虽然关联紧密,但除非是涉及到严重肺动脉高压或需要ECMO支持的病例,否则很少会直接找到她这个级别的主任。

  “是的。”住院医生点头,脸上带着一丝困惑,“病人情况很奇怪。一个四十岁的男性,身体一向很好,没有基础病。一个星期前开始发烧、干咳,以为是普通流感,在社区医院输了几天液,完全没用。三天前转到我们呼吸科,用了最好的抗生素,泰能、万古霉素都上了,体温还是下不来,一直高烧四十度。”

  “今天早上,他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掉到了80%以下。胸片一出来,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怎么了?”江映月问道。

  “双肺……弥漫性病变,大片的磨玻璃影,肺都‘白’了。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科的李主任怀疑,是病毒性肺炎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了心肌损伤,所以想请您过去看看,评估一下心脏功能,看看有没有上ECMO的指征。”

  江映月闻言,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细胞因子风暴。

  这个词,对于任何一个ICU医生来说,都意味着死神降临。它指的是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无差别地攻击自身器官,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

  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病理过程,死亡率极高。

  “走,去看看。”

  江映月没有丝毫犹豫,放下咖啡,抓起白大褂,快步走向呼吸科重症监护室。

  病房里,气氛凝重得像一块铁。

  各种监护仪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呼吸机在奋力地将纯氧泵入患者的肺里,但监护仪上那个代表着血氧饱和度的数字,依旧在85%的危险边缘,顽固地徘徊着。

  病人躺在床上,深度镇静,全身插满了管子。他的脸,因为缺氧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暗红色。

  呼吸科的李主任,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专家,此刻正满头大汗地盯着监护仪,脸上的表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困惑。

  “映月,你来了。”看到江映月,李主任像是看到了救星。

  “李叔,什么情况?”江映月一边戴上手套,一边走到床边,目光迅速扫过所有的监护数据。

  “邪门!太邪门了!”李主任摇着头,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我们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能想到的武器,全都用上了!可就好像……打在了一团棉花上,完全没有反应!这个病,进展得太快了,太凶猛了!就像一头看不见的野兽,在疯狂地吞噬他的生命!”

  江映月的心,沉了下去。

  她拿起便携式超声仪的探头,开始为病人做床旁心脏超声。

  当探头贴上病人胸口,屏幕上出现那颗跳动的心脏时,江映月的瞳孔,猛地一缩。

  那颗心脏,跳动得异常狂乱,收缩无力,整个心腔都有些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估测值,竟然不到40%!

  这是一个典型的心肌炎合并爆发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心功能……很差。”江映月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病毒已经开始攻击心脏了。”

  “是啊!”李主任痛苦地说道,“现在就是这样,肺保不住,心脏也跟着完蛋。我们已经无计可施了。映月,你看,还有没有上ECMO的必要?”

  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机”,是现代医学重症监护领域最后的王牌。它能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但它也价格昂贵,并发症多,而且,它只能“续命”,不能“治病”。

  江映月沉默了。

  她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颗衰竭的心脏,又看了看病人那片已经“白”了的肺。

  她的脑海里,在进行着一场冰冷的、残酷的计算。

  上了ECMO,或许能多撑几天。但是,如果找不到那个“元凶”,杀不死那头“看不见的野兽”,那么ECMO撤下的那天,就是死亡降临的时刻。

  这,只是在用天价的代价,去推迟一场注定要来临的葬礼。

  “李叔,”江映月艰难地开口,“病原体,确定了吗?到底是哪种病毒?”

  李主任颓然地摇了摇头:“检验科那边,把所有已知病毒的筛查都做了一遍,甲流、乙流、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全都是阴性。我们甚至把标本送到了国家疾控中心,他们动用了最高级别的P3实验室,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结果。”

  未知的病原体。

  这意味着,他们是在黑暗中作战,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准备……和家属谈话吧。”

  最终,江映月说出了这句最残忍,也最无奈的话。

  放弃。

  这个词,对于站在现代医学之巅的协和医院,对于她这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上帝之手”来说,是最大的耻辱。

  但此刻,她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未知的、强大的自然伟力面前,人类的医学,依旧渺小。

  然而,江映月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同样“邪门”的病人,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

  先是呼吸科,然后是急诊科,甚至连神经内科、肾内科,都出现了类似的、以“不明原因高烧、干咳”为首发症状,然后迅速进展为“白肺”和多器官衰竭的病人。

  他们年龄不同,职业各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对所有常规治疗,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完全无效。

  协和医院那栋庄严肃穆的百年大楼里,开始弥漫着一股无声的、令人窒息的恐慌。

  这种恐慌,不来自于病人的数量,而来自于……未知。

  对于医生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强大的敌人,而是看不见的敌人。

  一场最高级别的专家大会,在协和的保密会议室里,紧急召开。

  院长亲自主持,全院所有科室的主任,以及从疾控中心请来的顶级流行病学专家,悉数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大屏幕上,一例例死亡病例的资料在滚动播放。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白肺”CT片,一条条断崖式下跌的生命体征曲线,像一记记重锤,敲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心上。

  “各位,情况的严重性,我想不用我多说了。”院长的声音,沙哑而沉重,“在过去的两周里,仅我们本院,就收治了十二例这样的病人,死亡七例。我刚刚和其他几家兄弟医院通过气,他们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的病例。这……已经不是孤立事件了。”

  “这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高致病性的……瘟疫。”

  “瘟疫”这两个字一出口,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干了。

  “病原体还是没有找到吗?”一位老专家问道。

  疾控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摇了摇头,满脸疲惫:“我们动用了电子显微镜,也进行了基因测序,在患者的肺泡灌洗液里,确实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冠状病毒颗粒。但是……它的基因序列,与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冠状病毒,都不一样。我们暂时将它命名为‘未知新型冠状病毒’。”

  “传播途径呢?搞清楚了吗?”

  “初步判断,是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但它的传染性,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我们已经有两名护士,出现了疑似的早期症状,已经被隔离了。”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医护人员感染!

  这意味着,他们这些冲在第一线的战士,正赤手空拳地,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每个人都感到了那种熟悉的、却又更加强烈的无力感。

  江映月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她的目光,扫过一张张焦虑而困惑的脸,扫过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图像。

  她的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另一幅画面。

  那个在百草巷的小院里,气定神闲的年轻人。

  那碗看似平平无奇,却能让小雅的身体焕发生机的米粥。

  那三根纤细的、却能逆转生死的银针。

  她忽然想起,林轩在给她解释小雅的病情时,说过一句话。

  “中医看病,看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外界的风寒、花粉,都只是诱因。好比一堆干柴堆在那里,一点火星就能点燃。如果身体里没有这堆‘干柴’,火星再多,也烧不起来。”

  火星……干柴……

  江映月的心,猛地一动。

  现在,他们所有人,都在疯狂地寻找那颗看不见的“火星”——那个未知的病毒。

  可是,有没有可能,问题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火星”本身?

  为什么同样是感染,有的人只是轻微感冒,而有的人,却会爆发致命的“细胞因子风暴”?

  这背后,是不是意味着,这些重症患者的身体里,本身就堆积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干柴”?

  这个念头,像一道微弱的闪电,划破了她那被现代医学思维牢牢禁锢的、黑暗的夜空。

  她开始回忆自己接触过的每一个重症病人。

  他们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却又被大家所忽略的特征。

  比如,他们的舌苔,都异常的厚腻。

  比如,他们的身体,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困乏的感觉。

  比如,他们的脉搏,在发病的初期,都有一种……浮大而无力的感觉。

  这些,都是中医里“湿气”和“正气亏虚”的典型表现。

  难道……

  一个大胆到让她自己都觉得荒谬的念头,在心中升起。

  难道,这场瘟疫的关键,不在于“毒”,而在于“湿”?是“湿”和“毒”的结合,才形成了那头凶猛的、吞噬生命的野兽?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西医用各种“武器”去攻击病毒,就如同只去扑灭火星,却对那堆浸满了油的干柴视而不见,自然是……徒劳无功!

  江映月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她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全新的维度。

  “我有一个想法。”

  她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清冷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然而,就在她准备将自己那个惊世骇俗的猜想说出口时,会议室的大门,被猛地推开了。

  院长的秘书,脸色惨白,连门都忘了敲,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声音里带着哭腔和无法抑制的恐惧:

  “院长!不好了!呼吸科的李主任……刚刚在查房的时候,突然晕倒了!高烧四十度,呼吸困难……症状……症状和那些病人,一模一样!”

  轰隆——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真正的炸弹,在所有人的脑海中,轰然引爆。

  山雨,已至。

  风暴,降临。

  

继续阅读:第017章:古籍示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医:我,从中医开始救世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