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楚楚快速扫过。
由于护肤品厂同样用土砖修建,成本用不了多少,主要的开销是工钱,花去八十多两之多。
待工程完结后,再买些提炼护肤品的器具,再喊早招到的工人前过来上班,帮着将全部器具都装上去即可。
汤楚楚心里有了清晰的计划,可严掌柜却懵圈:“狗儿娘,你修这厂房是做啥的呀?”
汤楚楚指向肥皂厂,道:“见那仓库了吗?总是只进不出?”
严掌柜颔首,道:“做肥皂是有好多废料,全存入仓库中了。这几个月,仓库反复扩建,依然不够地方放。”
“新厂房便专处理那玩意儿的”汤楚楚笑道,“待厂子启动后,你便懂啦。”
护肤用品这块,汤楚楚如今只做两样,一为主要原料是甘油的爽肤水,另一种为主原料是芦荟的美颜霜。
待花圃的花全开放后,她才决定做其他品类的新品。
忙了好多日后,护肤品厂最终迎来完工日,招好的职工也全部到位。
护肤品厂的职工,有七成从汤洼村来的。
汤楚楚上回到汤洼村参加汤程羽的宴会时讲好的。
到东沟村面试的初使人选有近二百之数,汤老婆子挑了近四十人。
杨老婆子眼光独到,仅一眼,便可看出哪人实诚勤快,哪个会偷奸耍滑。
如今看来,这群职工,汤楚楚是极满意的。
前些日子,汤楚楚一门心思扑在粗制甘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上。
许多有关化学方面的合成之法,她没办法搞。
为此,她翻阅了大量书籍,看了无数视频,才摸索出合适古代的生产之法。
以她目前产香皂肥皂之法,会出许多粗制甘油,且这玩意会有一成极纯的甘油。
换句话说,全部仓库的粗制甘油,待提纯后,仅有一成能用。
而甘油的提纯器具,同汤楚楚亲手绘制图纸,再喊东沟村杨铁匠打造。
仅看外表,就和现代那种常见的蒸馏工具差不多,不过是外形大了许多倍,以及其具备一些别的作用。
这巨大的玩意儿摆于屋内,格外引人注目。
近日,汤楚楚凡事都自个上手,耐心培训职工怎么用机器,怎样提纯,怎样存储。
提纯不过是第一步。第二步则往里边加入蜂蜜,如此,做出的护肤用品,保湿能力更强,补水更甚。
第三步则是对前面产品的分装。
汤楚楚绘制了分装瓶的图纸,吩咐严掌柜到窑瓷厂定制蓝花白底小瓷瓶。
并身带有“东杨雅韵”字样及精美花色。
见这字样,便懂得,此护肤用品,与肥皂乃同一出处。
在汤楚楚忙得不可开交之时,苗小海跑来禀道:“大婶,胡大人前来,讲有要事与你相商。”
汤楚楚讶异,胡大人到东沟村后,总在官府办公处待着,极少外出。
除狗儿大婚当日前来参加过婚宴外,她与胡大人便无什么交集。她不懂胡大人有何事与她相商。
她放下手中之事,净了手,往院中而去。
胡大人此时已在院中花架旁饮茶了。
“见过胡大人。”汤楚楚上前,见礼,“胡大人是有何要事?”
胡大人俯身拿着铁做的玩意,笑道:“此乃朝廷工部完善后之蜂窝机,慧奉仪认为怎样?”
汤楚楚接过,仔细端详起来。
朝廷出手确实非同反响,做工十分精细。
杨铁匠没办法做的圆孔,工部却做出来了,推拉起来非常滑顺,没有丝毫卡顿。
认真看去,活动部位好像是钢做的。
在古代,钢是极为少见之物,乃朝廷管制之物,一般人见都见不着。煤矿这块用钢来制,足见朝廷是如此重视了。
她赞道:“改良后,制蜂窝煤的速度可以加快许多,做事之人也更省力了。”
“我此次前来,乃受工部之托,他们盼着慧奉仪可以绘多些类似的图来。”
胡大人叹息道:“之前煤矿使用起来极为受限,如今蜂窝煤的出现,普能民众也可以用到如此好物,然而,这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汤楚楚也懂工部何意,但这年代技术太过落后,她也做不了啥。
如今有件极为紧要之事。
她说道:“近日,我翻阅了大量煤矿书籍,书里记载,北方多州,成千上万的煤矿,那里的村民每家都有到煤矿上工的。
书中记载,北方每月便有三次不等的煤矿或爆炸或塌方之事发生,一旦事故出现,重则几百人死伤,多个家庭因此破碎......”
说到此事,胡大人叹息不止。
他来自北方,族中之人,没少到煤矿那做事。
前两年,他表哥堂弟遇着煤矿爆炸,一人伤亡,一人救出却双腿尽废,现在已经没办法做事,均由族中给口饭吃续命。
如他家亲戚这般的,不知凡几。
他试着问道:“慧奉仪说起此事,可有何好法子规避吗?”
近日,汤楚楚是没法看煤矿方面的视频书籍之类的。
但许多说的全是上一世的先进科技,放到古代,没办法实施,之后她又查了许多明朝清朝对媒山的管理之法。
这两个时代,比唐代宋代不知道先进多少,但她不懂,此时到了何种阶段。
她说道:“要不一块到矿井那看一眼。”
胡大人内心狂喜。
慧奉仪说到这事,定然有自己的考量。
如果可以规避煤矿爆炸或者塌方之法,不知道可以救下多少家庭,此功德实在是太大了。
他马上动身,朝前此路。
经过大路,再行半炷香即可到煤矿办事之所。
此地修好后,汤楚楚头一回到此。
这里看着和衙门大差不差,走入大门,便是胡大人办公厂所,里边进进出出许多衙役正忙着。
院中东边有一侧门,过了侧门,便是煤矿山脚下,此处建有云梯,走上楼梯,便可见着矿井。
“矿道向下延伸百尺,涌出大量水源,得先进行排水作业,方可给人下井挖矿。”
胡大人道:“下边安排十人担水,上面有俩人提水上井.....”
汤楚楚认真查看着作业工具。
她了解到,古时候基本靠人力排水。
于矿井之上,装些类似现代滑轮,好从矿底拉水到井上,可矿井越挖水会越发的多,许多煤矿皆因没法办更好地排水而废掉。
而通风也是不可忽视的隐患。
这个时代不通电,没办法装上通风设备,如此,矿底瓦斯会越积越多,爆炸事件屡屡发生。
书中记载,爆炸比塌方还要多出几倍之多,这足以凸显出通风情况有多糟糕。
也许未排完水,汤楚楚环顾四周,没瞧见一丁点通风相关的举措,她忍不住开口询问。
胡大人道:“你看那处长竹,工人正把中间关节打掉,再把全部竹子进行贯通,如此,再打井口放入,下方安排人扇风,将井中污浊之气由竹筒中排到井上......”
汤楚楚道:“仅这么个通风办法吗?”
胡大人颔首,自古以来,均如此排出井下污浊之气,工部思及他法,但均没办法施行。
“为什么不培开多些矿道?”
汤楚楚道:东沟村夏天东南处刮风,冬天则是西北刮风为主。
咱们将煤井东南及西北两处开凿矿井,并将它们打通,如此一来,井内的空气便能自行通畅,这可比用竹筒排污气好太多了。”
此法乃中华古人历经千年,付出多少血泪方想出的法子,看样子,这里并未走到这一步。
此法,虽无法做到将瓦斯完全排空,但至少能让当下的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无论处于哪个朝代,即便是在科技迅猛发展二十一世纪,煤矿事故的同样没少发生……
煤矿对国家和民众意义重大,开采是必然之举,此危险难以彻底规避,只好尽力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