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中家禽数量翻倍,鸡鸭合并一起养,又是极热的天,若是卫生不解决好,估计会得禽流感。
汤楚楚立刻吩咐汤二牛上山砍树回来,杨小宝上山捡干的草回家。
待汤大柱下地回家,得着手弄个鸡舍鸭棚才行。
这两种动物得分开来,放在固定的位置去养,再偶尔放到外边兜兜风,晒一晒太阳,家中卫生啥的,会好许多。
防病的药粉交易平台很多,可她还是不打算用。
刘大婶家也养,到时跑过来问询,她不好解释。
致于要怎么防禽流感,她不懂。
回到屋里,关了门,在交易平台买了本家禽防病书籍,认真科普了起来。
上面介绍的方法十分简单,她只扫一眼就懂了。
出了屋,汤楚楚让苗雨竹把家中全部的草木灰都混到水中,再丢在锅中煮开,放凉,再翅里边的渣朝廷过滤。
这草木灰水就做好了,将这水洒到鸡鸭住的地方,进行消毒,这样可以防止禽流感的出现。
忙忙碌碌的一天即将结事。
汤楚楚感觉十分满足。
毕竟今天做了这么有意义的事。
苗雨竹已在厨房备晚饭了,杨宝儿则在前院数鸡鸭数量,汤楚楚吩咐他这么做的,锻炼他的数数能力。
数结束后杨宝儿指了指山脚方向:“娘,树根哥那,要喊他来不?”
杨树根是里伊的长孙,十一岁,在街上给人做过学徒,不懂为何,之后又没再去了。
他是整个东沟村,见识最多的娃儿。
他背着满满背篓的野菜,紫云英、蒲葵叶、蕨菜等等,足以见得,这娃儿十分勤快。
他走到院中,见汤楚楚站在那,不自觉地心里发憷。
之前他找狗儿和小宝到外边玩时,被汤楚楚骂得极狠,之后他便极少再来。
汤楚楚尽力让自己的笑容显得柔和些:“树根,来,婶问你个事。”
杨树树脚步迟缓地走过去。
他正打算开口说自己家里人都在等自己回家呢。
一抬眼间,瞧见苗雨竹从鸡屁股下摸了两蛋出来。
紧接着把鸡蛋在碗边轻轻一磕,蛋清和蛋黄瞬间流进了碗里,很明显这不是煎蛋前奏嘛。
他没控制住自己的口水,艰难地咽了咽。
上次找水源时,捕得只公野鸡,生不了蛋,奶又没舍得杀了吃肉,他都快记不清蛋的味道了。
汤楚楚笑呵呵道:“树根,你是咱村唯一识字的娃儿,三字经你可会背?”
杨树根立刻点了点头:“这个我懂,之前掌柜孙子念书,整日在那背,我记得些。”
汤楚楚一脸赞赏地点了点头,会就好,这样她也可以让自己瞬间就会,她一会,便可教四小子了。
她取出书本:“这三字经你读读看。”
“人之初,性本善......”
开头时,杨树根背得十分顺,之后他得一点一点地认了字再读,遇到不懂的字噤了声。
这书共千来个字,若把这千把字都认得,且熟读,便是开了蒙。
汤楚楚数了数,杨树根基本可以读近四十句话,读到“融四岁,能让梨。”
后边就遇着许多不懂的字,过这几关后,之后的“三光者,日月星。”又顺一些。
这么多字,够从来没学过的娃儿学上个把月了,本月就学这么多吧。
汤楚楚夸赞,道:“树根,你太牛啦!咱东沟村村可找不出第二个能把《三字经》顺顺利利读下来的人呢!”
杨树根不自觉地扬起下巴,带着几分炫耀的口吻说道:“简单得很,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不你天天都过来教婶一句,婶奖励你一颗蛋?”
汤二牛一脸的兴奋。
看来是大姐自己想学习,并非逼他们几个学。
好,好啊,天大的好事啊。
杨树根喉头滚动了一下,说道:“真的吗?不骗人?”
汤楚楚笑笑,道:“自然是真的,喏,今日这颗蛋是你的了,你把前两句教我。”
她回房取蛋给杨树根。
杨树根担心她变卦,赶紧把蛋揣衣抖里,立刻教道:“人之初。”
他本身对‘初’这个字是不懂的,可他却懂读。
上次给他爷记名字时,村民名字中有‘初’字,被他用符号代替了。
这下,他努力记下善字,在空气里划了好多次。
认下这个字后,往后再做同样的工作时,就无需用符号代替了。
完成任务后,他那脚就跟装了弹簧似的,“嗖”地一下就跑没影了。
读一句换颗蛋,这买卖,简直比天上掉馅饼还划算呐!
汤楚楚:......
六个字才算一句吧。
这家伙,太不地道,硬生生坑走她半颗蛋。
明儿她非得让这小子再多教一句。
杨小宝拔腿就要追:“树根哥,站住,我没记住。”
汤楚楚叹口气:“我会了,来过,跟我读,二牛,你也一块来。”
汤二牛:......
这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学习这个“大魔掌”。
杨小宝立刻靠上去:“娘,树根哥讲得好快啊,我还没听明白呢。”
汤楚楚道:“这句是‘人之初’先背下,再看书这几个字给记下,再学会写。”
刚跑到门外的杨树根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三婶学得也太快了,他才快速读一下,居然就懂读了。
当时,他日日听,日日跟读,跟魔音似的,多少百遍,才结结巴巴记得前几句......
屋子里传来了整齐而又清晰的读书声。
杨树根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他很想参与进去一起读。
他们读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但一直以来都是小声读或者默默默读的,还从来没有放开嗓子读过。
这种大声读书的感觉,对他来说很新鲜,特别希望能够亲自去体验一番。
到家后,他像藏着宝贝似的,把兜里蛋轻轻地、小心地掏了出来。
里尹媳妇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道:“蛋是从哪儿来的?该不会是你偷偷跑到哪家鸡窝里给掏出来的吧?”
“奶,没有偷。”
汤树根笑呵呵道:“宝儿娘给的,宝儿娘讲,我若每天教她念一句书,就奖励我一颗蛋,我会差不多四十句呢,能得四十颗蛋。”
里尹媳妇微怔:“狗儿娘这么爱学习?居然用蛋换字?”
树根娘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不经意地说道:“汤洼村那有学堂。
狗儿娘有个堂弟是童生。我看呐,这狗儿娘,想来是在跟娘家的人比划比划嘞。”
“这还能赶得上嘛?”
里尹媳妇摇了摇头:“汤家那孩子都考到童生了,宝儿九岁还大字不识,能和人家比?
狗儿娘之前把钱都给了汤家,如今为出心里的气,又和那边较着劲,白瞎了这蛋。”
杨树根皱了皱眉头,嘴巴一撇,带着点小傲娇说道:“这蛋让我吃了,哪叫白瞎嘛?”
“得得,你有理。”
里尹媳妇没好气地笑了:“但是,一颗蛋才教一句太少了,必须多教些,免得狗儿娘后面想想,觉得亏了,可再不给你去教啦。
再有就是,你得想办法,多和其他人学多些,如此你也可以做得久些嘛。”
杨树根两眼放光:“爷回家后,我和爷去街上,再和文朝哥学点。”
识不识字无所谓,懂背就可以了,只要念得出来,就能挣到蛋。
他太机智啦。
“说到底,是东沟村一个识字的都没有,更没学堂。在咱这东沟村,要想读书,那可真是难上加难呐。”
里尹媳妇连连叹气。
大家都清楚读书那是件顶要紧的事儿。
可又有谁能真负担得起孩子念书的费用呢?
要是在自个村里能建个学堂,娃儿念书花费起码能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