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亭子那端踱步而去,可见一处通往塘里的台阶悄然修筑。
那台阶一级级的,可缓缓拾级而下,去亲近那一汪碧水。
"大柱,把外套脱了进莲塘去。"汤楚楚吩咐道,"照我说的,在水下找些东西。"
汤大柱理解成大姐想弄些鱼,忙解释道:"过会儿我喊宝儿和根生到河中捕鱼,那里,鱼更肥壮点。"
"不要鱼,是新冒头的莲根。"汤楚楚蹲在塘畔,指尖轻点荷叶,"你瞧这卷着的叶尖,认真看它朝哪个方位翘着。顺着荷秆摸去,等手指触到泥地后,就朝着叶尖所指接着探——可摸着一根细溜溜的物件儿,再慢慢抽到外边......"
汤大柱选了片卷成尖尖的叶子,府身朝下摸去。
因此时才是四月底,水还挺浅的,他俩手四处摸索,因此前未做过这样的事情,摸好久才摸到个细长的玩意儿,慢慢往外一拉。
沾满泥的藕带便被他扯到外边,约有三个成人巴掌长的模样。
“没错,是这玩意儿。”
汤楚楚兴奋不已,赶紧接过,到水边洗干净,露出又白又嫩的藕带来,她咬下一节,吃了起来。
藕带才新长出来,质地极为鲜嫩,口感清甜,咬起来十分脆爽,即便生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东西的生长周期也就半月左右,若任它长,它会长得极快不多时便成了莲藕。
莲藕固然美味可口,可藕带同样极为美味。
见汤楚楚如此开心,汤大柱做起事来更加努力。
再拔几根后,他速度更快了,没过多久,他便顺利抽出了十来条藕带,清洗好后搁置于池边。
那些藕带白嫩得如同人的手指一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再弄三十条左右就行。”
汤楚楚迅速思索着关于藕带的食谱:“咱今晚便做个又酸又辣的凉拌藕带,还可以用藕带炒个肉啥的。”
藕带,最广为人知的烹饪方式要数酸辣口味与清炒了,这两种做法都极为美味可口,她喜欢酸辣的,再做个不辣的给家人吃。
她抱着许多藕带回家时,院中娃儿们全都围上前看,每人脸上都是好奇之色。
“待会儿做出来,再让大家尝尝啊。”
汤楚楚笑道:“青清,其他菜,外加藕带炒肉由你做,酸辣藕带我亲自掌勺。”
将这玩意再过一次水,切段,用些盐水泡一泡,再去备别的调料。
到院中撞几颗朝天椒葱花蒜米,切碎,备用。
锅中下油,将调料炒香,再将藕带丢入锅中,翻两下即可,之后往里边放醋,放多些,如此更入味......
厨房大门处,被家人围得水泄不通,杨小宝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心里想着娘亲已经很久很久没亲自烹制美食了,这回做藕带,味道肯定格外鲜美,他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
又酸又辣的藕带可以吃了。
洁白如玉的藕带上,星星点点地缀上红绿相间的朝天椒,那股酸辣诱人的味道悠悠散开,瞬间勾得人食欲大增。
汤楚楚分了一碗:“宝儿,拿给爷奶试试。”
老屋那生活好了,她许久未往那边送东西吃了,他们每日都能吃到些肉类,如今吃些没吃过的,尝尝鲜。
杨小宝腿快,很快便返回了。
全部菜肴中,藕带是最备受众人青睐的,酸辣交织的滋味在舌尖绽放,口感脆爽且带着丝丝清甜,开胃又解馋。
“娘,你做的这菜简直绝了,好吃得没话说!”
杨小宝连那酸辣开胃的汤汁也一股脑儿倒入自个碗中,一边吧唧着嘴,提议道,“我们家餐厅要是也有这个菜,指定大受欢迎,生意肯定更红火!”
汤楚楚不赞同道:“餐厅客流太多,这东西产量不足。”
如果抽太多的藕带,莲藕会大大减产,如此一来,可谓是因小失大。
不过如果仅供自家人食用,二百亩莲塘的藕带数量,基本吃不过来。若藕带采收不及时,塘里密度太大,同样会妨碍莲藕正常生长。
也许,每日限售份数应该可行,此事要和狗儿聊聊。
全家人才吃饱钣,院中便传来刘大婶爽朗的说话声:“狗儿娘,我家有多余的鱼干虾干,给你带了点,宝儿,过来拿着。”
由于是特意带给汤楚楚的东西,鱼虾是用蛋液和面粉裹着下锅炸的,炸得色泽金黄透亮,光是闻
着那股香味,就让人垂涎欲滴。
"刘婶,太感谢了!"杨小宝接过,"娘,您试试看。根生、阿璇,快过来吃美食。"
几个娃儿们,都到院中花架旁吃炸鱼虾去了。
刘大婶则牵住汤楚楚到角落,耳语道:“狗儿娘,我这有个事想麻烦你。”
“就是,我家玉米十五啦,我太急了。”
刘大婶叹息:“我在她寻好几家说亲,她全不愿意,我觉得奇怪,不懂她中意啥样的......
昨夜,结果,昨夜我见她在屋中对着个木偶发呆,想着估计是思春了......我便问麦穗,才懂那木偶是大财送她的。”
汤楚楚眼里瞬间全是八卦:“你是说,大财与玉米,哎呀......这俩人有情况?”
“大财给我家玉米送小玩意,估计是中意我家玉米吧。”
刘大婶接着叹息:“我旁敲侧击了玉米些话,看出她对与大财成亲并没排斥,我没敢和杨老婆子讲此事,主要女方太积极不太好,因此,请狗儿娘帮问问看,若大财不想,亦或大财娘没那意思,我会让玉米收了这心,省得惹人嘲笑。”
“嗨,我当是啥事,这事我接了。”
汤楚楚说干就干:“我去老宅走走。”
此时天色渐渐暗沉,如墨般的天幕中,皎洁的月光轻柔地洒落在大地之上。
村民们依旧在各自忙着,若是不经意间遇见了,都会满脸热情地互相问声好。
老杨家院中极为热闹。
男丁到田间地头忙着,女的洗衣打扫宅子,再为明日开店做买卖备着食材,娃儿们在一旁搭把手。
“三弟妹,你来啦。”
沈氏身怀六甲,起身拿了张椅子给汤楚楚:“兰花,给三婶上茶水。”
兰花咚咚跑去倒茶,再拿来递给汤楚楚。
汤楚楚问询:“二嫂看这样子,是快要生了吧?”
“估计下个月生吧。”
沈氏抚着腹部,神秘道:“几日前,我悄悄到县里让大夫把脉了,说定然是带把的。”
汤楚楚:......
沈氏想儿子想疯了吧。
她也盼着沈氏这胎可以生儿子,省得她整日折腾。
她将话题转移,对温氏说道:“大嫂,大财十岁岁多了吧,不懂说亲没?”
“唉哟,整日忙着,都没那功夫。”
温氏边摘菜边说道:“家中太忙了,大财又整日到餐厅去做事,夜里回到家,沾枕头便睡着了,没时间给他张罗此事,三弟妹如此问,可是知道哪家丫头好?”
汤楚楚随意道:“刘家的玉米如何?”
"玉米?"
杨老婆子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开怀笑道:"这孩子灵得很呐!兰夏那丫头提过,她学刺绣上手极快,如今已是纪娘子跟前的高徒了。纪娘子正把压箱底的绝技传给她呢,将来在绣坊里准能闯出一片天地。"
温氏也颇为满意:“若是玉米这丫头,我自是没旁的讲究,但得看大财咋拿主意。”
程弯弯轻轻颔首,虽则如今婚嫁皆由爹娘定夺,可若儿女心底不肯,岂非要结成怨偶?
正聊着,门外大财与兰草的说笑声便传了过来。每至此时辰,东杨雅宴打烊收市后,他二人便随杨狗儿同乘马车归家。瞧这阵仗,俩人成长极为快速,推门进屋时犹自絮絮说着日间劳作的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