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你,师兄弟们早就冻死了。”
师兄吐槽着,又帮他提着炭火和粮食上山,“你未来的师嫂已经派人送了足量的炭火和粮食,这下山上不用愁了。”
“师嫂?”顾衡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大师兄,你什么时候议亲了?”
“不是我,是你魏师兄。”
“我就知道。”顾衡松了口气继续爬山,“大家都在山上待着,凭啥你能先成亲?”
抬了一半,他又反应过来:“魏师兄?师嫂是谁?”
“总之你肯定不认识,”几个师兄上山,远远的看着魏九思也跑下来迎,顾衡忙把一袋米放到他肩膀上,一身轻松的跟在他旁边。
“师兄,听说有人上山了,还帮大家解决了炭火粮食的问题,是不是未来的师嫂呀。”
“什么师嫂?”魏九思看他一眼,“莫要胡说。”
看到魏九思这么扭捏,顾衡就更好奇了,上了山洗了把脸,酒匆匆忙忙跑去易雪斋看未来师嫂了。
进了院门,他还没看见师嫂,先看见了阿瑶。
“你……怎么是你?”
这姑娘分外熟悉,他辨认了两眼,便认出这是当日在长明山上见到的那位。
“是你?”阿瑶也分外惊讶,“你是这山上的人?原来你说投亲不会是去投了魏九思吧?”
所以这姑娘是师嫂?看着不像啊。
“正是,魏九思是我师兄。”
魏九思正好跟在顾衡身后进门。
“师兄,你的心上人不会就是这位姑娘吧?”
“自然……不是。”魏九思深深怀疑顾衡的眼力见,“是她家姑娘。”
“当真?”顾衡面露惊喜,“简直是缘分,我见过师嫂!”
这话说的蹊跷。
“你晕头了吧。”
他到京城没几日,连街市都没怎么逛过,他们就离开京城回山上来了,怎么可能见过。
“真的见过,在长明山,就是我去寻你的路上,碰到这位姑娘和她家主人了。”
阿瑶要看事情瞒不住,转身要跑。
“阿瑶,此事当真?”
“这……”
“当真。”顾衡肯定的点头,“当时那姑娘身体虚弱,在长明山泡池子呢,给了我五十两过路费,我还特意去隔壁山头挖了一株药草又送给了她们。”
魏九思记得,这事顾衡进京同他说过,他一开始只以为是哪家的闺秀,没想到竟然是郑荆楚。
那个时候,正是她闭门不见客的时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阿瑶只得实话实说。
“竟有此事?她真的用血来救我?”
他想过千万种可能性,唯独没想到这一种,当时他在宫外多加揣测,屡次计划着潜进宫中,她却为了他险些丧命。
“师兄,看来那姑娘对你实属一片情深。”顾衡也不好再继续做他们感情的绊脚石,“既然说清楚了,就好好的把话说开,我奔波了两三日了,先回去歇了。”
说完,顾衡就脚底抹油,阿瑶也跑去了后厨。
魏九思走进书房,郑荆楚正坐在案几前研究他那些卜算命理的书,时不时的要拿出笔誊抄一二。
“之前,你无故离宫两月,可否告诉我,你那段时间去了哪里?”
郑荆楚顿了下,随即继续抄自己的。
“我就在宫中,哪里也没去。”
“我都知道了。”魏九思坐在案几对面,拿出她手中的书,放到一边,“你们在长明山遇到的人,是我的小师弟。”
“那几日不过是去散心罢了,没什么的。”
“阿瑶已经承认了。”
郑荆楚心中一面痛斥阿瑶底线不稳,另一面又一笑准备搪塞过去。
“为什么不告诉我?”
“又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告诉你好像在邀功似的。”
“这么多血,怎么不算要命的事?”魏九思有些恼,摊开她的掌心,果然发现,她的手腕和掌心都有模糊的疤痕,
他竟然一直没有发现。
“你如此待我,我该如何还清?”
“不用你还清。”郑荆楚缩回手,“你不是也把救命药给了我嫂嫂,我怎么能看着你死?”
魏九思起身,从书架上层的盒子里拿出一个白瓷瓶,打开里面是一瓶白色的药膏,他挖出来一些,摊开她的掌心,涂在她的伤疤处。
“疤痕过去日久,恐怕难以完全消除。”
女儿家都计较自己身体发肤,平日里都是小心珍视,连一点小疤都不愿意留,她身上这么大的几条疤,都在手上,怎会不难过?
“我问过宋太医了,太医也说没法子。”
她当日情势所逼,割的太深,不留疤是极难的。
“有我在一日,便会想法子去掉这疤。”
他小心的上药,仿佛她这伤口还没好似的,郑荆楚不由得笑他。“早就不疼了。”
在山上带了几日,山下的人便急急忙忙送急报来了。
郑荆楚看过急报,眉头紧锁。
“北魏大军趁夜突袭我军大营,烧了粮仓,我军损失惨重。”
之前便说过,赶狗入穷巷,他们把北魏大军逼的连连败退,狗急跳墙,他们自然会想出背水一战的法子。
眼下便是逼迫太过,导致他们陷入被动。
“我陪你下山。”
眼下军中正是乱时,需要有人主持大局,后方也需要有粮草即使填补空缺。
两个人收拾了行装,除了长辈们,大家都来送行了。
早一夜魏九思便已经向师尊师叔们辞行了,此时师兄弟们都来送行,他还有些不舍。
“姐姐,师叔,不言一定会下山找你们的。”最不舍的还是不言,难得有个愿意和他玩的姑娘,竟然马上走了,“姐姐,你可不要食言。”
“不会的。”
“好了,师弟,南游姑娘,早些出发下山吧。”
师兄弟们送下了山门,挥了又挥手,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一行人走在下山的坎坷道路上,身后还跟着个喋喋不休的郭连城。
这几日山上的雪化了不少,下山容易许多了,却仍旧不可马虎,他们在鞋底绑了棉花,会更容易走一些。
原本两个时辰能走完的路,他们足足走了四个时辰。
到山脚下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了。
山下有人来迎,一行人骑快马赶到了南郑大营。
大营刚刚被将士们修整好,好在他们发现及时,粮仓还没有被销毁殆尽,拉出来不少粮食,也还能吃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