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们的火药威力强大,只要在火炮本身的锻造上再花些功夫。”魏九思接过纸笔,在上面简单画了几笔,“我们可以将火炮尽量缩小,车轮换成这种稍大些的,更容易行军,火炮筒也可以稍加改造,经过一些改进,必定能够超越莴族的火炮。”
二人一拍即合,用过早饭之后。便去了火炮的锻造处。
这里有经验老道的师傅,还有对火炮研制改造极为了解的工匠,二人同锻造处的官员商议了整整一日,开始了火炮的进化。
或许他们可以运用火炮内部的迅速燃烧而产生的强大推力而给火炮一个更远的射程。
改造了几日,火炮的威力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在京郊校场测试时,结果总是不如人意。
几人正一筹莫展之际,京城中忽然多了一能人,主动向锻造处自荐,自称能够锻造出十分强大的火炮。
这日,郑荆楚同锻造处的王大人正在商议事宜,原本她都准备回宫了,却听到锻造处门外有争吵的声音。
“王大人,为何你们锻造处会有同僚争吵之事发生?”
王大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问旁边人:“怎么回事?是谁再当值的时候吵架生事?”
“回大人,是一个刁民,来此骚扰几次了,每次都说他有法子锻造威力更巨大的火炮,来人穿着破烂,当值的兄弟便把他当做江湖骗子,一直未曾理会过。”
“将人带进来吧,朕倒要看看他有什么法子。”
底下人急忙去把人带进来,郑荆楚这才看到此人的长相。
长相倒还算清秀。只不过身上的衣服补丁不少,瞧着也是揭不开锅的。
“你有办法锻造火炮?”
“自然。”那人也不多废话,从胸口取出来几张锻造图。“我这里有火炮的锻造图,不仅如此,还有其他武器的制造图。”
瞧着他年纪轻轻的样子,左右也不过二十出头,竟然会有这么多图纸,实在是令人费解。
“朕瞧瞧你的图。”郑荆楚本不抱希望,连京城中最厉害的工匠都难以解决的锻造问题,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便更不可能了。
他倒是十分大方的将图纸递给她。
郑荆楚翻看了两眼。便觉得这图纸不一般。
这种图纸就算她看到了也没用。如果没有人从旁解释指导,就算拿着图纸也难以锻造出真正威力强大的火炮。
“这图纸当真是你画的?”
“我都说了我不是江湖骗子,这些图纸是我爷爷生前画的。”他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不过虽然爷爷已经去世,但是留下的图纸除了他没人能看懂,所以是否交给别人看都不重要,只要她想成功,就必须按照他说的做。
“王大人,你来瞧瞧。”
王大人也凑过去瞧了两眼,果然不是一般的图纸。
“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江湖草莽,姓名不足为外人道,若不是因为我是南郑本土人士,也不会将此事便宜了你们?”那人倒是实话实话,不藏着掖着的,“边关吃紧,听说前几日落败了,爷爷生前最希望我能够少浪荡些,将来发挥所学为国效力,如今也算是圆了他的心愿。”
“王大人,先按照这位的图纸锻造火炮出来,五日之后,朕要在靶场看到火炮的试行。”
另外还有一些远距离弓弩的设计图纸,郑荆楚也一并找了工匠去制作。
一慌便是五日之后。
这日就是火炮试行的日子,郑荆楚坐在靶场一边,看着王大人准备点燃火炮。
“一切准备就绪,马上点燃,点燃。”
伴随着一声闷响,炮弹发射出去,极远极准的距离。落在了标识的正常射程之外还远的距离。
紧接着火炮在地面的另一段炸开,连地上的草都会被炸飞。
看到火炮有如此威力,郑荆楚也松了口气。
“传朕指令,今日起便下令批量生产最新型的火炮。”
郑荆楚说完,底下的官员又将新制成的弓弩递给她,她按照那人的说法对准靶心打出去,竟然十分准确的打中了靶心。
而且显而易见,这次的新型弓弩,比之前任何一种弓箭甚至弓弩的威力都更强大,弓箭从弓弩中发射出去的时候,郑荆楚明显感觉到了虎口的微微震麻。
眼下她最为担忧的问题也已经迎刃而解了。
“如今事实证明你的图纸都是正确的,现在可以告诉朕你的名字了吧?”
上书房内,郑荆楚看向跪在底下的人。
“在下姜为仁。此前对皇上不敬,还请皇上见谅。”
“无碍,你帮了朕一个大忙。朕应该感谢你才是。”郑荆楚虽然笑着,眼中却没有几分笑意。
姜为仁带来的图纸的确帮了她的忙,不过让人觉得奇怪的事,他一个普通百姓,如何知道她在位火炮一事而忧心忡忡?还在如此恰到好处的时机送上了图纸。
如此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意图。
“姜为仁,你之前说这些图纸都是你爷爷画的。可否透露一番你爷爷的名号?”
“爷爷隐居山林,不愿被世人提起。”姜为仁道,“皇上。图纸能够为南郑做一些事,也算是为国效力,同我没什么关系。”
看来他决意隐藏自己的身份。
“姜公子既然不愿开口,朕自然也不会强求。”郑荆楚又道,“既然如今你有大功,难道就不想讨个一官半职?”
“皇上放心,直到火炮投入使用打下胜仗我都不会离开,若是火炮有问题,草民愿意以死谢罪。”姜为仁看出了郑荆楚的深意,道,“若是能够大败东齐,草民不求奖赏,只求皇上能够为我爷爷立个碑受百姓敬仰供奉。”
“自然可以。”郑荆楚点头,“只要老先生生前与人为善勤恳守法,朕自然会念他对南郑的贡献。”
火炮的弓弩投入盛产,不过半月光景。便都运往前线。
郑荆楚还没有等到前线胜利的消息,便先得知,南方运河修建完成,水患已解。
水患已解,百姓安居乐业,不失为一桩幸事。
这日,南郑东齐又一次开战,两军对垒,各自都拿出了自家的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