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田福康在鼓楼西街九龙巷内的凤临阁酒楼大摆盛宴,隆重招待田福林。大同城里茶楼酒肆众多,其中最有名望的当属凤临阁。凤临阁原名久盛楼,据说明代正德年间,大同煤龙镇李家父母过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叫李龙,妹妹叫凤姐,兄妹二人变卖家产,在城内九楼巷内开了一家酒楼,取名久盛楼。兄妹勤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兴隆。正德十三年,明朝正德皇帝来大同微服私访。当他慕名来到久盛楼吃酒时,看到凤姐花容月貌,楚楚动人,便以言语相戏,被凤姐正色以拒。正德皇帝无奈,只好露出便服内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在皇权的威逼下,凤姐只好委身相许。在随正德皇帝回京途中,凤姐身染重病,于居庸关下与世长辞,临终前规劝正德皇帝以朝政为重,从速返京。后人为纪念这位美丽而深明大义的女子,将久盛楼改名为“凤临阁”。田福康能选择在凤临阁酒楼宴请田福林,足以见得他对田福林的兄弟之情。
当田福林乘坐田福康的小轿车来到九龙巷时,只见巷子里站了许多执勤的警察。凤临阁酒楼的大门口停了五六辆小轿车,看得出今天来出席宴会的应该都是大同城里的一些头面人物。几个警察指挥着司机在酒楼门前的一个空地上停下。田福林跟随着田福康刚从小轿车上下来,在场的所有军警便全部立正敬礼。七八个记者举起相机对着田福康和田福林抢着拍照,还有几个人架着笨拙的摄影机在忙着进行录影。
“这都是些啥人?”田福林没经过这种阵势,不免有些心情紧张。从出车门到进酒楼大门满共只有十几步远,这十几步的距离弄得田福林是步步惊心。好在酒店的大门有警察把着,这些记者没能跟进来。
“都是些报社的记者,还有电影队的录像人员。田省长出行是重大新闻,他们这些人就是吃这碗饭的,所以早早就守在这儿了。”李秘书一边招呼着田福林往大门里面走,一边笑着解释道。
凤临阁酒楼主楼是个二层的阁楼,外部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十分的气派壮观。进到里面院子当中是个天井,主楼和四周的配楼之间有回廊衔接,廊道边上是精美的木制雕栏,两层楼的当间全部是精美绝伦的木制木雕,让人感到别有洞天。
二层阁楼的雅间内,大同省公署次长森井雄次郎和省公署各厅局长,日本驻蒙军第二十六师团长矢野音三郎中将以及蒙疆军的高级军官等十几位军政要员都已经到了。
“田省长到!”
李秘书先前一步,推开雅间的门喊道。房间里的人纷纷站起来,有的鞠躬、有的敬礼。田福康进了门一边扬起手来向大家微笑致意,一边陪同田福林朝圆桌上首的两个空位子走了过去。
“这位是省公署次长森井雄次,旁边这位是第二十六师团长矢野音三郎中将。” 田福康向田福林逐一做着介绍:“蒙疆军骑兵师师长尹宝山、防卫师师长王振华,省公署官房厅厅长赵志远、总务厅长卞学、治安厅长崔春暄、民政厅长王相……,这位您应该认识,晋北博物馆的馆长梁浚,以前曾在洪州县国民政府担任过科长。”
“认识,认识,俺和福林兄是光绪年间的同期举人。民国时在洪州和福林兄曾经一起共事过三年。”田福康话音刚落,坐在下首的晋北博物馆长梁浚便站起来作着揖对田福林说道。
梁浚是金城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好不容易考取了功名,没想到没过多少年清朝灭亡了。他先后卖过豆腐,教过书,后来经人举荐到洪州县国民政府工作过几年。日本人占领大同后,他投奔了时任晋北自治政府主席的夏恭,谋了个晋北博物馆馆长的职位,也算是个饱学之士。田福林对点头示意,然后作揖回礼。
宾主落座后,服务生很快把菜端了上来。田福康站起身来端起酒杯对在座的人们说道:“今儿这个酒有这么几个含义。首先,天长节快要到了,让俺们提前预祝裕仁天皇福寿安康!其次,祝日蒙亲善万古长存,第三,祝各位嘉宾和各位同仁身体健康。”
“干杯!”众人站起相互碰杯干完了杯中的酒。
酒过三巡后,挨着田福林左边坐着的大同省公署次长森井雄次郎,侧过身来端起酒杯对田福林说:“田桑,你和你的哥哥都是日蒙亲善的典范。特别是你的哥哥为了日蒙亲善呕心沥血,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同省的能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局面,和你的哥哥是分不开的。洪州的事情我已经听你哥哥的说了。上午洪州县公署已经把人放了。另外,我的也给松尾打了电话,责令他一定要给当事人当面道歉。”
“谢谢森井太君对草民的关心。”田福林敷衍着碰了一下酒杯,然后端起来杯子抿了一口。
“凤临阁的名厨绝技百花烧麦,请诸位大人品尝。”饭店伙计将热气腾腾的烧麦端了上来。
“矢野君,这是凤临阁最有名的百花烧麦。您是第一次来凤临阁,请您品尝一下。森井君以前这儿来吃过,对百花烧麦那是赞不绝口。” 田福康对矢野音三郎说道。
“是的,矢野君,凤临阁的烧麦别具特色,其味道非常鲜美,色香味形俱佳,简直是少有的人间美味。” 森井雄次郎附和着说道:“去年您上任的时候,正值冬天,所以给您接风吃的是贵宾楼的涮羊肉。这次专门请您吃百花烧麦。矢野君,请!”
“吆西!米西米西的。”矢野音三郎伸出筷子夹了一个烧麦喂到嘴里,直吃得满嘴流油。他一边吃一边啧啧赞美道:“不负盛名,不负盛名呐!”
大同烧麦是雁北的一道名吃,而凤临阁烧麦有着“天下第一笼的称号”,在晋陕蒙一带远近闻名。凤临阁的烧麦外形雪白剔透,晶莹通明,皮薄如蝉翼,柔软而有韧性;用筷子挟起来垂垂似悬胆,置于盘中团团如花儿般。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传说庚子年慈禧太后偕光绪西逃路经大同,派太监李莲英到凤临阁点菜,厨师精心制作了九笼百花烧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虾、蟹、牛、羊、猪、兔九种肉馅,烧麦上端制成牡丹、荷花、玫瑰、芍药、玉兰、月季、秋菊、杜鹃、梅花九种花形,故取名“百花烧麦”。
“诸位,此次去张家口参加国府会议,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安排,囊就是组织蒙疆政府军政代表团,去日本国参加天长节的庆祝活动。大同省分配了五个名额,后晌章们抽空开会议一下,抓紧把名单报上去。” 说到这儿,田福康将目光对着官房厅厅长赵志远说:“赵厅长,你让文秘处抓紧写一篇给天皇祝寿的贺词,立意要高,文字要美。这篇文章不同寻常,一定要写好了。”
“好的,这个事俺回去就安排。只是……”赵志远迟疑道。
“只是啥?”田福康面露愠色地问。
“俺们官房厅各处室的秘书文字功底欠佳,写个一般材料还凑乎,皱么重大的文章怕是难堪大任。俺的意思……,您看能否请梁浚老先生出面来写?他喀是章们们大同省公署里最大的笔杆子了。” 赵志远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最大的笔杆子喀是不敢当。赵厅长有所不知啊!真正的笔杆子是田省长的兄弟田福林。人家的文章得到过光绪帝的好评。俺的文采比他起喀差得远呢!”梁浚满脸谦卑地对着田福林笑着说道。
“囊,要不烦请福林老先生……” 赵志远小心翼翼试探着向田福林询问道。
“不要听梁浚兄谬夸。再说,俺现在只是个乡野粗人,从来不问政事。” 田福林推辞道。
“这还不好办嘛!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以福林兄的才学,只要您愿意出山,俺们在坐的几个都喀以举荐您。让田省长和森井雄次郎次长给您安排个适当的位置。” 梁浚看了下田福康和森井雄次郎脸色,面带诚恳地对田福林说道。
“就是,就是。只要福林老先生愿意,俺喀以让出官房厅长的职位,心甘情愿地给先生您打下手。”赵志远点着头说道。
“谢谢几位的好意,俺此次来大同只为办点私事,不是来为自己谋前程的。您们只管做您们的官,俺还是为民的好。”田福林对梁浚和赵志远等人的提议婉言拒绝了。
“人各有志嘛!田老先生自有他的考虑,但不妨碍继续做朋友。来,大家一起举杯,为田老先生的身体健康干杯。”眼看大家的谈话陷入了尴尬,森井雄次郎在一旁举起酒杯说道。
“好,祝田老先生身体健康。” 赵志远跟着举起酒杯。
“祝福林兄身体健康。”
“祝福林老弟身体健康。”
大家纷纷站起来举起酒杯对田福林说道。
“好!好!谢谢诸位了。本人不胜酒力,也就这一杯酒的量了。”田福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于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席散后,在回省公署的路上,田福康坐在小轿车的后座对身旁的田福林问道:“咋样?莫事儿哇?”
“还好,吃得消。”田福林把车窗摇下一点缝隙,让外面的风吹着发胀的脑袋。
“其实,梁浚和赵志远说的话,您也喀以考虑一下。再过几个月俺就要到国府去任职了。您来大同随便担任个厅长之职,其实也只是个权宜之计。到时候俺向德王推举您接任大同省的省长。”田福康借着酒意对田福林劝说道。
“五纲,您的好意兄弟俺心领了。但是,兹个问题还是不要再提了,再说下去就莫意思了。您说是不是?”田福林一点余地没留,对田福康所说的话直接予以回绝。
“好,好,不再提了。唉!您这个老十三,脾气真执拗。”田福康被田福林呛了一句,只好就此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