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藏在阴影里的算计
刀笔梨2025-09-26 09:403,243

  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赚钱……

  放在以前,伍德·鲁滨逊都不敢想这等美事,自从叶邦华入职湾仔警署以来,虽然他在一开始对这个普通的华人下属不以为然,但是,叶邦华总是能给他这位上司奉献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将【片费】改为【治安费】,某种程度上是侵占了税务部门的原有权利,相比之下,掌控“暴力”的警队更加容易“收到税”。

  又能赚到大钱、又能帮着上司“清白”升职,如此贴心可靠的下属,又怎么能不让上司喜欢呢?况且,伍德·鲁滨逊又不是那等迂腐、愚昧的英格兰贵族,他出身也十分普通,祖父也不过是来自兰开郡的一名棉农,直至他的父亲参加二战才获得了一些功勋,回到家乡的警局当了一名副局长,而他则是跟随祖父与父亲两代人的脚步,先后到南非、北美、英属马来亚、澳洲等地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就加入了伦敦警队,在1947年从伦敦调往海外殖民地——香江,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调离过,直至当上湾仔警署的警司,待到明年中旬,他的晋升考试通过了,就能顺利成为湾仔区的总警司,管辖湾仔区的所有警务工作。

  事实上,所谓的“晋升考试”不过是一个噱头——这是一个用来糊弄香江社会各界以及警队内部的华人警员的噱头,目的自然是为了尽可能避免某些完全没必要的舆论危机。

  还是那句话,只要“钱”和态度都到位了,那么,升职不过是寻常小事——仅限于英籍警员,非英籍警员的升职程序仍旧十分苛刻,就像叶邦华这等华人军装警员,不在一线待个两三年都升不了一级,更别说当“兵头(警目)”了,此外,每升一级就要考试、背调——对于这些,叶邦华倒是不太担心,毕竟有洋警司伍德·鲁滨逊为他开后门。

  最关键的,还是资历。

  为此,叶邦华的直属上司区鼎已经被警务处正式派遣到布林斯希尔警察学院(Bramshill Police Staff College),修读为高级警务人员而开设的课程,为期6个月,待到区鼎从伦敦学习归来,那么,区鼎就能成为湾仔警署内为数不多的肩膀上带着“两粒花”的华人高级督察——从见习督察连升两级到高级督察,这就是“学历”所带来的强大BUFF。

  当前,伍德·鲁滨逊指派安森代替区鼎出任湾仔警署的华探长(侦缉警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区鼎升任高级督察,安森就能坐正现在的位子,即把“代理”两个字拿掉。等到安森退休或者是升职了,那么,小队指挥官(见习督察)兼侦缉警长的位置就会传给刘章或者叶邦华——相比起老差骨刘章,叶邦华的优势更大,只因叶邦华请托洋警司伍德·鲁滨逊给自己和弟弟叶邦耀弄了两张“似假似真的大学学历”,而刘章只有小学文化。

  今天接到的炸弹案件,不过是叶邦华等人近期来遇上的炸弹案件的其中一例——危险程度甚至比不上前些天他们在铜锣湾一家【大档】发现的6枚压力式定时炸弹——能够当场引爆就当场引爆,如果不能的话,那么,拆弹专家会尽量拆除炸弹的起爆装置。

  一般来说,这一时期的拆弹专家都会选择当场引爆炸弹,只因这些被发现的炸弹的爆炸力和破坏力比不上“专业炸弹”,基本都是一些略懂火药和器械的半路子弄出来的“土炸弹”,破坏力最强的也就能把一辆福特车炸个粉身碎骨,只要围观人群不靠近这些“土炸弹”的爆炸范围,正常情况下都不能出现任何伤亡,除非是自己作死,非要见识一下什么“炸弹”。

  像叶邦华、伍德·鲁滨逊等湾仔警署的人都远远地离着那两颗“土炸弹”至少500米,而围观人群也早就被拦截在500米开外,更是不允许任何的媒体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拍照,一旦发现了,叶邦华等华人警员就会上前阻拦,如果遇上“不懂事”的记者,那么,他们只能动用非常规手段把记者的相机和纸笔等采访工具都暂时扣押下来,直至危险解除后再交还给记者,只不过,这般做的后果,自然是记者向湾仔警署以及警务处提出投诉。

  对于这些三天两头就来“找存在感”的媒体记者,叶邦华向来是十分“简答粗暴”,即二话不说就认错受罚,反正他的嘴皮子肯定是比不过常年跟舆论文字打交道的媒体记者,倒不如乖乖地战略性认怂,待到风平浪静之后就固态萌生,最多谨慎些别再被投诉罢了……

  该说不说,安森这位“接班人”在洋警司伍德·鲁滨逊面前十分积极勤快,操着一口地方口音浓重的英文口语跟洋警司伍德·鲁滨逊进行现场情况汇报,对此,洋警司伍德·鲁滨逊倒是没有任何不耐烦,毕竟旁边就站着一大堆新闻记者,任何不合适的表情或讲话都能被这些新闻记者写出一篇胡里花哨的“诽谤文章”来……本来伍德·鲁滨逊就听得懂粤语、讲得清白话,不过嘛,既然下属有心要在自己面前秀一波口语能力,他也不介意满足下属的小心思,然后用眼睛余光瞄了一眼一直在自己身边值守的叶邦华,心中难免将安森与叶邦华的口语进行了对比,这么一对比,顿时发现叶邦华的口语确实是整个警署里的顶级水准了。

  作为英籍警司都拥有催人奋发的“上进心”,作为下属的安森、叶邦华等华人警员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为此,安森、刘章等连小学都可能没上完、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老差骨,在“极限的压力”下终究是迸发出让其它警署的华人警员感到惊悚的学习能力,竟是在十天半个月之内就能勉强说清楚一些英语对话,这自然是得益于叶邦华这位开了“外挂”的后生仔的帮助……管你是老差骨还是新人菜鸟,落到叶老师的手上,不掉一层皮就别想顺利“毕业”……英语嘛,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说得多了,也就会用了。

  不过,教学当然是要收费的,按照人头来算,叶邦华每天晚上给对英语一窍不通的同事们讲授45分钟的英文课,每人每次上课要交12港元的“学费”,至于上课要用到的英文教材,则是另行收费,每本45港元,如果想要一对一培训,1个小时收费120港元。

  对于大多数的华人警员来说,这般收费已经是“天价”了,如果是在没有定期从【通运物流】那边拿到一笔分红之前,那么,他们肯定不会花这么多钱去上一节英文课,但是,自从有了定期分红之后,他们的心思也就活络了起来……再天真单纯的华人警员在警队内混久了,恐怕也能意识到懂得英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反正现实例子多的是。

  况且,叶邦华也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隐晦地告诉他的这些同事,“知识”不能轻易授予他人,想要学到真正的本领,那就要付出一切能付出的代价,包括但不限于金钱、时间、精力、思维等,否则的话,他凭什么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来教授英文课呢?难道他吃饱撑了闲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伍德·鲁滨逊在得知了这件小趣事后,也起了些许心思,每天中午把下属们集合起来,就在警署内宣布他也要教英文,不过收费就比叶邦华少很多、而且时间也更多,大多数时候是用英文给一众下属讲一则寓言小故事,大概也就花个10分钟吧。

  说穿了,伍德·鲁滨逊不是为了钱,他是为了得到爱戴下属的好名声,试问一下,哪个英籍高官内心深处对华人下属没有鄙夷或者是嫌弃的心思?不开玩笑,有一个算一个——任何一位从伦敦来到香江任职的港英官员,统统都是自带“天朝上国”属性的约翰·高傲牛。

  像伍德·鲁滨逊这般“离经叛道”的行为,估计就是警队英籍高层的饭后笑料,多多少少也能察觉到伍德·鲁滨逊此举的深意所在,不过,他们也不认为跟华人下属搞好关系就能更加轻松地获得晋升的机会,到最后要考察的,不还是对本辖区的管控能力吗?

  什么叫“本辖区的管控能力”呢?

  很容易理解的,即本辖区内的犯罪率以及本辖区的礼数钱上缴数额!

  治安管理嘛,说来说去,就是看谁能把一个“稳”字维持得最好,只要辖区的治安稳定,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商业繁荣、居民安乐,再接着是辖区内的财富积累多了,能收缴上来的礼数钱也就多了,如此下来,商人安心、市民开心、上司欢心,那自己不也能舒舒服服嘛?

  万里迢迢从伦敦跑到香江来,可不是为了弘扬所谓的“民主精神”,也不完全是为了向“英(女)王”效忠尽力,怎么也得赚点“小钱”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吧?

  “boom!”

  正在向洋警司伍德·鲁滨逊汇报情况的安森被突如其来的一道爆炸声吓到脸色苍白,而伍德·鲁滨逊曾经上过战场,并未被这一爆炸吓到,而是看着猛然从自己身旁窜出去的叶邦华的背影,心下有些讶异和震惊,他这个退伍老兵都没有这般迅捷的反应能力……在那道爆炸声响起前,其实他就隐约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只因正常来说,两名拆弹专家拆除“土炸弹”用不了几分钟的,但是,这一回用了近30分钟,而且,这次爆炸的响动太大了。

继续阅读:第40章 不同寻常的爆炸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港岛风云:从五十年代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