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求上门的沪商
刀笔梨2025-09-26 09:403,264

  “来来来,阿华,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鸿祥商号】的东家曹光彪先生!”

  “曹先生,这位是我们恒生银行的常务董事叶邦华先生,也是湾仔警署的华人高级督察。”

  “曹先生,您好,能与您见面,十分荣幸!”

  “叶先生过誉了!您是安境保民的治安官也是恒生银行的懂事,与您会面才是我的荣幸。”

  正当叶邦华在暗中筹划利用一家英资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之际,许久不曾前来找叶邦华下棋饮茶的何善蘅竟是主动上门拜访,而且还带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贵客——

  确实是贵客!【鸿祥商号】的名头叶邦华也是听闻已久,可惜大陆地区风云变化,原本在江浙沪一带叱咤风云的【鸿祥商号】也不得不转战香江、南洋,对于【鸿祥商号】的东家曹光彪的名头,更是如雷贯耳,在前世,这位可是省港澳乃至整个南洋地区的毛纺大王!

  不过,据叶邦华了解,当前曹光彪尚未正式创办永新公司,似乎也在衡量香江是否值得投入重注,毕竟以美利坚为首的联合国发起的“禁运政策”极大地伤害了华商在港投资的热情与动力,生怕某天自己的货物在海面上被英美两国的军舰拦截没收……这可不是开玩笑!

  在香江、濠江、台岛、狮城等城市来回考察,最终曹光彪还是选择回到香江尝试投资家族从业已久的毛纺业,但苦于在香江毫无人脉、更是人生地不熟的,一来二去之下,也只能找上颇负盛名、口碑极佳、规模尚可的恒生银行提点一番,不料,恒生银行的董事长何善蘅竟是直接拉着他来到荔枝角的【雷生春】这里,找上了叶邦华这位不时出现在报纸上的常客。

  “哦?曹先生家里原先就从事呢绒生意,到了香江,倒是也不忘将家业发扬光大!”

  “嘿嘿……让叶先生见笑了,其实我也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香江是看中了香江背靠大陆、面向南洋的特殊地理位置,况且,香江终究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是不一样的。”

  曹光彪也不藏着掖着,三下二除五就把自己的来意以及选择在香江创办纺织企业的缘由讲明白,这等光明磊落的姿态倒是让叶邦华高看一眼,先前也有不少从江浙沪迁移到香江定居的商人找上门来,不过大多数是带着审视与怀疑的目光,不成想自己才是求人办事的那个,不出所料,叶邦华统统拒绝了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江浙沪商人的货物装运请托。

  也不想一想,为何通运物流的船只能在南海海域“横行无阻”,更是能与诸多英资洋行一般拥有进出口转运的资格?岂不是表明了通运物流的后台很硬实嘛!

  为此,曹光彪来之前就打听过叶邦华的情况,虽然打探到的消息不足以让曹光彪彻底了解这样一个深藏不漏的“神人”,但是,从商多年的曹光彪也有自己的一套看人标准。

  无需多言,当得知通运物流这家省港澳地区规模宏伟的运输公司属于叶邦华所有时,曹光彪就意识到自己从今往后与叶邦华必要时常打交道了——香江地区根本没有纺织制造所需的原料与机器,统统都要从海外购置运回,英资洋行倒是有船有能力办成此事,可英资洋行又不是傻子,必然是会狮子大开口来威胁他们这些华资企业增加运费,进而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甚至“中饱私囊”也说不准,有时,不能过于高估英资洋行的职业道德。

  虽是与叶邦华首次见面,但曹光彪有种错觉,那就是叶邦华绝不是那种通过坑蒙拐骗、欺诈设套来整垮对手的无耻小人,隐约间,叶邦华给他一种相当可靠的信赖感,或许是先前打听到的消息带来的“先入为主”,也或许是通运物流从未传出坑害客户的丑闻,曹光彪当即决定从恒生银行贷款、与叶邦华旗下的通运物流签署独家装运与存管协议!

  不过,一开始当然不可能梭哈了,曹光彪也不是那等意气用事的年轻小伙了,打算先用一批机器与原料试试水,如果通运物流能将这些机器和原料完好无损地从美利坚运到香江,那么他才会与通运物流签署新的合作协议,将合作期限从原先的6个月延长至6年。

  突然得了一门生意与未来毛纺大王的“友谊”,这等好事让叶邦华严重怀疑是不是系统所说的“运气满分”的具体表现之一?不管如何,终究是一位潜力十足的大客户,叶邦华将此事当场通过电话告知了正在西贡海那边监督施工的雷觉诚,后者收到消息就立即找来法务顾问起草合约,届时,待到曹光彪及其率领的律师前往通运物流那边过审合约即可。

  历史似乎总是相同的,大英帝国率先开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业作为突破口,诸如德意志、美利坚、意呆利、西班牙、加拿大、澳洲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当中,纺织业的占比也十分重要,可惜作为首次工业革命的“开路人”的大英帝国已经日落西山,依稀记得在前世进修外国史时,叶邦华意外得知大英帝国曾经逼迫港英当局签署了一份“兰开夏协议”,而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限制香江的纺织品出口份额,一开始港英当局为了全力支持宗主国的纺织业“重回巅峰”,动用各种手段逼迫香江纺织厂商同意该协议,然后噩梦就来了,继大英帝国政府之后,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要求香江纺织品出口限额,尤其是美利坚一度要求香江纺织品出口到本国市场的份额在10万立方以下。

  当前虽然没有这等危机出现,可架不住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精明狡诈的吸血鬼”,一旦发现了香江纺织品对本国纺织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手段来限制香江纺织品的出口,不用到那等时刻,叶邦华现在就十分担心恒生银行在纺织业的贷款投资打水漂。、

  “哈哈哈……阿华,你所说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对此,我其实早有预料。”

  “但是,你也很清楚,其实香江本质上是一座商埠,严重缺乏发展重工业的基础。我知道你一直在四处选址,打算与美孚公司合资创办一家炼油厂,这项目所需资金规模宏大,即便是恒生银行也未必支撑得住,此外,你还需要考虑到香江的地形地势十分复杂。”

  待到曹光彪走后,叶邦华与何善蘅在二楼客厅坐下闲聊,对于叶邦华提出的担忧,何善蘅笑了笑,肯定了叶邦华的推测,只因何善蘅在欧美各国多次游历,更是与当地的银行家们打过不少交道,从中也了解到欧洲各国在二战结束后的经济困境。

  香江本土的“工业革命”无法直接从重工业开始,唯有从轻纺织业入局才能求得一线生机,这是各种因素造就的“特殊情况”,随着大量的难民迁入,这意味着香江的纺织业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港英当局公布的失业人口是27500人——还有零有整的,怎么可能呢?不过是港英当局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真正的失业人口至少是30万!

  在这几十万失业人口之中,青壮年的占比应当是在15%~22%之间,这一比例不算小了,如果包括妇女等劳动力在内,其实香江当前劳动人口比例或许超过50%,这也只是一个大概推测而已,叶邦华与何善蘅都心知肚明,港英当局必然要大力扶持轻纺织业来“消化”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否则,长久以往,社会治安将会变得极其严峻!

  如果日后香江纺织业兴盛起来,大英帝国也好、美利坚也罢,肯定会动用经济制裁来约束香江纺织业的后续发展,就像当初大英帝国武力封锁北美海外贸易时,结果北美十三州直接来一场“独立建国起义战争”,自那以后,大英帝国的荣光就渐渐走向下坡路了。

  学史可以明智,这话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前人用血与汗留给后人的真知灼见。

  永远不要低估了大英帝国的无耻与卑劣,即便香江目前仍旧属于英联邦的一份子,但是,瞧一瞧大英帝国对英联邦成员国的所作所为吧……印渡独立建国了、马来亚联合邦也在闹独立、澳洲与北美就是两个“彻头彻尾的逆子”,在这背后,离不开宗主国的“自作孽”。

  既然如此,为什么何善蘅还要给曹光彪提供创办一家毛纺公司的贷款呢?就不担心打水漂了?对此,何善蘅给出的解释很简单、也很无奈,即总不能让钱烂在金库里吧?

  说实话,可供恒生银行的业务方向真心不多——就当前而言,跨地区跨国业务是革新改组后重点业务之一,但追根究底还是要“勤练内功”,如果连香江这块基本盘都稳不住,还谈什么“走向国际”呢?既然轻纺织业是香江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倒不如提前给予曹光彪等江浙沪商人一些合理的投资,比如贷款、本土的关系网等资源,而对于曹光彪等江浙沪商人来说,香江既陌生又熟悉,可归根到底这里的华资阵营是以粤商为主,尚且轮不到他们江浙沪商人指手画脚,况且,比起与港英当局的关系,粤商无疑是占据着极大优势。

  反正是合作双赢的好事,那些未来的隐忧待到正式出现前就想方设法来避免就行了,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无灾无难的,除非是搞垄断、吃独食,否则,就要接受利弊相随的事实。

继续阅读:第100章 城市规划与房屋建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港岛风云:从五十年代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