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沙面成为外资银行、洋行以及各国领事馆云集的地区。最鼎盛时期,沙面设有9家外国银行和40多家外资洋行。外资洋行中,较著名的有13家,亦号称为十三行,有别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华商十三行。最著名的洋行就是怡和洋行,设在沙面南街50~52号。怡和经营的进口商品从棉纱、线纱、毛棉到各种机器、军火,出口商品则包括从茶叶、生丝、草席、香蕉到桐油、钨矿砂、麻袋、猪鬃毛等军用物资。利丰的店铺毗邻沙面,正方便公司与外资洋行做生意。与外国公司不同,利丰从来不聘请买办,因为冯柏燎能操流利英语,直接与外资洋行的贸易经理洽谈、沟通。当时,与利丰做生意的洋行主要有免那洋行、天祥洋行、新其昌洋行(Shewan Tomes &Co.)、怡和洋行、的观洋行(Deacon &Co.)等。
当时怡和洋行经常与利丰做生意,向利丰购买大批的竹器藤具、酸枝家具等销往欧美。
1925年5月30日,沪上掀起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卅(sà)运动】。6月19日,香江工人举行声援沪上工人大罢工。21日,羊城沙面工人也继起罢工,形成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23日,以省港罢工工人为首的各界群众十万人在羊城举行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國//人//民的暴行。当游行队伍途经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路时,沙面的英、法军警突然向示威游行队伍开枪射击,一时间子弹横飞,街道上市民死伤无数,事后统计共有52人死亡,170多人重伤,造成沙基惨案。惨案发生当日,流弹如梭,有的击中利丰大厦的外墙,在大厦里目睹事件的利丰职员急忙将窗户关上。那天,他们停止营业。为了纪念沙基惨案的发生,沙基路改名为六二三路。
沙基惨案导致了中//國//更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沪上、羊城、香江等港口有近半年时间陷于瘫痪,许多外国机构只得放弃或收缩他们的业务。不过,抵制运动并没有影响利丰的生意,反而替它开辟了一些新的贸易渠道,使它跻身于代理行业之中。当时,北洋政府不准外商在羊城兴建码头,冯柏燎却能运用他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获准为䒤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O.S.K.Line)及䒤本邮船株式会社(N.K.K.Line)在羊城建造了一个专用码头,成为䒤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䒤本邮船株式会社以及䒤本大阪海运及火灾保险公司(Osaka Marine &Fire Insurance Company)在羊城业务的总代理,参与航运及保险业务。这期间,利丰也成为香江英商域景洋行(Harry Wicking &Co.,Ltd.)的进口总代理,取得了该公司大部分进口货及所有中//國出口货的代理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方才解约。
20世纪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冯柏燎的三个子女——二子冯慕英、四女冯丽华和三子冯汉柱等,先后进入利丰,逐渐成为利丰管理层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冯柏燎共有十一位子女,包括二子冯慕英(冯汉伟)、三子冯汉柱、四女冯丽华、五子冯汉兴、七子冯汉邦、八女冯丽嫦、九子冯汉彦、十一女冯丽霭等。但是,加入利丰的主要是冯慕英、冯丽华和冯汉柱三人。由于冯柏燎的长子早年过身,冯慕英成为一众兄弟姐妹的大哥。冯慕英早年在香江拔萃书院英文中学念书,1927年毕业后返回羊城,加入利丰做见习生,后来晋升为经理。冯友仁事件发生后,冯慕英成为父亲冯柏燎的主要业务助手,经商手法颇为灵活。冯慕英的儿子冯国础【chǔ】回忆说:“父亲常讲,做生意要有弹性。”
四女冯丽华早年就读香江嘉诺撒圣心书院,1930年毕业后加入利丰,当时年仅14岁。据冯丽华回忆,她加入公司后,每天陪父亲去花园散步,然后去一家名为“容记”的茶楼饮茶,经常跟随父亲去采购货品,利丰就像一家百货公司一样,什么都做。
当时,冯柏燎与李道明的关系极好,“三伯(冯丽华对李道明的称谓)对父亲极为依赖,公司的事务完全依靠父亲打理。父亲对三伯就像亲兄弟一样。每次从外地做生意赚钱回来,父亲都会买回一些名贵古董,都是先叫三伯挑选后才留下给自己。三伯也很喜欢我们,一有喜庆事情,两家都互相来往”。冯丽华加入利丰初期也是从见习生做起,后来协助父亲从事公司文书、财会等工作,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冯丽华后来与从事文职工作的李姓先生结婚,育有一子一女。冯丽华结婚三年后,丈夫因病过世,由她独力养大两个儿女。
三子冯汉柱加入利丰比四妹冯丽华迟了半年多。促使冯汉柱加入利丰的,则是1931年公司的一场危机——冯友仁“政变”。冯友仁是冯柏燎兄长的儿子。长期以来,冯友仁一直由冯柏燎收养,视为己出。据李冯丽华回忆:“冯友仁长期由我母亲照顾,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我母亲临终前曾吩咐父亲要照顾好冯友仁。因此,父亲对冯友仁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什么事情都亲自教他。”冯柏燎从美利坚请来家庭教师教冯友仁学习英文及其他科学知识。冯友仁加入利丰后,自然成为了冯柏燎的助手,出任利丰公司的行政助理,掌揽行政大权。冯柏燎对他极为信任,许多生意上的事务都交由冯友仁管理。
然而,冯友仁并不就此满足,他的野心更大,要控制全盘业务。1931年,冯友仁发动“政变”,率领几乎所有高级职员离开利丰,另立门户,成立了联丰公司(Luen Fung &Co.)。据李冯丽华回忆,冯友仁成立联丰时,将利丰的主要客户都拉到自己公司,要这些客户与联丰做生意,不再与利丰打交道。当时,就有两个客户骂冯友仁“反骨”,决定不再与他做生意。冯友仁还企图拉拢利丰的主要股东李道明加入联丰,但被李道明拒绝。
冯柏燎将自己的心血放在悉心培育的侄子冯友仁身上,据说,为此冯慕英还曾指父亲偏心。冯友仁的“政变”对冯柏燎的身心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这一时期,他患上了高血压症。在业务方面,冯友仁的出走给利丰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利丰不仅流失了绝大部分的高层管理人员,还失去了一部分主要客户,经历了两个极为困难的年头。
冯汉柱后来在回忆录里还清楚写下了当时利丰的困难情景。他说:“那时我们要招聘新的雇员,许多事情要从头做起。至于联丰,不过维持了数年时间,便宣告破产了。”
面对危机,冯柏燎要求三子冯汉柱加入利丰,以解公司的困境。
不过,冯汉柱对此毫无热诚。当时,冯汉柱刚从香江皇仁书院毕业,正准备考入香江大学攻读矿务工程,修读大学是他毕生的理想。然而,面对父亲的要求、公司的危机,冯汉柱还是回到羊城,加入利丰,服从家族事业的需要。对于错过进入香江大学读书的机会,冯汉柱觉得十分遗憾,这影响了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他回忆说:“我从没认真地工作,也拒绝接受薪酬。我被困在办公桌前,浪费了数年的光阴,可谓一无所获。家父介绍我与他的美利坚朋友聂沙先生认识,他也试图唤起我对这门生意的兴趣,可惜毫无作用,我根本志不在此。”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冯汉柱的兴趣和志向。
某一天,冯柏燎带冯慕英到英法租界沙面参加国际扶轮社会议。突然,公司发生了一件事情,需要高层人士实时做出决定。当时,公司的高级职员没有一个敢为此负起责任,只好向作为老板儿子的冯汉柱请示。冯汉柱突然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在作了通盘考虑之后,提出了一个应变方案,并立即付诸实施。冯汉柱后来回忆说:“当家父下午回到办公室时,我告诉了他发生了什么事。当他审视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后,便对我说:‘你做得很好。’虽然我知道家父是在鼓励我,但我仍感到非常自豪。自那天起,我体验到这份商务工作的挑战性,并且开始发生兴趣。自此,家父派我去办公室当了几个月的听差,又派我到各部门中充当文员。我确实感到自己要从头学起。结果,每当同事有问题找我,我都努力了解问题症结所在。这是积累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冯汉柱的兄妹冯慕英、李冯丽华都经受过类似的锻炼,冯氏第二代有三位成员对利丰的事业有深入的了解,他们都逐渐被父亲委以重任。其中,冯慕英、冯汉柱出任公司经理,成为冯柏燎的主要助手,李冯丽华则负责内务管理,协助父亲检查文件、发出支票。
当冯柏燎外出公干时,他们便可以接掌利丰行政,使公司照常运作。冯汉柱三兄妹也在此过程中积累起管理公司业务的宝贵经验。这样,因冯友仁出走对利丰造成的创伤逐渐平复,公司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1929~1933年,以美利坚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当时,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几乎下跌了45%,倒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在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大约下降了三分之二,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影响到远东经济,香港与内地的贸易也大幅下降。幸而利丰依靠着与美利坚大进口商如伊拿士公司的密切联系,仍然能够维持主要的出口线。
那时,利丰主要经营手工艺品,包括陶瓷、竹筐藤篮、烟花爆竹、黄铜制品和搪瓷制品,以及部分中国土特产品,如桐油、玉桂、竹杖和藤器等。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利丰对出口产品的包装相当重视,一开始便聘请专家负责包装工作,既注意保护易碎的陶瓷,又小心处理易燃的爆竹品,务求将破损率降至最低限度,因而在行业内建立起良好的声誉。由于这一原因,利丰和与之往来的保险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
20世纪30年代,利丰在羊城已有了一定地位。据1931年《羊城商业年鉴》记载,利丰在商界中属“出入口办庄”类,为28家同类公司中之一家,其中经营实力与利丰相近的出入口办庄,就只有位于兴隆街92号的兴记。到30年代中期,利丰在羊城的事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利丰总部设在羊城,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多达22个,从全国各个省份收购各类产品出口海外。当时利丰的采购已有相当的规模,下一张订单都有好几万港元的价值。此外,利丰在羊城有一家藤器厂,在羊城湾的湛江赤坎有几家自己建造的爆竹厂,在江西景德镇还有一个陶瓷窑。利丰已成为中国一家颇具规模的出口贸易公司。利丰的出口产品,一部分卖给沙面的外资洋行,由它们经销至海外,其余部分由利丰自己销往美利坚。
当时,羊城珠江河水较浅,大型货船无法在羊城附近靠岸,利丰便将出口货物运送到香港转运海外。30年代中期,受到中国内战以及䒤本侵略的影响,羊城的局势逐渐紧张,对商业和贸易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混乱及障碍。那时候,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正进行得难分难解。南/京当局为了应付各省桀骜不驯的军阀,只好对他们拉拢收买,使其效忠于己。这都靠重金贿赂,给予种种好处。当时,南/京当局财政日绌,黎民百姓的负担日重。
在中日战争方面,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䒤本军队便开始从东北向中//國内地步步进逼。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䒤本对中//國展开大规模的侵略,中//國奋起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当年,䒤军轰炸羊城,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市内建筑、通讯设备遭到严重损毁。1938年9月,䒤军空袭粤汉铁路及九广铁路,九广铁路南岗站被炸,羊城至香江火车停开。
面对时局的急剧转变,冯柏燎知道,利丰在羊城的生意已经没有前途。
䒤军的入侵、贸易及河运的阻滞,已将商界逼进了死胡同。所有的商号将来都必须仰承鼻息,接受䒤本军国殖民者的支配。当时,唯有香江地区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中//國政治和䒤本侵略的影响。和其他立足于羊城的商行一样,冯柏燎决定将利丰迁移到较安全的香江,而总公司则继续留在羊城,尽量维持贸易工作,直至战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