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茶入口辛辣香甜,加了甘草一起煮,咽下去后有回甘,十分合口味,身上也温暖,赵国公道:“当年你丢的蹊跷,你母妃一直没有放弃追查,虽然王爷一怒之下把人全杀了,可与安家脱不了干系。庶长子是乱家的根源,你母妃又一向心善,有些事你心里要有数,要早做决断。”
他平庸无能也就罢了,偏偏文武双全又高中状元,深得皇上喜欢,他身为他舅舅,不得不为他打算,更何况皇族婚事,那能说合离就合离,还得上表皇上太后同意才行。
读史书,学兵法,通晓古今,观朝堂,议政事,让温彦卿清楚的知道就算是父王和母妃合离也绝不可能跟他断绝父子关系,提壶续茶道:“是,多谢舅舅提醒,我知道了。”
拿点心放一旁,他又拿了几个栗子放到火炉架子上。
端茶再饮有些热了,赵国公脱去外面的大氅道:“光知道有什么用,得行动起来。安侧妃敢如此嚣张说到底是你母妃无用,但她病了这么久也是没法子的事。你丢失后你母妃一直不愿再生,佳宁也是你舅母劝了她好几回才怀上的孩子,终究还是生的太少了,倘若你有几个弟弟,多少也能帮衬。不过没关系,我了解你母妃,她视你如命,定会为你振作起来。”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不知此事,特别感动,温彦卿道:“母妃体弱,不宜操劳,以后我还是希望她能静养为主。舅舅放心,属于我的谁都拿不走,我也绝不会再让母妃受半分委屈。还有佳宁,还有外祖父,还有您和二舅舅三舅舅舅,我绝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武将世家,个个忠勇,赵家能从开国走到今天,且长盛不衰,自有家风,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出了名的团结一心。
瞧他胸有成竹十分有担当,赵国公心中甚慰,调查过他养父母的为人以及他在军中的表现,他彻底放了心,甚是感慨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孩子,得空多跟你表哥下下棋,他常年在京对吏部的情况比较了解,虽说是正五品却也是重重之重。年底吏部考核多少人走动,中正定品关系到多少人的命运前程,你可得多上心,多学习,多看,多听。”
刚得到消息,皇上爱重,让他进吏部,正五品吏部郎中。
说来也是一桩奇事,往年状元都是先入翰林,他倒好,直接进了六部之首的吏部,还不是从最下面做起,封正五品吏部郎中。
年纪轻轻就是正五品,谁听了都高兴,可温彦卿心里明白,皇上看似倚重,实则将他作刀,要杀一杀吏部的不良之风:“多谢舅舅提醒,我回头一定多向表哥请教,舅舅放心,我会小心行事。”
权利相争,暗流涌动,置身其中,免不了厮杀,但这种厮杀与在战场上不同,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一层,明白自己话中话之意,赵国公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为前程计多少人丧尽天良,更何况这又是天子脚下,多的是杀人不见血的事儿。我听说你身边只有两个随从,太少了,为了你的安全着想,我今天从府里带了四个人过来,他们都上过战场,都是赵家的家生子,尽忠职守,绝不背叛,你可大胆放心用。”
摆手示意自己的随从将他们四个人带进来,一一跪下道:“参见世子!”
回府事多,安侧妃选的那些人又不敢用,温彦卿正为此事发愁,见他们四个年纪不同,有大有小,有两个都在四十岁左右,看上去十分干练稳重,欣喜若狂道:“多谢舅舅,舅舅真如及时雨。”
哈哈大笑十分欢喜,赵国公命他们全部起身,挨个介绍道:“他叫赵刚,是我府中管事的大儿子,他爹老了,他在我府中做了几年管事,我想着你身边没人管事不行,便提了他弟弟接替管事一职,让他来给你做管事。”
闻言出列上前一步,赵刚给温彦卿行大礼道:“参见世子,世子万福吉祥!”
体态略胖,满面红光,嘴角含笑,一瞧便是处事极其圆滑看上去又特别好相处的人。
抬步上前亲手扶起,温彦卿十分满意:“不必多礼,我初入京城不懂礼数,以后还得多仰仗你。”
端王世子并非普通世家子弟,他想在京城乃至王府站稳脚跟还需要助力。
同是管事,端王世子的管事比着赵国公府那高了去了。所以,赵刚一听就特别欢喜,二话不说就将手上之手全部教给了弟弟,麻溜的跟赵国公过来了。
知道他丢失多年,与其他王府的世子不同,赵刚也不客气,恭恭敬敬的说:“世子言重了,能追随世子那是奴才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以后还请世子放心,奴才必尽心竭力。”
王爵世袭,他就是未来的端王,前途无量。
嫌他小子谄媚,赵国公骂了句“滑头”,然后让他退下又介绍其他人说:“他是锤子,我的马夫,没什么出息,擅长打听消息,以前在军中是斥候,有两下子。”
锤子上前,同样行礼,但明显比着赵刚懒散了不少:“叫猴子吧,锤子听着总像是打铁的。”
内息外露,武功高强,应该不止是有两下子,温彦卿道:“好,我正巧得了两匹良驹还没有驯服,就教给你。”
皇上所赐,说是从关外进来的马,他去看了看,野性十足。
喜欢马,一听就想去,赵国公了解他,无奈的骂了句:“你啊,真是没出息。去吧,以后你想养马继续养,但他出门你必须寸步不离的跟着。”
猴子领命转身出去,赵国公又接着道:“他就这么个脾气,知道轻重,有事尽管吩咐他去办就是。”
军中人多,什么性格的人都有,但凡高手也皆与众不同。所以,温彦卿也不在意,扭头看向另一个人说:“你呢,瞧着年纪不大,有十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