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回京师
金堤河2025-07-02 19:552,244

二位均点头应诺,说着报效国家的豪言壮语。

  柴荣满怀歉意地对张继旺说道:“张大人,我对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升迁深表遗憾,因为你这个四品知府与你先前官衔几乎一模一样,没什么改变,俸禄几乎可能还不如以前。

  “你为平定淮南及安抚淮南做出了巨大贡献。给你这个职位委实有些委屈。但我柴荣能做到的也只能这样了,请你心里不要有什么想法,抱怨我柴荣对你寡恩薄义。”

  张继旺连忙接道:“柴大人能让我做一府之长,在下已心满意足。下官无高才,能任好知府一职已经不错了,岂敢再妄求什么高位?下官还要感激柴大人的提拔之恩呢!”

  柴荣听后,咯咯一笑,摇头说道:“唉,说得也是。我虽是朝廷钦差,但不也是一个四品的侍郎职衔吗?知足常乐,知足常乐。”

  他说这话时,语气中带着无限的失落与无奈。

  心里想着自己率众兄弟虎口搏斗,历尽艰险,建下奇功一件,也许亦会因皇位的更迭而遭人刻意遗忘。

  自己得不到封赏倒还罢了,但兄弟们的功劳也泥牛入海一般,消于无形,我这个做大哥的怎么对得起他们?

  纵是他们知道自己的苦衷,但他的心里会蒙上厚厚的歉疚阴影,永远也挥之不去。

  毕竟兄弟们都是冒着身首异处的风险,跟着自己来冒险的。如若得不到任何的封赏和认可,那该怎么面对他们呢!

  “柴大人建立丰功伟绩,几乎兵不血刃平定淮南,瓦解淮南隐患,这是不世之功啊,您定会得到皇上极大封赏的!”王守泽在一旁说道。

  柴荣苦笑一下,幽幽而道:“但愿吧。”

  他不能向张、王二人透露皇上驾崩的消息,只是说道:

  “二位权且恪尽职守现今岗位,将来柴某如若有能力关照二位时,定当不遗余力。我今天特意把你们二位召来,主要是感觉有些对不住二位,没能像我先前许诺的那样使你们官职得到升迁。

  “二位要知道柴某的权限目前就只有这么大,不能对你们有更高的任命,还望你们能理解。”

  二人均说柴大人何说此言,我们能有现有职位,还不都是大人刻意照顾之功,大人就是我们二人的翘楚,且对我们有知遇之恩,还望大人日后不忘垂怜提拔才是。

  柴荣点点头,言道:“天高路远,以后的路长着呢,你们好自为之吧。二位不抱怨我就好,假使日后柴某得到升迁,定当考虑二位的职位问题。”

  二人千恩万谢,辞别柴荣而回。

  张、王二人离去后,柴荣又带着符丹凤驱马到淮安寺,向师叔明心大师辞行。

  第二日早饭后,柴荣依旧带上范质、王浦,赵匡胤等众兄弟,还有先前的一百名随行士兵,辞别送行的淮南各级官吏,开始了回京之途。

  柴荣对淮南之行的切身感受就是:出京时心怀不安,总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总是预测着此行的艰险惊怵与丛生困难。

  归来时本该有扬眉吐气,一展胸臆的豪迈愉悦情怀。

  但因为皇上的突然驾崩而使心头落霜降雪,心寒一片。

  一场惊天动地,可圈可点的功劳,变成了一个画蛇添足的游戏,有苦说不出。

  真是来也忧忧,去也忧忧,真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

  主要是柴荣这人能力太强,到了淮南三下五除二就干净利索地、把盘踞在淮南多年且自以为是的杨烈给干趴下了。

  这也可谓给国家提前消除了一场无比巨大的危机,使淮南永远也不可能再能兴风作浪。他的功劳比平定一场叛乱甚至更有意义,更对国家有益。

  但这个世界就这样,看似轻描淡写得来的成就,一般都会被人淡化。

  你没经过浴血奋战,没有血流成河的撕杀,没有万骨填坑的死亡,在别人眼里都不算真正的有本事、有能力。

  世上成名的战将和功臣,都是在尸山血海中成就自己威名的。

  就连医生这个行业也是如斯:真正成名的医生,都是依靠医治死几个人而成为一代名医的!

  想想你周围的世界,有多少人从医院里躺着被抬了出来?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名医大腕儿扁鹊先生,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在医学界,可谓是首屈一指的医学泰斗。

  但他在自己三兄弟中,医术只是个最次的医生。

  老大能在疾病刚萌芽状态,病人没有什么感觉时,就能下药铲除病根。那是病起无形,也治之轻松。但老大最无名,只在家中被推崇。

  老二能在疾病初起阶段时,还没发展成大病时,就能轻施药剂把疾病给治好。所以老二也只能被乡里人认为他只是个治小病的医生,所以也不怎么有名声。

  老三扁鹊治病,都是病情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时,扁鹊才会大展神通,拔罐、针灸、穿刺放血、割肉卸骨等等大手术才把病人给看好。

  但扁鹊却名扬九州,被历代所赞颂。

  而他的两个哥哥——真正医道高手却永远默默无名,被世人淡忘。

  柴荣平定淮南,也就如扁鹊的两个哥哥,能力太高强,还没等杨烈与后汉划清界线,就被他一个泰山压顶给压得没了踪影。

  杨烈想成气候,也是永远的不可能了。

  杨烈没扑腾成,希望之火还没被点燃,就算刚有了上窜的火苗,就被柴荣上去一脚给踩熄灭了。

  所以柴荣很难在淮南这件事上让他名扬四海,誉满天下。

  假使杨烈轰轰烈烈地大干了起来,悍然起兵,以烽火燎原之势拿下后汉几个州,干死几个节度使,杀死诸多后汉大将。

  后汉都火烧眉毛,危机重重,危如累卵了,这时如让柴荣领兵挂帅,通过浴血奋战,把杨烈平定了,那在世人眼里这才叫不世伟业,天下至功。

  或者刘知远第一次派到淮南的钦差大臣太不济,到了淮南,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杨烈统统咔嚓、脑袋搬家了。没起到应起的作用。

  第二次如果再派柴荣去,柴荣通过统筹规划,斗智斗勇,虎口拔牙,把杨烈锁拿,那也算是给世人一个你柴荣就是牛的感觉,别人摆不平的事情,你能给摆平。

  但柴荣恰恰就是高手中的顶尖高手,什么艰险万分的事情,在他面前都是一马平趟。

  这就无异给世人留下不过如此尔尔的感觉。

  被人看不到你的韬光养晦,看不到你的平平淡淡,只会看到你的轰轰烈烈与风光无限。

  柴荣能力再强,功劳再大,碰到这新老更替的关键岔口,功勋不被抹杀也不可能。

继续阅读:第94章 归途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代枭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