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归途中
金堤河2025-07-02 19:582,545

刘知远如果不死,他可知道杨烈是后汉的大麻烦,特大隐患和不安份分子,是一条凶残的狼,扑上来咬一口都不是闹着玩的。

  那是要有血淋淋的鲜血和活生生的生命,以及数不清的财帛来打发这个贪婪与狂妄的家伙的。

  刘知远肯定会对柴荣大加封赏,柴荣官升两级那是一定的。下边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兄弟,都得到加封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关键是老掌柜的去世了,新上位的掌柜会搭理柴荣一伙所建下的不世功业吗?

  一个字:悬!

  柴荣可是四镇令公郭威的內侄,又是郭老先生的唯一钦定接班人。

  新皇帝厚封柴荣,那不是看着他越来越强吗?

  老郭已是极难摆平的巨石,如果再把他的接班人抽得高高的,那新皇帝还怎么控制郭家一帮人?

  范质与王浦也都是高干子弟,出自显赫之家,又都能力高强,做领导的也不得不提防他们。

  毕竟五代十国时期,极不安份的政治高层风气,让哪一个做一把手的都不得不多想些必须要想的问题。

  高处不胜寒!

  坐到了人子的顶峰,那是八面来风,都是令人瑟瑟发抖,冻得呲牙咧嘴的凌厉寒风。

  柴荣这次的南下之旅,注定会因一代雄主刘知远的猝然崩殂,而变得没有一丝意义。

  这一行人,那一百名士兵不知情况,他们倒欢天喜地,喜气洋洋,满怀梦想,憧憬未来。

  但其他人都是知道当今朝廷动态的人,全是默默无言,各想心事,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符丹凤策马到柴荣旁边,低声道:“荣哥,你看这些兄弟都垂头丧气的,耷拉着脑袋,像发大丧似的愁眉苦脸。我们可是得胜而回的朝廷钦派人员,平定了淮南,那是多大的功劳!

  “新君登位,他就是不想提此事,但朝廷中的官员总不会不提吧?别人纵是不说,我爹爹他能不说吗?平常器重你的那些朝中元老不说吗?你怎么总是往最坏处想事情?

  “那些大臣上奏了,新皇理与不理又是一回事。他不理那又有什么呢?你与范质和王浦现在都是朝廷四品官员,他难道反而因此功降你们的职吗?不奖不赏已是最坏的结果。

  “难道我们还在乎他的奖赏吗?我们是缺吃少穿了等着他救济?没必要非讨什么封赏!淮南之行显示了荣哥你驾驭全局、运筹帷幄的巨大能力。

  “显示了手下众兄弟众志成城,英勇无敌,排除万难,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慨。你们都是英雄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英雄豪杰,朝廷不封赏还能抹杀你们在世人眼中的能力吗?”

  柴荣听后点点头,道:“凤儿,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不应因皇上的崩逝而心灰意冷,患得患失。我与范质及王浦倒不在乎新皇对我们封赏与否。

  “匡胤他们一些兄弟均是在我姑父手下为将,本身在那里都能受到重用,我是怕自己势单,才让姑父把他们抽调过来以助我行事。朝廷不赏他们,我姑父自会重赏他们,他们也不会妄求什么。

  “只是这一百名士兵,他们均由我亲自从禁军中选拔出来的能干之人。这次淮南之行又立了大功,如果得不到赏赐,他们就太委屈了。”

  符丹凤接道:“但是话不能这么说,他们本就是军人,为国效力是天经地义之事,况且这次南行,他们也均是锻炼了本事,增长了见闻。

  “而且正是因荣哥的精心策划,使我们有惊无险地一举平定了淮南。一百个士兵毫发无损,他们应感谢遇到了荣哥这样的英明上司,才使他们有得命在。

  “一路之上,路上所得到的优厚待遇,无数优美风光,他们均已享受到了。至于能否得到赏赐,那也不是你所能决定的事情,谁都吃哑巴亏,他们为何不能?况且说不准他们或许能得到赏赐呢。荣哥你就不要为此事烦扰,一切听天由命吧。”

  柴荣认可道:“嗯,也许我太杞人忧天了,事情也许会如你所说,还没糟糕到如想像的那样不可收拾,应该提起精神高兴才是!”

  柴荣对赵匡胤说道:“二弟,告诉兄弟们不要胡思乱想,天塌下来,有我们大家一起顶着呢!让兄弟们昂起头,振奋起精神来!”

  大家都是豪迈、对自己荣辱都不是太计较之人。如今见柴荣面貌为之一变,他们心头也均是阴天转情,兴高采烈起来。

  一路之上,与来时一样朝行幕宿,只是速度比来时加快了很多而已。

  过了归德府,下面就要踏上京畿地界了。

  柴荣扭头问身边的赵匡胤:“二弟,回京之后,你想不想留在京城在哪个衙门中谋一职务?”

  赵匡胤忙道:“大哥何说此话?二弟我以后在哪里干,还不是听大哥你的?你叫我在哪干,小弟就在哪干。无论在哪干都不会丢大哥你的脸!”

  柴荣点点头:“嗯,这就好!大哥我一路之上也想了很多,如今皇上逝去,以后的高层政坛是何种模样我也很难估摸透。但是有一点我是看得再清楚不过:

  “我姑父是先皇亲信,他的辉煌与荣耀都是先皇赐予,所以才能做到少有的四镇令公,可谓权势熏天,荣光之极!也搏得了无数声名。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先皇信任及重用的结果上的。如今先皇已不在,我姑父的地位那是岌岌可危!无论哪个当了皇上,像我姑父这样的先朝元老、赫赫权臣都要受到打压,稍有不慎,横祸就会上身。”

  赵匡胤点点头,接道:“大哥所言极是!像郭令公这样手握兵权的地方大员,最易受到别人嫉妒,新皇想找麻烦,挑刺,还不是极其容易的事情?欲加其罪,何患无辞?你做得再好,上级想找把柄,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嗯,大哥我想到这些,才感到不寒而栗,如芒在背。为长久利益,为以防万一,我做了打算:回京后,你们都不必回济州。我要暗中通过关系,把你们都调入禁军之中。

  “像你们十三个人,大多为正将军级别,在禁军中纵是得不到统领的职务,但有人能得到副统领的官职应是有资格的。我会暗中疏通多方关系,尽力使你们都坐到更高一些的位置。

  “我们的势力插向皇帝的心腹之中,日后若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也不至于被动到任人宰割,随意欺负的地步。到那时如若无一点还手之力,关键之时,谁来救我们?”

  “大哥高瞻远瞩,看事长远,是小弟所不能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提前做到未雨绸缪,到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大哥,小弟都听你安排,你想让兄弟们怎么做,我们执行就是。”赵匡胤答道。

  “我初步的打算就是:回京后先尽力把你们都安排在禁军之中。当然,如果能趁这次平淮南之功,你们能得到封赏,名正言顺地进入最好。那样就无操作之嫌,也不至于引起他人怀疑。

  “还有,这一百名兵士原是禁军中的人,这次回京后,理应回归禁军。他们虽是一般兵士,但个个均是功夫不俗之辈,头脑也灵活,通过此次淮南的磨砺,个个都成熟不少。

  “所知所见均非以前可比。他们这些人重回禁军后,我也会想法把他们都升迁成中下级军官。你们进入禁军后,就以这些人为根基,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使京城的禁军真正成为我们自己能掌握的队伍。”

  柴荣说出了自己以后的打算。

继续阅读:第95章 打根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代枭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